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卫泓不知道的是,这话荀粲就是拿来装逼用的,荀粲本人的追求才不在这里,为天下为百姓谋福利那是顺便做的事情,愉悦舒适自由的生活才是他的追求,虽然看起来太过小家子气了,但是荀粲自己觉得快乐就行了,至于伟大的理想与追求,就全部托付给兄长和挚友了。
虽然如此,卫泓在乘着舟筏回望那巍峨的蜀中山峰时,偶尔也会感到一丝怅惘,若是可以,他可真想找个温暖的怀抱依靠一下,只是这个念头刚刚升起,他那绝世倾城容颜之上便浮现出了一丝苦涩,忽然想起自己以前开玩笑说的一句话,这辈子只能对着镜子自己拥抱自己了……
此次卫泓离蜀,却是从水路而走,会经过荆襄之地,那条水路自是李白曾在一首诗中写过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那条水路,或许卫泓在途中还真会感受到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扁舟之上,卫泓的手中捧着一幅字画,却是荀粲在蜀中时所抄的《蜀道难》,全诗以行书笔法写成,一气呵成,挥洒自如,而上面的署名却是李白,他不知道荀粲什么时候又有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朋友了,但无论如何,这首《蜀道难》却真真正正用瑰丽宏大的笔法写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浪漫主义情怀,配上潇洒的荀氏行书,当真让卫泓爱不释手。
卫泓觉得若是这幅字画拿到拍卖场去拍卖的话,绝对可以拍到天价,无论是字还是画,皆可入上品,如此书画,当真可作传家之宝,能收到这样的礼物,卫泓那本就纯净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
回首望着渐渐远去的蜀中山川,听着江水拍打两岸的声音,回想起挚友长亭想送的场景,卫泓诗兴大发,在身怀上品武艺的卫家老仆的笔墨伺候之下,他却写下了一首真正体现自己本心的词,词名《爱侣》——寒侵秋道,霜打林葩,泪洒菱花。忧撼山骤雨,风烛危危。拍天鲸浸,孤舟岌岌。卮酒方歇,长亭应别,披襟当风两相偕。同一笑,叹悠悠我心,惟君可解。
写完之后,卫泓面若桃花,其容颜之美,却令天上的鸟儿见了都坠落于水,而水中的鱼儿见了,也沉没了下去,此之谓“沉鱼落雁”。
嘴角噙着的一丝笑意终究化作了一声叹息,他一挥而就的整首词,被他撕烂了,洒到了空中,漫天都是纸屑在飞舞,他仅仅落下一滴清泪,而后却引吭高歌,举止豪迈,放声大笑,笑声在整个天地间激荡,引得两岸猿声回应不止。老仆见状,不由惑惑不解。
后有《世说新语》记曰:“季风之情怀,散佚于三峡江中,而其后名士之姿,海内皆称焉。”
……
无论卫泓如何,荀粲只当他是挚友而已,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这几月他在蜀川,一直在向诸葛亮学习,兵法谋略,皆有所涉猎。
诸葛亮似乎真的将荀粲当作了自己的传人,实则他却有更深层次的想法。
这样的想法在诸葛亮看到自己的女儿和某人渐渐走进之后就产生了,不管怎么说,若是琅琊诸葛氏能同颍川荀氏拉上关系的话,起码诸葛氏就又多了一个臂助。
而荀粲在诸葛亮身旁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使得诸葛亮对于蜀国的前途渐渐变得不太看好,天下大世家本就同气连枝,若女儿诸葛果可以嫁入荀家,也算门当户对,到时候若蜀国被灭,依靠荀氏在魏国的根基,加上原本诸葛氏就有的根基,诸葛氏依旧会屹立不倒,兴盛下去。
说到底诸葛亮只是将蜀国当作一个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而已,出身大世家的他,更加在意的也是自己的家族,王朝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大世家终究会永久传承下去。
第三百四十七章 遁甲天书
青城山山脚处,竹林之间,阆苑之中,荀粲最近从诸葛亮那里得手了一本奇书,其名曰——遁甲天书!
《遁甲天书》分《天遁》、《地遁》、《人遁》三卷,据诸葛亮所言,乃是昔日山中一仙人所赠,此人名曰左慈,在魏武帝曹操还在世时,曾掷杯戏耍曹操,左慈曾言:“我常年在峨眉山修行,忽然有雷震碎石壁,露出‘天书三卷’,为《遁甲天书》,分《天遁》、《地遁》、《人遁》三卷。”
事实上,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就被左慈传授了《遁甲天书》,但是却一直不知道此人,而依靠《遁甲天书》,在赤壁之战时,诸葛亮施展了一次名为“借东风”的神技,当然,真正的原因却是,诸葛亮根据这具有《易经》原理的《遁甲天书》,推测出了有东南风来临。
《遁甲天书》作为三国之中最有名的三位仙人之一的左慈(其余两位是南华老仙和于吉)传下的书,自然有它的神妙之处,《遁甲天书》名为天书,想要看懂却不容易,但是荀粲甫一接手此书,却仿佛灵魂之中都产生了一种悸动。
荀粲忽然想起了自己以前那本普普通通的《南华经》,这时他终于觉得这《南华经》是不同寻常的,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是那南华老仙所传,这样一来的话,岂不是自己已经得到了两大仙人的传承?
不过荀粲对仙人却一点都没有什么敬畏之情,大约是前世的记忆还完好的保存在那儿,各种各样的仙侠小说让他明白,仙人或许只是手段比凡人高明的存在而已,而且一般来说,是无法左右人间的。
诸葛亮钻研《遁甲天书》大半辈子,仅仅只是入门,却已经达到极限了,他将《遁甲天书》传给荀粲,便意味着他认可了荀粲这个弟子,诸葛亮在赠书之时没有一丝留恋,其为人之豁达,让荀粲敬佩不已,那种慈祥的目光,让荀粲恍如看到了荀彧重生,说起来,《南华经》是荀彧托付给他的,而这时,《遁甲天书》却是诸葛亮托付给他的,真是巧合无比。
《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中曾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诸葛亮平生最得意的一种阵法,便是这八阵图,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而八阵图不仅可用乱石堆成,更可以令兵士练习而成。
而这八阵图,便是诸葛亮从这《遁甲天书》之中钻研出来的,是以这《遁甲天书》之玄奇,当真令人向往,若是能钻研透此书,或许真的可以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了……当然,这过于夸张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遁甲天书》对于谋士的价值来说,不亚于武功秘籍对江湖人士的价值。
荀粲获得此书之后,便深深沉了进去,脑中全是遁甲变化,仅仅是开头几段,就让他有种醍醐灌顶,如痴如醉的感觉:
“释天遁笫一天遁者,生门与六丙日奇合地下六丁为天遁,蔽也。假令阳四局乙庚之日酉时天心为直符。加时干六乙,开门直使,加时宫七,即生门与日奇六丙合六丁于一官,是为天遁也。假令阴六局戊癸之日哺时天蓬为直符,加时于六庚,休门为直使,加时官四,即生门与六丙月日奇合临六丁于九官,是为天遁。释地遁笫二地遁者,开门与六乙日奇合临地下六己为地遁。此时得日精之蔽也。假令阳一局丙辛之日,日出天冲为直符,加时干六辛,伤门直使临一宫日,即开门与日奇六乙临六己于二宫,是谓地遁也。释人遁第三人遁者,休门与六丁星奇合前二太阴中为人遁,此时得星精之蔽也。假令阳七局乙庚之日夜半天任直符,加时干六丙,生门加时宫一官,即休门与六丁星奇合前二太阴中六宫为人遁。凡得三遁之时,出门奇,百事吉。……”
荀粲越读到后面,只觉得愈加晦涩,连他那极其聪明的大脑都会觉得吃力,他这时才深深体会到了之前那本《南华经》的妙处,总觉得这《南华经》就像是这《遁甲天书》的基础一般,若不深读南华,则这遁甲天书便像是空中楼阁……
而就在荀粲皱眉苦思之时,一个曼妙的身影却一下子环住了他的腰,荀粲的背上便感受了女子胸前的柔软美妙之处,诸葛芸那不满的声音便在荀粲的耳边响起:“大笨蛋,整天钻在这天书里面,有什么意思,走啦,出去玩玩!地点就选择父亲入蜀时在鱼腹浦所建的八阵图如何?”
第三百四十八章 知己之情
荀粲听了诸葛芸的提议,不由心中意动,整天待在这房中钻研,怕是也无法钻研出什么东西来,而诸葛芸口中所说的“鱼腹浦”,便在夔门之西奉节城南一公里处。鱼腹浦沙碛上,有闻名遐迩的八阵图。《夔门府治》载:“八阵图在治南二里的大江之滨,孔明入川时垒石为阵,纵横皆八,八八六十四垒……”
在荀粲的印象中,像八阵图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原本只是《三国演义》胡扯出来的而已,却没想到它会真的存在,但他转念一想,这三国早就已经人是物非了,且不说历史上的风俗民情等已然大变,单是凭空出现南楚这样一个国家已经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了,虽然这南楚已是名存实亡,孙权篡位已是板上钉钉。
去见识八阵图只是第一个原因而已,第二原因自然是见识一下那将要来临的夷陵之战,作为三国中最著名的三场重要战役之一(其他两场自然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了),能用欣赏的角度观看这场大战,一定会非常过瘾的,对荀粲这样没有任何国家意识的人来说,谁胜谁负都不关他的事情。
“好吧,果果,就听你的,不过在去之前,我还得向诸葛叔父请教一番。”荀粲放下手中的《遁甲天书》,轻轻握住诸葛芸搂在他腰间的玉手,转过头,眼中带着绵绵的情意,似乎没有一个女人能逃过他精心编织的温柔陷阱。
诸葛芸看着荀粲那纯澈的眼神,只觉得心跳微微加快,她虽然一直表现出“喜欢品赏美男”的豪迈情怀,但这样的女孩,一旦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那就会害羞的可爱。
要知道,这世上最难说的情话,就是面对真爱了,为了真爱,有些人可以默默的付出一辈子,而不说一句示爱的话,而许多男人往往在逢场作戏之时,各种甜言蜜语却会像不要钱一样随口说出。
诸葛芸招架不住荀粲的注视,而手被荀粲握着,她在感受到一种甜蜜之感时,却是愈发害羞了,她满脸的通红的抽出双手,转过头去,却是红着脸磕磕绊绊的说道:“切,你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比我还要多,真是气死我了!”
荀粲心道这坠入爱河的女人,当真有些不可理喻,醋意乱飞,他和诸葛亮在一起又不是谈情说爱,而是正经的向诸葛亮学习。至于对诸葛芸的回应,自然算是一种对诸葛亮的报恩,然后才是诸葛芸那秀美无双的容貌,于是荀粲随意回应了她几番,却没想到这诸葛芸倒是天天缠着他了。
荀粲当然知道诸葛亮深层次的用意,从诸葛亮的立场来说,他绝对是不会放弃蜀国的,名声对诸葛亮来说很重要,他一定会以最完美的名声留在史书之上,哪怕最后是悲剧的结局,但悲剧却能让他的名声更上一层楼,可以说,诸葛亮连自己如何死亡,都已经算好了,那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能这样对待荀粲,或许是荀粲令他动了惜才之心,而更多的,却是因为荀粲背后的荀氏家族,史书永远是由胜利者来书写,无论这个时代多么动荡,最后的胜利者总会是世家门阀,因此,有荀家这一层关系,即便他败了,那也只是生前的失败,但死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