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太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偏你废话多。”郑元勋笑骂道:“殿下在此,你怎么如此大胆。”

朱慈烺笑道:“由他说说也好,免得众人只知道自己辛苦,不理别人死活。”

陈名夏心中一动,暗自警惕,却不知道太子这话是对谁说的。当下也只得笑着应了,眉头却是不知不觉皱了一下。

龚鼎孳也是笑道:“殿下这话臣当不起……这就实说了吧,捐纳只是特例,一次捐了,下次人就不再捐,况且,举国除了南京苏常,怕也没有几个地方有淮扬这么多有钱人了。所以可一不可再。不过,咱们的盐课整顿,已经初见成效,方法一出,二十来天时间,消息已经传到湖广一带,商人来不及赶过来,不过新闻司在九江可是有分站,九江那里,已经有不少豪商要赶过来。咱们估算了一下,今年年前,卖票盐的收入,最少在三百万以上,这样,大军开销已经差不多够了。再有厘金,七月还没完,六月整个月,厘金收入是三十多万,这个月已经过七十万,列位,到年前,咱们估算厘金收入过五百万,和盐课加起来,还有杂项收入,九百万左右!”

说起这些个,龚鼎孳真的是洋洋得意,脸上满是光彩,手舞足蹈,就差从椅子上跳起来了。

不过在场的人都不曾有嘲笑他的意思,连同陈名夏在内,所有人都是被这个数字给惊呆了。

清江这里,粮食是加起来有三百万以上了,原本的库存加上两府今夏的赋税收入,才积起这个数字来。

军中和地方不缺粮,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平虏军也建了起来,地方驻军也是进了正轨,原说捐纳的银子就很不少,够做一番大事了,结果到好,厘金和盐课两样,半年多光景,就能收入九百万!

若是一整年,岂不是近两千万的数字?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是面色发白,看着朱慈烺,再互相注视,都是有难以置信之感。

大明京师都丢了,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为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缺钱二字。

没有银子,就无法以国法来约束军队,军队缺饷,将领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抵抗上命,甚至是皇命。

没办法,皇帝还不差饿兵!

刘泽清带兵在山东时,几次顶撞圣旨无事,不就是因为缺饷这两字?朝命一下,缺饷的理由一出,官员们和皇帝都是无法可想。因为一旦将领这么说,没有银子,就没有办法以国法来制衡,在银子面前,朝廷也气短哪……

国家几次加赋,弄的民间民不聊生,西北和河南大规模的造反,不就是流民没有赈济,然后一呼百应闹出来的事?

李自成搅的天下大乱,可之前是在驿站老老实实的干驿丁,若不是皇上想省几两银子裁撤了大部份的驿站,李鸿基此时恐怕还在陕北老老实实的干着驿丁咧……

这一下,以两府之地,收入有大明加了三次饷之后的一多半了,如果不是事实摆在眼前,在这里得意洋洋,就差有条尾巴晃一晃的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一等一的聪明人的话……如果是在半年前,有人告诉自己,两府之地能掏腾出一年两千万不到的收入,恐怕自己能当场笑掉大牙!

“殿下……”陈名夏率先站起,眉宇间尽是欢喜与激动之色,长揖而拜,朗声道:“臣为殿下贺,有此收入,可练十万强兵,国朝大事可为矣!”

“臣为殿下贺!”

“臣亦为殿下贺!”

一时间,殿内是喜气洋洋,所有人都是长拜而贺,眉眼之间,都是隐藏不住的笑意。

朱慈烺自己倒是有点儿哭笑不得。

今天议的是清军动向,还有陕北李自成的动向,就算是熟知历史,在决定整个国家民族气运生死存亡的关头,以他一个人的智慧也是决断不下来,召集这一场会议,就是要集思广益,为将来数月和一年内的行止做一个最优的决定。

结果倒好,一群臣子,不分文武,此时在为银子收入大张旗鼓的拜贺……这算是哪门子的议政。

“好了,好了!”

他不得不打断众人的拜贺,摇头笑道:“我们还是接着议刚才的事吧。”

“是,臣先说吧。”

冯恺章此时心情大好,虽然还有火铳的事悬在心上,不过还是神色愉快的向着朱慈烺道:“殿下,现在我们有钱有粮,军需不足,也只是小事。下一步,生铁火药等物,一定要备足,然后足饷足械,以现在的练法,可得四万强兵。再加上徐镇改编,镇军也有五万以上。以多铎所部,不过五六万人,就算咱们野战不得胜,以淮泗一带水网密布,坐拥坚城,多铸大炮倚城而守,耗也把他们给耗走了。我大明国力雄厚,等东南诸省再有捐纳,厘金,赋税粮饷充足,百万大军指日可期,到时不论是流贼还是东虏,也不过就是派遣上将征伐的事了所以,当务之急,不过就是拖时间!”

“冯镇的话,也正是臣想说的。”陈名夏也庄容道:“殿下说,建奴要征流贼,而怀庆那边流贼动员数万大军要和建奴打,那么,就叫他们先狗咬狗去,咱们大明国力远在他们之上,多拖一时,咱们多几分胜算,岂不是好?”

“臣意云然!”龚鼎孳今晚出了风头,不愿再多说什么,再者,这两人所说,也正是他心中所思,是以很痛快的点了头,表示赞同。

郑元勋与魏岳,李恭等人,亦是点头赞同。

今晚所议,除开北京的军政情报,就是朱慈烺所说的将在十月左右发生的几场大战。

原本多尔衮犯了大错,可以说,是致命的大错!

阿济格奉命征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囊括了大同等地的明朝降军后,不过是八万人。

这其中有相当多的普通士兵和明朝降军,真正核心的满蒙八旗和吴三桂的兵马,不超过五万人。

而大顺军在陕北集结了高一功、李过等部的主力,人数在二十万人以上,而且有五六万人的精锐部队。

李自成和刘宗敏、田见秀等大将也在集结兵马,在洛川集结待命,只等高一功和李过与阿济格一交上手,就在陕北这故乡之地,与清军来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

整个顺军,集结了超过五十万人,其中精锐敢战的部队在十五万人左右,实力强劲,而且是在陕北故乡做战,想来士气也不会太过低迷,同时为了战役准备了大量的粮草饷银,李自成的决心就是在这一战打跨清军出征主力,重新席卷山西与畿辅、河南,掌握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这个计划,十分可行,在当时的战略形势下,不失为收缩之后的一记狠拳,也是给骄狂之极的清军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时多铎已经奉命南下,前去攻打南京,选择的线路也是离了西部战场,两支出征军队将各自为战。

这是十分愚蠢和过度自信的计划,多尔衮的骄狂自大之态,也由此尽显!

可以说,如果多铎真的南下,与明朝军队开始交战,而大顺军打败了同样自信骄狂并不算优秀统帅的阿济格,清军主力受损,威望大跌,多尔衮在北京根本呆不住,而多铎也势必泥足深陷,就算以南明之废,恐怕也未必就轻易投降了。

然而,整个中国,包括畿辅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南,整个战略局势,在七月到十月之间,都因为一场局部的战争,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而改变了。

这才是转折。

要命的转折。

第230章 转折(10)

这一场转折,便是十月初四日的怀庆战役。

这一场战役还是在清军命将出征前就布置下来的,由驻在山西平阳和河南西部的大顺军主动发起战役,在初四日这天,一万多骑兵,还有两万多步兵向河南怀庆发起进攻。

这支顺军极有战斗力,在短短时间就把怀庆攻下来,把清军驻河南的汉军部队彻底打穿了。

怀庆总兵官战死,巡抚罗锦辉惊恐万状,一日之内数次向京师请求援助。

在他的奏折上,把顺军人数从步骑三万夸张到了步骑近十万人,而且劲悍无比。

因为总兵力战而死,河南清军的汉军队伍几乎被一扫而空,所以情形也显的十分严重,于是原本一路向南的多铎接到摄政王的命令,大军转而向西,先至兰考、怀庆一带,打跨了当地顺军以后,又一直向潼关运动,预备破潼关下西安,击败顺军主力后,再南下灭明。

这个变化,是极其致命的。

李自成最后一个微小的机会,就是这样失去了。

尽管后人是站在史书上感慨,不过也确实叫人难以理解,为什么李自成已经集结主力,预备在陕北给清军来一个狠的,同时又要在怀庆打这么一场战役?

战役目的何在?

如果有把握分兵,他应该率主力出潼关,自己亲率大军在河南与清军一路交战。

要么就是全军在陕北与清军决战,在别的战场避免刺激清军。

但愚蠢的就是以少量兵马刺激清军已经南下的军队转而西向,这样一来,李自成自己反而是十分被动了。

因为他的主力驻在洛川,预备北上,但接到清军一路在河南向潼关而来的时候,他就进退失措了。

陕北已经有阿济格的威胁,潼关亦不可不保。

于是在洛川左右不定了十天之后,李自成率主力赶赴潼关,与多铎交战。

在潼关,尽管清军有红衣大炮,顺军主力仍然与清军多次交战,并且不分胜负,这说明,在一片石败后,顺军收拢了主力,重新集结,在士气和战斗力上,都有所恢复,和清军主力交手,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而就在此时,陕此高一功和李过等部却被实力更强一些的阿济格击败,清军自陕北而下,直插西安。

如果阿济格绕道自己身后,那么就和多铎前后夹击,顺军不仅会败,而且会全师覆灭。

在这种时候,李自成进退皆难,无奈之下,留大将马世耀守潼关,自己引主力匆忙南下,直接由汉中进入湖北,顺军主力会战的最后一个机会,就此失去。

很多人奇怪,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大顺,为什么一片石后就销声匿迹,到湖北还有二十万大军,结果被阿济格打的魂飞魄散,根本不能抵敌。

主要的原因就是主力其实分散了,一部份主力在陕北,由高一功和李过、郝摇旗等将领率领,在李自成到达湖北死亡之后,这一路顺军才绕道到湖北,不过那时候李自成已死,顺军失去主脑,只能依附明军抗清了。

而李自成所部精锐,在潼关几次恶战不能胜,又匆忙败逃,军失其魂,将丧其胆,就算多铎后来没有继续追赶,而是折返去消灭南明,但顺军主力不在,人数虽多但毫无战斗力,与阿济格所部一触即败,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当然,如果李自成不是偶然死在九宫山,历史可能还有改写的机会。

……

这件事,便是朱慈烺召集会议所商讨的重点。

现在淮扬徐一带成一体,军队实力也够,财力物力都足够,是否主动出击,又或是继续如历史上的南明那样,置之不理。

前者可能会诱使清军提前南下,这样,新军的准备时间就如众人盘算的那样,最多到十月左右,徐淮就将成为前线。

到那时,新军训练虽然有半年多了,但未经战阵,是否能打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当然是十分值得怀疑。

另一种结果,便是主动出击,而清军不知明军虚实底细,选择持重不发,不再继续南下。

这样的演变就有两个可能。

一,多铎按兵不动,在沿黄河的山东和河南某战略要地驻军,警备明军北上。

这样一来,清军在历史上的在山东和河南的空虚状态会改变。

原本在这半年多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