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小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都是人情啊,看不见,摸不着,孟有田也不明说要什么补偿,但王大山和方国斌却尽量在还。

等到孟有田、王明义、强子、魏青山等人阖家搬来,留给他们的活计就是补种土门村的山峦地,再按照自己的心意改动一下家里院落的布置了。农户庄稼人最喜欢的便是土地,一寸也不想浪费。住没住人的院落里都种上了蔬菜,挂满丝瓜、豆荚的篱笆上,绿油油的叶子淋浴在阳光下,炊烟慢慢从几个屋顶上轻袅飘起,给人一种幽美、恬静的感觉。

为了纪念七七事变一周年,王大山这个营虽然新兵多,训练时间尚短,也被调走参加军事行动。但村子里还保持得相当整洁,这也是人少的好处,加上要来住的素珍,总共才十家,孟有田甚至在想是不是把村名给改掉。北有十里村,南有十家村,嗯,这才搭调。

第四十章 短暂的“希望无穷”

当然,孟有田不是希望这个村子始终只有这十户人家。先纯后广,先使所有村里人都基本上没有二心,说打就打,说走就走,在统一意志下才不会出事。

要知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十里村有象李怀忠、小金牙、段大根那样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人,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会受到潜在的威胁。既然孟有田不能把十里村那些不安全的因素拔除,自然要将家搬到土门村以躲避可能的风险。这可能有点自私,但在现实情况下,却是无奈的选择。

准备着,准备着,孟有田以先知先觉的优势,提前为武汉会战之后,日益艰难困苦的敌后作战做着尽可能充分的准备。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的转折点,也是国共两党由合作的蜜月期向分歧摩擦的转折点。对此,孟有田作为后来人,深深为此感到遗憾。

武汉会战时期,尽管国共之间的摩擦也有发生,但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黄金时期。孙中山先生毕生为之奋斗的民主共和政体,在这时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当时,中国的主要政党——国民党和gcd是一致抗日的,各党各派也均可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崭新的、也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即各党各派都坚持自己不同的政治观点和主张,但却出现了全国空前的民族大团结。

国民党在武昌珞加山武汉大学内举行了该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适应国内政治形势,制走了抗战路线。最重要的是决定组织民意机关,制定《国民参政会组织法》。实行国民参政大会制。

国民参政会的人选由各党派、文化团体、经济团体和生产者几方面产生。该会的性质为咨询机关,规定凡国家大政方针,都须由参政会讨论通过。毛zd、周el等人都入选为参政委员。

gcd在武汉创办的《新华日报》,公开在全国发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该报书写报头,题了词。国民党高级将领和领导人,知名人士纷纷为该报题词祝贺。计有冯玉祥、白崇禧、孔祥熙、邵力子、陈铭枢、张治中、石瑛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知名人士,也可公开支持该报,纷纷题词相庆。

这个时期。连毛zd的《论持久战》著作,也可以在武汉印成小册子,在长江方面战场的军队中发行,一些部队还可自由选择《论持久战》为政治教材,组织官兵学习。

武汉时期的民主共和局面,虽然短暂,且还很不完善,但它是永远值得回忆和深思的。那是“希望无穷”的……

在中国的历史中,总有些相似的片段。在最危险的时候,各势力、各集团往往能够精诚团结,一致对外;而一旦危险解除,或者有所缓解,内部的争斗和算计便会激烈起来。宋亡于蒙元时,有过类似事情;明亡于满清时,也有过类似桥段;现在……孟有田想到此,也只能是摇头苦笑。

别想得太多,那不是自己能够影响的事情。尽自己的力。干好自己的本分,问心无愧就行了。而且自己做的工作也不少,粮食打得多了,能供养更多的军队;地雷、地道提前弄出来了,怎么也能多杀些鬼子吧?何况自己涉足到这段浸透鲜血的悲壮史河中,不仅积极出谋划策,还勇敢作战,亲手打死过好几个鬼子哩,这总算没白来这个时代一回吧?

“有田,来家吃饭哇?”强子光着个膀子。正在院子里冲凉,看见孟有田走过,便笑着招呼。

“不了,家里都做好了。”孟有田婉拒着,冲着走出房门的强子媳妇点了点头“嫂子今天做得啥好吃的?”

强子媳妇的样子看起来已经不那么瘦弱了,可她从小饿出来的病。好象不能生育。虽然强子从没埋怨过她,甚至尽量不提起关于孩子的事情,但她总觉得歉疚。也就事事依从强子,从来没说过半个不字。甚至她与旁人相处时,也觉得矮人一头,说话底气不足。

“也没啥好吃的,你强子哥早上下地,弄了条长虫。”强子媳妇笑着说道:“你来一起尝尝吧!”

“那可是好东西,煮汤鲜着哪!”孟有田笑道:“可家里人等着俺呢,就不进去了。对了,强子哥,后天全区民兵大比武,你带两个人去吧!”

“嘿,你不去,俺们还不是要丢人。”强子接过媳妇手里的毛巾,擦着身上的水,摇头道:“咱村就这些人,除了你的枪法,哪还有拿得出手的东西?”

“也不是那样吧?”孟有田挠了挠头,说道:“你把咱刚弄好的那个飞雷炮拿去,让他们开开眼界,管饱露脸儿。”

强子想了想,点头笑道:“好吧,让你这懒小子得个清闲,俺带两个人去走一遭。”

历史上的飞雷是一种解放战争时期创造出来的自制武器,就是用汽油桶做炮管的炸药包发射器。这种又称炸药抛射筒的武器的主体就是一个空汽油桶,在其内填充发射药后,把捆扎成圆盘形的炸药包放进去,然后点燃发射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药包抛射到一百至二百米的距离。

而孟有田所说的飞雷炮在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没有炸药包可抛射“炮弹”变通为点火线的地雷。还有一种用火药包抛射拉弦手榴弹的小口径“飞弹炮”近似于日本鬼子的掷弹筒,只是射程和准头都有差距。不过,土制的飞雷炮和飞弹炮能把地雷和手榴弹抛到一百三四十米的距离,比手扔的可远多了。

孟有田已经找到了发挥自己能力的快捷途径,很多时候他不必做得很到位,只要拿出个似是而非的模型,或者是一个想法。相信并不缺乏智慧的民众,就会将其逐步完善,从而达到他的目的。

离开了强子家,孟有田径自向家里走去,还没到院门,便听到了蝈蝈叫,还夹杂着清脆的笑声,他很容易便分辨出是紫鹃和嫚儿这两个丫头的。

第四十一章 峭壁通途

院子里,有两株大枣树,再有不到一个月便成熟了。树上缀满了红玛瑙似的枣颗,红晶闪亮的枣儿颤乎乎地压弯了枝头,低的枝条伸手使可以摘到。别人家的院子里种的是蔬菜,孟有田家院子里栽的是两行鲜花,红花绿叶,煞是好看。营造这样的环境,都是为了紫鹃,让她开心,让她高兴,希望她能快点恢复。效果是有的,紫鹃的心情开朗了许多,在别人的陪伴下也经常出来走动。

枣树下摆着桌椅,紫鹃和小嫚正趴在桌子上,用草棍逗弄着笼子里的蝈蝈,喜笑颜开地听着蝈蝈的鸣叫。

“好玩嘛?鹃儿。”孟有田凑过去,看着紫鹃的眼睛笑着问道。

紫鹃皱了皱眉,伸手将他拔拉开,嫌他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又聚精会神地玩耍起来。

孟有田苦笑着叹了口气,一抬头正看见阿秀从屋里出来,在围裙上擦着手,冲着孟有田露出了和熙的笑容。

“饭做好了,等娘回来再一起吃吧?”阿秀柔声征询着孟有田的意见…

虽然还没成亲,但阿秀的称呼已经改了,有田娘听着高兴,孟有田倒是无所谓。

“娘上哪儿去了?”孟有田随口问道,接过阿秀递过来的手巾擦着脸。

“大概是给土地爷上香了吧,今儿是初一。”阿秀猜测着答道。

孟有田点了点头,那个土地爷的小庙是土门村浩劫后的遗留。说是庙,不过是个石头刻出来的窑窝。里面有尊泥像,占地不过一搂方圆。不过,这可是土门村唯一的“神仙”,有田娘和村上的几个女人还是很敬神的。初一、十五的总要意思一下。对此孟有田也没强拦,有个精神寄托也好,那泥像又不能教人干坏事儿。

“锁柱子走了?俺还多预备了饭呢!”阿秀关心地问道:“他来找你,是不是又要出门了?”

“这回俺就不去了。”孟有田往炕沿上一坐,掏出烟斗烟叶,阿秀立刻从灶里拿着根带火苗的柴禾进来,给他点上。

“坐下歇歇吧!”孟有田拉着阿秀的手坐在旁边,停顿了一下说道:“事情忙得都差不多了。俺想着进山一趟。”

“去干啥?”阿秀疑惑地问道:“打猎?你要是馋了,就杀只鸡,咱别冒那个风险了…”

“不是馋了,是有别的重要的事情。”孟有田轻轻抚着阿秀的手。解释道:“居安思危呀,现在过得清静,可还得防备着以后呢,你以为鬼子再不会来了?这村挨着山,地道挖得浅。可不保险。要是鬼子来了,咱还得钻山躲避哇!”

阿秀眨着大眼睛,孟有田说的她不是很相信,但也不表示反对。这是她遵守的美德。

“那你和谁一起去?一个人可不让人放心。”阿秀说道:“要不,带上俺吧。俺以前也和你进过山的。”

孟有田淡淡一笑,沉思起来。狡兔三窟。在日后敌我拉锯战中,扫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寻找一处或几处临时的避难所,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安全。九龙的山中老营也给他提了个醒,在鬼子最嚣张,扫荡最残酷的时期,一般的山林都不保险,必须事先寻找并建设一个更隐秘的所在。

本来他是想带着四秃子和大勇一起进山探寻的,但村子里人手本来就少,强子又要带人去参加民兵大比武,人手就更显得紧张。带上阿秀,再带上头脑简单、力气却大的根保,未尝不是一个选择。

“让俺再想想,兴许会带上你吧?”孟有田并没有立刻决定,有些模棱两可地说道。

阿秀有了希望,虽然还没确定,但已经很高兴。两人正说着话,有田娘回来了,阿秀立刻起身张罗着开饭。

……

土门村西面一里多地便是山,可惜都是陡峭的石壁,正常进山的路是在土门村和十里村之间,离土门村总有七八里路。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不方便跑反的弊端,但孟有田的思维总有些异于常人之处,能想到的办法也特别多。

如果将陡峭的石壁变为通行的坦途,不仅逃离危险的速度加快,另一方面也成为阻挡敌人追击的障碍。而将弊端变成优势,除了多费些力气,并不那么困难。

在陡峭石壁的一个拐弯处,几条粗大的绳索吊着个木制的大笼子,笼子的面积挺大,能一下子进去四个人而不拥挤,孟有田估计载重量肯定超过了五百斤。

孟有田摇动笼子内的铜铃,不一会儿,绳索便开始收紧,笼子缓缓上升,离开了地面,象一架电梯似的贴着峭壁移动起来。这就是孟有田设计的带绞盘的土电梯,崖上用牲口作动力,象拉磨似的将绳索缠在绞盘上,使人或重物可以自由上下这陡峭的石崖。

而且这还只是初步工程,孟有田正搜买材料,由王明义打造铁链,力争使土电梯的载重量超过一千斤,象骡子、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