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啸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几个条件并不算过份,仅仅只是希望中华军能够保障清廷皇室、宗室、大臣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他的一点都没有,可以说这也是清廷投降的最基本条件了。

但成进的回答是,他只能保证,在自已领军进城之后,可以保障清廷众人的人身安全,但不能保证南京方面有什么其他的命令,说白了就是,如果商毅不答应这些条件,那自己答应了也无效。

当然宁完我也知道,成进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没有资格当帝国的家,于宁完我又提出要求,让成进去请示南京,或者自己去南京向商毅请降,但在有结果之前,暂时停战。

不过这一次被成进拒绝,自己接受的命令是战斗,并不是和清廷谈判,宁完我想去南京请降可以,但自己的进军是不会停止,除非有南京发来的命令,因此怎样选择,由清廷自便。

宁完我当然知道,等自己赶到南京去谈好了,这边黄花莱都凉了,因此也只好向成进告辞,回北京复命。

而就在宁完我回到北京,中华军的四路人马一起前推,都到达了北京的外围。

第232章 清廷灭亡(三)

就在当天晚上,宁完我又连夜出城,来到中华军的大营,面见成进,向他通报,福临己经做出了决定,向中华军投降,并且在明天一早,将亲自率领清廷的文武官员,还有宗室人等出城受降,并迎请中华军进城。

原来宁完我回到北京城里,将和成进会面的经过向福临禀报,福临又招集大臣们商议,众大臣也都纷说不一,各执一词,不过就这时,又有消息传来,中华军的四路大军都已经逼近到了北京地的外围地区,几乎是立刻就可以向北京发动进攻了。

中华军的四路人马共计约有十万左右的兵力,但对于北京这样一座坚城来说,并不算多,不过这时北京城里的守军就算是把各部各寺的守卫士兵加起来,仅仅也只有两万多人,凭这样的兵力,恐怕连北京的城墙都站不满,还怎么守城呢,而且现在也不容福临多想,因为中华军随时都有可能向北京城发动进攻,一但战斗开始,再想投降,可就迟了,在这方面,吴三桂的下场就是深刻教训。

当初得知吴三桂的结果之后,福临还曽经嘲笑过吴三桂,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接受商毅的条件啊,但却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己选择,因此福临最终一咬牙,决定只能投降了,致于商毅最终会怎样处置自已,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当下又派宁完我出城,通告成进,万一中华军等不急了,连夜发动进攻,那不是就晚了吗。

于是就在第二天一早,福临带领着宗室大臣,都换了一身白衣,出了宣武门,站在路边,等待着中华军到来,而褔临站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捧着昨晚写好的降书。

这时围困北京的各路人马都己经和成进取得了联系,山东军区的第十军也暂时归成进指挥,于是成进下令,自己带第一军进驻北京城,其余的人马都在城外驻扎。

来到宣武门前,只见白花花的站了一大片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为首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光头不带帽,额头剃得光亮,脑后留着一条辫子,一身白衣,宁完成首先来到成进的马前,躬身一揖,道:“成司员官,我清朝皇帝带领一干宗室大臣,迎接中华军进北京!”

成进道:“从现在开始,清朝己经彻底灭亡,因此也再没有清朝的皇帝,天下的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中华帝国的洪宪天下,明白没有,你让他过来见我!”

宁完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称褔临为皇帝己经说顺了嘴,却没有想到,现在己经不能这么说了,赶忙又回到福临身边,道:“皇……”才说了一个字,就想起来,现在不能这么称呼福临了,但又不知道到应该叫福临做斤么,只好含糊道:“中华军的成司令官请您过去!”

其实他们相隔得并不远,刚才成进的话福临都听得十分清楚,心里又羞又愧,但现在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底头,因此也只好跟着宁完我,来到了成进的马前,手里捧着降书,躬身揖了一揖,但张了张嘴,始终说不出一句话来。

好在成进见他一脸病色,形容憔悴也没有过于为难他,道:“你就是福临吗!”

福临免强道:“正是在下!”

这时警卫兵从福临手里接过了降书,递给成进,接过了降书之后,成进点了点头,道:“虽然现在大局己定,但你能主动投降,并不困守北京,也算是不错了,这里的情况,我会如实向皇上秉告,你的降书,我也会转呈给皇上,这段时间,就在北京听候处置的决定吧,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但你们也要安守本份,不生妄想,明白没有!”

福临听了,心里也稍稍有些安定,终于道:“多谢将军!”

成进又点了点头,道:“进城吧!”

进城之后,成进立刻下令,由中华军控制住北京的各个城门,接管北京城里的治安管理,并通告全城百姓,满族人的特权,全部取消,但无论是汉族、满族百姓,都要各安生业,尊纪守法,不得趁乱偷盗摸抢等等,凡有违令者,必将严惩。

而对清廷的官僚机构,解除城中清军的武装,所有清兵全部限制在兵营里,不得外出,除了少数关纟民生安定的部寺衙门继续办公理事之外,其他全都关闭,各官员、宗室也都各自回府,听候南京方面的处置决定,同样是无故不得外出。

紫禁城也将封闭,并且派一个团守卫,饮食用度之物,都由军队送进去,福临等皇室成员,集中居住在皇宫的西北角的英华殿、寿安宫,留下少量的太监宫女伺候,并派遣一个连的军队专门看守,除了一日三餐之外,不得放其他人进入,其余的太监宫女各安其职,付责维护皇宫的卫生、安全。

中华军进入北京,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乱,一方面这几年来,北京一直都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当中,而且北京各界对于中华军打进北京,也都早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帝国的情报人员在暗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民间广泛宣传中华军是汉族人的军队,是打满族人保护汉族人的,而且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等等,因此民间也并不怎么慌乱。

不过还是有少数满族的官员因为害怕被清算,或者是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选择了自杀身亡,其中还有两个是举家全部自杀,但和整体的社会程面比起来,确实是极少数的一部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而且中华军进驻北京之后,也确实显示出了军纪严明的作风,再加上情报人员也在暗中努力,也使一些持观望态座的人见了,也都基本放了心,看来中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名声并不是假的,先前自杀的几家太不划算了,如果再等个几天,也许就不用死了,因此北京的局面,也向快就稳定了下来。

不过就在中华军进驻北京的第三天,在北京郊外顺义地区,又发生了一场战斗,而这一次,中华军的对手是蒙古骑军。

自从说动了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同意接纳清廷避难,并出兵帮助清廷,与中华军为敌之后,硕塞也收到清廷发来的消息,得知清廷己经在准备撤到蒙古去,躲避中华军的兵锋,因此也带领着从蒙古借来的三千多人马,赶到蒙京边境来接应清廷一行。

从北京到蒙古哲里木盟,一般都会选择经过密云,出古北口,因为这一条路不仅是最近的,而且在出长城之前,沿路都是官道,因此也是最方便的,于是硕塞也带领着蒙古骑兵,赶往古北口一带接应清廷的出关大队。

但到达了古北口之后,硕塞从过往的商人那里得知,现在中华军己经步步逼近北京,而且似乎在北京的北部己经发现了中华军的人马,因此硕塞也对北京的局势放心不下,立刻带领着蒙古从古北口经过,进入到长城以内,好在是他带领的蒙古军全是骑兵,来去方便。

正好这时中华军的四路大军都在向北京方向逼近,并没有驻守长城一带的防线,因此在跃过长城之后,蒙古军并有遇到什么阻碍,十分顺利的就深入长城以南的地区,相继通过了密云、怀柔、顺义等地,一直到达了北京附近。

不过就在沿路上硕塞也不断听到中华军在逼近北京的消息,而且在北京的北方,也出现了中华军的行琮,因此硕塞一方面对清廷现在的局面赶到十分担心,另一方面也十分小心注意自已的行动。

不过接近了北京之后,蒙古军显然是不可能再继续隐藏住自己的行踪了,就在距离北京以北约六十里的地方,被中华军的一支骑兵侦察队发现。

这支骑兵侦察队由一个排组成,发现了蒙古军之后,中华军跟进了一会儿,但很快也被蒙古军发现,硕塞立刻下令,派出一支小队,向中华军的侦察队发动进攻,企图歼灭这支中华军的侦察队。

但中华军并没有应战,而是立刻拔马撤退,蒙古军随后追击,双方追遂了十几里的路程,并且互相与火枪、弓箭攻击,不过甴于双方的距离并未接近,因此互相都没有伤亡,后来中华军扔下了几颗手榴弹,将蒙古骑军炸倒了十几骑,其他的蒙古骑兵也受止于中华军的武器,也都勒马不前,让中华军顺利撤退。

硕塞当然知道,中华军的侦察队撤退之后,很快就会引来中华军的大军进攻,因此也立刻下令蒙古军向北撤退,果然都是骑军,行动极为迅速,在天黑之前,蒙古军就己经越过了顺义,退到了怀柔附近地区,由于经过了连日的奔波,蒙古骑军也十分疲惫了,而硕塞也觉得现在应该待到了暂时的安全,因此硕塞下令,就在顺义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走。

第233章 清廷灭亡(四)

但就在第二天中午,蒙古军沿着密云县南部的白河,向北方行走的时候,中华军的骑兵追上了蒙古军。

原来北京的北部的驻守任务是甴中华军的第十军付责,军长章一平收到了侦察兵的报告之后,也不敢大意,因为还不知道是那里来的人马,而且很有可能是清廷的援军,一定要弄清楚才行,因此也立刻派出一个骑兵团,前往寻找这支军队。

而且经过了五六年的引进优良马匹,并且进行配种培育新型战马之后,这时中华军的战马素质都相当的到提升,由其是山东、淮南两个军区,因为主要是付责北方作战,因此在中原大战以前,就己经全都换上了新培育出来的优良战马或是引进的马匹,这些战马不仅身躯高大,结实,而且在速度和耐力方面也同样不差,也进一步提升了骑军的战斗力。

三千多骑军留下的痕迹当然是可以轻松发现,因此中华军的骑军一路向北追赶,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在密云县附近的白河边上,追上了蒙古军。

硕塞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与中华军的骑军交战过,现在当然知道,中华军的每个军区里,都有一支骑军部队,而且尽管中华军和清军之间发生的骑战次数并不多,多数是以步兵来对抗骑军,但也并不是从来没有,从双方之间发生过的几次骑战来看,中华军的骑军和清军的八旗铁骑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当然中华军的骑军也确实是占了不少武器的便宜,因此从心理来说,硕塞是不想和中华军交战,但见中华军已经追赶上了,硕塞也只得下令蒙古军迎战,于是双方在白河边展开了一场骑兵之间的对决。

但蒙古骑兵对中华军的情况所知不多,从心里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