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胡烽火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浩无能,空有强援不用。据报,这位汉王亲自南下,奉诏讨贼,殷浩这厮却把人撂在黄郭戌,数月不睬。姚襄算什么?就是汉王带领的这支军队在天井泽击溃了阳鹜二十万大军的拦截,把这支强军放出去,不,哪怕是放出他们要去征讨的消息,姚襄还不连夜逃遁?

淮南油算什么,据说三山富足冠于北疆,赶跑姚襄后,你让那位汉王留在淮南,他还不情愿呢。如此一个好机会——别人的兵,别人的钱粮,打下我们的土地,事后他还唯恐我们留客,自己只想回家……殷浩这厮不用,实在是愚蠢到了极致。”

桓温越想越气,若是殷浩现在在他面前,估计他会啐对方个满脸桃花开。

如果是别的大臣,听说汉军这种强大的攻击力,首先想到的是防范,而后想的是抑制——包括挑动其国内内哄,扶植野心家等等,但桓温等不及,因为他以打击殷浩的失败起家,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必须在短期内取得讨伐姚襄的胜利。

大军出动,不过钱粮二字,辽汉商人富裕,本来是可以宰杀的羔羊,但听到辽王为了几名商人的被杀,不惜与燕国一战的消息,桓温明白,除非做好万全准备,否则不能对辽人下手。因此,对辽人那封“乞求信”的处理,就显得迫在眉睫,只要辽人低头,他就可获得充足的粮草,用来平抑物价,准备出征。

打听到孙绰与辽王关系和睦,桓温特地征辟了孙大才子入幕,此刻,带队的正是那位当世文宗孙大才子。

禁街以后的辽市显得格外冷清,桓温的马车在辽市光洁的水泥路面上,行走得非常轻快,粼粼的马车声回荡在市场上空,只有偶尔传来的几个孩童的呼喊,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马车拐了个弯,穿过了一座喷泉群,儿童嬉戏的声音大了起来,桓温透过马车的窗户向外望,只见路边一片草地上,几个孩子正在玩滚地球,百余名孩子站在场边围观。

围观者中还有数名成年人,他们身上带着浓郁的军人气息,笔直地站在场边,双手紧贴裤缝,目光炯炯,似乎在为孩子们放哨警戒。

桓温敲了敲车窗,示意车辆慢行,而后指点窗外,询问同车的孙绰:“孙兴公,你来看,怎么有这么多的孩子?旁边站岗的,是辽国军人吧?”

“哦”,孙绰瞥了一眼窗外,不以为然地说:“这是辽国‘冬令营’的孩子,旁边那些人是带队老师与保镖。”

“‘冬令营’?怎讲?”

“辽王有谕:读万卷书当行万里路,以增广见闻,开拓眼力。据说,这样培养出的孩子‘能用世界的眼光看待汉国’。

辽王钱多,辽国产业他大都有股份,每年冬夏两季,他从自己的收益里拿出钱来,奖励一百名童子外出游览,名之为‘冬令营’‘夏令营’。

此后,辽国富足者有样学样,也资助学子出行。据说,有‘夏令营’已行至阿克苏姆国、天竺国,游览当地风景。”

孙绰仔细观察了一下玩耍的学童,补充说:“这不是辽王办的‘冬令营’,因为辽王办的冬令营,人人佩戴鹰徽章。估计是那个辽国显贵办的,结果来到建康,忽遭封市,滞留于此。

至于那些保镖……据说,各国治安不同,曾有辽国学童至天竺,被当地人误伤,此后每个学生营出发,都要向当地报备,由当地派遣退役军人组成护卫队……”

孙绰说到一半时,露出浓浓的艳羡口气,他家境贫寒,全靠自己努力才成就今日。想到这些孩童自小就有人包吃包住地送去四处看风景,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

“唉”,桓温也在叹息:“辽汉崛起于荒漠,不几年就有今日之威势,诚不是无缘无故。”

“那是”,谈起与自己亲厚的汉王高翼,孙绰不免有点炫耀心理:“辽王曾说:没有无缘无故的落后,无缘无故的落后天理难容;没有无缘无故的兴盛,无缘无故的兴盛,天理也难容。任何一个崛起之国都值得我们研究,任何一个灭亡之国都值得我们警惕。”

“此言者,心胸甚大”,桓温评价说。

马车轻轻地停稳,侍从来报:“大司马,辽汉会社到了,社首柳毅正于街下亲迎。”

桓温耸身站起来,淡淡地说:“我们下车吧。”

第268章

桓温初见稍稍一愣。随即大怒。

桓温的愣神源于柳毅一身装束完全是晋人风格,而且是当下最流行的晋人衣衫。桓温的怒火缘自柳毅竟以平等礼节,参见身为朝廷大司马、都诸军事的他。

仅仅是礼节问题还则罢了,柳毅嘴里的话还特别气人,他说:“汉国国王之仆、辽汉商社社首柳毅见过大司马,请大司马这里走!”

汉国,不知道朝廷忌讳“汉”这个名词吗?朝廷对你们的封赏是“辽”,你怎么在这里提燕国的赐封。还“仆人”,一个仆人跟我常礼相见嘛?

桓温不知道的是,所谓当下最流行的晋人衣衫,已受到辽汉风尚的巨大影响,其中,衣衫上出现的扣子,让衣服更贴身。但桓温暴怒之下,压根没追究对方的衣饰是否符合官衔品级,他没听柳毅的招呼,定定地立住脚跟,诘问:“社首?此官何品?”

桓温的意思是“你这官属科级还是处级?跟我一个厅局级干部常礼相见,你不觉得很失礼吗?”

这回轮到柳毅发呆了,孙绰向他猛打颜色,柳毅沉思片刻,才回味出桓温的意思,立刻一拱手,回答:“社首这官属于几品,很难说。敝国不以官品为等级,所以实在不好衡量。

不过,此前担任社首的黄相黄朝宗,卸任归国后担任五相之首,此外,秋实宫也曾在商社工作过,所以这社首官制,乃敝国升龙捷径。

鄙人历任县丞、府君,因治理地方颇受吾主看重,所以调鄙人来上国考察……嗯,这么说吧,鄙国商相一直不力,前段时间,商相一职暂由秋实宫协管。

现今秋实宫诞下王子,商相一职空缺,鄙人年底卸任,当归国担任商相。出任社首,按我主的话——是为了考察最大贸易伙伴的情况。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鄙人身为国王之仆,代表我主与朝廷交涉。此际,在下的身份等同于我主,希望大人能给于应有的尊重。”

这是的晋朝,还没有外交使节的概念。而“使节等同国主的身份”这句话,按照三纲五常理论来理解,说这话的人犯下了谋逆、大不敬……等十恶大罪。令桓温诧异的是,柳毅说这话时,丝毫没有担忧的表情。他说得很坦然,像是陈述天经地义的道理。

这一切颠覆了桓温一贯以为的“天理”,他带着“常识”被人打破的懊恼,继续诘问:“汉国怎不为官衔设品,如此,怎么分辨高低贵贱……嗯,柳兄既然将任商相,怎么口口声声甘居为……仆?”

桓温本想问,汉国怎么派一个“仆人”来出任社首,这不是对朝廷的莫大侮辱么。但他话说到一半时,突然想起“仆”的本意,不自觉间,声音低了许多,最后一个字含糊不清,几乎分辨不出意思来。

“仆”这个词来源与“公”相同,世界各国都是相同发音。它的原意是“助手”的意思。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自称为“仆”的,这个“助手”也不是一般的“助手”,它是大贵族的“助手”。比如:“大公爵(国王)的仆人”意思是“伯爵”,伯爵的仆人是“男爵”,管家则是“子爵”。

直至21世纪,贵族制度虽然消失了,但“仆”在世界各国——除中国外,仍是一种金领职业,是一种身份象征。

在中国早期,“仆”的含义与世界各国都相同,古语还给我们留下了“为之持鞭”的说法,此外,还留下一个官衔,名为“仆射”。也就是说,在中国早期,“仆”的意思与世界各国相同,它是一种官制,一种尊称。

但中国文化有一个奇妙的特性,所有外来文字与词语,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弱化、被歪曲。自秦以后,中国重回奴隶制,“仆”这个封建产物被迅速弱化与歪曲,它不再单独使用,而与另一个词合并称之为“奴仆”。于是,“仆”便成为一种最低贱的存在,任主人杀戮与鞭笞。

晋代离秦并不遥远,“奴仆”的概念尚未根深蒂固,当柳毅再三骄傲地宣称自己为“仆”之后,桓温马上想到了“仆”的本意。他匆匆结束了自己的指责,马上又自我转圜说:“哈哈,早听说汉国尚古,欲恢复春秋礼制,今日听先生这么一说,传言果然不虚……哈哈,哈哈。”

不再纠缠于细节的宾主双方来到会社大堂坐下,寒暄过后,桓温直截了当地问:“听说汉国正在与燕逆大战?”

柳毅笑了笑,这是他在第一次听到“燕逆”这个称呼。燕国称帝后,朝廷经历了初始的茫然,终于决定燕为“逆”了。

身为预备商相,柳毅对这场大战的了解要比一般人深刻,他轻松地一笑,抚摸着自己的节杖(权杖),坦然地回答:“不错,我王正率大军猛攻和龙城,目前双方正相持不下。”

顿了顿,柳毅又意犹未尽地补充说:“这次作战计划名为‘两京’,现在,战争才刚刚开始。”

“两京?!”桓温沉吟道:“汉国已占据龙城,这次再占据和龙城,那不是把燕国曾经的两个京城都占了吗?”

柳毅笑而未语。桓温心中一动。

不对,他说“战争才刚刚开始”,那也就是说,双方都有后手。对了,燕国的骑兵在那里?和龙城守将全是燕国汉臣,只有寥寥的几个鲜卑将领,那么,燕国的骑兵呢?

桓温欠了欠身子,心里记下刚才的疑惑。现在不合适问对方的军事秘密,回去后得赶快让人查查,看看这两国到底搞什么玄虚?

“听说,汉国此战动用了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叫什么‘霹雳炮’、‘雷火炮’的,有无此事?”

“有!”柳毅毫不犹豫地回答。

“圣上有意,令汉国将霹雳炮当作贡物,向朝廷纳贡,如何?”

柳毅坐直了身子,盯着桓温半晌不语,桓温不甘示弱,寸步不让地目视柳毅。

双方直盯到双眼困涩,谁都不想让步。最终,还是柳毅退缩,他缓缓摇摇头,一言不发取出一封信来,递给桓温。

“这是什么?”桓温按住信,连看一眼的心思都没有,只顾盯着柳毅。

“我主困守黄郭戌,苦等朝廷诏令,最终无奈回国,临走时,给大司马留下一封信,请大司马观看。”

信中没有抬头,没有署名,只短短一句话:“君欲自立否?”

桓温死死地盯住信,脑子里翻江倒海,过了许久,他慢慢摇摇头,却不说明原因。

柳毅也没有问原因,他反手地上另一封信,嘴里解释说:“我主说,若得到的回答是否,则请大司马观看下一封信。”

这封信依然没有抬头,没有署名。不过,桓温知道这信是写给自己的,因为信里先叙述了他平生功绩,但而后的话,如黄钟大吕在他脑海里轰鸣。

“国危民坚,君戮力救国,然,却犯下了大罪,立下了不赏之功,接下来,司马大人要继续救国吗?这个国家还值得救亡吗?

吾故知君之不舍!文人小说下载

虽然,这国祉像割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地收割忠臣烈士,可我们这个民族最令人感到悲壮是:我们一茬接一茬地往外冒忠臣烈士,挡也挡不住。这说明,上天还没有抛弃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还有救。君若一心救之,我当为臂助。

可叹的是,君身在这个国度,尽心国事,终将遗臭万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