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南府大都督官厅中的一间偏室里,萧陌终于拿到了全套批文,可以进入营扩师的最后一步:挑兵。

作为第一支扩编大部队,当然要趁着这个好机会,把新兵中的好苗子都挑走。这时候可不是讲战友情的时候,主力部队若是松一松,以后可就是万劫不复,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给降成巡检司了。

说起巡检司,这个机构在大明武装力量序列中实在是个小透明。

这个机构始建于洪武元年之前,开始时非但是地方武装力量,同时还有行政权,类似后世职能扩大化的武警部队。从弘治年间又开始大规模裁撤,最终稳定成为归属府县统领,且没有行政权力的武装力量。

这些巡检司往往设在要津、关卡,一县一个,或是一县数个。兵员都是当地乡人,组成弓兵,负责捉拿强盗、逃军,有时候还要镇压地方上的骚动叛乱。

随着东宫战略向山西、河南偏转,原本驻扎在胶东半岛的部队都要移防鲁西地区。如此就让胶东的武装力量出现了真空,必须在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下进行填补。

所以朱慈烺想到了巡检司。

新的巡检司仍旧归于府县领导,优先以退伍士兵担任其中各级职务。

如今只有因伤退伍的士兵、军官,人数不多,所以要想严格操练,将这支地方武装搭建起来,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巡检司的兵员却不再用当地人,而是现役士兵。

那些在新兵营被淘汰下来的士兵,如果不愿意去当辅兵,便可以申请转入巡检司。他们虽然不足以作为强兵上阵杀敌,但在稳定的后方剿灭残存盗匪却足够了。

随之而来的县一级衙门职权变更,也让崇祯十七年十月的山东大地热闹起来。曾经阴郁压抑一成不变的日子似乎逐渐远去,一个新的世界缓缓展开了帷幕。

第319章 此时愁煞桓司马(1)

“开炮!”

轰!

“开炮!开炮!”

轰轰!

……

这里是太岳山东北口的一处山道,两侧山体连绵,中间山谷东西最大宽度只有四十四丈,也就是马陵关所在地。

在通往辽州的三条山道之中,只有这里设立了关隘。由此可见,另外两条路已经险峻到了不修关卡也足以确保大军不能通过的程度。

吴三桂站在远处的高地上,眯起眼睛看着眼前近乎一边倒的屠杀。

守军甚至都没有步出营寨,只是以六尊交错放置的红衣大炮就击退了孔有德的汉八旗精兵。

这六尊火炮并非守军仅有的大炮,吴三桂已经看到三次,明军将发热的火炮在战斗间隙推下去,换上备用炮。他不知道营帐里到底藏了多少炮,但这六个炮位之下,必然有更多的火炮作为支撑,使得明军可以随时用大炮将冲锋上前的清兵轰杀下去。

随着炮声结束,吴三桂哀叹地看着面无血色的孔有德,知道这一次的进攻已经彻底失败了。清军已经彻底被轰掉了胆气,甚至无法推进到昨天的位置就全队溃散,就连真夷巴牙喇用大刀都阻止不了士兵的溃逃。

“收尸。”孔有德几乎是咬着牙说道。

被强征来的民夫胆战心惊地上前收拢尸体,拉到后面去烧掉,否则会引发瘟疫。

明军并没有进攻那些被赶上来收拾的民夫,而是抓紧时间替换火炮,准备弹药和火药。

孔有德之前曾误读了明军的这种态度,以为明军不会对汉家百姓开炮,故而驱动大量民夫冲在前面,让甲兵紧随其后。只要百姓冲过了火炮,明军炮阵自然就破了。这是当年女真人和蒙古人发明的攻城战术,心慈手软的宋人经常上当。

然后孔有德忽略了守兵镇守马陵关的决心,虽然民夫的确冲进了清兵从未推进到的位置,但只要满清甲兵踏过了炮击线,明军火炮便会毫不犹豫地发出怒吼。

“这里打不过去的。”吴三桂对一旁气急败坏的孔有德道:“明军的火炮打得比你的远,而且打得准。”

孔有德怒视吴三桂,却不能反驳。他带来的五门火炮还没有推进到炮击位置,就迎来了明军轰击,其中有三门被跳弹击中,炮体受损,没人再敢用。这样的准确率,实在是让人惊惧。即便是全盛时候的乌真超哈,对炮手的最高要求也不过是:把炮弹打出去。

“我就不信,他们有那么多的炮药!”孔有德怒道。

炮药比寻常火药更加难以配比和保存,只要用的硫、硝质量差一些,便不能做出合格的炮药。不过他们却不知道,在严格质量监控和最大程度追求精密配比的火药厂,炮药的生产已经上了轨道,由最富经验的老工匠层层把关,确保炮药、铳药、引火药、爆破药各种类别的火药能够发挥最大效用。

辽州虽然地处山地,交通不便,但是它本身足以囤积十五天的粮食、火药,而且每天都有邯郸运来的军资,从未断绝过。如果要拼消耗,显然是孔有德这边的成本更高。

“打不下来的,”吴三桂摇头道,“这才是一个马陵关,后面有什么营寨谁都不知道。”

“王爷,你就真的只在一旁看着么?”孔有德将怒气迁到了吴三桂头上。

“本王已经上启摄政王,请他准我渡河攻打榆林。”吴三桂淡淡道:“当日本王说得很清楚,降清只是为了救明。对面这明军大旗一日不倒,本王就一日不会从这儿过去。”

孔有德好像听到了自己后槽牙磨动的声音,心中怒骂:你这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小人!现在想回头么?且去问问南边那些文臣肯不肯放过你吧!

吴三桂没有理会孔有德的怒火,心中却是遗憾:当日没有想到明朝竟然能迸发出这样的战斗力,早知道何必降清?坐船去山东保护圣驾才是正理!只看藁城之战,还以为明军是回光返照,但现在再看辽州的部署,这简直是逆天改命啊!

崇祯朝一共十七年,总共铸炮不过五十门,为何一个辽州竟然就能放十余门?其他地方的火炮都调到马陵关了么?吴三桂心中不解,但也想不出有谁能够为他解惑。

投降满清已经是实打实的污点了,而且听说大明对满清的仇视甚至比对闯逆还高出一线,乃至于满清大喊着“替明讨贼”的旗号,都被无情地打了耳光。那么要想日后再保有一条退路,只有西征闯逆,适时反清,才是能够将功补过。

想到这里,吴三桂又有些发愁,自己手里这六万关辽军已经元气大伤,许多都是入关之后补充的新兵,连兵器都没有,用的还是农具。要靠这样六万人独立讨闯肯定是不行的,但若要清兵一起去,自己却要受到监视和牵制……唉,不管怎么样,先讨要点兵器马匹总不会错。

……

“又是要兵马铁甲!”多尔衮重重一拍书案:“这孟乔芳真是无能至极!”

因为顺治到了北京,入住明宫,多尔衮只能从紫禁城搬到了午门外的王府大街。他听说了故明皇太子的故事,也知道民间颇有供奉“太微星君”者,便特意选了朱慈烺曾经的家,崇祯帝的潜邸,作为自己的王府。

在原历史剧本中,多尔衮是住在与大内(紫禁城)、西内(西苑三海)并称的皇宫“三大内”的南内,小南城。因为进军不顺,屡战屡败,使得多尔衮在朝堂上颇受指责。这处象征地位和威严的南宫,也成了济尔哈朗的王府。

苏克萨哈上前道:“王爷,奴才听说……”他抬头看了一眼武拜,方才继续道:“太后问:到底在不在燕京过冬了。”

“王爷,”武拜也上前道,“王爷还是见见那些人吧,否则人心一散,就不好用了。”

在发生了晕倒事件之后,多尔衮已经很少上朝处理朝政了,只在自己的王府召见一些重要的属下。其中苏克萨哈和武拜一文一武,正是他日益宠信的手下。至于其他人,多尔衮却是没有足够的脸面去安抚,以至于已经有人逃到了两黄旗门下。

多尔衮铁青着脸,骂道:“还要怎么见他们?求着他们不成!爱来来,不来滚!让他们都转认两黄旗主子去!”

苏克萨哈瞪了一眼武拜,暗道:你真是不会说话!给你使眼色也看不懂!现在是提这事的时候么?

“主子,”苏克萨哈柔声劝道,“奴才思想着,这北京其实不要也罢。”

“苏克萨哈!你胡说!”武拜怒道:“入关打下北京城,这是咱们主子的不世功绩!先帝都没做到的事,咱主子给打下来了!这是能弃的么!”

苏克萨哈顶着多尔衮严厉的目光,道:“主子,奴才的意思是,主子将这先帝都没打下来的燕京给打下来了,已经是不世之功了。剩下的事,也该济尔哈朗和那般两黄旗的人去操心了。主子这些天劳累国事,实在是该歇歇了。”

“你这是在向两黄旗屈膝么!”武拜双目外凸,怒喝苏克萨哈。

多尔衮抬了抬手,止住武拜,微微偏过头:“苏克萨哈说得有点道理……”

如今运河被截断,光靠京畿自身的生产以及库存,根本不足以十万大军过冬。要么带着人口财帛退回关外,继续经营自己的小天地;要么就得攻占更多的土地,掠夺更多的粮食。否则八旗子弟就只能饿着肚子过冬!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要想大举进军,恐怕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逃回的觉罗巴哈纳把明军说成了与满洲兵野战不怯的强军,孟乔芳传回的消息也说明军火炮格外厉害,数量极多,大军甚至不能冲到明军阵前。

由此看来,若是明廷自己不乱,要想一口气吞下这两京十三省天下,绝非易事。

既然开拓不成,就只有守城了。然而没有大运河输血,海路又被明军水师封锁,拿什么守城?

如此棘手的状况,与其自己硬担着,不如扔给济尔哈朗和两黄旗。他们若是坚持下来了,那自己的奠基之功一分也少不了;他们若是坚持不下来,那就是他们辜负了自己,辜负了入关肇基的大好局面!

“这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啊!”多尔衮站起身,微笑着走到苏克萨哈身边:“你这主意好,但我就怕一旦退了,将来还能否回来。这回济尔哈朗给豪格恢复了爵位,显然是要与本王一争长短。”

苏克萨哈悠悠道,“主子,现在两黄旗跟济尔哈朗走得近,无非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济尔哈朗不可能当皇帝。若是主子也表明姿态不当那个皇帝,他们还有什么说法来跟主子为难?”

“苏克萨哈,你……”武拜真是恨不得扑上去咬死苏克萨哈了。

“不当皇帝,可以当太上皇啊。”苏克萨哈脸上浮现出一抹诡异的笑容,继续道:“照咱们满人的老习俗,先帝驾崩之后,王爷本来就可以娶先帝的妃子啊。”

多尔衮一个激灵,想起那位身材高挑貌美如花的“圣母皇太后”,心中颇有些被挠到了痒处。

说起来,当个太上皇也不错啊,何况皇帝这么小。

第320章 此时愁煞桓司马(2)

圣母皇太后坐在慈宁宫软榻上,手里紧紧攥着一方丝帕,嘴角抿得紧紧的。在他座下,年方六岁的顺治瞪着黑溜溜的眼睛,目光茫然地在母亲脸上扫过,并不能理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压抑到底是什么缘故。

“苏茉儿,”皇太后终于开口道,“你觉得这多尔衮是什么意思?”

此时尚未改满名苏麻喇、并且也不被人尊称为“姑”的苏茉儿,只是个蒙古牧民的女儿。直到进了紫金城,她才相信这个世界上果然有如此雄伟壮阔的宫殿。然而天然含有狼性的血液,让她对自己的头狼忠心耿耿,对外人则充满了侵略的敌意。

“主子,多尔衮是什么意思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