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三章 佐领都赖

让赵强眼睛一亮的那个汉子个头比旁边的人高了足有半头,换在后世怕有一米八几,并且看上去十分粗壮,只不过其身上穿着的棉袄却是小了半号,吊在身上显得十分滑稽。而且汉子脸上的络腮胡也已是很久没有刮过,乱槽槽的团在那里给人一种很邋遢的感觉,如果给他配上两把斧头,活脱脱就是黑旋风李逵再世。

此人名叫胡旺,当年曾是王屏藩亲兵队的队长,对王十分忠心,因其上了战场就跟拼命三郎似的,冲锋总是在最前面,且从不退后一步,故军中都称他胡疯子。赵强时为王屏藩的侍卫,对这个将军亲兵队的队长自然十分熟识,二人交情不错。王屏藩死后,吴军残部群龙无首,又处于数倍清军的包围之下,无奈之下便准备投降以换取活命机会。谁知胡旺却坚持不降,说要杀出去回到云南扶保世子继续抗清。但众人降意已定,并无人听胡旺的,胡旺见状气得直骂娘,却无济于事,改变不了众人投降的决心。

赵强知道胡旺对王屏藩的忠心,见其不肯降,便也没劝他,正所谓人各有志,投降清军本就是件可耻的事,赵强没有理由要胡旺也随他一起。却不知他如何逃能回云南去,要知道包围他们的清军早已将方圆几里地围得水泄不通,根本无法突围,否则赵强与那残余的两千吴军也不会选择向清军投降了。当时情形很乱,兵败如山倒,统兵官大都或战死或随王屏藩自杀,余下的这两千多人早已失了斗志,内中又无一个主事的人,眼看清军进攻在即,众人只好你一群我一拨的拿着兵器直接跑到清军阵前弃械投降。赵强也被齐壮拉着跟大伙一起去投了降,之后便再也没有见过胡旺,听人说胡旺曾与数十名坚持不降的吴军与清军厮杀过,是死是活,有没有跑出去却是没有人知道了。

兵力悬殊巨大,胡旺领着几十个人想冲破一万多清军的包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赵强认为胡旺早已死在清兵屠刀之下,不想却会在松山堡见到他,惊讶之下忍不住一阵高兴,毕竟二人当年交情颇深,在这里能见到故人难免欣慰。

胡旺和那几个汉子将尸体抬出来后,对着守门的清兵说了几句后,清兵便让他们抬着尸体朝北面走。胡旺他们注意到了堡外列队站着这几百青壮,但只是扫了一眼,就低着头继续抬尸体去了。

见押送他们来的清兵都聚在堡门口那边歇脚聊天,赵强便偷偷的往人群北边挤了过去,待胡旺他们从身边走过时,轻声叫了他一声:“胡旺兄弟。”

胡旺听有人叫他,觉得耳熟,扭头一看,呆了一下随即露出喜色:“赵强兄弟!”

下意识的就要上前拥抱赵强,却被身后一名汉子及时拽住了,朝堡门口示意了一下,胡旺会意,警惕的看了一眼四周,小心的问赵强:“你怎么来了?”

“说来话长,对了,你们这是要干吗?”

一时半会没法说清这个事,见胡旺他们抬着的两具尸体看起来很年轻,二十多岁的样子,只是身子已经瘦得只剩皮包骨,并且脸上满是鲜血,手脚都被打烂了,左边这具尸体的眼睛还睁得大大的,一幅死不瞑目的样子,赵强禁不住一阵心寒。

“是赵大和他兄弟。”

胡旺也知道眼下不是说话的时候,见赵强看着这两具尸体,有些痛苦的告诉他道:“兄弟俩因为饿得不行,便在夜里到厨房偷了些馍馍,谁知被人给发现了,结果给毒打了一顿,当时就有些不行,一直挨到现在才咽的气。”

许是想到当时这兄弟俩咽气的场景,胡旺声音有些哽咽,眼睛通红,含泪扭过头,不忍再去看这两具尸体,轻声说道:“赵大和他兄弟是由寡母抚养长大,他娘死后,赵大为了生活,便带着他弟弟投了军。王爷去世后,他们便随吴应期将军退往贵州,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打了几场仗都败了,最后兄弟俩和其他兄弟一起被清军俘虏了,被发给这的旗人歇隆为奴。”

说到这里胡旺顿了一下,扭头朝堡门口看了一眼,见清兵没有注意到这边,便接着说道:“赵大一直对人说,他死了不要紧,可是绝对不能让自己兄弟也死了,因为那样他对不起死去的爹娘。到了关外后,他平时活都是抢着干,希望凭着卖力的表现能讨主子欢心,让弟弟吃饱些。谁知他们的主子遏隆是个活阎王,根本不把他们兄弟俩当人看,三天两头不给他们饭吃,好好的汉子饿得只剩皮包骨。见兄弟快扛不住了,赵大这才带着他潜到厨房想找些吃的,唉,谁知道会让人给发现呢。赵强兄弟,你可是没见赵大临死前的样子,那叫一个可怜啊,直到咽气前,他的手还紧紧抓着他兄弟,不肯瞑目啊。唉”

胡旺给赵强的印象一直是非常强悍,好像根本不把生死放在心上,更别提轻易落泪了。这会却是痛苦万分,哀肠满绪的,可见其心中有多么悲痛,赵强见了没有说话,心中很不是滋味,对这两兄弟的遭遇也深感同情。另外几个汉子见胡旺和赵强说了这么多,忙催胡旺快走,不然被清兵看到了,少不得又是一阵毒打。

“这就走。”

胡旺答应了一声,有些不舍的对赵强道:“我们得把尸体抬走,就不跟你多说了,等会你们进了堡后,我会来找你的。”

“你去。”

赵强点了点头,随口问道:“你们把他们抬哪里埋了?”

另一个汉子一听这话,一脸悲愤道:“哪给埋啊,说让扔野地里喂狗。”说完一拉胡旺,几人合力抬着尸体朝北边的旷野走了过去。

“赵兄弟,你认识他们?”

赵强正看着胡旺他们的身影,吴四不知从哪挤了过来,一拉他小声道:“那汉子好壮啊!他是谁,怎么我以前没见过这等好汉的?”

赵强沉声道:“他叫胡旺,以前是王将军亲兵队的队长。”

一听是王屏藩的亲兵队长,吴四吐了吐舌头:“难怪这汉子这么壮,原来是王将军的亲兵队长,啧啧。”有些佩服的望了一眼远去的胡旺后,吴四问道:“你有没有问问他们堡内什么情况的。”

“没有。”

赵强摇摇头:“他说我们进堡后会过来找我,到时问他便行了。”

“对了,赵强兄弟,你猜我刚才看见谁了?”

吴四突然神神秘秘朝堡内瞄了一眼,脸上还带着坏笑,赵强见了有些糊涂,难道吴四看见他以前的老相好了?

“你见到谁了,瞧把你高兴的?”

吴四咋了咋嘴,一脸艳羡道:“我看到冯大人的女儿了,哪能不高兴呢。”

“哪个冯大人?”

当官姓冯的太多,赵强哪知道吴四说的是哪个冯大人。

吴四见赵强没有会意他说得是谁,急道:“就是礼曹尚书冯苏冯大人啊。”

冯苏?听吴四说出具体人名,赵强这才想起,冯苏是吴三桂建立大周朝后任命的礼曹尚书,不过他这尚书大人很短命,大周朝建立不到一年就垮了,冯苏自己也被押到北京凌迟处死,他的家人也多被押到关外发配给批甲人为奴。想必吴四说的就是冯苏被发配在关外的女儿,不过赵强却是没有见过这个女子,所以不明白她有什么值得吴四如此艳羡不已的,正想问问吴四,却见堡门口的清兵一阵骚动,然后一齐四散了开来。桐柏和一名满脸横肉,敞着上衣露出胸毛,手中还拎着一个酒壶的旗人汉子走了出来。

“肃静!”

一名清兵待桐柏和那旗人汉子走到人群前面后,大声叫了一句,示意人群不要再说话。

那旗人汉子也不管一边面无表情的桐柏,将酒壶往腰间一系,就那么大咧咧的朝前迈了一步,带着醉意叫道:“我是松山堡的佐领都赖,你们给我好生听着了…从今往后你们就是我都赖的人,要是哪个王八蛋敢在我的地盘闹事,我就把头割下来当酒壶!”

第二十四章 冯小姐(求收藏)

都赖的训话没有什么特别,和赵强以前见过的旗人一样,无非是对他们表现出很是凶恶的样子,狠话说了一堆,好像不这么做,就不能让这些吴军青壮害怕似的。

桐柏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就在那听都赖对着吴军青壮们发狠,直到都赖自己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准备让青壮们进堡之后,桐柏才对着他一抱拳,什么话也不说便朝自己的坐骑走了过去,上马之后就喝令手下出发。

跟随桐柏来的清兵和监工们见佐领大人竟然现在就要走,心中直叫苦,原以为到了松山堡能大鱼大肉吃一顿,不想自家佐领却好像很恼这个地方似的,连饭也不让他们进去吃一口就急着回去。一个个都急了眼,有心想请求桐柏让他们吃完饭再走,但见桐柏阴沉的脸,到嘴的话也不敢说出来,只好垂头丧气的跟着走了。

都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对桐柏有些无礼不尽人情的举动也不以为意,只嘴角抽了一下,鄙夷的望了他一眼,便挥手招来自己的人,让他们押着吴军青壮进堡。

进堡之后,赵强注意到堡内还是有格局规划的,具体在分为堡南、堡中、堡北三块区域。堡东和堡西一样,东一堆西一堆的建了一些木屋和草棚,显得很是凌乱,而堡中却是以石头房屋和帐篷为主,规划得整整齐齐,环境也很干净,并且还有几口水井在那。从正在水井旁打水的旗人妇女身上,赵强可以判断出这堡中应该是旗人所住的区域。

整个堡内南北长约两千米,东西宽大概是五百米左右,堡西和堡东各被一座大门与堡中隔开,门前是一片半个足球场大的空地,不时可以见到清兵来回巡视着。

待吴军青壮们进堡之后,都赖指挥着手下将他们往堡西领,因为通往堡西的路在堡中旗人房屋前,所以赵强他们便要从那些旗人屋子门口经过。沿途看到好多旗人从各自屋子里走出来盯着他们看,有的妇女更是抱着手中孩子对他们指指戳戳。

不用刻意去听,赵强也知道这些旗人妇女在对她们的孩子说什么,无非就是说他们是汉蛮子奴隶而已,当初被发配到尚阳堡时,赵强与同行的吴军旧部曾接受过整个尚阳堡旗人的围观,日后又是屡次被旗人欺虐过,甚至还被一些旗人孩子耻笑过,故而对这些旗人妇女鄙视的目光早已习惯,谈不上有什么不满和愤怒。

“额娘,这些南蛮子是来替咱们建房子的吗?”

距离堡西还有几十米的时候,赵强却听到一个**岁的旗人小孩正用有些生硬的汉话跟他的母亲,一个三十多岁有些肥胖的旗人妇女说话。

满清入关后,从顺治开始,满清的高层统治者便要求八旗都要学习汉语,但对于关外留守的八旗子弟,却没有多作要求。只不过很多关外旗人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能到关内去享受中原汉人的花花江山,所以都有意培养子弟学习汉语。这也是为什么如陈梦雷那样的犯官到了关外后会被当地旗人官员看重的原因。说白了,关外毕竟是苦寒之地,眼看着大多数同胞都进了关内享受荣华富贵,并且因为通晓汉语,在侍途上也比那些不懂汉语的满人要强,这些留在关外的旗人自然也是希望下一代子弟能够到关内去,而不是和他们一样留在关外。

也正是他们的这种想法,使得满人本身的语言被逐渐抛弃,落后的文化习俗更是被汉文明吞食,到了清末甚至普通满人根本不认识那些记载在书中的满人古老文字,满洲人至此做为一个民族也不复存在。后世那些所谓满族自治区县大多只不过是汉人整县整区改籍为满人,并非是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