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慧也知这只是敷衍安慰,但还是道了声谢,随即问道:“究竟这是什么疫病如此古怪?”她解释道:“我无意间听孙神医他们说什么毒啊毒,难道这不是瘟疫吗?我……我只是问问,没有别的。”
杜荷理解一笑,父亲卧病在床,作为子女想要了解一下父亲详细的病情也是理所当然,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也便道:“此次疫病并非天灾,而是人为。”他将目前知道的消息告诉了徐慧,也包括了那姓冯毒医的事情。
徐慧听了呆了呆,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紧锁,敲了敲脑袋,低声自语:“姓冯,医生?”她突的发出一阵惊呼道:“难道是他……”
“是谁?”杜荷见徐慧似乎认识那个冯毒医,也是一脸慎重,略带欣喜的望着她,双手搭在她的肩上,激动道:“认识他,就告诉我能否抓到他,关系到这次疫病的关键。”
徐慧顿了顿,似乎在整理脑中的记忆,片刻才道:“是叫冯、冯东羽的,对,冯东羽,就是这个名字这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才十三岁,记得不太清楚,但当年的事情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冯东羽在苏州小有名气,他家世代名医,在苏州很有威望。他年纪不大,可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小有名气,四方人都称他为冯小神医。当年我大姨病重,是冯东羽的父亲妙手治好的,当时两家走的很近。我表姐苏紫云与冯东羽更算得上是青梅竹马,虽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双方家长都不反对这门亲事。可是冯东羽不知从哪里得到了一门叫什么南诏毒什么的书,开始沉迷了进去。不再救治病人,反而喜欢玩一些毒虫毒草。表姐最讨厌这类东西,也就跟他疏远了。”
“不久后,京城搬来了一户官宦世家,好像姓郑,与苏家有些渊源。双方重新结交,恰好郑家有一子,文采风流,比起冯东羽好上不少。反正详细怎么样,我也说不上。总之不多久表姐就与郑家订婚了。冯东羽听得消息在苏家大闹了一场,让我大姨夫也就是苏家家主苏哲清赶了出去。可就在两家准备婚期的那几天里,郑家满门皆中毒而亡。事情闹得很大,官府涉入,但因抓不到凶手,最后不了了之了。”
“我大姨夫怀疑是冯东羽所为,但也没有证据,只是断绝了两家的往来。接着就发生了那件事情……还依稀记得那一天,我随父亲来苏府作客。正是表姐接待我,领着我在院子里玩。冯东羽不知从哪里来到了府中,希望表姐能够与他一起私奔。表姐起初不同意。我见冯东羽凶神恶煞的就跑去叫大人了,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表姐答应了,要跟他走,正巧碰了上赶来的大姨夫。大姨夫一怒之下打断了冯东羽的腿,将他丢在了大街上,他的父亲直接让他气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大人口中那姓冯的毒医是不是他,我也不能确定。”
这个世上没有太多的巧合,冯东羽既会医术,又得到了苗疆的什么毒书,又与苏家有血海深仇,而且在年纪轻轻就有胆子毒死自己的情敌,可见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物。
种种巧合,合在一起,那就不再是巧合了。
所以,杜荷一语断定,“应该就是他了”对着徐慧抱了抱拳道:“多谢徐姑娘指点,若能抓到这幕后真凶,姑娘功不可没不知令表姐在哪?我还想向她具体询问一下关于这冯东羽的一切,好知道一些线索。”说着自己也觉得奇怪,早就听说苏紫云是江南的第一美女,但苏家遭此横祸,却并未在府中见到绝色的女子。
徐慧听此一问,脸色古怪,犹豫了会儿道:“唉,也不瞒大人,我表姐早在三年前就已经病逝,你到哪里去寻她。”
“死了?”杜荷有些傻眼,他可记得皇甫皓华曾说他亲眼见过苏紫云,难道他见的是鬼不成,顿了顿,疑问道:“可我的部下亲眼见过她哩”
徐慧苦笑道:“那是我啦其实是这样的,苏家刺绣,自古以来传女不传男,且只传一人。我表姐苏紫云就是刺绣的传人,唯一的传人。但三年前她却病死了,得了不治之症,还没有来得及将手艺流传下来就已经去了。名动天下的苏家刺绣也因此失传,世上无人知晓手法技术。苏家以刺绣扬名,刺绣失传,对于苏家将是莫大的打击,所以大姨夫他们将表姐的死隐瞒了下来。而且还欲盖弥彰的不断的制造假消息,让他人以为我表姐依旧在世。实在需要真人出面的时候,便让我顶替一下,反正带着面纱,也不会有人察觉。”
杜荷在徐慧脸上看了看,也彻底明白,以徐慧的姿容确实配得上这江南第一美女的称呼。顿了一顿,道:“那便找苏哲清吧,他也许知道一些。”
徐慧道:“大姨夫也不再府里,在这疫病发作之前,他因商业上的事情临时前往扬州了……不好,那姓冯的如此毒辣,他是不可能轻易饶恕我大姨夫的。”她大感焦急。
杜荷先是一愣,随即却是大喜道:“应该说天助我也你说的不错,在那姓冯的眼里,这苏哲清是他最大的仇敌。现在他一定在扬州,寻找机会毒杀苏哲清,这也是我们将他揪出来的机会。”
徐慧也会意过来,掩口惊呼:“那我大姨夫不是很危险?”
杜荷自信一笑:“只要及时赶到,他就不会危险”说着,略作沉吟道:“徐姑娘,可否与我同行,我需要你取信苏哲清。此事只有苏哲清愿意配合,我才能如愿的将幕后之人给揪出来。”
徐慧担心自己的父亲,但转念一想,抓不到幕后黑手,自己守在一旁也是浪费时间,点头道:“好,我去”
来到驿馆,杜荷牵来两匹马。
徐慧尴尬的呆着,她是江南人,又是大家闺秀,哪里会骑马!
杜荷见她神色,会意过来,示意他上马,两人共乘一骑。
徐慧面上飞起红霞,但事情严重紧急,也顾不得其他了。
长安太极宫甘露殿。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他已经得到杜荷平定李建成余孽的消息了。
背后的芒刺拔去的感觉,让他有股说不出的畅快,脸上的笑容比原来多了好几倍,处理政务那是大刀阔斧,干劲十足,不住在心底暗夸杜荷这个女婿能干。
奏章上是关于江南的一些事情,由于李建成的余孽藏匿在江南,最近他也经常注意南方的动向,结果发现江南比他想象中的更加有开发的意义。
那里土地肥沃更胜关中的八百里秦川,物产也相当丰富,唯一的缺陷就是人口太少,一旦人口激增,江南成为产粮第一宝地也未可知呢。
大唐现在缺的恰好是粮食!
由于侯君集、杜荷在高昌一战中打出了大唐的威风,西域各国国国胆寒,对于大唐的使者奉若神明,对于往来两地的商队给与最大限度的支持。
即便是与大唐为敌的东突厥也不住的向大唐示好。
因为丝绸之路的通畅,给大唐在商业上带来的利润是无比巨大的。
在经济上,大唐几年征战的花费已经弥补了回来,但粮食却难以补上,这已经成为唐朝当前国务首要问题。
是不是应该开发江南,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一个问题了。
李世民记得当初杜荷就曾隐晦的提议江南是一个好地方,值得开发。只是当时他没有在意,如此细细想来却觉得耐人寻味,值得考虑。
便在这时,突然得到杜荷传来的八百里加急。
李世民奇怪的让人将加急送上来,拆开一看,登时打了一个哆嗦:“苏州疫病盛行,十五万人受难”
第七部 名声鹊起 第358章 别让朕失望
李世民纵横天下,什么世面没有见过,但听起疫病二字,心底还是不可避免的发怵。
对于他来说,疫病并不陌生,反之是相当的熟悉。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尸山血海的战场是最容易引发疫病的。
针对于战场上的疫病,他们力所能及的只能是将患者隔绝起来,放任自流,任他自生自灭。
大众的利益,胜于一切。
一支军队不可能为了染上疫病的病卒伤卒而延误军机,导致失败。
说起来很残酷,但事实上战争本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一个三军统帅就没有少干类似的事,故而对于疫病心有余悸。
平时只要一两人染上疫病,都会造成莫大的恐慌,如今一夜之间,十五万人皆染疫病,古来从未有之。
这已经不是小事,而是轰动天下的大事。
任凭李世民如何的从容镇定,事到如今也无法保持帝王风度,骇然的长立而起,沉声道:“快,快,立刻邀请房相、杜相还有魏卿家入宫。”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正是李世民在朝中所倚赖的臂膀。如此大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三人。
房、杜、魏三人刚刚下朝不久,得到李世民的匆匆传讯,皆不知所以的来到了甘露殿。
李世民神色肃然的将情况告诉了三人。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他们三人也不约而同的低呼出声来。
“这消息是真是假,一夜之间,十五万人,古未有之。”房玄龄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杜如晦、魏征也是如此。
杜如晦道:“自古以来,疫病多发生在战乱时期。以东汉末年与两晋年间最盛,且多因战乱之故。如今天下太平,何来如此骇人听闻的疫病?便是建安二十二年北方疫病与光熙元年宁州疫病也未见如此吧?”
魏征也是同感。
杜如晦说的两次疫病,是千百年来,限于中国史书上记载的最大的两次瘟疫。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并没有留下具体的数字,但魏文帝曹丕在当时说了一句话:“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从这句话中,也不难想象这种疫病究竟猖獗到了什么程度!
宁州疫病也是如此,史载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
两次疫病伤亡都在数十万以上,但皆有着一定的缓冲期,慢慢发展,慢慢扩大,一夜之间就能感染十五万人的疫病,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李世民沉声道:“这是杜相之子杜荷亲自传来的消息,岂能有假。他那一手杜体字,当世人便是心有模仿也没有这个本事。”
房玄龄、魏征心知杜荷不可能无的放矢,这事铁定无疑了,脸色肃然,一时间也不知如何开口。
杜如晦神色微变,既在意杜荷的安危,也在意南方的局势,忙问道:“那南方的情况如何?如此大的疫病一定造成了可怕的动荡吧!”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朕现在无比的庆幸派了令郎南下,若不是令郎指挥得当,应对有方。这将是一次动摇我大唐的根基的灾难令郎在瘟疫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封锁住了苏州,并且果断的安抚民心,稳住了局面。他让孙思邈神医南下,似乎决定与这疫病对抗到底。”
杜如晦又惊又喜,杜荷能够临危授命,稳定局势,让他倍感骄傲,但疫病可怕,又岂是人力可以匹敌的?万一在这期间,杜荷自己受到了感染,可如何是好?
“这个混账小子,又在逞能”
李世民道:“杜爱卿在加急中表示,十五万人一日用药用粮,不可计数,他以打开苏仓应急,但药材却依旧急缺,希望我们能够尽快支援。”
魏征当即道:“人命关天,此事应该早做准备,越快越好”
房玄龄、杜如晦也一致表态认同。
但事实上一切并不是如此顺利的,这种消息根本瞒不过许久。
江南苏州发生疫病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