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将其暂时禁闭起来,这为他以后的仕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天色终于暗了下来,当最后一批飞机飞走后,苏军立即发起了冲锋,整整五个团的步兵在一个坦克团的支援下向乌亚尔扑来。当然,中国炮兵的拦射也同时开始。五分钟的时间就打退了苏军的进攻,丢下了近千具尸体,但苏军下一波进攻又几乎同时开始。但这是苏军的障眼法,用于吸引中国军队的注意力,在战场两侧的密林里,七个炮兵师开始偷偷地向前推进,在进入射程后,很快就分散占领了发射阵地。

6月8日晚23时,当所有的苏军炮兵部队进入阵地作好准备后,真正的进攻开始了。23时05分,苏军二千门大炮对已经暴露的中国炮兵阵地同时开火。在密林深处的苏军炮兵阵地上,无数门大炮炮口爆发出绚丽的火光,即使隔着重重密林,在中国阵地上也看到不断闪耀的红光。夜空中,无数的炮弹划着一道道明亮的弧线落在中国炮兵阵地上。几十个小时以来,一直压着苏军炮兵打的中国炮兵,轻敌的情绪弥漫在所有官兵心中,他们没有遵循每门炮之间的间距必须超过一百米的条例,也没有遵循待发炮弹不能堆放在阵地上的条例。这种错误使他们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苏军炮击仅开始五分钟,中国炮兵部队就损失了三百多门大炮,数千名炮兵牺牲。所幸的是,相当一部分火炮尤其是移动比较便捷的火箭炮在炮击开始后,立即进行了紧急转移;同时,由于部分火炮设在坚固的火炮掩体中,使其得以保存下来。但中国炮兵的反击却因为前观无法到位,而显得非常迟缓和盲目。为此,炮兵指挥官不得不紧急呼叫陆军航空兵和空军的轰炸机前往轰炸。

一直在中国阵地正面密林里的苏军炮兵师,此时也抓住机会将大量的炮弹倾泄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使得中国军队无法进入表面预设阵地对进攻的苏军进行打击。而发起进攻的苏军则达到了三个坦克团和5个步兵团。待苏军的炮火向后延伸射击时,苏军的坦克离阵地只有百余米的距离。抬起头来的中国军队立即用手中所有的反坦克武器向苏军的坦克射击,机枪手也向跟进的苏军士兵拼命扫射,迫击炮群则将炮弹砸向了苏军进攻阵形的中间,希望隔断后续部队的冲锋。

但进入表面阵地的仅有一个团的兵力,面对三百余辆坦克和近万人的冲锋,这点兵力确实有些不堪重负。而炮兵部队又陷入苏军炮兵的压制中,根本无法对步兵进行支援。在摧毁了几十辆坦克后,苏军二百多辆坦克终于冲进了阵地。不过,中国军队非常聪明地将苏军的士兵隔断下来,在阵地前用各种自动火力继续“屠杀”着手持TT-30(莫辛纳甘步枪的改进型)步枪的苏军士兵。

虽然冲进阵地的苏军坦克立即陷入了中国步兵的包围之中,虽然中国步兵手中拥有大量的火箭筒、手雷等单兵反坦克武器,虽然中国步兵英勇无比、勇于牺牲,但这些优势似乎只对T-26等单炮塔坦克有效,而面对美制的M-3型多炮塔坦克,则有些力不从心。这些多炮塔坦克在大部分中国装甲力量眼里看来,实在是不堪一击和多此一举,但在阵地中,却是真正的活动火力堡。前后左右都有顾及的多炮塔坦克,使中国步兵无法近身作战,大量的铁血军战士不得不以血肉之躯,身怀炸药包倒在冲向坦克的路上。

不过,好在中国军队还有一种制式装备,无后坐力炮。在数百米的距离上,无后坐力炮对坦克的杀伤效果非常惊人。但仍经过数十分钟的激战,中国军队才将所有坦克击毁或逐出阵地。不过,此时的阵地上也一遍狼籍,尤其是迫击炮阵地被完全摧毁。近一半的地下工事出入口被炸塌。

这一次的苏军进攻终于被打退,但中国军队也损失较大,表面阵地被完全摧毁,一直战斗的那个团被打残,只有近百人生存下来。紧急支援的另一个团从地下工事出来后,只能依托坦克残骸和一些弹坑作为掩体。而下一波苏军的进攻迫在眉睫,陆军航空兵的攻击机群在夜空中无法找到任何目标,不得不在战场四周用机炮和机枪进行扫射,最后才在离战场附近将炸弹和火箭弹投下。为了使中国军队有可能支撑到天亮,空军轰炸机群也开始出现在战场上,但投下的不是炸弹,而是燃烧弹,将战场四周用火墙隔离起来。

直到天明,火墙才逐渐熄灭,但此时的马斯连尼科夫却也不敢发动进攻。此时,聚集到乌亚尔附近的苏军已经达到了30万人左右,包括四个坦克师、9个炮兵师和10个步兵师。这样雄厚的兵力,让西北战区司令员许树铮感到心寒。他非常清楚地明白:仅凭乌亚尔那被打残了的两个炮兵师、两个野战步兵师,想要继续坚守是不可能的。只有趁现在白天,中国空军能够进行无限支援的情况下,撤离乌亚尔,否则一到晚上,庞大的苏军一旦发起强攻,不仅会丢掉乌亚尔,还会使这几个中国师也白白牺牲掉。于是,他下达了撤退命令。

最初,前线指挥官还不愿撤离,据理力争,认为以占有优势的步兵火力、反坦克火力外加坚固的地下工事,苏军不可能占领乌亚尔。但当他从西北战区作战部那里获知苏军的真实兵力后,也焉了下来。毕竟,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样的兵力对比,以及苏军炮兵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能守得住乌亚尔。

6月9日上午10时,中国军队开始在阵地上收敛战友的遗体,并炸毁了地下工事,带上全部的装备和辎重,准备撤离乌亚尔。马斯连尼科夫在接到前线军官关于中国军队可能撤退的报告后,不甘心的他立即下令炮兵进行拦阻射击。在整整三天的时间里,付出了被摧毁六百多辆坦克、八百多门大炮、伤亡近8万人的代价后,仅仅取得了暂时占领过乌亚尔表面阵地的战绩,这让马斯连尼科夫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报复,他要用炮兵狠狠地教训一下中国人。

但当苏军炮兵还未开始炮击时,早就预防着的中国空军轰炸机群就飞临到了经过一晚上炮击而完全暴露了的苏军炮兵阵地上空。还未来得及转移阵地的苏军炮兵被数千枚航空炸弹、火箭弹摧毁大半,马斯连尼科夫也立即下令所有的炮兵转移,不再对中国军队的撤离作出任何反应。6月9日晚20时,当最后一名中国军人离开乌亚尔后,苏军士兵才探头探脑地进入乌亚尔阵地。

第二百章 … 苏军攻势停顿了

有许多书友说到中国拥有那么多航母一事,我想在此详细说明一下。在小说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船工业,且二战时期的航母远不象现代航母那样精密,造价只有当时战列舰造价的三分之一不到(同吨位),完全有可能建造20艘以上的航母。在二战中,美国共建造了17艘航母,但这是在同时还大量建造战列舰的情况下发生的。另外,在二战的后三年,美国就建造了一百多艘护航航母,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护航航母实际上算得上是轻型航母。至于说那时期航母飞行甲板上用木板制作,这是一种误解。飞行甲板只可能是钢质甲板,甚至是装甲板。在之上再辅设柚木板,起防滑、防潮(锈)等作用,就象依阿华级战列舰一样,到了九十年代,仍保留了上面的柚木板。但这并不是说依阿华级战列舰的甲板是用木板制作的。

说航母是“鱼雷吸收器”,是潜艇最佳的目标。这一点太过片面,真正的海上对决,在核潜艇未出现之前,潜艇一直都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主角。其航速太低,水下续航时间太少,永远不可能跟得上舰队的机动。直到今天,核潜艇的最大作用也不是威慑水面舰队,更多的是充当“刺客”,以偷袭的形式一击致命。潜艇最大的作用是封锁航道或海域,进行伏击,绝不可能向舰队一样四处寻找敌方舰队进行决战。

谈到上万枚炮弹都摧毁不了几辆坦克一事,我都认为自己把摧毁坦克的数量写多了,没想到还是被批评。炮兵在进行覆盖炮击时,只有当炮弹离坦克很近的地方爆炸,才有可能摧毁坦克,至于直接落在坦克头上的概率就更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炮兵阻断坦克集群的冲击路线,效果并不太好,虽然这是绝大多数军队最常用的手段,但也仅仅是因为成本低廉和容易实施的缘故。最有效的阻断坦克集群冲锋的办法还是地雷阵和空中打击。

当然,本人写书也有很多的不足和硬伤,毕竟我不是专业军人,更不是专业作家,仅仅是一个军事爱好者和业余写手。看到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也真诚地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够体谅,并指出这些不足,我好在以后注意。再一次感谢各位读者大大对本书的厚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军攻占乌亚尔后,就立即陷入了困境之中。乌亚尔至泰谢特只有一条铁路和一条公路,其余的地方全是崇山峻岭和密林。如果继续按照先前的那种在密林和山地间强行辟出一条路行军的话,其进攻速度将会大打折扣。虽然苏军已经占领了乌亚尔以西的全部表面阵地,但地下工事里仍有超过8万人以上的中国军队侍机而动。现代战争最重要的后勤补给线等于完全暴露给中国军队,即使苏军强行穿越这些山地密林,也维持不了太长的攻势。更何况,苏军的第一阶段的任务目标是夺占北海市(贝加尔港),长长的铁路和公路只有一条,且一直在山地密林中穿行。那么在东萨彦岭的地下工事群的几十万中国军队更容易切断苏军的补给线。

因此,铁木辛哥大将认为此时的苏军应该把军事行动的重点放在肃清地下工事上去,而不是继续前进。华西列夫斯基制订的作战计划,在此时就必须纠正,否则将会使苏军陷入空前的危险之中。但斯大林却被乌亚尔战役的“胜利”迷惑了心智,他强令铁木辛哥立即执行原计划,继续向泰谢特发动进攻。不过,斯大林也深知中国军队强大的火力,因此并没有给铁木辛哥太少的限制时间。这给了铁木辛哥一个机会,他希望能够在限定的一个礼拜的时间内,肃清铁路及公路两侧的地下工事群。

白天仍然是苏军禁止行动的时间,数百架中国飞机在空中盘旋,一旦发现地面上有异动就立即俯冲下去进行轰炸扫射,使苏军不得不在白天就地隐蔽,不敢动弹。到了夜间,苏军开始了全面的调动,大量的军队从后方向乌亚尔一带集结。时断时续的铁路和公路也被充分利用,不断地将各种物资和装备送往乌亚尔。同时,在表面阵地上的苏军也加强了对地下工事群的攻击力度。但受限于出入口的限制,每一次进攻都只能以极少的兵力进行,这恰好给了拥有绝对优势的班排火力的中国军队以机会。因此,虽然苏军在道路两侧的表面阵地上聚集了50万人进行寻找和攻击行动,却几乎没有多少成效。

此时,正大规模向西北战区输送各种装备和军队的各个交通线,仍然忙得不可开交。这样大的动静不可能瞒住苏联人,因此,斯大林给铁木辛哥的电报中强调了这一点。但苏联乃至整个同盟国都仍然认为中国是在向泰谢特一带集结兵力,因此并没有加强南线的兵力。而南线的进攻也显得非常疲软,刚刚攻入中国境内,就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