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扯了一会儿皮,最后还是在3500米的距离上,双方放下了小艇。
向小强和郑玉璁坐在橡皮艇上,周围是一圈水兵在划桨。后面还有一艘橡皮艇,坐着代表团的其他几个成员。每艘艇上都挂着一盏灯,向对方标明自己的位置。
遥远的北边,在雍正号高大的黑色剪影下面,也有两个小亮点晃动着。那是他们的两艘橡皮艇,其中一艘上面,就坐着广武皇帝的亲弟弟:爱新觉罗·毓畇。
向小强揽着郑玉璁坐在小艇中间,突然伸手摸到了一个冰凉的东西,还挺沉。他抱起来一看,居然是一挺啄木鸟机枪,一长串弹链连到一只沉重的弹匣里!两脚架收着,抱在怀里就能扫射!
身后有两个水兵赶快请向小强放下,说这是预防万一的,清虏那边的小艇上肯定也有啊,所以咱们就不能没有。
向小强汗了一把。怪不得他俩一直不划船、光歇着,原来是机枪手。
双方的这种严重的互不信任,简直比后世冷战时期还强烈百倍。
……
也不只划了多久,反正两边的水兵们都快筋疲力尽了,远处的两盏灯光才渐渐靠近。双方的四条橡皮艇终于靠在了一起。而这时候,双方背后的军舰都很远了,只能看见一个黑乎乎的剪影。
四条小艇相互把缆绳抛给对方,固定在了一起。两边的水兵互相戒备地看着对方。
清军小艇上站起来一个军官,一口京腔喊道:
“劳驾,哪位是向将军哪?哪位是乐平郡主哪?”
明军小艇上的一个军官也起立喊道:
“哪位是阜平王殿下啊?”
对面又站起来一个人影,年轻的京腔朗声说道:
“孤王便是。向将军来了么?”
明军这边的灯光立刻照到他身上。那是个穿着长袍马褂的年轻人,二十来岁,面容瘦削,和溥仪和广武的面孔都很是相似。
向小强站起来,说道:
“本将在此。”
紧接着,郑玉璁也抓着向小强的手站起来,清声说道:
“本郡主也来了。”
对面的强光照过来了,直射到两人脸上。向小强和郑玉璁都几乎睁不开眼,但两人手紧紧握着,都抬起头来,让对方仔细辨别。他们知道,阜平王毓畇此时也在接受自己这边的灯光照射。
双方都要仔细辨别,验明正身。一旦收到了“赝品”,那么己方的人质就性命不保了。
双方都有两个官员跳到了对方的小艇上,拿着一摞照片,从各个角度仔细辨别,就差趴到脸上用放大镜看毛孔了。
就这样“验货”足有半个钟头后,双方都认可了对方的身份。
然后,向小强首先跳到了清军的橡皮艇上。紧接着,阜平王毓畇跳到了明军的橡皮艇上。然后,郑玉璁又跳到了清军的橡皮艇上。
接下来就是双方的随行人员陆续跳到了对方的艇上。
这样,到了晚上快十点钟,“人质交接”才算正式完成。两边的橡皮艇载着对方的人,各自划回己方军舰。
向小强和郑玉璁坐在一起,相互握着手,不说一句话。周围是清军水兵。他们一边奋力划着水,一边偷空好奇地瞥两人一眼。过了很长时间,向小强一行人登上了清军的重巡洋舰——雍正号。
……
清军分舰队的舰队司令来见过了向小强和郑玉璁,对他们很是恭敬,亲自带着他们前往各自的房间,然后又把精美的饭菜送进来。
登上清舰之后,郑玉璁兴奋的颤抖达到了高点,向小强任何时候搂着她,都能强烈感受到她身体在颤抖。
吃完晚饭、洗过澡后,夜已经很深了,两人要返回各自的房间睡觉了。分别的时候,向小强在贴到她耳边,柔声说道:
“璁璁,上次你从家里逃出来,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自己做这么大的决定。但是结果证明,你的决定十分正确。你赢得了自由,而且让我们两人走到了一起……这一次你又做了一个决定,和我一起去北清。我相信,这一次你的决定也不会错的。”
郑玉璁转过头来望着向小强,紧张地咽了口唾沫,但是脸上升上了一层红晕,笑了。
……
北清“雍正号”分舰队以22节的速度一直往东北偏北的方向行驶。第二天上午,又折往西北。
中午11点,前方出现一块陆地。那是一座山。渐渐的,更广阔的陆地浮现出来。
那是老铁山。
12点的时候,舰队驶进了北清的三大军港之一:旅顺港。
向小强带着郑玉璁和代表团,沿着舷梯下到水泥码头上。港内停泊着另外两艘巡洋舰,还有其他一些辅助船只。远处可以看到一些小艇在穿梭行驶,岸上还有工人和水兵们在干活、巡逻。
但是近处的这个码头,却是空无一人。仿佛已经被清场了。
只有前面停着几辆小轿车。这应该是接他们的。看来北清方面也是要尽量低调,尽量不让外界知道双方正在秘密谈判。至少在谈判没成功之前是这样的。至于谈判成功之后,假如北清敲诈到了足够的油水、还有足够的“政治胜利”的话,那北清肯定要大肆宣传一番的。
向小强一行人坐进了小车里,被带着驶出港口区。
南明代表团到现在还不知道谈判地点究竟安排在什么地方。北清一直对此保密。现在已经上了岸了,仍然不知道。是就在旅顺?还是到别的地方?或者是去北京?
已经到了旅顺,从这里再去北京好像不大可能了。坐火车的话,那要绕很大一个弯,绕过整个辽东半岛。如果去北京的话,那么巡洋舰直接在天津大沽口靠岸,才是最近的。
向小强决定再问一次。
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位的那个北清官员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就在旅顺。”
然后,哪个官员又主动说话了:
“向将军,现在我们就是去东鸡冠山别墅,谈判期间您和您的代表团都住在那里……马上就到了,到了之后,呵呵,我们给您和郡主娘娘接风洗尘。”
向小强点点头,脑子中闪过一个念头,便笑道:
“这位大人,到时候我们是不是还要见什么大人物啊?”
那个官员一愣,显得很神秘,支支吾吾了半天,不置可否。
向小强也不再追问。他心中也没底。原想北清这么费劲让自己也过来,估计就是广武皇帝想见见自己的。但是现在没有去北京谈判,而是在旅顺,他又有点拿不准了。
第158章 为啥要灭了狗日的
和向小强所料的一样,午宴上并没有见到什么广武皇帝。陪同的只是几名北清的官员。大概因为向小强是军官,所以旅顺的几名高级军官也出现在饭桌上。
明清互为死敌两百多年,像今天这样双方派代表坐在一起吃饭的情况可不多。就向小强而知,两百多年来也就只有那么几次而已。最近一次还是几十年前、上次明清战争结束后谈判的时候。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名为“欢迎宴”的宴会气氛却并不融洽,相反,很是尴尬。作陪的清方官员都只是程式化的和明方人员寒暄几句,还有每上一道菜的时候招呼明方人员品尝之外,大部分时间餐厅内的气氛是沉闷的,也基本没人说话。大家都在低头闷吃,偶尔也只和自己这边的人说几句话。
南明这边的人员都很不适应,都觉得就算双方是敌对政府,但现在是双方谈判,一方的使节来了,另一方设宴欢迎。平时再怎么敌对,欢迎宴也不能冷场成这个样子吧。他们几次主动敬酒攀谈,试图活跃宴会气氛,但北清官员们只是被动回应,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套话废话,把南明使团弄得郁闷不已。
要是在平时宴会上碰到这种气氛,以郑玉璁的脾气,几句没心没肺的玩笑话就把整桌的气氛搞活了。但是现在她也很有数,知道这里边儿水深着呢,也只是低头装傻吃菜。
但是向小强却非常理解这些北清官员。他知道北清那边的政治环境不比南明,如果这时候哪个北清官员对自己这些“南明分子”表现过于友好,那么今后一旦有政敌想整自己,这就是个罪状。虽然只是奉旨友善地接待南明使者而已,但轻者扣上“与敌言欢献媚、有损天朝国格”的罪名,重者则可能被打成“私通南明、图谋不轨”之类的,落个极惨的下场。南明是根据法律确定罪名,而北清是根据政治需要确定罪名。所以现在南明这边的人不怕,还很纳闷,但北清官员怕极了。
……
午宴过后,北清方说正式谈判明天上午开始,南明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今天下午先请他们休息。南明这些人包括向小强在内,一天也不想在这是非之地多呆,都想着下午就开始谈判才好。但现在人家是东道主安排一切,人家说明天开始,自己也没办法。
南明使团就住在东鸡冠山别墅里。东鸡冠山别墅,顾名思义,就是建在东鸡冠山上的别墅。东鸡冠山是旅顺市区东边一条南北走向的、十来公里长的山脉,既是风景区又是军事区。因为这条山脉能俯瞰整个旅顺,而且扼守着旅顺口通往辽东内陆的要道,所以各个山头上修建了不少堡垒和炮台。
东鸡冠山别墅修建在东鸡冠山的南端,地势比较高,可以看得见大海。这座别墅很大,并不是私人别墅,而属于为军队权贵们准备的“休闲会所”一类。并且虽然叫别墅,其实更像个军事堡垒。无非就是一座很豪华、很舒适的堡垒罢了。也正因为这样,南明使团也只能在别墅区域内活动,不能到别墅外的军事区去转悠。北清把谈判地点选在这里,也能更有利于前期保密。
整个下午和晚上,向小强都和代表团成员们关着门,商量谈判策略,温习大明准备付出的筹码,还有谈判底线。
好在这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并不难熬。因为现在虽是八月份,这里却很凉快。旅顺在辽东海滨,本身气候就不热,再加上别墅还在山顶上,凉爽的海风一阵一阵的贯穿房间,连蚊子都很少,大夏天的那叫一个爽。向小强不禁赞叹那个给别墅选址的人会享受。
……
第二天上午九点钟,谈判正式开始了。
这次南明方面的代表不算向小强一共五人,都是外交部选派的干将,团长是外交部次长何炜邦。还有其他几个辅助工作的随员,共有十几个。北清方面正式谈判的官员就有十来个,为首的是一位军机大臣瓜德新。他是满人,满语老姓是“瓜尔佳”,名为“德新”。
满清的军机大臣并不是一种正式编制的官职,但却是最有实权的官职。和南明不一样,目前南明的国家权力分散于君主、内阁政府、司法系统、监察系统这四大块,相互制衡着,就算是地位再高的人,如朱佑榕、向小强、沈荣轩这样的,也不能凭自己喜好为所欲为。而满清的国家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一人手里,内阁政府完全是摆设。皇帝的“私人办公室”就是军机处,而军机大臣就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室助理”,与皇帝走得最近,皇帝需要决策的时候只和“私人助理”商量,而所有的决策也都是在“私人办公室”里完成的。
所以在满清做文官,做到军机大臣就到顶了。而且这时候的军机大臣也就是那么几位,全部是满人,一个汉人也没有。纵观大清帝国整个历史,满人在决策层的比重呈哑铃状,刚入关的时候,重要的大臣全是满人,不信任汉人。过了几十年“盛世”了,经济恢复了一部分,刁民都成顺民了,新帝国根基比较稳了,这时候开始比较放心地大量提拔汉人进决策层。但是满清的“盛世”也就是中间那么一段,到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