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气道:“今日朕招丞相与勤德殿议事,他居然又…”
“又什么?”
杨广道:“今日在勤德殿…”
待杨广将下午之事说了一遍,杨林怒道:“我就知道柳述那小子是烂泥扶不上墙。他明明斗不过陈铁,还什么事都要和他斗,真是不自量力!他难道就不会想想别的办法?”
杨广道:“那王叔你还…”
杨林摆手道:“你是问我既然知道柳述无能,还为什么一定要保住他?”
杨广点头道:“正是,侄儿不明,望王叔教朕。”
杨林站起身,在厅中来回走了几步,停在杨广身前道:“皇上以为以陈铁之才,若是无人牵制,数年之后这朝廷是姓杨还是陈?”
杨广大惊,连忙站起身道:“王叔此言何意?难道丞相竟然有谋逆之心?”
杨林哼声道:“今日没有,不代表明日没有,明日没有不代表以后也没有。你做为一国之君,难道连这点警惕心都没有?”
“这…”杨广犹豫道:“朕可以保证,丞相一心为国,绝无二心,朕自晋王之时就与丞相相交,数年里,丞相兢兢业业,不敢有半点松懈;而且自朕登基后,丞相更能紧守君臣之份,稍有逾制之事都不敢做,在人前如此,人后也无半点懈怠。对朕给他的一点点赏赐都牢牢记在心中。朕观丞相绝不至于此。”
“你怎么这么…”一个‘傻‘字刚想脱口而出,杨林心下警觉连忙改口道:“皇上,我与陈铁接触的时日与皇上相比也不算短吧?我也知道陈铁他才华横溢,忠心为国。但是有些事不可不防啊。”见杨广似乎面无所动,杨林接着道:“数年前我西征突厥归来,紫薇星西侧一小星光芒大盛,隐隐有威胁之意,先帝请袁仙师卜卦,没料到竟算得我大隋社稷不过五十之数,先帝震怒,只是当时有你母亲文献皇后劝阻皇上,这才没有惊动文武。不知此事你可知道?”
杨广脸色郑重的点了点头道:“不错,此事朕也是后来做了太子,父皇才告诉了朕,当时就连朕身为晋王,也没有听到风声,。”
“恩,”杨林点头道:“当时知道这事的一共也才五人,先帝,文献皇后,杨勇,我和袁仙师。袁仙师自从卜了那一卦后便不知所踪。你也是后来才知。”
杨广警惕道:“那袁仙师会不会将此事告诉别人?”
杨林摇摇头道:“这我也不知道了。不过此事事关重大,先帝一直谨慎处理。而我也在朝中暗中观察,开始我怀疑应天象之人是太原公李渊,但后来看着又不象。直到你登基之后竟然闪电一般将陈铁由一散官直接升到了丞相,我这时才开始怀疑是他,想想当年天有异象时他与我正好西征归来,而小星也恰好位与紫薇星西侧,所以若说是他的话也无不可,只不过当时他回来后便直接辞官,我也就没有怀疑。但时到今日,他身居丞相之职,虽不敢说劝倾朝野,却也可以说是国之一梁,若真是天象应在了他的身上,只怕我大隋真不能过五十之数了。”
“啊!”杨广大惊道:“那可如何是好?要不要现在杀了他?”
杨林惊诧的看了杨广一眼,忍不住叹了口气,道:“当然不行了,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皇上你要无缘无故的杀了他,岂不是要在朝中掀起一翻大浪?何况若不是他,岂不是冤枉了好人。”
杨广刚才说完已自后悔,毕竟自己开始还说自己肯定相信陈铁,此时却又直接就要将他杀了,深怕杨林将自己看做了一个无情无义之人,连忙道:“不错,刚才是侄儿鲁莽了。那王叔可有什么好办法?”
杨林看了杨广一眼,继续道:“所以我要保下柳述,他与陈铁有夺妻之恨,只要他在朝上,陈铁就必定心中恨意不减,只要他的大部分心思放在了与柳述相斗上,则就算他再是惊天之才又有何惧?以目前看来,倒还有点作用,只不过柳述也太过愚蠢,竟完全不是他的对手…”说完停了片刻,叹了口气道:“其实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是他的对手,也许真的该趁这次西征之时除掉他才是最好的选择。”
“难道王叔准备在这次西征之时杀了他?那确实是最好的…”说到一半,杨广猛然想起一事,惊问道:“可是王叔,朕曾命太医为丞相他诊治过,他似乎已经活不过两年了,那他又如何会是应劫之人?”
翌日,钱评出使突厥,别过了送别的诸人,钱评看了看长长的队伍,再看了看身边的副使周连,忍不住大声道:“周兄弟,今日你我出使突厥,数月后回来定要再让这些人为我等接风洗尘,设宴相款,哈哈哈。”
周连也是高兴道:“我就知道跟着钱大哥定会出人头地,前几天还是一个八品,今天就是从六品,哈哈哈。”
钱评笑道:“从六品算什么,就是我这个从五品又算得了什么?哈哈哈,只要你跟着我,以后五品,四品,三品,有的是你的好处,哈哈哈。对了,我看丞相最后好像和你单独谈了会话,不知道他说了什么啊?”
周连随钱评得了个从六品的官,心中已是高兴非凡,对与他所说的四品,三品真是想也不敢想,此时听到居然自己以后也有希望,高兴的正不知如何才好,听到钱评问自己,连忙说道:“是啊,丞相交给我一个小盒子,说内有锦囊,叫我到突厥之后如果碰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后再打开看。”
钱评和陈铁那日谈话时,便知道陈铁对于自己能不能离开突厥心怀疑问,心知陈铁这锦囊里必定是离开突厥之法。不过他心高气傲,闻言不屑道:“周连,我和你说,这天地下的事情不是官越大就说的越对,丞相他也是个人,也会犯错,这次出使突厥所有的一切我都已经想妥,这里面的锦囊我看不用也罢,不过这盒子也还算精致,你就留着做个纪念吧,哈哈哈。”回头看了看已经开始逐渐蒙胧的大兴城,钱评意气风发,挥鞭一指前方,大喝道:“前进!”
第一百零五章 檄文
“伪临朝杨广者…”
“你个混帐东西,滚!”
陈铁刚走到勤德殿门口便听到杨广的一声怒吼,跟着就见一个小太监捂着脸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连忙停了下来,悄悄的站到门外一侧向里看去。
“前面那些骂人的混帐话还读个什么东西!”杨广一把将檄文丢给柳述,道:“你从‘奉先帝之遗诏‘那里开始读!”
“是。”柳述拿起檄文,在上面找了片刻,读道:“谅奉先帝之遗诏,举义旗而讨逆贼,行义兵而诛无道,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叛逆。如天下之义师与谅共举者,西连蜀地,北尽幽燕,铁骑成群,玉轴相接。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催,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好了!就读到这。”杨广将柳述手中檄文一掌扫了下去,看着吓得地上跪成一团的文武大臣,怒道:“你们这班酒囊饭袋,可想出了主意没有!柳述,你是掌管兵部的,你先说!”
柳述慢慢抬起头,看着杨广道:“臣…臣…臣唯听圣裁。”
“没用的东西!”杨广气道:“玄感你来说。”
杨玄感抬头道:“臣虽然管着礼部,对此事本不该多说,但既然皇上…”
“说重点!”
“是,皇上,以臣看此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与汉王交锋本已成定局。此时汉王举兵也不过是将交锋稍稍提前了一点而已,所以臣以为此事并无可虑,只是檄文上说西连蜀地,北尽幽燕却为可虑,但臣相信以靠山王及其他诸位王爷大臣的本领也定能克敌制胜,皇上不必忧虑。”
杨广刚才刚接到奏折时盛怒之下没有细想,此时闻言想想果然如此,当即送了口气,道:“恩,你说的还象个人话,算了,你们都起来吧。”
“谢皇上。”(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见众人站起,陈铁也连忙整了整衣冠走了进去,走到众人前面向杨广行礼道:“拜见皇上。”
“丞相免礼,”杨广右手虚抬,直奔主题道:“丞相,汉王在太原起兵造反,不知丞相可曾知道?”
陈铁闻言皱起眉头道:“汉王提前发难,这我也想过。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会在太原起兵,这可有点怪了。”
杨广奇道:“他造反都干了,那在太原起兵有什么怪的了?”
陈铁看着杨广道:“难道皇上忘了,李渊正是太原公啊,皇上派他回去征兵以制衡汉王,怎么如今太原反而成了汉王的起兵之地了?”
杨广惊道:“对啊,朕还封了他儿子为秦王呢,怎么他一点用都没有起到啊?”
“现在还看不出来李渊到底是被他抓了,还是顺从了他。”陈铁沉吟片刻道:“不过这样看来,他汉王手下倒有几个能人。皇上,当务之急是怕再找一些别的反对势力,要是让他们联合到了一起…”
杨广道:“其他的反对势力?丞相,刚才那檄文上说西连蜀地,北尽幽燕,这算不算…”
陈铁故做皱眉道:“檄文?在哪?”
“在…”杨广瞪着柳述道:“刚才朕给你的檄文呢?”
“啊?哦,在这。”柳述心中暗骂,却不敢多言,连忙将刚才杨广打落的檄文从地上拣了起来,交给杨广。
杨广一把扯了过来,转交给陈铁道:“丞相请看。”
“西连蜀地,北尽幽燕…”陈铁将檄文慢慢看完,笑道:“没想到做此檄文的倒还有几分文采,看来他并州也并非无人啊。”看见杨广就要说话,连忙笑道:“皇上不必忧虑,待臣先想一想。”
“恩,”杨广点点头,坐回椅子上等着陈铁。
思索片刻,陈铁高兴道:“皇上,臣有…”
“皇上此时叫我来何事!”
陈铁看向门口,见这插话之人竟是杨林,连忙行礼道:“老王爷。”
“恩,”杨林点点头,目露精光在站着两边的文武身上扫了一圈,最后才停在杨广身上,说道:“老臣拜见皇上。”
杨广连忙上前扶住道:“王叔快快免礼,请坐。”
杨林点点头,道:“皇上,找老臣来何事?”
“老王爷先请看这个。”陈铁不待杨广说话,马上将檄文交给杨林道。
杨林看完檄文,脸上神色不变道:“皇上,此檄文中竟有意要连接蜀地,幽燕诸州,共同发难,我看他们私下必定已有联络。不知皇上可有对策?”
杨广道:“汉王造反原本就在我们预料之中,倒不如何惊慌,只是这篇檄文大有联络其他王公之意,不得不防啊。”
“恩,‘杨林点点头,看向陈铁道:“那丞相可有对策了?”
“差不多了,”
杨林皱眉道:“差不多了?怎么个差不多?”
陈铁道:“蜀王秀虽然有违制度,服拟天子,罪在不赦,但他在蜀地时小有仁政,自他自缚进京以来,蜀民多有思之。燕国公罗艺乃南陈名将,虽受我大隋封赐,却自领幽燕十六州,听调不听宣,平日里也多思故国。所以汉王正是看准了这两点,这才欲蛊惑两地与他同时起兵造反。”
杨广道:“这些朕也知道一些,但事到今日,该商议的是应该如何防范此两处与汉王呼应,而不应该再去找这其中谁的过错了啊。”
陈铁轻轻一笑道:“有因必有果,事有成必有其源,为何他的檄文上不写别处,单单表明这两个地方呢?原因就是在此。皇上,对付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