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清朝的太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一方面,皇后先前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顺利回銮。至于以后怎么安排,一直也想不出个头绪。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她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由自己来掌控朝权。

萧然察言观色,立刻明白自己这话说的太突兀了。就象一个没吃过螃蟹的人,看着那张牙舞爪的横行公子,有几个敢下口尝一尝的?当下只好跟她详细解释了一遍。

肃顺地跋扈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如果单单是两宫太后与肃顺之间的冲突,都还有调和解决的办法。罢黜肃顺也还可以办得到,但重视祖制,则大权仍旧落在顾命大臣手中,驱逐肃顺。无非为载垣、杜翰他们带来扩张权力的机会而已。因此,要打倒肃顺必先取消顾命,取消了顾命,则必以垂帘代替。唯一的一个办法,那就是尽翻朝局,彻底推倒顾命大臣的制度!幼主在位,不是顾命辅政,便须太后垂帘,那也是非杨即墨,必然之势。

“可是,这顾命大臣的制度,毕竟是我朝的家法!咱们这么做,不是失了根本么?”经历了这一段政局磨砺的皇后,跟从前相比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一说到祖宗家法,仍然是脸色发白,惴惴不安。

萧然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本朝特重顾命制度,原是从开国之初,皇基未固,简用亲贵,辅助幼主,这是承太祖四贝勒合议大政地遗意,永与定鼎中原,有大功勋的王公大臣,合治天下。但是这一段历史,本就是纠缠不清的。所谓家法,未免羁。”

皇后悚然动容。这几句话如果被第三个人听到,脑袋早就搬了家了,但是在皇后听来,却如醍醐灌顶。这一段历史说的是两百年前,诸王并立,四大贝勒共理大政,太祖崩逝,由于代善拥立,太宗始得独掌大权。复由于多尔袞以与孝庄太后从小同在深宫,青梅竹马的情谊,因而可以取帝位而不取,扶立孝庄亲生的幼主,自此确定了帝系。这一段大清朝地开国史实,包含了无数恩怨血泪,诡谲神秘,甚至还有“太后下嫁”的传说,自乾隆以来,删改实录,讳莫如深,连皇后也只是一知半解。

看到皇后的脸色,萧然便知道自己这一番话已经起作用了,于是进一步道:“汉初吕后临朝,虽然大杀诸刘,而元老旧臣,先后为相,国政并未败坏,并且到了最后,依然是刘氏子弟得元老重臣之助,收复汉家天下。以吕后的阴忍残狠,尚且如此,姐姐忠厚仁德,何愁天下不治?再者,从古以来,垂帘的美谈,首称宣仁,及至宣仁崩逝,元祐正人得被重用,这不能不说是女主之贤。”说到这里,萧然顿了一顿,道:“姐姐,你可听出了什么道理?”

“元祐”是宋哲宗的年号,哲宗也是冲龄即位。宣仁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起用司马光,重用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天下大治,流芳史册。元祐党人的事情,皇后在纲鉴里也曾看到过。这时正听的入神,急道:“你还有心思考我,快直截了当地说!”

“这说明,治理天下关键不在于是否垂帘,而在如何执政!”

这一番话才是真真正正的打动皇后了。来来回回的走了几遍,忽然停下脚步,道:“即便如此,毕竟是有违祖制的事情。贸然提出这个主张,可能会招致重臣地反对,清议的不满,反有助于顾命八大臣,使得他们的地位,益加稳固,岂非弄巧成拙?”

关于这一点,也是萧然有些担心的。历史上慈禧跟恭王究竟是怎样勾结、最后完成的垂帘大计,萧然对这一节并不十分熟悉。可惜手边也没有个教科书或是电脑什么的来查一查,琢磨了一会儿,道:“如果我猜的不错,懿妃跟恭王现在也正为这事算计着呢。不过我有十足的把握,最终一定会垂帘听政!姐姐,从现在开始,无论懿妃跟恭王怎么说,你只需点个头。懿妃不是把这球踢给你了么?你再给她踢回去,有什么主意都让她来拿。咱们就给他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老六跟懿妃?”皇后沉默了一下,迟疑着道:“你是说,懿妃会把恭王抬起来,然后两宫垂帘,恭王秉政?”

“应该是这样。不过,”萧然颇为玩味的一笑,道:“恭王这一次注定要失算的。懿妃不过是拿他来当一个踏脚石,最终肯定会把他一脚踢开!”

“真的?……”皇后眼中掠过一阵诧异神色,但是萧然语气十分肯定,又不由得她不信。“照你这么说,懿妃这是露出野心来了。她的心思手段可比我厉害的多了,如果到了那天,她真的掌握大权,那又如何?”

萧然无声的笑了:“我不是说过么?先由着她来,到时候我自有办法对付她!”心里暗道:懿妃,哼!只要有白粉在手,我看你怎么逃出我的手心儿!

銮的日期还没有最终敲定,恭王的折子就已经批了,信号。就好比一盘棋杀到了中盘,突然出现了连环劫杀,所有人都意识到一场空前的暴风雨就要来了。偌大的承德城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尤其是胜保前脚刚走,曾国藩就大张旗鼓的回朝叩谒梓宫,更为这变幻莫测的时局增添了一丝诡谲的气氛。

胜保跟曾国藩两人赴行在,根本目的只有一个,无非就是陈兵示威。不单对对方起到震慑的作用,同时也是在警告那些在中间摇摆不定的人,千万不要站错了队。事实上,这些中间派虽然普遍官阶较低、权利不大,但是人数众多,单是言论的力量就不容忽视。而另外一个层面,对于两宫皇太后这样的被推到台前的决策者来说,心里上也是一个绝对的威慑。

胜保在承德待了三天,除了叩谒梓宫,再就是接访官员。这一次也是下足了本钱,气派排场之大,着实给这些个扈跸的官儿们造成了不小的震动。相比之下,曾国藩这一次却显得沉稳老练的多,一切都依着礼部的规矩来办,叩谒梓宫,接办下榻,自己不必象胜保那么夸张,但是攻克安庆的大功、奉旨督办四省军务实权,这一系列的光环却比区区的山东驻防八旗军副都统耀眼的多了。因此倒有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天平渐渐向肃顺一方倾斜。

提起曾国藩。皇后只能暗自揣测,因为他是外臣地关系,按照家法,除了赞襄政务的顾命大臣,后妃是不能够召见外臣的,所以无论是胜保还是曾国藩。都没能见到面。皇后跟懿妃两个私下里商议,对曾国藩也颇为忌惮,毕竟这位曾帅现在关系着大清朝的半壁江山,整个东南时局对于全局来说,又何止于一发全身的利害!

但是萧然对这一点是不必担心的。曾国藩想要地,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他异曲同工,都希望能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生存下去,而不同的是。曾国藩选择的是明哲保身,萧然却是要坐收渔利。所以当皇后有些担忧的提起曾国藩的时候,萧然十分肯定的给出了两个字的答案:安抚!

这才是曾国藩现在最需要地,与他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卷入这一场斗争中来。而对于萧然,也希望他能够置身事外,毕竟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帅的巨大价值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从这一点来说,两个人都清楚的意识到了历史的走向,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惺惺相惜的意味。唯一不同的是,萧然是回头去看一段历史,而曾国藩却是完全在黑暗中探寻将来。

问了皇后,关于开办安庆军械所的奏折果然早就由内奏事处呈上来了,所以留中未发,原因大抵有两个。其一。曾国藩是汉人,多少总有些忌惮;其二,曾国藩是肃顺一手栽培的,把开办军械所这样地大事交给他,只怕会给其他人造成错误的判断。萧然琢磨了一下,简单的把回承德路上遇见曾国藩的事情说了一遍。当然,关于他跟恭王暗通款曲,还有林清儿的那些事情都是要敷衍过去的。关键是要让皇后明白。曾国藩在心理上,已经有脱离肃顺掌控地打算了。

皇后对萧然说的话从来都是指东往东,指西往西,唯命是从。当即将奏折批了。交军机处拟一纸上谕。争取在曾国藩动身前发下来就最好不过,无疑相当于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办妥了这件大事,剩下的就是等待恭王的到来了。

这些事情交代已毕,萧然带着林清儿跟宝禄,抽空去杨柳巷看了一眼。本以为上回抄家之后,一定是一片狼藉,满目凄凉,谁知肃顺竟使人前来收拾过了,还新添了不少的家具摆设,到处焕然一新。早先的下人都跑没了影儿,肃顺又重新安排了一批,那两个美女也送过来了,盼萧然正跟盼星星盼月亮似的。萧然是那种头一号经不起勾引的人,见了惹火地身材,姣好的脸蛋儿,魂魄先自没了半边,吓得林清儿脸儿都白了,寸步不离的看在他身边,生怕一个不留神给那两个美女捞了去。

在府里虚晃了一枪,宝禄找了个机会溜到戏园子去听戏。当然是事先安排好的,在那里跟段兴年顺利接上了头。按照萧然地布置,留下马超在行宫潜伏下来,方便联络;段兴年连夜赶回大兴山,除了一个中队留守,其余两个中队的四百人秘密开往阳,准备伏击回程的恭王队伍。

平衡的局面就要被彻底打破了!

另外一边,批准恭王赴行在的上谕四百里加急,飞抵京城。三天之后,宗人府转递和硕恭亲王府长史的咨文送抵行宫,通知恭亲王自京启程的日期,太常寺接到王府司仪长的咨文,以恭亲王叩谒梓宫,通知预备祭典。

内务府接到咨文,要求为恭亲王及随从人员,代办公军统领衙门,接到咨文,通知恭王行程,须派兵警卫。

这种种动作,分明就是有心摆谱,给人的印象,仿佛恭亲王有意要炫耀他的身分。京中和行在共有十个亲王,礼、睿、豫、郑、肃五亲王,是开国八个铁帽子王中的五个,庄亲王为顺治时所封,怡亲王为雍正时所封,这七个亲王都由承袭而来,老五太爷惠亲王和五爷惇亲王,则是由郡王晋封,只有和硕恭亲王奕诉,是宣宗朱笔亲封,特显尊贵。

这么一闹腾,军机处的一帮人便先行不满。载垣跟端华两个更是侧目,觉得这个排场实在太过。但不管怎样,先驱的声势已经轻易地造成了,文武大小官员甚至是宫内地太监。宫女,都在谈着恭亲王,也在盼着恭亲王,要一瞻他的威仪丰采。

咨文发出,当日便从京城动身。按着驿程一站一站毫无耽搁地行来,五月二十五日。避暑山庄所在地的承德府衙门,接到前站的滚单,说是恭亲王已到了六十里外的栾平县。行宫这边无论是恭党还是肃党,沉寂了许久的虫蛹们终于开始蠢蠢欲动了。

恭王一行,半夜里就从栾平县动身,先驱地护卫,一拨一拨地赶到避暑山庄大宫门前。这一路是由平北上,经双塔山。过三岔口,到广仁岭,再有十里就是承德府,但由府城到行宫,还有半个时辰的途程。王公亲贵,文武大员,都在行宫附近等着迎接的。按着爵位品级,列班立。辰正将到,只见一对缡素车驾远远行来,也不理会这些脖子都挺酸了官儿。竟照直的奔了过去。好在还有王府长史随后来知会,告之恭王急着哭灵,不敢耽搁,于是大臣们又乱哄哄跟头把式的赶回行宫。

这一头内务府的一些司员,正等着照料恭王前来哭灵。灵堂设在澹泊敬诚正殿中,这时早就陈设妥当。灵前供列馔筵二十一器,酒尊十一个,羊九只,纸钱九万,内外白漫漫一片缡素,清香飘渺,素烛荧然。太常寺的“赞礼郎”司仪、“读祝官”读祭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