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德五十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跏敲挥小

正德皇帝数次想要废后,但是一来是这位王皇后实在是挑不出什么错儿处出来,二来则是张太后对于这位儿媳妇儿很是喜欢,有她老人家护着,正德皇帝很多时候也是无计可施,三来则是一提废后,朝中群臣便是群起反对,或劝诫或怒斥或干脆破口大骂的折子像是雪花儿一样飞来,几乎能把乾清宫给淹喽!

是以如此两三次之后,正德皇帝便是再也不敢提废后之事,着实是让这帮孔教儒生给吓怕了。

所幸刘良女也是那等颇为识大体的人物——或者不如说是精明才对,她出身民间,可以想象,一个王府乐户的女儿,能有多好的家世?定然是从小就见惯了世态炎凉,因此养成了小心谨慎的性格,更是善于察言观色,这等出身民间的女子,在一些世事大局上肯定是见识不怎么高远,但是论起人情冷暖,人心的揣度来,却是比那些大家闺秀出身的妃嫔们都要强了不少。

她很清楚,今上乃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很是听太后的话,若是自己仗着皇上的宠爱,一力要那个皇后的宝座的话,在太后的阻拦下,能不能拿到且不说,说不得最后反而是失了宠爱,落得一无所有!还不如抓住眼前的。

因此她也并不强求,反而温颜劝慰皇帝,再也不提皇后之事,同时又是恪守本分,对皇后太后都是礼敬有加,晨昏定省,请安磕头,都按照规矩,未曾有一日缺过。便是那等再看不上她的,也说不出她一个错处来。也不跋扈,也不盛气凌人,更是不惜花费重金,结交宫中掌权拿事儿的太监宫人,如此下来,宫中上下,竟是无人无人不说她的好!

皇帝更是宠信,久而久之,刘贵妃虽然还是刘贵妃,王皇后还是王皇后,但是这后宫的大权,却已经是掌握在了刘良女手中。

从正德十二年刘良女入宫至今,已经是整整四十年了。

当年那个天真烂漫的垂髫少女,如今已经是年岁不小的成熟妇人,然则她保养的极好,看上去不过是三四十许人而已,丝毫没有一点儿老态,反倒是那一股成熟的风韵,让人更是痴迷沉醉。说是倾国倾城,丝毫也不为过。

皇帝在变老,她也在变老,但是唯一不变的,却是两人的感情。

正德皇帝妃嫔不少,若不然也不会那么皇子帝姬,但是那些妃嫔,在他眼中不过是泄欲的工具,摆设的花瓶儿而已,而唯有刘良女,乃是心中至爱,最为放不下,最是牵挂的。两人的感情,几乎已经像是民间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夫妻了。

这等感情,在帝王之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不过考虑到老朱家多出痴情种子也就不意外了——洪武帝与马皇后,永乐帝与徐皇后,宪宗和万贵妃,乃至于之后的万历帝与郑贵妃,崇祯帝和田贵妃。

正德皇帝没能废了皇后把这个位置给刘良女,心里却总是觉得愧疚,最后绞尽脑汁,却是想出一个主意来——封其为皇贵妃。

本来大明朝后宫品秩中,皇后之下,便是贵妃,皇后乃是尊一品,贵妃乃是尊二品,后来明代宗也就是景泰帝,遣旗手卫官祭旗纛之神,命武清侯石亨为正使,礼部尚书胡濙为副使持节册封妃唐氏为皇贵妃。由此,大明朝的后妃序列中,便是加入了皇贵妃这一个等级。

其实,国朝历代,皇后以外就是贵妃,隋唐以来一直如此,即使是大明,也并没有正式设立这一封号,而仅仅是个别皇帝随性加封的。明宪宗宠妃万贞儿为明代首任得到认可的皇贵妃,万氏于成化十二年被册封为皇贵妃。之后,皇贵妃用于册封明朝后宫最得宠尊贵的妃子。到了清朝,皇贵妃才成为定例,乃是仅次于皇后的等级,为顺治帝册封他所宠的董鄂妃时所设,此后渐成定制。后来的妃嫔如欲继立为中宫时,一般会先封为皇贵妃,暂摄后宫,然后再封为皇后。

皇贵妃便是相当于副皇后,在大部分时候,立皇贵妃,便是说有了取代皇后之意。先是封为皇贵妃,统领六宫,然后再加封为皇后,就是理所当然了。

当然,在大明朝,绝大部分时候,立为皇贵妃是表示对于这个妃子的宠爱,却也是一种极为无奈的妥协选择!

明朝想把自己宠爱的妃子封为皇后的,可不仅仅是正德帝这一个,他之前的明宪宗朱见深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一个例子。

对于宪宗来说,万贵妃乃是奶妈、母亲、女人、爱妃的结合体,可以说对万贵妃已经不是单纯的宠爱了,甚至是依赖,因此想方设法要封她为后,只是册封一个足足比他大十九岁的女人为皇后,大明朝的朝臣们是宁死都不会同意的。无法之下,只得是立为皇贵妃。

在连子宁那个时空,包括之后的郑贵妃亦是如此。

而正德这一次干的更是离谱,不但封为皇贵妃,更是授予金宝、金册和金印,一如皇后。冠服、车舆、仪卫卤簿也是和皇后一般无二。

从此之后,专宠后宫数十年!

正德的脸色已经是一片铁青。

刚才杨慎说的那一番话,已经是极为的难听了,说的那是文雅,若是直白一些就是‘你正德现在还不立太子,你又没有想过,万一你死了咱们大明朝怎么办?你死了不要紧,咱们大明朝若是沦落入夷狄之手,是谁的责任,想遭受千秋骂名是不是?’

任是谁听到这番话会不惊怒?更何况是富有天下,主宰寰宇的天子?

正德当然也知道,杨慎这话说得有道理,但是知道是一码事,实际上做起来又是一码事,就像是所有的老人一样,正德不承认,也不想承认,自己老了这个事实。他不想让别人谈论,感觉到这个事实,尽管这是天下人都明白的一点。他很忌讳这一点,甚至因此而不想立太子,不得不说,这是正德皇帝性格中的缺陷,其性格中刚愎自负的一面,其实是很没道理,但是偏偏他是皇帝!

他也不喜欢那等被人逼迫主宰的感觉,当初他年轻气盛的时候,甚至因为顾命三大臣对他的各种干预而把那三位都给赶出京城,各种与大臣斗其乐无穷。

但是他现在老了,也觉得那些东西没什么意思,也没那等动力了。

他死死的盯着杨慎,眼中闪烁着可怕的光芒。

但是他终究还是知道自己理亏的,长长吸了口气,只觉得胸口又是一阵憋闷,强忍着气,一字一句道:“朕,若是今日不立国本呢?”

杨慎也是蓦地抬头,却是微微一笑,脑袋一低,对准了一边的盘龙柱上的龙首,决然道:“那臣,便撞死在这里!”

“你!”正德皇帝迸指指着杨慎,满脸都是掩不住的怒火,杨慎却也是怡然不惧。他胸中自由天地正气,这会儿别说是皇帝了,便是神明来了,也是不怕的。

双方竟是僵持起来。

这时候,在杨慎后面,却还有好几个人并未跪下,内阁三辅林静宜,礼部尚书董其昌,刑部尚书张洽,都是站在那里,只是稍微往后侧了侧身子,避免尴尬。尽管杨慎是文官领袖,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所有人就都要和他共进退,在册立国本这等动辄就要赔上全家性命的大事上,他们也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更何况,这几位觉得正德皇帝看上去气色还行,也不像是一时半会儿就要。

面对着刚毅沉稳,分毫不退的杨慎,正德皇帝不由得竟是感觉有些心虚,他也知道自个儿是错了,是应该早立太子的,但是他的性子,却是绝对不会服软,而且就是别人越劝偏偏就越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这种心虚的感觉让他几乎恼羞成怒,但是他还真是不敢把杨慎怎么样!像是杨慎这种行径,在大明朝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劝谏皇帝而不是犯罪,就是皇帝撑死也是只能将其驳回或者是怒而罢职,就算是下了诏狱,最后必然也是不了了之。

而且正德自家知自家事,以自己现在的这个身体,处理朝政几乎是一种奢望,朝政是离不开杨慎的。

只是他也不可能服软,他不是他的父亲弘治帝,弘治帝是那种被文官指着鼻子怒骂都能笑呵呵的面团儿皇帝,正德可绝对不成。

君臣二人僵持在这里,却是谁都下不来台。

这会儿,刘贵妃瞧瞧的向着内阁三辅林静宜使了个眼色。

林静宜心领神会,忽然跪下,道:“陛下,臣有本奏!”

正德以为他也是来劝诫的,没好气儿的道:“讲!”

林静宜朗声道:“陛下,臣以为,陛下春秋鼎盛,今日之事,不过是意外而已,却无需大惊小怪,立国本之事,并不急在一时,若是因着这事儿,便是仓促,册立国本,若是所托非人,岂不陷我大明臣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正德先是一愣,然后便是一喜,心中便对林静宜格外高看了两眼,心道这厮倒是知情识趣儿。

他正要说话,却没想到林静宜话锋一转,又是道:“然则杨大人所说,也是极有道理,一日不立国本,则一日江山不稳,是以,臣请陛下,于皇子中遴选年龄适宜,忠厚质朴,任事能干者数人,于朝中听政,与诸位大臣一同上朝下朝,上书言事,分说己见,乃至于委以职司,闻其言,观其行,查其色,则知其人!若是皇子不出来做事,则天下对其性格能力都是一无所知,而若是按臣所说的话,则一目了然,到时候孰强孰弱,孰为昏聩,孰为英明,都是看的明白,那时候再册立太子,岂不更为明朗,到时候选出一位明主来,也是我大明之福,天下臣民百姓之福祉!”

这番话一说出来,却是给了双方各自一个台阶下,相当于是正德皇帝和杨慎各自退了一步,也不是不立太子,也不是现在立太子,而是暂时先看一下。

其实这个主意,倒也不失是一个好主意,只是其中夹杂着什么私心,那就难说了。

第五二六章 为君做剑舞

“岂可如此?”工部尚书潘季驯却是勃然而怒,这位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大人已经花白的胡子眉毛都是抖动起来,他转身冲着林静宜怒道:“林大人此言,简直是荒唐的一塌糊涂!自古立嫡立长,当今皇后有子,正当壮年,身体康泰,朝野间素有贤名,何须什么皇子听政?简直是荒唐,荒唐之极!”

他虽然不是内阁辅臣,但是论起资历来,却是仅次于杨慎,在场重臣的第二,而且他一生致力于治理黄河,功莫大焉,黄河两岸数千里,百姓不拜龙王而为潘季驯建立生祠,日夜供奉,香火鼎盛,几可说乃是以肉身而封神的人物,以这等功绩,便是杨慎都无可比拟,乃是不折不扣的大明朝第一!入阁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事实上他也有几次机会入阁,但是这位老大人一生都是沉湎于工事,着实是对入阁操持那么多的食物提不起丝毫兴趣来,便都推辞了。

所以潘季驯训斥比他高一级别的林静宜,林静宜却是只得苦笑,连连拱手道:“潘大人,在下不过是一己之言而已。”

正德和刘贵妃的脸色都有些阴沉。

潘季驯这并没什么针对的几句话,却是无意中戳中了正德迟迟不愿意立太子的根本原因。

正德也想立太子,但是一提起这一茬儿来,群臣们第一个建议就是立嫡立长,请立夏皇后的儿子,既是嫡子,也是长子的雍王朱载垕。

但是偏偏,因着夏皇后的原因,正德对这个儿子很是不喜欢,当然也说不上厌恶。但是,当他几次想要另立太子的时候,都是遭到了群臣之极为强烈的反对,因此也对这个儿子嫌弃起来,便是正德这么强势的皇帝,这些群臣拼着被廷杖,被罢官,被免职,被下诏狱,被赶出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