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的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即便是在后世也是有着借鉴意义。他失败了,可是曾经却尝试着努力挽救大宋的危局,虽败犹荣。可以指责王安石变法种种缺陷,却不能贬低王安石为国为民之心。
而苏东坡,则是没有出人的政绩,出色的也仅仅是写出诸多的好诗、好词而已。
没有了苏东坡,大宋依旧是大宋;可是失去了王安石,大宋却少却了几分激情。可是王安石不如苏东坡,世人记住赤壁怀古的,也远远大于记住青苗法。因为宋朝浮夸。
在这个时代,实干的官员,会被世人鄙视为不知情趣;拼死战斗的将军,会被世人蔑视为莽夫。
而那些不会治理一方,贪墨不断的官员,整天厮混在青楼,写着一些诗词,可能会被称作为风雅;那些不懂军事,只会欣赏歌舞,或者是卖弄风骚一番的将军,却被成为儒将,
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很是奇葩。
可以不懂军事,但是不能不懂作诗填词;可以不懂权术,不懂帝王之道,但不能不懂书法;可能不懂为官之道,不懂富裕一方,但是不能不懂绘画。
只要是精通琴棋书画,不懂军事不要紧,不懂为官之道不要紧,不懂天下大势也不要紧。
这是个浮夸的时代,浮夸的时代,重名不重实,重外不重内。
在这个浮夸的时代,世人的价值观普遍肤浅。
这注定了,说比做重要,骂人要比干实事强。只有有了好的名声,即便是这不行,那不行,也会拥有了一切。
赵朴深知,八字军砍了多少金军,灭了多少女真军,收复了多少失地,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宣扬出八字军的口号,让世人都是知道八字军,而借助着八字军,将抗金的口号宣传出去。只要有了好的名声,一切都会有的。
那幅檄文,与其说是讨伐金军的檄文,不如说是赵朴为八字军打广告,为自己赚取民心民心,收拢政治资本的伎俩。
…………
南下,这是不容置疑的战略。
太原失守之后,汴梁失守已经成为了定局,靖康之耻将会发生。
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
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押解至东北的赵宋宗室上千。后来后金满族第一大姓“伊尔根觉罗”据《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又作“宜尔根觉罗”、“民觉罗”或“伊尔根”,满语“民”的意思。其汉姓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黑龙江志稿·氏族》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清代满文创始人噶盖之裔汉姓“赵”,尚书顾八代之裔汉姓“顾”,副都统萨哈岱之裔汉姓“萨”,大学士伊桑阿之裔汉姓“伊”。不排除有满州望族是宋皇室后裔。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所谓“靖康耻”之后,中国即耻于议和。明朝的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因此明崇祯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卢象升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明崇祯只能辨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卢象升最后战死沙场。明末就在和战两难之间,走入灭亡之途。
靖康之耻,很快要发生了。
靖康之耻后,他的路会在何方?
赵朴曾经尝试过,努力过,想要避免靖康之耻发生,避免这一悲剧出现,可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他只是一个王爷,在汴梁城内一个闲散的王爷,位尊而无权,在朝堂之上,没有话语权。
在汴梁,他可以说一没有兵权,二没有人脉,三没有财力,四没有名分。呆在汴梁只能是无所事事,然后在靖康之耻时,被死狗一般的擒拿而走,最后不是被饿死,就是虐待死。
为了摆脱这个苦逼的命运,他选择了挑战皇兄,也就是当今皇上宋钦宗的威严。选择离开汴梁,离开必死之地,到外面求得一丝生机,甚至不惜放弃王爷尊贵的身份,总算是成功了,加入了救援太原的部队中。
总算是,凭借着各种机遇,掌握了一只军队,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
而想要活着,想要获得好,仅仅是有军队是不行的,还需要根据地,钱粮,人才,以及士大夫支持等等。
根据地很重要,有了根据地,八字军才不是无根之浮萍。
…………
秦国是以关中、蜀中为根据地,最后席卷天下;
汉朝的刘邦也是走得这一条道路;
而汉光武帝刘秀,走得是河北为根据地,席卷天下,也是唯一一个河北之地,却得天下的皇帝;
隋朝走得是关中为根据地,夺取天下;唐朝李渊走得是以河东、关中为根据地,夺取天下;
而北周、宋朝走得则是中原为根据地,夺取中原。
后来的朱元璋,则是以江南为根据地席卷天下,也是为一个以江南之地,夺取天下;
而清朝,则是以辽东为根据地,夺取天下。
那他的根据地,在何方?
赵朴很是纠结。
河东不行,这是一处必死之地。这里有金军重兵,这里建立根据地,必须面对完颜粘罕,完颜斡不离等名将,面对二十多万金军精锐。赵朴可没有自大到,靠着八字军一万多人,再加上那些散乱的义军,能够抗衡二十万金军精锐。若是留在河东,决定是死翘翘。
河北也不行,除了光武帝刘秀成功之外,谁以河北为根据地,谁就是死。
而以河南,也就是中原为根据地,那也是必死无疑,大战最破坏经济,在金军的几次细节之后,中原赤地千里,人口锐减,也不行。
关中,也是最好的根据地,而是一处死地。在唐代之前,关中是最好的定都地区;可是在唐朝之后,关中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大量流失,经济萧条,已经不适合了。在关中建立根据地,只会被活活困死。打战就是打钱,靠着贫瘠的关中,无力支撑起抗金的大局。此外一旦以关中为根据地,那就容易对江南失去掌控,失去了江南,钱袋子没了,除了困死,再无第二条路。
想来想去,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江南,一个是襄樊。
前者是吴越旧地,后者是荆楚之国。
前者是苏湖熟,天下足,说得是唐朝中期以后的江南,江南几乎是历代王朝的钱袋子。
后者是两湖熟,天下足,说得是明清以后的湖南湖北等地。而此时的两湖地区还属于未开化,或是半开化地区。
这两个经济基础够好,都可以作为根据地。
而在地理位置上,襄樊地区控制着长江河道,向北可以威胁中原,向东可以掌控江南,两淮;向西可以掌控四川,陕西一带,可以说整个华夏的枢纽位置。谁占据了襄樊地区,谁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不过缺点,就是太靠前了,距离河南太近,可以说是在战争的前线,时时刻刻受着金军威胁。
而江南之地,缺点是太容易让人安逸,以江南为根据地,除了朱元璋在外,再也无一人能够一统天下。
而不论是以江南为根据地,还是以襄樊为根据地,都不可避免的要南下。留在河东是没有出路的,无法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没有充足的财力,几乎是必死无疑。
于是,赵朴发表了声势浩大,气壮山河的檄文,并喊出了要救援汴梁的口号;其实这一切只是为南下作准备,至于最后,如何救援汴梁,具体如何大战,一切只是随机变化,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
Ps:感谢烟雨长河打赏了100起点币,理智在线打赏了100起点币
第100章再见鲁智深
连续打了两次胜仗,八字军缴获较多,不仅获取了大量的粮食,更是获取了大量的驮马和战马。共计三千匹战马,五千匹驮马,六千匹驽马等,合计一万四千多匹。
看着这些马匹,赵朴心中松了一口气。
马也有四六九等之别,最好的马用来做仪仗,次之的马供侦骑,再次的用来给骑兵,最次的马用来拉车。
有的马善于短期冲刺,但是不善于长期奔跑;有的马短期冲刺不行,可是耐长跑;有的是富贵马,必须用上好的粮食喂,伙食一差就拉稀;有的是平民马,即便是吃着草,照样是健步如飞;有的马匹善于在山岭之间行进,有的善于在平原行走;有的马匹天生善于托起重物,有的战马则是不善于托起重物。
总之千里马,良马只是相对的。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马,只有最适合的马。
那种在各个方面都是冠军的马匹,注定只是梦幻。不同的战马,有着不同的侧重。根据不同马匹的特点,马的习性,安排不同人物,这才是利用马匹的最好策略。
不过宋军毕竟不是金军,对马匹的了解很是陌生,粗略的懂一些,可是细致的就有些困难了。军中懂马的人才很少,只能是跟着感觉走。只是感觉很多时刻是错误的,结果很多马匹在错误的岗位上工作,又是照顾不当,病死的马匹不少,生病的较多,很多马匹即便是没有生病也处在亚健康状态。
这让赵朴不得不感叹,马比人还难伺候。
不过,马匹难伺候,也得细心伺候。
在古代,没有卡车,没有火车,马匹是陆地上最为主要的运输工具。而评价一只军队的机动能力有多强,往往看这只军队的马匹有多少。
在赵朴看来,宋朝的军队很悲剧,机动能力太差了,遇到强大的敌人跑不了,遇到弱小的敌人追不上。结果是运气好打了击溃战,运气差就是大溃败,几乎很少出现全歼灭战,宋军也很少成建制的歼灭敌军,一切都是因为机动能力太差了。
在分兵后,赵朴不断的昼伏夜行,不断的走山区,而不走小路,为的就是防止金军发觉,一旦金军发觉,大队人马汇聚而来,那就悲剧了,绝对是被全歼的料。
在赵朴看来,一只军队实力差不要紧,没有那只部队一生下来就是百战百胜,也没有那只军队一辈子不打败仗。只要是严密的军纪,严格的训练,再加上打上几次战斗,见过几场血,新兵变成老兵,一只强军也自然而然成就了。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保存实力至上。
一只军队跑路不丢人,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并得到上级允许,跑路时可以理解的。跑路丢人,丢人的是跑路速度太慢,最后被敌人咬住了尾巴,打成了歼灭战。
实际上,有许多军队就是在跑路上,没跑掉被敌军歼灭,而不是在战场上被歼灭。
因而,赵朴十分重视机动能力,机动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全军的机动能力,在两个方面下苦工,一个是不断的训练士兵负重越野能力,尽量将两条腿变成飞毛腿;另一方面,是训练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