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信苦笑,道:“大人,末将说的是大名堡,看来鞑子是狠下心来非夺回这几座堡垒不可,万一大名堡被夺,那不就是断了我军退路?”
“断了老子的退路?”牛富大笑:“老子什么时候说要从大名堡退回樊城?”
“那……”朱信一下子惊呆了:“大人是要突围?”
“突个屁,”牛富笑骂道:“占领了六堡,每座堡垒至少需一个指挥去防守,这样就没了三千人,樊城至少也要留三千人防守,你我身后跟了不到三千人,你让老子拿什么去突围?”
“那大人?”朱信正要追问,却看到牛富脸色变了变,顺在牛富视线方向看去,只见南面一团火焰在空中飞舞。
“奶奶的,快,给老子再快点。”牛富大喝:“朱信,老子让你准备的火油都准备好了吗?”
“大人请放心。”朱信道:“都用皮囊装好,弟兄们带着呢?”
“可给老子小心点,还有土罐子你要亲自给老子带好。”牛富舔舔嘴巴:“那东西够味。”
朱信苦着脸:“大人,土罐子这么重,一个人怎么带。”
“老子可不管。”牛富发挥超级无赖大法。
“好,很好。”主帅阿术听到樊城守军出兵连陷六堡时,不由抚掌大赞:“总算出来了?”
刘整皱了皱眉头:“宋军水师在灌子洲与我军纠缠,樊城又冒险出兵,会不会是宋军有何阴谋?”
“宋军还能有什么法子?”阿术有点不悦,好不容易等到一次出征的机会,刘整就过来搞混,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疑神疑鬼。
刘整取来地图,指着地图上六堡的位置:“大名堡,中和堡在樊城北面,现在都已经被宋军攻陷,我怕樊城的宋军会以此为突围之方向?”
“宋军会突围?”阿术不敢相信的看着刘整,摇头道:“在宋廷没有圣旨之前,我不相信宋军会突围,再说襄樊两城唇亡齿寒,襄阳一旦失去樊城呼应,我大元要取之易而反掌,我相信樊城的宋军不会突围。”
“而且,丞相用兵向来谨慎,樊城北面更有张弘范的汉水防线,丞相的北方防线,樊城守军即使敢突围,也要先经过他们两关。”
刘整不由暗中佩服阿术对局势的掌握,看来这个外表粗狂的大将能得到大汗重视,绝非简单:“大帅解惑,末将惭愧。不知大帅认为宋军为何冒险出城攻陷几堡?”
阿术皱了皱眉头:“六月时,张弘范曾上报言均州有义勇三千袭击汉水,后来我们也知道率领均州义勇的正是搞得史天泽丞相和阿里海牙鸡飞狗跳的张贵。”
“现在正值丞相与张弘范出兵均州之时,”阿术话中带了几分机警:“我担心两人会中了那汉人张贵的诡计?”
“还请大帅明示。”纵使刘整也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汉奸,但也被这复杂的局势搞迷糊了:“这均州危机,怎样也轮不到樊城守军去救援?再说经过几年围城,樊城守军最乐观估计也不到万人,即使牛富全军尽出,也难以牵制丞相和张大人的行动?”
“错了。”阿术脸色更加沉重了:“襄樊,粮食不足,物质不齐,军备不整,宋廷也好几次计划向襄樊援助,但都被我军拦截……”
“大帅是说,樊城出兵,是为了接应均州援军!”刘整大惊:“那丞相和张大人他们不是……”
“正是,”阿术抚掌:“好大的胆子,好周密的计谋,灌子洲的宋军,估计也是为了扰乱我军视线吧。”
“那,那……”刘整惊呆了。
“来人,马上通知丞相。”阿术刚说完,马上摇头,道:“算了,还是武仲你跑一趟,一定要阻止均州物质输入襄樊。”
“还有,据探子回报,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使吕文焕最近整日向南恸哭,他也是你老朋友了,有机会不妨见上一面。”阿术神秘说道。
刘整愣了一会,连忙道:“末将遵命,只是灌子洲之敌?”
“既然明白了宋军的意图,灌子洲之敌只是皮毛之损而已。”阿术摆摆手道:“让他们骚扰去。”
第一卷 襄樊 第一百二十四章 襄樊风云(4)
第一百二十四章襄樊风云(4)
“大人,均州,均州……”王惟义话还没说完便嚎啕大哭:“均州,均州……”
“混蛋,”张弘范一直强忍的怒火瞬间爆发,手中马鞭狠狠抽在王惟义身上:“给老子好好说话,均州到底怎样了?”
“均州,均州……”王惟义不由跪在地上,抱头痛哭却说不出话来。
张弘范大怒,一脚把他踢到地上,经过无数次爆炸后,张弘范决定与王惟义兵分两部,由王惟义率领先锋300骑直奔均州,另外张弘范率领后军成散兵线缓缓跟在后面,果然身为先锋的王惟义顺利到达均州,却让他看到一个不敢相信的事实。
由于张弘范成散兵线行军,一路上骑兵伤亡成直线下降趋势,但宋兵却仍然不死心,即使只有一个骑兵踏进轰天雷的爆炸范围,宋兵也抱着同归于尽之心点燃轰天雷的引线。
虽然骑兵伤亡不大,但轰天雷爆炸的巨响毕竟会使得战马受惊,自己虽然放出警戒,派出探子,然而却总不能先一步发现他们,树洞里,地洞下,丛林旁,杂草中,甚至连乱石之下都是宋兵埋伏的好地方。
负责点燃轰天雷的宋兵,都抱有必死之心,明知道点燃轰天雷的引线便会被虎视眈眈的鞑子马上发现,但却毫不犹疑在最合适的时机给自己最大的损失,被发现后又是第一时间就跟骑兵拼命,有时候还能出其不意杀了一两个骑兵,把张弘范气得牙齿痒痒。
“张汉贼,你以为就你赢了吗?”王良大笑:“老子就是黄石谷伏击你的人,可惜你这个没祖宗的人看不到,大火烧得真干净啊。”
“杀了他。”张弘范再也不看一眼,两军交锋,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张弘范从他们的眼神中已经看出他们是死士。
“静。”这是均州给张弘范的第一感觉,先前由王惟义带来的骑兵早已经守住了城门,然而纵使这样,张弘范还是感到一片寂静。
“荒凉。”这是均州给张弘范的第二感觉,是的,竟然是荒凉,一个偌大的城市,仿佛是长时间没有运转的装置,就这样静静的摆在角落,任凭尘埃掩盖。
均州城门很干净,张弘范没有看到任何战斗的痕迹,看着大门空开的均州城,张弘范终于隐约听到一些声音。
难道就是这样吗?张弘范仿佛定了神一般,死伤数百人,损失战马上千,经过将近三天的艰苦跋涉,弩箭的袭击,大火的焚烧,轰天雷的爆炸,难道这就是结果吗?
看着疲倦的骑兵,看着盔甲破烂的骑兵,看着被轰天雷炸得满头灰土的骑兵,张弘范喉咙一甜,差点没吐出血。
“大人,均州城,城门大开,没有任何一个宋兵。”王惟义艰难说道。
张弘范心中大怒,一股酸气涌上来:“谁说没有宋兵,谁说没有宋兵。”
“爹爹,爹爹。”张青青心中非常害怕,看着陌生的张弘范,大声喊道:“爹爹,青青好怕,青青好怕。”
张弘范这才喘了一口气,用手摸了摸张青青的头,看着空无一人的城门,还有就是空荡荡的均州城,自己,算是败了吗?
“大人,请准许我等为弟兄们报仇。”张弘范身边的侍卫突然大声喊道。
“大人,请准许我等为弟兄们报仇。”骑兵突然焕发出热烈的激情。
张弘正大惊,他很清楚这句话的意思,看来这些早已经被激怒了的骄慢的骑兵,心里已经有了屠城的打算:“九哥,九哥。”
张弘范大怒,右手长矛迅速向身边的侍卫横扫过去,身边的侍卫还没来得及反应,长矛已经把他扫落地上,他的尊严不允许事情就这样结局:“都给老子住口,没有老子的命令谁敢吭声。”
以怒立威,这是压低怒气的最好方法,若放任下去,整座均州城将会变成屠场。
不得不承认,张弘范作为灭宋的急先锋,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在战争的过程并没有以杀戮为主。史书曾记载皇帝、皇太后投降后,浙东一带曾发生了“叛乱”,按蒙古人的惯例,降而复叛,又杀了使臣,又焚烧了招降书,是要屠城的。然而张弘范的良心不允许他执行蒙古人屠城的习惯法,只杀了几个为首的人,就了结了此案,总算保全了一城人的性命。
张弘范属于标准的官二代,又有河朔豪士,自身武艺强悍,现在杀性之下,如发雷霆之威,所有的将士还真不敢吭声,再就是张弘范治军之严,在整个大元朝中也算是鼎鼎有名,顶风作案之事向来最令人讨厌,所以将士们还是乖乖的选择不吭声。
“跟老子进城。”张弘范板着脸,不怒而威,众人虽然疲倦,但见张弘范示威,虽然没有杀人,但众人心中已生惧意。
“放心,老子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张弘范淡淡说道,总算让身后的将士松了一口气。
均州城很小,横竖几条街道而已,但道路清洁,道路两旁的房屋虽然矮小,但焕然一新,看起来曾经很用心修葺。
“九哥,”张弘正策马来到张弘范身旁,低声道:“那人每逢七日,便使士卒到城内帮百姓干活,或修葺房屋,或修葺道路。”
“哦,”张弘范皱了皱眉头,实在想不出那人为了讨好百姓,竟然想出这样的法子,要知道士兵就是为了打仗,怎么能干这些活呢?
“那是什么?”远远的看到一个高大的石碑,张弘范有点好奇问道。
张弘正尴尬笑了笑,道:“那就是所谓的纪念碑,纪念碑旁边的是纪念堂。”
“什么纪念碑?什么纪念堂?”张弘范倒有几分奇怪了。
“那是,那是。”张弘正看着一眼好奇的张弘范,只好继续说道:“那人为了纪念死去的将士修的,据说还得到宋廷的同意。”
“什么!”张弘范大惊,触角敏锐的他马上看出了其中的意义:“你是说修的是那是死去的将士的石碑和祠堂。”
“差不多就是这样。”张弘正点头,张弘范说得很对。
“这是什么一个人呢?”张弘范却没有想象中的愤怒,依然是默默的牵着马走在整洁的街道上。
知府衙门位于城东的一角,张弘范策马过去还不到一刻钟时间。知府衙门看起来更加寒酸,破旧的木门仿佛一推即倒,衙门两旁却挂着一副苍劲有力的对联,上联是:文官不爱财,下联是武将不怕死,横幅却是四个大字:公平公正。
“哼,”张弘范冷笑,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来人,把衙门给我撞开。”
然而,根本不用,张弘范话刚说完,衙门大门仿佛听到他的话一般,咯吱一声,竟然缓缓打开,一个须发洁白的老头,穿的是班头的制服,像是没有看到张弘范一般,一边自言自语道:“今天是礼拜天放假,凭什么让我一个老头值班。”
“礼拜天就是七日中的第七日,那人曾经下令衙门七日休息一日。跟宋廷有所区别。”张弘正如称职的解说员,一看到张弘范皱眉头就连忙说道。
宋朝的节假日安排,自然与今天有所不同。但细看还是有些跟今天一样。
宋朝有五个大黄金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天庆节。天庆节其实是宋真宗定下的节日,据说他老人家在位时,天上掉下一封信,信上写了一些话,大意是夸他这皇帝当得好,可以万寿无疆。宋真宗一高兴,就把那天定成“天庆节”,号召全体国民在那天集体放假,普天同庆。
宋朝有更多的小黄金周:夏至,腊八,七月十五鬼节,九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