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镇亲切的接见了他们,对杨家的态度表示了赞许,但到底答不答应,却说还得等到人齐了,再作商议。便安排了筵席款待二人,宋端平看了陪坐的一干文武,却不见陈恪的身影,不禁暗暗奇怪。又怕有什么忌讳,只好忍着不问。

“肯定是想问仲方哪去了。”范镇笑道:“那家伙这些天,和几个他从内地调来的官员,就吃住在工地上,说是要规划未来的东川城。”说着苦笑道:“老夫也去凑过热闹,可实在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吃过饭,宋端平就去寨后的工地上的找陈恪,杨世铎想尽可能了解宋人,死皮赖脸要跟着。宋端平本不想让他去,但前来迎接的官员却说无妨。

杨世铎便屁颠屁颠的跟着,来到了一片繁忙的工地上。他看到,工地被几条纵横交错的深灰色坚硬道路,划分成若干区域,有的区域里,是成片的石灰窑,正袅袅冒着黑烟,有的区域,则摆着上千个模具,有工匠将一担担的灰色粘稠物倾倒进去;有的区域,则摆着浇注好,待使用的长方形石板……是的,他没眼花,那些坚硬的石板,确实是用模具浇筑出来的,就像做豆腐一样。

他还看到无数的滑轮、杠杆,组成的精巧器械,轻松将这些沉重的石板,运送到工地各处去,然后由工匠们,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起来,一栋房屋的雏形很快便形成了……

一路走来,杨世铎都惊叹到麻木了,到最后心里只剩一个念头,那就是天朝实在太伟大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汴京朝拜一番。

不知不觉,来到了接近山顶的一片平地上,只见用草席搭起的凉亭下,站着几个宋朝官员,为首穿绯袍的年轻人,正是他曾经见过的大宋状元陈仲方。

一看见宋端平,陈恪便大笑着迎上来,两人亲热的互相拍了拍肩膀,宋端平便把身边的杨世铎介绍给他,意思是,千万别说漏了嘴。

陈恪却不以为意的笑朗声笑道:“早听说杨军师有大理第一智者之称。来得正好啊,这东川城的图纸今日定稿,快帮我们参谋参谋。”

杨世铎虽然口上连称不敢,一双眼却瞪了起来。

陈恪又向他们介绍自己身边的官员,那个三四十岁,身材高大的叫苏颂,字子容,官任馆阁校勘。另一位白面矮小的叫沈括字存中,原任海州沭阳知县,都是被陈恪点将,稀里糊涂跟着他南下的。

起先两人还有些抵触,毕竟一个在人间天堂、一个在京城做官,日子过得都很滋润,却稀里糊涂要从军南征,换了谁都会有情绪。但是见面之后,陈恪宣布了他们的任务——贯通北盘江、红水河水道,并告诉他们工程十分有难度时,两人全都来了劲儿。

这让陈恪身边的官员很不理解,怎么还有人,越是听说差事难办就高兴呢?对此,陈恪只能报以高深的微笑:“你们不懂技术官僚的闷骚……”

大宋朝,乃至中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两位科学家的心灵,岂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

苏颂和沈括两个随军出征,一路勘探水道,探讨施工方案,等到了东川,已经拿出了一个成熟的计划。但陈恪马上给他们新的任务——为未来的东川城作设计规划。

“东川不只是我大宋的军营,也不只是未来的矿业中心、钱业中心,更是向大理人展示我大宋强大实力、伟大文明的舞台。”对这座城市的期许,陈恪如是说道:“要让这座城市,有磁石一般的吸引力,吸引大理人、大宋人、乃至交趾、暹罗、缅甸人来这里生活。不只是因为铜矿、银矿,而是因为这座城市本身!”

世上最好大喜功的有两种人,一是狂妄的政客,一是疯狂的科学家,当这两种人凑齐后,就是眼前这幅景象了。

首先是城市地点的选择,陈恪的要求十分苛刻,他认为城市地点的选择,首先要以居民的健康为重。

沈括和苏颂便按照他的要求,给出了具体的择址条件——那里应当是高地,无雾无霜,气候要温和,不冷也不热。此外,还要避免在沼泽地的附近。因为早晨太阳升起时微风吹过城市,如果微风带来的雾霭混合了沼泽地的雾霭,沼泽地生物的有毒气息就会漂浮到居民的身上,长时间必然引发疫病。这一点,在大理可谓至关重要,因为这个年代的云南,到处是充满瘴气、滋生疟痢的湿地。

除此之外,选址还应当考虑安全性、交通便利、城市空间等因素。

这就是当初宋人选址,令高升泰抓狂的原因——条件实在太苛刻了。

千挑万选之后,最终选定了这处位于缮阐府北的临江坝子上,建筑未来的东川城。

选址之后,是具体的城市规划。按照苏颂和沈括的理解,无非就是城墙的设计、城区的划分和道路的安排。但陈恪着重提出,城内的卫生条件也至关重要,为此他给出三点要求,不受污染的输水道,通畅的排水道和足够的公共浴池和厕所。

为了让未来的东川城符合要求,陈恪也亲自加入了设计者的行列,经过十几天的激烈讨论,今日终于定稿了。

如今展现在宋端平和杨世铎面前的,是一个立体的城市设计。除了他们惯常概念中的街道、街区、河道、广场设计外,还有架设在空中的高架引水渠……这是城市建设在高地,必须付出的成本。而大宋境内的城市,为了取水方便,大都建在低处,各种弊病也由此而生。

北盘江的水,通过高架的引水渠,引水进城后,将储藏在蓄水塔中。沉淀之后,通过叶脉般的沟渠分配给各个街区的公厕、澡堂和住户中。

排水道则在地下,同样如叶脉一般,主排水道竟高达一丈,除了排污还有泄洪的功效。

在这些令人无比震撼的设计基础上,才是他们所熟悉的道路、街巷、运河、府衙、市场、兵营、学堂等设计……

※※※

“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待两人看完图纸之后,陈恪笑问道。

“太太……太震撼了。”杨世铎都震撼的说不利索话了,大宋朝的手笔,已经超过他想象了:“我太太……太希望看到这座城市建起来的样子了。”

“成本,你考虑过成本了么?”宋端平却冷静道:“要营建这样一座城市,需要多少木料、多少石材,多少人力、多少时间?”言外之意,未免也太好大喜功了吧。

“花费不了太多。”陈恪笑道:“就我手里这四万兵,一个冬天,明年开春就能看到这座城市的雏形。”

“怎么可能那么快?”宋端平不信道。

“不信咱么打赌。”陈恪笑望着自己儿时的伙伴道。

“打赌就打赌!”宋端平笑道:“我倒要看看这究竟是座奇迹之城,还是牛皮之城!”

第327章 受降(上)

大宋嘉佑二年、大理正安五年九月初二。

一大清早,龙首关的守军开始生火做饭。尽管大理城物资储备充足,各级官员却习惯性的克扣军粮,以至于浴血奋战的将士常常处在半饥饿状态。这种状况,直到曾布接管了后勤补给,才得到好转。

拿到手的粮食少了,曾布便直接去大理城找段思廉,要他把配额补齐。段思廉面上无光,自然要发落经办的官员。一来二去,再没人敢克扣前线的军粮,将士们才能吃上饱饭。

当然,伙食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早晨,大理的士卒吃菜汤和黑面窝头。但宋朝的士兵和大理的军官,却有鸡蛋和小米饭吃,偶尔还会有块熏肉风鸡之类的。混熟了之后,大理士兵常常在这个时候,过来打打秋风。

正当两族士兵坐在一起用餐打屁,吹嘘着各自族里的姑娘,是多么的美丽惹火时,放哨的士兵突然激动的蹦起来,大叫道:“快看叛军的军营呐!”

士兵们闻言,不约而同涌到城墙边向往张望,宋军看得一头雾水,大理士卒却激动的高喊起来:“叛军投降了,叛军投降了!”

宋军瞪大了眼睛,也只发现叛军大营中的那面写着‘杨’字的大旗,今日换成了一面白旗。他们不了解大理人的习俗,这样挂旗的一方,就是宣告放弃了抵抗,准备投降了……

城上的大军欢声雷动,杨氏投降了,这对前线的官兵们来说,意味着解脱和重生!白族的士兵终于不用手足相残,大宋的禁军也能回汴京了!

龙首关上欢呼声震天,官兵们不分种族,兴奋的大叫大跳,相拥庆祝。

大理的军官将情况禀报了王韶。王韶担心有诈,勒令士卒严加防范,不得疏忽大意,诈降的例子在兵书上见多了,他不得不防啊。

不过接下来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奇峰迭起,杨家递交了降表,表示愿意立即解除战争状态,接受有条件停战。守军不敢擅作主张,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通知了大理城。

第二天,最新的旨意来了,杨家的军队原地不动,杨允贤父子来大理城投降。

将旨意传到杨家大营不久,杨义贞和杨世铎便率领杨家十几名高级文武,仅带了百余骑护卫,来到了关城下。

城门早就被堵死,守军提出用篮子将杨家人接进城来,对此杨义贞等人并无异议。

把杨家人接上来后,守军发现没有杨允贤的身影,却得到杨世铎悲痛的答复:“我家主公已经于昨夜自尽了!”

欢喜过头的守军才发现,杨家人都腰缠白布,杨义贞更是一身白衣,显然是重孝在身。

至此,再没人怀疑杨家人投降的诚意……

※※※

九月初四清晨,秋高气爽,晨曦中的大理城,呈现出难得的轻松欢乐的气氛。

一大早起来,城中的官差兵卒,便在主干道路上洒水铺沙。家家户户门前都架起供桌、香案。几个月来一直生活在恐惧中大理居民,就像突然放松了枷锁一样,把欢笑和解脱写在脸上。

大理正门永宁门前,更是悬灯结彩、飞黄流金、幡盖似云、帏幕堂皇。两条巨大的黄绫寿幅上分别写着‘阿弥陀佛’、‘普天同庆’的大红视语,迎着初升的朝阳,从城门楼上飘落而下。

此刻的永宁门下,已是梵乐喧天,歌声动地,香烟缭绕,人群熙攘,与极乐世界无二。

大理皇帝段思廉,昨夜在大理国寺天龙寺中焚香斋醮,今日天不亮,又到祖庙中拜祭了段氏的列祖列宗,待他从祖庙出来时,便见相国高智升,率百官、着盛装迎候在山门前。

在他们身后的位置,宝盖施张,一片金黄。一辆高约二丈、宽约八尺、长约一丈五尺、形如宫殿,悬缯幡盖的玉辇停在那里。

“恭请王上登车。”高智升躬身施礼道。

“王公怎么没来?”段思廉看了看左右,没见到王珪的身影。

“王大人老毛病又犯了,起不来床。”高智升恭声道:“今日由小王大人代表了。”小王大人,是大理人对指挥他们守住龙首关的王韶的称呼。

“也罢。”段思廉点点头道:“出发吧。”

※※※

辰时,大理的御林军和宫廷乐队,已经在永宁门前就位了。

待大理皇帝段思廉,乘着那辆珠玉装饰,鲜花缀绕,瑰丽壮观的玉辇抵达时,乐队便奏起了中和韶乐、得胜之章。

段思廉坐在玉辇上,望着密密麻麻的百姓、听着他们山呼万岁,对坐在身边的段明月道:“这种感觉真不错。”

段明月想说,可惜不是自己赢得的,但今天是乃兄的大日子,她没有扫兴,只是微笑着点头。

待乐声奏毕,一身戎装的段思廉,登上了高台,在御座上坐定。

“受降!”礼仪官员拖长声调道。

便见衣甲鲜明、盔簪红缨的御林军,如同分流的浪潮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