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上,孙承宗不断的介绍情况,虽然是沿着官道前行的,但能够看到不少的情况。

沿路看见的情况,令苏天成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一带的灾荒,举国皆知,概因为这些地方的流民,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流寇造反,以求能够活命,山东一地,明军哗变,攻克登州,在朝廷中,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令朱由检不得不注重兵饷的问题。

这些情况,都是公开的,不过,在大家的印象里面,北直隶的情况还是不错的,毕竟是靠近京城的,至少是能够得到朝廷的特殊关照的。

但情况远不是这样。

保定府距离京城,不过三百里地左右,这点的距离,不算什么了,但一天多时间下来,苏天成看见的情况,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了。

这不过是十月,秋收过去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按说家家户户都还有粮食的,青黄不接的时间,应该是在开年之后的春季,可是从高阳县到定兴县,沿途居然出现了流民。

不少的村庄,都能够看见断垣残壁,好像是遭受过劫掠,爆发过战争一样。

村里的情况也不好,很少能够看见所谓的士绅富户,大多是衣不蔽体的农民。

已经到了十月下旬,天气开始冷了,在北方的表现,更加的明显,苏天成一行,已经开始穿着棉衣了,但沿途看见的老百姓和农户,基本都还是破旧的单衣。

孙承宗介绍这些情况的时候,语气里面,显露出来了愤怒和无奈。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后金的侵袭,有着直接的关系。

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后,大明在辽东完全失去主动权,这一次的战争,也是后金千里奔袭的经典战役,自此以后,后金的骚扰,变得愈发的频繁,就是京城的附近,他们也是大摇大摆过来的。

后金骑兵的战斗力,是很闻名的,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八旗军,每一旗军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锋,第二部分是骁骑,第三部分是护军,每一部分将士的任务也是不同的,搏杀开始的时候,前锋军士身穿牢固的皮甲,裹得严严实实的,冲锋在最前面,扰乱对方的阵型,打开突破口,骁骑军士身穿轻甲,在先锋营打开缺口的基础上面,紧随其后,以快速灵活的方式,冲入对方的阵营,展开厮杀,予以对手强有力的打击,再一次击垮对手的信心,护军是八旗军队中,最为厉害的兵种了,他们是精锐,从全旗将士中间挑选出来,他们的任务,就是彻底击垮对手,他们最后发起冲锋,军士的手里,都是手持横刀,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给予对手毁灭性的打击。

毫不夸张的说,在野外的征战,大明军队,无法和后金的军士较量。

后金的军队,也有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攻城不在行,后金的军队,以骑兵为主,骑兵本来就是用来冲锋的,不是攻城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汉人加入了后金的军队中,令后金军队的攻城拔寨能力,大大的增强了。

保定府一带,深受后金骑兵侵袭之苦,这里的不少百姓,财物被抢夺,人被后金的军士掠走,后金骑兵经过之处,到处都是废墟。

可气的是,大明朝的军队,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后金骑兵的嚣张,无可奈何。野外作战,他们遇见后金的骑兵,基本都是有去无回的。

苏天成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火路墩,或者称之为边墩。

这种火路墩,是边兵特殊的存在,一般都建设在村镇之间,每个火路墩的距离,并不是很远,火路墩里面,驻扎着边兵。

火路墩的直接领导,是设在府州的卫所。

因为后金的侵袭,北直隶、山西大同一带,都成为了前线,明军在与后金军士的交锋之中,屡遭败绩,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

边军的很大收入来源,依靠的是军屯,若是不能够屯田,边兵就无法支持了,朝廷欠饷的事情,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时时刻刻都发生着,如今,就是这屯田,也无法养活诸多的边兵,军士逃亡和哗变的事情,时时刻刻的发生着。

边军的土地,大都分布在村镇,所以说,修建火路墩,很大的程度上面,是为了边兵能够很好的种田,能够很好的养活自己。

但想象毕竟不是现实。

火路墩建的很是牢固,城墙一般都有十米以上的高度,可惜火路墩里面,只能够住人,土地还是在外面,需要出去耕种,有些时候,到了收获的季节,后金骑兵的小股部队,前来骚扰,军士只能够躲在火路墩里面,眼睁睁的看着嚣张的后金骑兵,抢走粮食,肆意的屠杀百姓,当然,他们不忘记点燃烽火,提醒其余的地方,后金骑兵来骚扰了。

火路墩建到了保定府一带来了,这的确出乎了苏天成的想象。

“大人,难道保定府一带,也有火路墩吗,这里距离京师如此之近,若是后金能够随意到这里来骚扰了,岂不是辽东一带,我大明朝的军队,已经完全失去了优势了。”

“苏大人,情况比你说的还要糟糕啊,也难怪,你一直都是在南方,就算是以前,也是在山西的平阳府城,那里也是靠近南方的,你若是在大同呆上一阵子,就会知道,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

说到这里,孙承宗的脸色沉下来了。

“大凌河兵败,老夫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啊,若是我大明朝的军队能够固守大凌河一带,关宁锦防线就能够更加的稳固,因为大凌河兵败,辽东千里沃土,尽数丢失了,北直隶的屏障,也不是那么的牢固了,这些年,老夫一直都在自责,当初要是更加的重视一些,也不至于遭遇那么大的惨败啊。”

“大人,已过之事,不提也罢。”

“不能这样说啊,保定府一带的百姓农户,终日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看见这些情况,老夫的心里就不好受,恨不能上阵杀敌啊。”

苏天成内心嘀咕,要不是我苏天成穿越了,你孙承宗老大人就真的要捐躯了,而且是在后金攻打高阳县的时候捐躯的,当然,那是崇祯十一年的事情了。

保定府周围的情况,令苏天成有了紧迫感,他想不到,这里的情况,居然到了如此的地步,京师附近,都没有安全保障了,难怪朱由检时常要调兵勤王的。

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快速做出来改变。

这种改变,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必须要有银子的支撑,就说自己看见的几个“农民”,穿的破破烂烂的,一脸憔悴,要不是孙承宗介绍,根本不相信,这几个人,居然是大明朝的边兵,就这样的军队,能够抵抗强悍的后金骑兵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话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知己知彼

不过,真实情况,究竟如何,他需要通过自身的接触和判断,给出来答案。

或许是感觉到,苏天成有着不一般的兴趣,孙承宗详细介绍了后金的军队。

“苏大人,老夫看出来了,你对后金的八旗,很是有些兴趣啊,老夫就详细说说。”

“如今,朝廷不少的文武官员,谈到八旗军,脸上的颜色就变了,老夫感觉到可笑可悲啊,若干年前,有携廷里面的官员,没有到过辽东前线,想当然的以为,我大明朝的军队,一定是战无不胜的,后金不过是蛮夷,不需要担忧,一旦我大明朝的军队压过去了,还不是望风而逃,因此,极度的轻视后金的八旗军。”

“朝廷军队,几次和八旗军交手,领教了骑兵的厉害,又开始变得谨小慎微了,仿佛后金的八旗军,就是恶魔,就是洪水猛兽、豺狼虎豹,和他们正面交手,绝无胜算。”

“因为这种极度自信和过度自卑心理的影响,后金八旗军更是显得不可一世了。时常深入山西大同、北直隶的宣府镇、永平府、延庆州、保安州、保定府一带,大肆劫掠。可恨我大明军队,只能够是固守城池,不敢与其正面交锋。”

“苦的是老百姓啊,特别是在村镇的百姓,不知道哪一天,后金八旗军就来了,整日里战战兢兢,有钱的士绅富户。早就搬到城里去了,可那些穷苦的百姓,是搬不走的。”

苏天成点点头,这是实际情况。

随着孙承宗的介绍,他慢慢知道了一些详细的情况。

后世所称的八旗军,其实是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一共是二十四旗。不过蒙八旗和汉八旗,如今还不存在,主要就是满洲八旗。

八旗制度是后金的军事制度,八旗分为四正和四镶,四正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四镶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四正的旗帜,没有镶边,四镶的旗帜,都有镶边,其中镶红旗为白边。其余三旗为红边。

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四旗的战斗力是最强的,特别是正黄旗。旗主是后金的最高首领,也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八旗军的组织形式,也是固定的,旗主称之为固山额真,也是最高统领,固山额真之下,设有左右梅勒额真,是旗主的副手,之下就是甲喇额真、牛录额真。

牛录额真为最基层的军官,每牛录为三百人。

甲喇额真统领五个牛录额真,军士为一千五百人。

固山额真统领五个甲喇额真,军士为七千五百人。

这期间,八旗军的军官称谓,出现过改变,固山额真称之为总兵官、昂邦章 京,甲喇额真称之为参将、甲喇章 京,牛录额真称之为备御、牛录章 京等等。

后金并不富裕,八旗军是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八旗中的每一个适龄男子,都具有双重身份,平时是平民,要从事农业生产、狩猎等等,战时就是军人。

有意思的是,努尔哈赤吸取了明朝军屯的特点,同样要求牛录额真要上缴赋税,牛录额真统领下的军士,同样要进行农业生产,从这个方面来说,牛录额真既是军事将领,也是生产劳动的组织者。

更加严格的是,八旗军士是没有饷银的,武器和马匹,都是军士自备的。

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规定有一条,那就是每次征战之后,缴获的战利品,可以拿出来一部分,分给军士,这也成为了八旗军士最为主要的收入之一了。

这也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八旗军深入到关内之后,烧光、杀光、抢光,疯狂的劫掠了。

孙承宗介绍情况的时候,苏天成已经在思索了。

后金的八旗军,也不是非常正规的军队了,如果按照专业化的军人来说,他们还存在瑕疵,但八旗军有着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时常狩猎,从事农业生产的时候不多,狩猎的过程,也就是训练的过程,而且与大型动物的搏斗,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也让他们足够的警惕,这与实战演练,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明白了,满八旗为什么不善于攻城拔寨。

这样的军队,的确是有猩怕的,特别是他们的奖励制度,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每次入关征战,只要抢的到足够多的财物,自己也能够获得很大的一部分,古往今来,财物上的奖励,都是最好的激励军心的办法之一。

反观大明朝的军队,军屯制度,已经因为形势的逐渐变化,难以为继了,军户成为了贫穷的代名词,好多卫所的军士,走出来的时候,和乞丐差不多,饭都吃不饱了,更不要说养活婆娘娃娃了,让这样的军士去打仗,等同于送死。

有些卫所的军士,穷的忍不住了,利用征战的机会,杀良冒功,甚至抢掠百姓的钱财,更有甚者,直接哗变,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