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定太子妃的人选,一样是大事情,苏天成知道,这件事情,在朝中一定会引发很多的议论和争执,自己又要花费心思去处理这些事情了,可没有办法,这是他的职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婚姻大事,父母当然应该要操心了。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尊严之战(1)

尽管满人权贵还是蠢蠢欲动,做着征服中原的梦,但是皇太极与豪格非常清楚,他们的梦是不可能实现了,几年时间过去,令他们越来越担心的情况接连出现,大清国的人才开始大量的流失,以前皇太极礼贤下士,招徕不少汉人之中的佼佼者,可随着大晋朝廷的日益强大,想要继续招徕人才,犹如登天,不仅仅是难以招徕到人才,就连朝中的一些汉人大臣,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失去了热情,有不少人不辞而别,而这些不辞而别的人,首先都是将家眷直接转移了,最终自身也消失了。

经济发展方面,几年时间过去,大清国没有丝毫的起色,辽东方向的互市被关闭了,启动互市遥遥无期,强大的江宁营驻扎在辽东,满八旗和汉八旗根本就不敢动,想着进入关内劫掠,那就是找死,只能够依靠曲线的方式与中原进行交易,但这样的交易,增加了成本,也令大清国的诸多商贾开始不满意了。

不过商贾在大清国没有多大的地位,倒也不敢随便的惹事,否则就保不住身家性命,可令皇太极与豪格想不到的是,几年时间过去,大量的商贾集体消失了,从宁夏的安宁堡和靖边消失了,其实不是消失,而是这些商贾干脆直接进入关内去了,他们有钱有资产,只要向官府说明了情况,就能够取得大晋百姓的身份,这就预示着大清国的财富大量的消失。

大清国开始流通大晋的货币了,尽管朝廷一再命令,禁止大晋货币的流行,还是必须用金银铜钱交易,可是铜钱在大晋消失了,全部都进入到银行里面去了。绝大部分的金银珠宝也一样进入到银行了,就算是不少的满人权贵,也想方设法将金银珠宝存进银行去了,有了这样的氛围,朝廷禁止货币流通,不过是掩人耳目了。

皇太极和豪格也曾经想着发行纸币。用来对抗大晋的纸币,可他们真正想着要实施的时候,才发现朝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就连满人权贵,都不支持这样的做法,商贾不会使用这样的纸币,老百姓一样不接受,若是强行推开,恐怕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蒙古草原的局势更是堪忧了。

河套府与乌鲁木齐府发挥出来了强大的力量。草原大量的部落开始臣服,接受府衙的管辖,大量的汉人进入了草原,以商贾居多,蒙古部落越来越依赖官府和汉人,他们的衣食住行基本离不开官府和汉人了,就是草原的一些大部落,也与官府有着不少暗地里的联系。这些大部落需要维持,更需要商品交易。而河套府与乌鲁木齐府,就是最大的交易市场。

官府在这里开设了学堂,尽管说学堂是新鲜事,但不少部落贵族都将自家的子女送到学堂去读书,学堂教授的课程,就是四书五经以及儒家思想。可以想象,一旦这些思想渗透到心里去了,将来的草原部落,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锡伯族和达乌尔族成为了草原的强者,部落的首领和军官。每年都要定期进入大晋的京城,去学堂里面接受培训,其实不仅仅是这两个部落的首领,一些小部落的首领,同样进入到大晋京城的学堂培训。

大清国在草原上的控制力急剧的衰退,却眼睁睁的看着,没有好的办法。

大清国最为骁勇的多尔衮,也沉默了很多,没有主动提及征伐的事宜,大概是明白了,此时此刻对大晋展开征伐,无异于自杀。

最为冷静的代善与济尔哈朗,好几次建议与大晋朝廷谈判,让大晋朝廷承认大清国的存在,开放辽东的互市,双方和平相处,可惜这样的想法,得不到满人权贵的支持。

皇太极与豪格非常清楚,大清国迟早是要面临厮杀的,大晋朝廷的意图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首先稳固自身的局势,等到机会成熟之后,对大清国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这一天迟早是要到来的,故而皇太极与豪格的思想,慢慢出现了改变,开始强调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大量的财力都投入到军队之中,期盼着满八旗和汉八旗更加的骁勇,将来能够抵御大晋朝廷的进攻。

苏天成一样关注着辽东。

条件完全成熟了,朝中文武大臣也好多次提出来征伐的事宜了,特别是兼任辽东巡抚的卢象升,更是好几次提出来征伐的事宜,甚至放言十日之内就可以拿下广宁、西平堡和义州,抵达辽河,若是朝廷准许,他可以带兵一口气打到沈阳,完全的占领沈阳。

洪承畴也多次提出来了建议。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唯一对大晋朝廷存在直接威胁的,就是后金鞑子了。

朝廷的富裕,足以支撑这一次的战役。

苏天成也做出来了决定,不过这个决定是出乎朝中文武大臣意外的,他要御驾亲征,要彻底打垮后金鞑子,不仅仅是占领沈阳、铁岭和萨尔浒等地,还要完全收回后金鞑子占据的地方,就算是后金鞑子逃到了北山黑水之中,也不能够放过。

苏天成的决定,遭到了一致的反对,太子殿下出去历练了,皇上必须要坐镇京城。

可苏天成决心已定,计划在六月份开始亲征,用两个月的时间,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接下来就是收复整个蒙古草原的事宜,依照大晋的实力,应该能够在年内完全结束战斗。

苏天成在朝廷上说的很是直接,不管外面如何评价大晋朝廷的强大,也不管人家是多么的崇拜,但大晋朝廷尚未完全统一,后金与蒙古草原还没有完全的臣服,这就不能够说明朝廷是强大的,这样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一分都不能够少,身为皇上,若是不能够亲自去收回土地,那是不合格的。

也正是苏天成这样的话语,震撼了文武大臣,对于皇上御驾亲征的事宜,朝廷之中渐渐没有了反对的声音。

准备的事宜是很简单的,驻扎在辽东的十万江宁营将士,主要的任务就是剿灭后金鞑子的,他们日常的训练很是刻苦,而且这十万将士之中,绝大部分都是专业的军士,他们清楚自身的职责。

朝廷决定征伐后金鞑子的事宜,几乎没有多少的保密性可言,对于已经强大起来的大晋朝廷而言,征伐后金鞑子是迟早的事情,不需要格外的保密,而且上上下下都是有着足够的信心,相信不要多长的时间,就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的。

京城的酒楼和茶馆里面,也开始流传朝廷即将征伐后金鞑子的事宜,甚至有专门说书的人,对最终的结果都想好了,朝廷取得完胜,押解着皇太极与豪格等人,来到京城,最终在午门被斩首,辽东将完全收回来。

民间的这种心态,基本是普遍的,没有谁认为这次的征伐会遭遇丝毫的问题,其实朝廷早就可以征伐后金鞑子了,只不过是皇上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打败后金鞑子,彻底收回辽东的土地,至于说蒙古,自从河套府与乌鲁木齐府成立之后,很多人就认为,草原已经是大晋的领土,已经完全收回来了,事实也基本是这样,除开草原几个大的部落,其余部落早就臣服了。只要朝廷彻底击败了后金鞑子,蒙古部落是没有资格抗衡的,根本就不是江宁营的对手。

朝廷决定征伐后金鞑子,皇上将要御驾亲征的消息,迅速传到了辽东。

卢象升非常的激动,三年多时间的准备,等的就是这一天。

辽东的局面早就稳定下来了,以前那些为后金鞑子服务的暗探,好多都消失了,一些选择离开了辽东,回到沈阳去,或者干脆进入了内地了,想着消磨以前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好在大晋朝廷也不追究责任,这些人能够安安心心的生活,更多的暗探选择了向官府自首,坦白了过去的一切,想不到朝廷根本就不追究这些事情。

这就导致了后金情报网络的迅速萎缩,朝廷和官府这样的态度,就是对后金情报网络的无情打击,谁都是明白的,这些暗探更是清楚,后金没有什么希望了,继续依附于后金,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人和后人不负责任。

于此相反的是,大晋的情报网络,遍布后金所辖的地方了,黄在胜已经成为后金境内情报网络的实际负责人,这么多年过去,黄在胜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在大晋四年的时候,黄在胜离开了沈阳,来到了京城,成为了苏俊手下的一员,实际负责面对后金的情报网络。

为朝廷提供后金情报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甚至后金的不少官吏,都成为其中的一员,特别是一些汉人官员,想着将来能够有出路,更是不遗余力的提供情报。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尊严之战(2)

大晋朝廷即将征伐后金的消息,迅速传到了沈阳。

尽管说情报网络大规模的萎缩,但谭泰与贾吉涵还说拼尽全力维持的,朝廷需要做出来的很多决定,都是与情报有关的。

满人权贵的情绪迅速的爆发了,尽管大晋朝廷空前的强大,在大清国,在沈阳,满人的优越感依旧是牢固的,认为汉人就是他们的奴隶,而且对汉人的态度愈发的不好,加之皇太极与豪格都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军队的建设之中,军队是满人牢牢把握的,看起来战斗力还有所增强,所以得知大晋朝廷准备发动进攻,不少的满人权贵都觉得,必须要和大晋朝廷决战,说不定还能够获得作战的胜利。

也有满人权贵看法完全相反,而且持相反看法的,恰好是几个亲王,几个真正掌握权力的人,这里面以济尔哈朗为代表,认为大清国根本不可能与大晋朝廷相抗衡,一旦厮杀开始,大清国必败无疑,而且没有蛰伏的机会了。

多尔衮与代善基本同意济尔哈朗的看法,唯有阿济格不同意,认为大清国的勇士,有能力击败江宁营。

皇太极的看法与济尔哈朗是一致的,作为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一直都是非常清醒的,以前的大明朝廷,那般的孱弱,大清国尚且不敢说完全征服中原、推翻大明朝廷,如今的大晋朝廷,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傲视一切,大清国根本没有能力去抗衡,鸡蛋撞石头是什么结局。再清楚不过了。

至于说那些脑袋狂热的满人权贵,绝大部分也就是嚷嚷一下,真正想着依靠他们领军作战,恐怕大清国会死的更惨。

皇太极力排众议,选择支持济尔哈朗,决定与大晋朝廷谈判了。

这次的谈判。肯定不同于与大明朝廷的谈判,那个时候的大清国,将士勇猛,大明朝廷自顾不暇,没有能力干涉大清国的事宜,但大晋朝廷就不一样了,人家的银行开到家门口了,货币直接进入大清国了,几乎是掌握了大清国的经济命脉。要不是依靠着一些商贾做生意,源源不断的运进来商品和粮食,大清国甚至是难以维持下去了。

皇太极很痛苦,他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一辈子都是经历风雨,好不容易建立了大清国,想不到大清国从成立的时候开始,就遭遇诸多的坎坷。几乎就没有安生过,要说成立大清国之前。一切都是那么的顺风顺水,屡次入关劫掠,面对孱弱的大明军队,如入无人之境,在辽东占据的地盘也是越来越多,要不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