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在段国学的示意下,当三方的商谈进行到一定程度后,作为民业党最高出席代表的阳桂平适时的向另外两方部分人员透露了段国学的最终领土意图和资源意图,另外两方人士在看到段国学所规划出来的领土版图、资源分布以及国家小弟圈后,很聪明的选择了高调支持段国学的做法,资源,没有比拿在自己手里更安心,也没有比掐住其他国家未来发展道路上的能源脖子更让人觉得舒坦。政客,就是为利益纠结在一起的无耻之徒……

同时在段国学的提议下,三方在经过商谈之后,认为现在仍旧沿用中华民国的国号、国歌以及国旗已经有些不合适。新国名、国歌、国旗以及国徽,还有新首都的选址也进入到三方的议程之中。

三方的商议到了这一步,各方都已经逐渐适应和形成了默契,对于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上,三方都虽仍有不同的意见但已经逐渐学会包容、理解和用另外一种方式坐下来解决。同时三方在确定大框架之后,开始逐步将协商的结果更多的透露给新闻媒体,做到最初三方共识中,政务公开、相互监督、相互支持。

就这样,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九四三年底,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了艰难却又意义非凡的第一小步……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一九四三年的圣诞节对于以美英法三国的同盟国来说是一个相当难过的圣诞节,特别是美国人和澳大利亚岛上的白人们。

当奥古斯塔港战役失败的消息传回到澳大利亚人口最密集的新南威尔士州的几大城市之后,一片悲观和绝望的情绪迅速的在民间蔓延开来,连同这个的,是一片片家人失去亲人浓浓的悲伤情绪弥漫在几座大城市中。

特别是最阿德莱德,这座澳大利亚的乌屿上第四大的城市中,由于最靠近奥古斯塔港战役圈,所能得到的消息也是最快和最多的。而且这个城市还在战役中惨遭独立团肆无忌惮的在城市内的破坏和盅乱,一个晚上都不断的传来枪声、炮声还有爆炸声,配合上独立团这些人点着的大火,整个阿德莱德是一片混乱毫无秩序可言。随后引发的难民大涌潮也直接影响了澳美联军夺回高勒小镇的出兵速度和兵源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间接导致收官之战中,巴顿没能最终夺回高勒小镇的一个帮凶。

不过这都不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是从阿德莱德跑出的民众象是受了惊吓的袋鼠那样疯狂……不是保护自己的财产主动攻击,而是疯狂的以象袋鼠运动般的速度疯狂逃窜。仅仅只用了两天时间,连熊普亮战果的数字还在统计的过程中,部队还在收拢俘虏和进行休整中,阿德莱德的难民便已经将战败的消息用着各种运输方式,连消息带人的抵达了澳大利亚着南部还没有被攻陷的每个城市中……

谣言和流言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而且在这样的消息传递中,又会出现在传递过程中不断的人为添油加醋般的变换增加里面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口口相传的消息不断的被放大,原本只有一辆坦克的被形容成几十辆坦克,原本只有一个连的中国军队被形容成了一个团的数量,原本只有数十倒霉蛋被流弹命中惨死街头的被描绘形容成了半个城市都被屠杀。

澳大利亚政府由于没有应对过这种场面,美军这边当时还在为抢着收复高勒而头痛,结果当发现整个谣言已经蔓延波及开来之时,这个时候再想止住谣言和流言的传播已经变得相当困难。哪怕是澳大利亚政府出面在新闻上、在广播中辟谣,可是流言止于真相面前。恰恰澳大利亚政府能用真相吗?难道要通过政府总理向全澳大利亚人公开说:我们被中国人给打败了,而且败的是一塌糊涂,整个战役圈上百万的澳美联军死伤惨重,同时被抓走了大量战俘……这些,都要向民众公开吗?不能,因为这更加证实了那些流言蜚语在民众心中的真实度,所以该仍旧唱高调的唱高调。

但是纸永远是包不住火的!

不管澳大利亚政府再怎么遮遮掩掩,甭怎么挖空心思用华美的词汇给掩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政府机构如此的遮掩,恰恰更是变相的让民众知道奥古斯塔港战役的彻底失败!

消息一传开,那些送家人孩子去参军的家庭当即蒙了,上百万的人生死未卜,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兄弟、自己的丈夫是不是在阵亡的名单里,是不是在被俘的名单里……

这时候新南威尔士的居民中大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景象,一个就是从阿德莱德跑出来的难民疯狂的往海边城市涌去,寻找着一切可以出海离开澳大利亚的船只和飞机离开这里。还有一个就是很多人举着牌子站在路边,牌子上写着:

“我的丈夫叫拜摩特,你们谁见到他!”

“我哥哥叫帕杰特,他在空军服役。”

“我的三个孩子都在陆军,请告诉我他们在哪?!”

“请告诉我们前面发生了什么!”

这样的寻亲记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是不断上演,可是从阿德莱德方向逃出来的军队是少之又少,这些从阿德莱德跑出来的平民又知道什么,他们只会不断的夸大其词放大着恐惧和不安向各处蔓延传播。只是四天后,第一批从另外一个方向,也就是战役圈正东面杨塔方向上的第一批乘伤员专列运送回来的残兵败将带回来的令人绝望的消息——战役圈中涉及的上百万人员,阵亡数字已经很难在从己方这边能够统计的出,因为现在阵地已经在中国人的手中了,己方人员只能从逃出的人口中讲述的经过大概知道到底死了多少人,具体的数字,只有中国人在检查完战场和清点完战俘后,才能有个大概的数字。

不过有一点很肯定,如果在前线的部队绝大多数如果没有在最初的炮仗中受伤侥幸运送到后方医治,那么留在那里接受中国人恐怖炸弹袭击的话,十死一生……保守估计,至少死了五十万人……

消息一公布,整个澳大利亚崩溃了。

整个澳大利亚人口才多少,这就将近死了十分之一!这得要产生多少寡妇、多少失去孩子的家庭……

不过在战后,当中国方面的统计数字出来,实际上并没有在此次战役中杀这么多,而且这个数字中,还包含着有大量的美国大兵阵亡数字在里面……

而且整个战役圈中投入的兵力刚刚百多万,并不是就指全部拿枪打仗的人就是上百万,其中还有很多包括后勤运输等这些非一线作战部队人员在里面,这些人平日里就是到处跑动拉各种物资,而且一半在战役圈内帮助那些作战士兵忙这忙那,还有一半则多到后方拉送各种物资给养,躲在后面自然要比更靠近前线的人生存机会大一些。

不过在消息得到证实之前,这个消息在不仅让整个澳大利亚人悲痛的同时,还引发了之后的一些事件产生。因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虽然很多人都在跑路求生,可是一些人不同,他们由于失去了亲人对中国人产生了极度的愤怒情绪,这股情绪,很快便从一些地方直观体现,不过那是后话……

第六百四十六章 四三年末

澳大利亚的反应先放一边,美国这边的反应动静也不比澳大利亚那边小,消息传回美国本土,通过几家媒体所公布的数字和照片资料,让原本还沉寂在圣诞节前欢乐喜悦的美国人一下子情绪跌到了低谷。虽然在各新闻媒体接到了政府的耍求,都选择了模糊伤亡数字和战斗的过程,可这仍旧不能阻止整个美国民众的情绪低落。

曾几何时,关国人在一次战役中落得如此惨败,这种情况在美国建国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而且更要命的是对手居然是从政客到媒体都一致在极力贬低、污蔑的中国,这就象之前你总是在世人面前说某某是个垃圾,是个废物,自己只要出手就能将其打的有多惨多惨似的……但是现在情况是架也打了,可结果却正好恰恰相反,被痛殴的不是自己口中极力否定、贬低的垃圾,而是总是吹嘘有多强大的自己,这能不让人难堪吗?

不过罗斯福的确是一代伟人,他立即出面证实了美军在这次战役中所遇到的失败。

注意字眼,所遇到的失败。政客和搞文字游戏的人都对字眼相当的将就和敏感,在潜台词下,罗斯福又阐述了澳美联军在这次战役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承认低估了对手。不过他相信,也同时鼓励着美国民众,一定要树立信心,美国现在虽然遭受小挫折,但却是威武之师、人类的正义之师,是在帮助人类走向文明、富强和民主,美国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对手帮助世界进入到一个大和平、大民主的次序中去!

再有就是美国新闻宣传机构迅速的调整报导手段和内容,虽然不能自己打自己耳光的太过于承认自己前面的错误,但却很好的转移了民众的视线,多从美国当时士兵如何英勇抵抗,特别是如何在艰难情况下和对手作战,如何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英雄带领大家逃出生天。对于生活在制造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人来说,这些东西的确引导了绝大多数民众的视线和注意力。同时美国社会各界也纷纷对英雄家庭伸出援手,一些英雄母亲、家人频频曝光于公众视野下,宣扬英雄家人受到的善待和民众的支持。用一句带着一个连的人硬是徒步五天从杨塔方向逃回来的英雄上尉母亲的话说:

“我给军队送去了我三个孩子中的两个,一个带着上百号人决不后退的和中国猪战死在战场上,一个带着上百号人从中国猪的魔爪下冲了出来。我很自豪我家里一下子出现了两位英雄。现在,我还要将我第三个,也就是最小的孩子送到军队里去!!”

美国由于政府反应及时、处理迅速、方式妥当,再加上罗斯福在美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美国对奥古斯塔港战役失利的影响被降低到了相当低的一个程度,这不得不让中国这边的领导人叹服。

同时也从美国处理手段方式上学习到了不少经验,虽然中国前政府,也就是蒋光首在任的时候,国家没少出这样那样的大事和乱子,可是每次事件,当时的中国政府反应似乎永远是慢这么一、两拍,而且在处理问题上也总有着这样、那样的失误,不仅事情没有处理好,还惹得国内国外一片指责之声,让自己和国家陷入不利局面。

而澳大利亚和美国在为失利后国内出现的反应而忙碌之时,盟军中,也就是英法联军日子也同样不好过。

虽然英法两国和中国目前的战斗和较量规模并不大,也就是在缅甸一带有着丛林冲突。但饶是如此,中国的山地部队照样打的两家现在是嗷嗷叫,只是叫疼声没有澳美俩家那样惨烈罢了。而且现在见澳美俩家被打的这样惨痛,英法俩家心中都在小声的嘀咕着是不是找错了对手要重新好好的商量呢……

和美英法同盟国这些国家的心思不同,德国人虽然开心,但现在却处在对苏进攻的最严酷关键阶段,就是有这高兴的心思也没有多少精力去搞什么庆祝。德国人的战车再一次陷入到了苏联人山人海的无尽泥潭中,在对苏联现在的行政办公地喀山的进攻中,德国人必须要每一寸每一寸土地的和苏联人进行反复的厮杀较量,其战斗的惨烈甚至比之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还要强。

苏联人由于失去了大量的粮食耕作地、军事武器生产工厂设备和资源,在战斗中,完全是在靠人命来死拼。面对德国人的坦克和进攻部队,在战斗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