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之血影战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封陵


中条山战役(一)

中条山战役:日军称为‘中原会战’,国民政府成为‘晋南会战’。

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但在抗战时期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驻守这里的是国民党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之于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国民党军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日军侵占山西后,“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十三次围攻中条山,但均未得逞”。

正当日本泥足深陷中国战场,亡华无期,进退维谷之际,其法西斯伙伴德国于1939年9月1日,突袭侵占波兰。接着,德意法西斯互为呼应,又取得了对英法作战的胜利。

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调整了中国作战指导方针,作出“必须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定,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改变预定计划,不放松对华压迫,准备在夏秋之际,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

在此期间,竭尽一切手段,尤其利用国际局势变化,谋求“中国事变”得到定局。

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共产军,南面黄河两岸有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

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

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民党军残存的惟一地区”。有鉴于此,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陆相和杉山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

据此,1941年1月30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根据当前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于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中央军的一战(亦称‘中条山战役’)。”

为了迅速“解决中国事变”,日方决心集中兵力进犯中条山,并阴谋策划全歼中国守军。为此,日本中国派遣军不顾警备地区治安状况的下降,从华中抽调第17、第33两个师团,配属华北方面军。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在运城、新乡两个机场展开,担任空中配合。

接着,日华北派遣军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第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团,军预备队。

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

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10万余人。

为了配合对中条山的进攻,1941年上半年,日本组织63个大队(相当于7个师团)的兵力,对东南沿海首先实施封锁。

同时,在正面战场实施了所谓灵活的速战速决的作战,即发动豫南、上高战役。

并于同年3月,发动了中条山的外围作战。

以第36师团发动对第27军作战,打击了集结在晋东南陵川一带的国民革命第27军;以第37、第41师团发动对第15军作战,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脱离的国民革命第15军。

以期为向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创造有利的战役态势。

经过周密的部署,日华北方面军,着由第1军从山西省方面攻击,直辖第21与第35师团从河南省方面攻击,决心置作战地区于张马—垣曲一线,分成东西两个地区,把重点始终保持在西部地区。

企图在正面利用已设阵地及黄河的障碍,以挺进部队切断退路,从两侧地区神速楔入突破敌阵,将敌完全包围,接着以迅速的内部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敌完全围歼。

从4月底到5月初,日军征调频繁,并制造种种谣言,以此为掩护完成了进攻中条山的部署:

第36、37、41师团及第3、9独立旅团,伪24师,分布于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各地区。第33师团附第4独立旅团分布于阳城、芹池、沁水一带。第35、21师团及伪军张岚峰、刘彦峰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

与日军在中条山地区积极部署的同时,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训练’的战略原则。有鉴于此,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到一战区巡视。

注: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种种原因,被蒋介石调回重庆述职,行至峨嵋山借故请假未归,所以当时指挥第一战区的是何应钦而不是卫立煌!

4月18日、20日,在洛阳的第一战区长官部,何应钦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了由第一、第二、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参加的军事会议。

根据各方提供的情报,何应钦判断:

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我中条山各据点,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之我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我五战区之侧背,或西向进窥西安。

为确保中条山下达指示有三:

一,应相机各以一部由北向南(93军),由东向西(27军),与我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廿九年四月前之态势。

二,与晋西军及第二、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之敌,而歼灭之。

三,最低限度,亦须能确保中条山。

4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进一步做出日军有从济源、横皋大道会犯垣曲企图的判断。

决定:

一,加强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道路。

二,先制出击打破敌之攻势。

三,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向同蒲、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向陇海牵制策应。

在上述判断指导下,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7个军进行了相应配置:

第9军裴昌会部在豫北重镇济源。

第43军赵世铃部在山西南端之垣曲。

第17军高桂滋部在绛县地区。

第3军唐淮源部、第80军孔令恂部在闻喜、夏县地区。

第98军武士敏部在董封镇一带,第15军范汉杰部在高平地区。

另以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

中条山战役资料(二)

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以中央突破之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

东线,日原田雄吉中将指挥的第35师团主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的第21师团一部,以及骑兵第4独立旅团一部,约25000余人,在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

西线,日安达二十三中将指挥的第37师团主力、井关仞中将指挥的第36师团一部、若松平治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约25000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

北线,日清水规矩中将指挥的第41师团及池之上贤吉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共约30000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

东北线,日樱井省三中将指挥的第33师团一部及独立混成第4旅团一部,约万余人,从阳城方面向董封镇一线攻击。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根据情报分析得知:

日军准备分兵合击,袭击我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以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我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企图。

但因原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调任,何应钦初到,战区长官部作出的调整并未有得到有效组织施行。

日军在战役打响时确实是使用此种战法,以空降方式在中条山守军指挥部周围投放便衣队等组成的先遣小队,在战斗开始之际,提前潜伏的先遣队就接连袭击了各师以上指挥系统。

致使战斗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当严令各部应力保现态势,粉碎敌蚀食中条山企图,诱敌于有利地带,转取攻势,而夹殄之。

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东线:

日军左翼以温县为发起点,先头步兵5000以上,骑兵千余,炮20余门,飞机数十架,战、汽、装甲等车共百余辆,沿黄河北岸突进。

中央以沁、博为发起点,一股先头千余,循沁济大道西犯,另一股先头2000余人,附炮十余门,于窜陷西向义庄后,继向捏掌、紫陵、东逮寨、留村一带猛扑。

同时,沁河北岸3000余人,以飞机十余架,炮二十余门,强渡沁河。

守军第9军裴昌会所部在强敌进攻下施行节节防御,节节后撤。8日午,即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

在全线溃退的形势下,第一战区长官部命令第9军:以主力于封门口北既设阵地,拒止沁、济之敌西犯,以一小部对敌侧击。

第9军部署新编第24师主力、第54师张团守封门口一线,第47师和第54师驻王屋的独立第4旅等在孤山一线游击。

封门口系日军西进必经之要隘,日军势在必夺。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为敌破。这时,中路日军已于8日晚攻陷垣曲县城后,分兵进攻邵源。长官部命令第9军主力‘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

11日,日飞机百余架轰炸封锁官阳东西渡口,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团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

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之敌会合,完成了对国民革命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东北线:

驻防这一线的守军主要有第14集团军司令部、武士敏第98军,以及第15军、第93军等部。

7日晚,日军向武士敏第98军发起进攻,武军长率领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东西线上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王村一战,将敌2000击溃,毙敌滨田大佐以下700余人。

10日,第一战区司令部鉴于‘济源、垣曲间各主要渡口渐次被敌封锁,该集团军整个补给线中断’的事实,命第14集团军阳城以西部队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转移,以旋回钻隙战法,打击敌人侧背。

卯刻,该集团军全面与敌发生激战。申刻,交口之敌陆续增至三四千,窜陷清风圪塔、煤坪。同时第10师与第98军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约二千余之敌突破。而陷邵源之敌,亦向西北紧迫,此时该集团军三面有受敌顾虑。各部在突围游击中向北撤退。

北线:

这里是曾万钟第5、刘茂恩第14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日军的战略意图在于迅速攻占横(横岭关)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县城,对守军两个集团军实施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战役一开始日军即以重兵向横垣大道两侧猛攻。

驻守横岭关东北侧的赵世铃第43军、西南侧的高桂滋第17军同时遭受日军重兵打击。激战至8日拂晓,第43军十八坪阵地被突破,堵击无效。

军长赵世铃下令放弃阵地,撤向望仙庄一线;第17军虽依靠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