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裕颈谎顾蹩掌季莸木薮罂占浣谑×讼吕矗虼硕钔馓砑拥纳璞溉缥尴叩绮庀蛞牵藕沤邮仗煜撸藕糯砥魇裁吹模旧喜恍枰厣杓频逯皇侵厣杓屏讼碌缏吠己蜕璞附峁雇际裁吹木妥傲私ィ酥饣固砑恿俗愎欢嗟恼ㄒ褂胁糠稚柚蒙璞钢屑涞恼ㄒ繁i…103落地后可以将所有的设备摧毁。这就是fi…103b…1,但是西多舍尔使用的却是第二个型号:fi…103。
fi…103使用的是和原来的fi…103原理相同的制导系统,只不过的制导系统是负责a…4导弹再入段制导的惯性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的,因此开发进度很快,而且由于拆除掉了被动无线电制导系统,因此战斗部达到了990千克!非洲西多舍尔截杀巴顿所带领的美国第2军时,就被证明破坏力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了预定的指标。威力是足够了,但是布劳恩没有搞清这fi…103为什么会毫无偏差的完美的击中目标,决定将这次实验的结果作废,所以才迟迟没有向军备部提交批量生产的建议,事实证明布劳恩的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试想,如果德国如果真的这时大规模的投产fi…103,这些fi…103就会因为制导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兼容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以及缺少对制导系统的计算参数的研究等问题而出现大量的没有命中目标的问题,这无疑是对紧缺的战争资源的一种严重的浪费。
刘七对这种情况当然也十分清楚,毕竟自己的意识雷达不可能涵盖整个德军的战场。自己不可能每次都用意识雷达来导航fi…103来击中目标,还是得靠fi…103本身具备的精度来打击目标才是正解。所以刘七库尔斯克战场上也忍痛放弃了fi…103这一杀手锏,一切让冯…布劳恩自己做主,慢慢测试第一个改型:安装有无线电测向仪的fi…103b。
虽说是让冯…布劳恩自己做主,主管这次的实战试验,但是他很清楚,与这次试验相比,刘七把它部署这里的原因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他不懂军事,但是他也是思维能力很强的人,目前的态势图上他很清楚的发现,自己的这个发射阵地所处的位置,直接面向苏军正面,这正是他们需要的,fi…103b命中目标必须要一样东西: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没有的话它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一直飞下去,直到燃料耗自毁。但是通过实战进行试验则可以加完美的测试fi…103的性能,尤其是设计的fi…103b…2,这也是他为什么答应来的原因。
的fi…103b…2安装了西门子公司提供的型无线电测向仪,与fi…103b…1使用的无线电测向仪相比加优秀。b…1型的天线一共有四根,测量精度随着距离的不断接近会不断提高,但是由于飞弹一直高速移动,后测得的佳精度也不过40米。虽然这个距离已经很好了,但是却有可能掠过目标,导致目标没有被彻底摧毁的情况发生,因此精度高的无线电测向仪显得十分必要;的无线电测向仪加精确,而且天线也拥有了自己的整流罩,大程度的减小了天线对弹体造成的影响。但是,使用的无线电测向仪并不是换个设备就完了,虽然提供商可以可能将系统做的与先前的通用,但多少也会有不同的地方,而这些又必须要对飞行控制系统作出修改。如果是现代的那种导弹的话,换个设备也许不需要调试对久,但是二战时并不是,二战并没有那么先进的可编程集成电路,每一个功能都需要事先设计,如果有变化,那就必须要重设计,十分复杂,而实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布置,模拟各种各样的环境,对系统进行测试,十分费时费力,还费钱。但是到了战场就不同了
库尔斯克的苏军各个部队的指挥系统都是依靠无线电互相联络的,不管从距离上来看还是电台发射的信号频率上来看都是十分适合fi…103b…2进行试验。因此,按照前线提供的数据,布劳恩直接将库存的30枚用于实验的fi…103b…2装上战斗部和数据记录设备给运了过来,但是,由于准备得过于仓促,安装翼尖上的导航灯并没有拆除。这些fi…103足够完成试验所要收集的大部分数据了。如果计算正确的话,型fi…103b…2完全有能力100k外100%命中目标50米范围内。但是理论毕竟只是理论,一切都是靠人计算出来,实际效果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
导弹的发射准备工作终于七月十七日完成了,三座发射架上面的伪装网已经撤了下去,每条滑轨上都安放有一枚fi…103b…2,而他们的后面都各停着10辆拖车,上面也各放着一枚fi…103b…2,金属制的发射滑轨与地面成30度角矗立着,其钢铁制作的身躯太阳的照耀下散发出金属的光泽,远远望去就像是要刺向天空利剑一般。
发射场空地的一角有一个半地下的掩体工事。工事使用从砍伐的树木作为支持的主体,然后外部镶嵌了一层防弹钢甲,而工事的顶部也用伪装网覆盖着。布劳恩和几名佩内明德的火箭工程师正进行着发射前后的一遍检验。当几个工程师查看完所有的数据表后都对着布劳恩点了点头,示意所有的一切都没有问题了。
布劳恩转身对着负责通讯的技术人员说道:“我们的观测飞机联络上了没有。”
“已经联络上了,一共15架按装了摄影机的ar…234侦察机,一分钟后就会到达我们的上空。”负责通讯的技术人员回答道。
布劳恩没有再迟疑,抬起手臂看着手表说道:“发射前一分钟倒数……”
随着布劳恩的口令,一名工程师按下了机械计时器的按钮,控制台上一串红色的小灯泡飞快的闪动起来,而每一次闪动循环都意味着一秒钟已经过去,而一名工程师则是口中念着倒数时间的数字。终这名工程师数到1的时候,巨大的火焰从fi…103弹体两侧安装的两个炮弹状的东西里喷射出来。
已经安放发射架上的fi…103b…2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推动下10秒钟的时间内使fi…103从静止状态加速到了两百公里。巨大的火焰掩盖了fi…103的沈阳,就这样,巨大的火焰的笼罩下,fi…103顺着发射导轨飞到了空中,留下两朵白色的降落伞后,逐渐的向高空爬去。
这时发射场上是一片的烟雾,fi…103喷出的火焰燃烧的烟雾遮蔽了所有人的实现。而控制室中的布劳恩却并未去关心这个十分动人心魄的场面,而是紧紧的盯着一旁的雷达显示屏。过了大约三分钟的时间,雷达显示屏上的闪亮的亮点又消失了几个。布劳恩赶忙询问一旁的工程师:“无线电测向仪的情况怎么样,目标情况有什么变化。”
观测无线电测向仪的工程师回答道:“我们这几天内监测的21个大功率目标刚才有四个消失了……等等……”那名工程师又看了一眼数据仪说道:“又有三个目标了……”
“报告!一枚偏离预定航向开始进入俯冲,目标坠落河岸边。”
布劳恩没有再说话,而是停着观察员的回报,目前已经有一枚导弹失败了,但是后的结果还没出来,他就站那里,不断的看着手表,等待着。10分钟终于过去了,仿佛有10年那样长,布劳恩立刻对监视无线电测向仪的工程师问道:“现情况怎么样?”
那名工程师看了看已有的数据后说道:“1个目标已经消失,未发现恢复,也没有其他增或消失目标。”
一共发射了3枚fi…103,却只有1枚命中了目标,也就是说命中率连百分之五十都不到,这样的命中率对于一向是追求科学严谨的布劳恩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打击。
“传回来的数据呢?”
但是正当布劳恩准备去检查监视数据记录设备传回的数据的时候,负责通讯的人员却起身说道:“布劳恩博士,我收到一份汉斯…安德里中校的电报。”
布劳恩有些失神的问道:“安德里中校说了些什么。”
“安德里中校说祝贺您的试验取得了成功,三枚fi…103有一枚偏航落到了树林里,其余全部命中目标,准确率达到了66%。”
“什么!”布劳恩一听这话就愣住了:“这,这怎么可能,明明只击中了1个目标,怎么会有66%的命中率呢?”
正当布劳恩疑惑不解之时,无线电中传来了飞行员们的报告:“2枚fi…103攻击了一个相同的目标,1枚偏航坠落于河岸边的田野上,附近的友军已经开始赶向现场,摄像机运作正常,报告完毕!”
这时布劳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3枚fi…103并不是只有1枚命中了目标,而是2枚fi…103攻击了相同的目标。这一下布劳恩立刻就精神大振,毕竟66%的命中率是对于试验来说是相当高的成功率,原本考虑到控制系统调整以及天气影响等不可控因素,能够有一枚命中目标就算成功了,但是却直接命中了两枚,如果随后发射的飞弹依然能够持续命中目标的话。距离fi…103正式列装部队的时候不远了。不过布劳恩对刘七是怎么知道的飞弹只有一枚打偏了目标的这个问题感到很疑惑,要知道他攻击的目标距离他可是n远,这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布劳恩正疑惑的时候,刘七的第二封醒神的电报又追了过来,让负责电台的无线电操作员的脑袋上挂满了黑线:“老兄,别再发呆了,赶快把剩下的fi…103也打出来吧……”
第九卷 虎啸库尔斯克 第五十七章 学学木工吧……
第九卷 虎啸库尔斯克 第五十七章 学学木工吧……
一场苏德动用了四百万陆军部队的连天大战终于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七日出现了大的变化。由于fi…103b…2的实弹试验,位于库尔斯克北部地区的苏军三个集团军,五个军,十二个师的通讯系统大约两个小时内遭到31枚fi…103b…2的攻击,至少有11枚命中目标,4枚脱靶,3枚被击落,其余13枚均是因为制导系统转换不成功自毁或技术问题而中途坠毁。但即使是这样,苏军的通讯系统也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三个集团军的指挥部全部被摧毁,两个军的指挥部被摧毁,一个师的指挥部被摧毁,另有一个军和一个师的指挥部伤亡过半。而苏军因指挥层受到重创以及害怕受到攻击的问题而未对通讯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因此前沿阵地被德国第9集团军突破后,德军第41装甲军与第47装甲军七月十八日下午,担任前锋的装甲部队到达了库尔斯克城。
至此,古德里安成功的关上了北线苏军逃生的大门,苏军中央方面军第65第70集团军与第13集团军一部被封了一个已经封上了一半口子的口袋之中。
而库尔斯克南部战场,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也是岌岌可危。草原方面军后撤之后,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肯普夫’战役集群的配合下,与第六集团军协同对沃罗涅日方面军近卫第7第6集团军阵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进攻。战斗进行的非常惨烈,沃罗涅日方面军第7第6集团军的阵地多处被突破,终又苏军预备队的拼死反扑之下,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双方一时之间不到十公里宽的地带打的是难分难解。战场已经成为了死神的收割场,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团往往用不了一个小时就会打成了残废,鲜血和尸体遍布整个战场。
几名德军的一线指挥官已经接到了曼施坦因的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二十四小时内突破苏军的防御,然后抵达库尔斯克城,从而关上库尔斯克的大门。曼施坦因一向都是审时度势之人,作战一向都是讲究智谋,基本上没有下达过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要完成任务的命令。而这次曼施坦因也是真的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