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臣秀吉看完小早川秀秋的来信喜上眉稍,然后再看宇喜多秀家的来信,不由得冷哼一声,对身边侍立的石田三成报怨道:“秀家这小子越来越不长进了,我曾经答应过死去的直家殿下,要把他这个儿子培养成全日本最出色的武将,可是现在你看,他居然在我军取得重大胜利后提出撤退的要求,真是不可理喻。”
石田三成向来和秀家要好,见丰臣秀吉显露出生气的样子,便劝慰道:“备前中纳言将军(秀家的官称)是您最得意的养子,做为一个年轻人,在胜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您应该为此高兴才对。他和金吾阁下之间的争论没有什么不妥的,我看很正常,至于最后的决定权,当然还是由英明的太阁大人亲自来决定啦。”
丰臣秀吉怒气稍平息些,点点头叹息道:“听你这么一解释,还真是这么回事。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很喜爱秀家这孩子的,怎么会真的怪罪他呢?不过同样是年轻人,这次秀秋的表现更加出色一些,蔚山之战在双方兵力相等的情况下,最终击败敌军取得胜利,这份能耐可是多少老将都不一定具备的!”
石田三成听着秀吉夸赞秀秋,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心中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他的这种神态当然瞒不过坐在对面的秀吉,秀吉好奇地问他道:“我说治部少(石田三成的官称),你干嘛皱眉呢?”
三成听主公询问,忙躬下身子,表情严肃地回答道:“殿下抬高金吾将军,似乎会对秀赖殿下不利呀!”秀赖是丰臣秀吉的小儿子,淀姬所生,是他最为宠爱的一个儿子。为了巩固亲子的地位,丰臣秀吉连义子秀次都能杀了,更不要说别人。
这时听三成突然提到秀赖,老迈的秀吉一怔,随即竖起了耳朵问道:“怎么,和秀赖有关系么?”
“是这样的。”石田三成跪倒在地,肯定地说道。
石田三成是丰臣家的大管家,他和秀吉的宠妾淀姬同为近江(日本地名)人,在地域观念和政治利益的影响下,丰臣家近江出身的武士和官吏以淀姬为核心,形成一个小圈子。俗话说得好,母凭子贵,在秀赖出生之后,淀姬的地位在丰臣家人气急升,随之使得近江派人士的地位也跟着上升,并成了丰臣家当权的主流派。
正因为这样,对于三成来说,确保秀赖的安全乃是惟一的一条政治原则。而在朝鲜前线打仗的将领,大多是和北政所夫人(秀吉正室妻子)关系密切的尾张(日本地名)派出身。
尾张派和近江派向来明争暗斗,就是在朝鲜战场上,两派将领也经常吵得脸红脖子粗,那么,等到秀吉百年之后,如果尾张派的人抬出秀秋来与秀赖相抗衡,结果将会如何呢?恐怕那时近江派的势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吧。
石田三成心里这样想着党派利益,可却是打着保护秀赖利益的旗号,向秀吉进言,苦口婆心地说明如果小早川秀秋得到朝鲜战场上将领们的拥护,将来会对秀赖的地位是多么的不利,太阁大人打下的江山,难道今后要白白送到别人手中吗?养子什么时候都是替代不了亲子的!
等石田三成的意见说完之后,秀吉脸色渐渐变得很难看,他沉思半晌,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缓缓开口道:“嗯,你说的有道理!现在看来,真的应该设法压制住他上升的势头,以免酿成后患啊!”
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么对于一代枭雄丰臣秀吉来说,制裁秀秋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于是他命令三成派人到朝鲜,暗中收集对秀秋不利的情报;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了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蔚山之战的胜利并不是决定性的,明军的力量远比他想像的要强大得多,要想取得最终胜利,还需要经过艰苦战斗。
他在心中拟定了一个打持久战的计划,下达手谕给加藤清正与小西行长两员大将,命令他们继续加强固守蔚山、顺天、梁山等地。其余将领回国过冬,等明年春暖花开再返回朝鲜指挥作战。
目送石田三成带着自己的手谕退出客厅,丰臣秀吉觉得疲乏至极,不由长吁了一口气,身子软软地靠在椅子上。这时香风袭人,一个三十几岁的美妇人从屏风后走了出来,妙目扫了一眼石田三成将要拐过院门的背影,轻笑着对丰臣秀吉说道:“老爷,我看治部少这个人倒是很忠心,刚才他说的那番话,听了真的让人好感动哟!”
“是啊,淀姬,我现在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好在有三成这样忠心的家臣在,就算是我死了,你和拾儿(秀赖的小名)也不会无依无靠,这个么,我还是很放心的!”
“老爷身体好着呢,不许你说这种话嘛。”淀姬撅着小嘴撒娇道。丰臣秀吉闭目不语,脑子里想着很多在他看来是非常重大的事情;淀姬见自己的话得不到回应,一双手开始不安分了,在丰臣秀吉干瘦的身子上乱摸起来,过了会儿,扑哧一笑道:“谁说老爷的身体不好,哇,好健壮。”
“你,你快不要这样。”丰臣秀吉狼狈地挣起身子,做为一名63岁的老人,要在某些方面去应付这样一位成熟漂亮的女人,确实是有些力不从心了。可是淀姬仍不依不饶地把他从椅子上拉起来,向后室拖去。丰臣秀吉颤颤微微地一边跟着她走,一边嘴里连声喊着:“慢点,慢点。”
淀姬当然不会真的为难他,顺势转过身子和他相拥在一起,嬉笑着俯视怀中的矮小老人。二人倚偎了会儿,或许是女人身上的肉香让秀吉闻着重新焕发了生机,他喘着气抬起头来,对自己的爱人说道:“我,我真的还很年轻,我要征服朝鲜,征服大明国,如果可能的话,我要亲自到朝鲜去指挥武士们作战,你就等着瞧吧!”
淀姬抿着嘴轻笑道:“是个好主意,那么,就请您先来征服我吧!”
“这个么,嗯,征服我的爱姬可要比征服天下更具有挑战性呀。”丰臣秀吉说着把脸贴在女人的胸脯上,流出了口水……
3月15日,丰臣秀吉主持了在醍醐三宝院召开的赏花宴,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向世人证明自己雄风犹在的好机会。赏花宴是豪华而又壮观的,由出发地伏见城一直到醍醐之间,排满了仪仗队和卫士。众多的达官贵人都参加了此次盛会。
秀吉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兴奋之余,特地写了一首短歌送给三宝院的僧人作为纪念,诗曰:“著名樱花今在寺,曾几何时不知名。”
这首短歌的意思是说,醍醐的三宝院曾经是赏花圣地,然而与会的英雄和美丽的景致却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换言之,这是一首借着落花抒发别离之情的短歌。或许此时,丰臣秀吉已经预感到自己的有生之年已经时日不多了。
由于他很早就流露出打算亲赴朝鲜的想法,因此这次赏花宴也可以说是他为告别故国所举行的仪式。不过,秀吉所料想不到的是,命运的安排却使得他的计划完全改观。
15日的赏花宴结束之后,丰臣秀吉原本孱弱的身体更显得不堪一击。尽管如此,18日当天秀吉还是拖着疲累的身躯,带著年幼的秀赖前去参谒天皇。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年仅6岁的秀赖被封为从二位权中纳言。
4月,秀秋接到了要他回国的命令,回国后,等待他的不是欢迎胜利者的仪式,而是养父秀吉的严厉指责,借口他在朝鲜战场放纵士兵斩杀平民,以及身为主将亲自冲锋陷阵等理由,将他的总大将职务撤消,改派毛利辉元接替。
虽然此举让秀秋及众多将领感到困惑和不平,但是没有人敢抗拒太阁大人的旨意,秀秋在这个危急关头再一次展现了他性格中“忍”的一面,默默地承受了这不白之冤。
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事实上,秀吉虽然老迈,但毕竟双方力量太过悬殊,秀秋最终能够全身而退,没有像秀次一样被杀掉,这样的表现已经相当出色了。
在后来的关原合战中,秀秋之所以背叛以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完全倒向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一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秀吉当年不公正对待自己的一种复仇行为。
再说蔚山战役之后,双方都在进行着调整,日军继续盘踞从蔚山到顺天的沿海地区。以一半以上兵力回国休整,只留64700人固守要塞作长期打算,实行的是稳守反击,蚕食朝鲜,伺机向北推进的战略。
具体部属如下:东路加藤清正,浅野幸长率1万人据蔚山,西路小西行长、有马晴信、松浦镇信率13700人据顺天,中路岛津义弘率1万人据泗川,三路兵马遥相呼应,以为声援。其他尚有黑田长政驻西生浦倭城5000人;毛立吉成、岛津忠丰、相良赖房驻釜山本城5000人;寺泽正成驻釜山丸山城1000人;锅岛直茂驻竹岛城12000人;立花宗茂驻固城7000人;宗义智驻南海城1000人。
明鲜联军虽然在战术层面上遭到失败,但在战略上仍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从万历二十六年二月至六月,不停地调兵遣将,酝酿着一次新的攻势。
总督邢玠认为蔚山失利,除了联军主将指挥失误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军通过水路输送援兵,所以决定大力加强水军力量,实行海陆夹攻。
就在万事俱备的时候,突然传来噩耗,前任平倭提督、现任辽东总兵李如松将军在辽东战场上阵亡!这是万历二十六年四月份的事情,当时土蛮炒花部率精骑3万入侵边境,李如松汇总了各方面情报后,决定率轻骑出塞400里,趁其不备来个闪击战。
远途奔袭是李家将惯用的手段,当年李如松之父李成梁曾在万历三年至十九年间共10次轻骑出塞,其中有9次获得全胜,李如松的冒险精神可以说是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遗传基因,朝鲜碧蹄馆大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世上没有万全的计策,这一次李如松实在是不走运,当他率队紧赶慢赶,在清晨时分抵达目的地——抚顺浑河一带时,却发现土蛮首领炒花正率兵举行狩猎(古代游牧民族常用的一种军事演习方式)活动,3万蒙古骑兵在辽阔的原野上排列地整整齐齐。
双方起初都很震惊,但是已经不容多想,随即展开了激烈的遭遇战,最后明军寡不敌众,两千骑兵只有三十几个人侥幸生还,李如松战死在乱军之中,部下只抢回了他一顶头盔!
万历皇帝闻讯大哭,下诏给李如松在顺天府(今北京长辛店附近)建了衣冠坟,并追授其少保、宁远伯官衔,在广宁府(今辽宁省北宁市)立祠,谥号忠烈。
李如梅接到父亲李成梁派人送来的讣告,当时就哭晕了过去,在他的心中,李如松不但是长兄,更是自己的榜样和精神支柱,这个打击对他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高策、祖承训、查大受、吴惟忠等东征将领闻讯都同样异常震惊,纷纷赶来慰藉,并在军营中为故帅设立了灵位,朝鲜国王李昖和大明平倭总督邢玠亲自前来祭悼。不久,朝廷派来的使者也到了朝鲜,一番慰问后,传达皇帝旨意,调李如梅火速回国,继任辽东总兵一职。
李如梅走后,东征军进行了必要的人事调整,由董一元接替李如梅职务,至此共有四位御倭总兵官,分别是麻贵、刘綎、董一元、陈璘。
邢玠命陈璘率水军在海上设立封锁线。其中明军战船270艘,士兵由广东水师5000人和邓子龙的江浙兵8000人组成,共13000人;朝鲜战船250艘、士兵7328人。(注:有资料称明军东征水师实际拥有战船500艘,经笔者考证,这是一个极度缺乏依据的说法,不可信。)
陆上因为接替杨镐职务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