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感兴趣一些。

几个星期的相处,还不敢让张海诺说自己有多么了解赫斯。和许多人一样,他也对历史上那个离奇的、疑团丛生的“独自驾驶飞机前往英国议和”一案充满好奇,并试图从他本人身上找到答案。就目前所的情况而言,张海诺觉得他身上那种理想主义很有可能是解开迷题的根源所在,不过童年时期在英国治下埃及亚历山大港的生活对此是否有重要影响,他还不得而知。

鲁道夫·赫斯之外,常到办公室来的恩斯特·汉夫施坦格尔也是张海诺的交谈对象之一。汉夫施坦格尔出身名门,身材高大,长着一副又长又尖的下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他的妻子赫伦娜是个德国血统的美国人,张海诺见过几次,高个子,头发、皮肤、眼睛均未褐色,热情、美丽而大方。这对年轻的夫妇长期居住在慕尼黑,在市区有一套公寓,郊区还有一栋刚刚兴建的别墅。

坐在一起的时候,张海诺会和汉夫施坦格尔聊美国人的生活,和他交换自己对美国经济、金融以及制度等方面的一些看法——除了音乐,因为张海诺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窍不通的,他也经常因为这一点而受到希特勒和汉夫施坦格尔的“讥笑”:“我们可怜的男爵竟分不清肖邦和莫扎特的曲子!”

对于美国人的富裕和强大的工业实力,希特勒是既羡慕又不屑的,他深知与美国这样一个战争潜力巨大的国家为敌的可怕之处,但又总是嘲笑“牛仔不懂纪律”,他觉得在公平的战斗中,一个德国兵抵得过一群牛仔。

张海诺第一次和希特勒一同造访汉夫施坦格尔的公寓时,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汉夫施坦格尔两岁的儿子艾贡显然十分喜欢他的“阿道夫叔叔”,而希特勒进门后总是应小艾贡的要求拍打一张椅子,并骂椅子“伤了小宝贝艾贡”,小艾贡则在一旁欢喜不已。汉夫施坦格尔夫人解释说,有一天艾贡朝门边跑去迎接希特勒,却一头撞在椅子上,哭了。为了安抚孩子,希特勒“做作的捶打了那张椅子”,打那天以后,每当希特勒前来,埃贡就催促他:“阿道夫叔叔,请打这张顽皮的椅子的屁股”。

让张海诺感到惊奇的是,希特勒在汉夫施坦格尔夫妇家里总是表现出一种少有的轻松,为了逗大家开心,他常常惟妙惟肖的模仿戈林或者罗姆的动作,或在地板上与艾贡玩耍。他会一边喝加了巧克力的咖啡,一边闲聊,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他也喝“约翰尼斯伯格酒”,还要加上“满满一匙的糖”。

在张海诺看来,这个温馨而舒适的公寓,无疑是阿道夫·希特勒在慕尼黑闲暇时最喜欢呆的地方,但他和汉夫施坦格尔夫妇的亲密关系,却并没有长久的维系下去,一如他在青年时期与自己最好的伙伴库斯特尔的关系一样。这也让张海诺得出了一个推论——在这位元首的心里,再好的私交也只是暂时的,只有公私两方面的结合,就像是戈林那样,密切的关系才有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11月8日早晨,当张海诺来到国社党部的时候,希特勒却一脸痛苦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赫斯告诉他,元首头痛,要命的是他的牙也像是要起来革命似的钻心的疼,他劝元首去医院看牙,但他拒绝了。

张海诺想了想,敲门进去然后问他:

“尊敬的元首,要不要替您把牙医请到这里来?”

“不!”希特勒以最快的速度否定了他的建议,“决定性的革命在即,我不能分心其他事情!如果我病死,那只能说明我的命运已经到头了!”

过了一会儿,希特勒问他海军突击队今天能够以“最坚定的决心参加革命”,张海诺点头称“是”。

“今天晚上!”希特勒咬咬牙,像是在抵抗牙疼的侵袭,又像是在下定最后的决心。最后,他说道:“海诺,你带海军突击队和我的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一同行动!”

“荣幸之至!”

张海诺如实回答到,见证慕尼黑啤酒馆暴动,正是他此次返回欧洲最重要的目的。至于政变是意外的获得胜利,还是如期遭受失败,他都做好了第一手的准备。

在他的记忆中,啤酒馆暴动分为两个阶段,11月8日晚上的啤酒馆事件,以及11月9日白天在向巴伐利亚陆军司令部进军遭到警察开枪阻击事件,暴动止于第二阶段,但失败的伏笔却早已埋下。

临近中午的时候,戈林开始向冲锋队的各支队长下达命令,让他们在天黑之后到阿兹伯格、霍布劳夫、罗文布劳等几家啤酒馆集结队伍并在那里等候行动命令,精锐的“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和一部分可靠的冲锋队员则在靠近毕尔格勃劳啤酒馆的托布劳集结。

此外,高地联盟和战斗联盟也以毕尔格勃劳啤酒馆附近的一些小啤酒馆为集结点。

打电话或是直接派人口头通知,在下午5点之前,张海诺将海军突击队的39名队员全部集结起来,而元首的另一支直属卫队——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动作同样迅速。这些强壮并且凶悍的战士身穿腰间和袖口装有松紧带的灰皮茄克,头戴滑雪帽,臂缚万字袖章,腰系挂手枪的皮带。这些人似乎生来就是冒险家,当张海诺的队员还有些茫然的时候,他们却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仿佛是一群随时准备扑到敌人中间大干一场的狮子。

天色渐黑,希特勒那边依然没有下达正式的命令,张海诺无法向他的队员们解释这一切,众人就着从附近餐馆买来的香肠和面包凑合了一顿。到了晚上6点的时候,戈林出现了,带来了5辆卡车,并且给张海诺带来了元首的命令:海军突击队立即前往罗文布劳啤酒馆待命,在得到新的命令前应服从罗姆的指挥。

看着戈林洋洋得意的表情,张海诺心里猜到了一二,他没有争辩或是打电话给希特勒询问,而是直接带着他的队员步行前往罗文布劳啤酒馆。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戈林正指挥着阿道夫·希特勒突击队的队员登车。

半个小时之后,张海诺和他的突击队抵达罗文布劳啤酒馆,这里是冲锋队的活动据点之一,就在伊撒河彼岸,从这个啤酒馆出发乘汽车只消一刻钟的功夫就能到达毕尔格勃劳啤酒馆。

罗文布劳这个主厅有800多个位置的啤酒馆里,此时却挤着将近2000人。他们一部分是穿着褐色制服的冲锋队员,剩下的则是穿各式服装的“战斗同盟”成员。酒馆里吵吵闹闹,两支乐队正用并不协调的节奏演奏乐曲,当张海诺带着他的人走进啤酒馆时,罗姆挤过来和他握了手,并告诉他元首之前已经打了电话给他,说在有新的命令下达之前,海军突击队暂时由他指挥。

希特勒在最后关头的动摇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不信任,并没有让张海诺绝望——既然他当初拒绝加入工人党,就没有打算成为这个党派核心圈的一员。他只是感到遗憾,遗憾自己不能目睹贝格勃劳啤酒馆里发生的那场闻名世界的“革命”。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张海诺现在反而从之前的情绪中冷静下来,他带着海军突击队的队员们在啤酒馆里找了一个角落安顿下来,然后花300亿马克买了40瓶啤酒——也许再过一天,每瓶啤酒的价格就会变成15亿甚至20亿马克。大家一边呷啤酒,一边注视着这个吵杂的大厅。过了一会儿,罗姆走上讲台,用他那有限的口才开始讲演,“号召人们复仇,并对卖国者和掠夺我们的人民的蟊贼进行报复……”

罗姆演讲的水平或许还不及希特勒的一半,但在这个大厅里却获得了人们的支持。到了晚上8时40分,贝格勃劳啤酒馆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站在讲台上的罗姆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大声宣布道:

“卡尔政权已被废黜,阿道夫·希特勒已宣布了全国革命!”

只见啤酒馆里的国防军士兵们撕下了共和国的帽徽,跳上桌椅,大声疾呼。冲锋队员们互相拥抱。乐队高奏国歌。待喧闹声沉寂后,罗姆开始宣布接下来的任务:他本人带队伍前往慕尼黑大学,占领设在施恩弗尔德大街的冯·洛索夫将军的司令部;冲锋队员前往圣·安娜广场,取出藏在修道院地下室里的3000支步枪,并在吉辛布设阵地;“奥贝兰联盟”的成员前往贝格勃劳酒馆。

命令中并未提及张海诺和他的海军突击队,而罗姆认为他不费一枪一弹就能攻占军区大楼——他已经在里面工作多年,对那里的一切了如指掌,所以他并不需要这个突击队的支援,于是建议张海诺带队前往贝格勃劳啤酒馆或者是与冲锋队一起封锁道路和桥梁。

稍作考虑之后,张海诺选择了后者——不管希特勒忘记这支突击队是有意还是无意,这至少说明在这样的政变行动中,他的地位以及这支海军突击队的力量都是无足轻重的,冒然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次事件的结局并不是个好办法,更何况像他自己之前所说的,“以德国目前的格局,向罗马进军式的革命道路是走不通的”。

在罗姆的带领下,士兵、冲锋队员以及战斗联盟的战士们高喊着口号成群结队的离开啤酒馆走上大街。街道上的喧闹让许多准备睡觉的市民纷纷从他们的窗户里探出脑袋来,当听说全国革命已经开始的时候,许多支持国社党的人便大摇大摆的加入到冲锋队的行列中来。

出门之后,张海诺带着他那些“受周围气氛影响而兴奋不已的队员们”跟着大部队走了一段,便在一个街口拐上了另一条路。

此时在贝格勃劳啤酒馆内,赫斯正把“人民的敌人”扣押起来充当人质。他站在大厅的椅子上,将官员和军官一一点名叫出来,包括巴伐利亚总理尼林、慕尼黑警察局长曼特尔以及鲁普雷西特的政治顾问在内。被点名的人乖乖地站了出来,就像不守规矩的小学生似的——法官根特纳除外,他慌忙出逃,却被抓了回来。起初,赫斯将他们关进楼上的一间小屋,后来上边决定要赫斯将人质转移至慕尼黑南面的特根西湖附近的一所房子里去,严加看管。

希特勒的内层人物各有各的任务:马克斯·阿曼,即那个身材矮小但极可怕的街头打手,领着一班人马,夺取了一家银行作为新政府的中央办公楼。施勃纳·里希特、埃塞和汉夫施坦格尔则带领各自的人马,在街头巡视,检查革命的进展情形。他们发现,市内已混乱不堪。许多人高兴,许多人迷惑不解,有些人怒火满腔。很少有人知道发生了何事——包括与行动有关的人在内,因为贝格勃劳酒馆不断发出自相矛盾的命令。

晚上11点,正带人在国社党部附近一条街道上设岗的张海诺意外的碰到了正带着一群冲锋队员前往党部的“汉斯·洛梅斯特”,也就是他的挚友埃德文。从他口里张海诺得知到目前为止政变是顺利的:当晚上在贝格勃劳啤酒馆,希特勒在卫士门的簇拥下走进大厅,用他的勃朗宁手枪对着天花板开一枪,大声宣布“国社党革命爆发了!大厅已被包围!谁都不准离开大厅”。冲锋队员在啤酒馆门口架起机枪并封锁各条通道。之后,希特勒押着巴伐利亚三巨头进入啤酒馆大厅的隔间,在那里胁迫他们支持自己,但三巨头软硬不吃,直到鲁登道夫赶来并亲自劝说他们时,他们勉强答应支持革命。

事情到这里,希特勒的计划看似已经成功一半了,但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叫人哭笑不得的一出却毁了全盘计划——在陆军工兵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