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裁挥蟹⒊瞿侵执潭墓纸猩藕E祷故乔岫拙俚娜铣隽怂牵核雇伎ā�
在德国空军中有很多人反对制造俯冲轰炸机,理由和一战时英国空军提出的“低空武器威胁论”一样。所幸俯冲轰炸机最大的支持者——一战航空队英雄恩斯特…乌德特将军于1936年出任空军技术总监,他否定了这些指责,使斯图卡得以顺利试制。1937年初,Ju…87…A1正式投入量产,并在西班牙内战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战检验;1937年末,Ju…87…A2问世,次年投产的Ju…87…B1增强了引擎功率并在左翼加装MG17型机枪。
海军型斯图卡即Ju…87C正是以Ju…87…B型为基础改装了折叠翼,加装了弹射器接点、着舰钩和用于紧急迫降在水面上时使用的气囊以及起落架。和很多舰载机一样,Ju…87C的机翼可以手摇折迭以节省空间,翼尖被削平所以机宽比B型短了80厘米,为增加航程还将安装300升副油槽。不过张海诺刚刚看到的那两架,却还是陆军使用的Ju…87…A2型。原因很简单,在Ju…87…C正式投产之前,海军航空兵只能先以这种空军型斯图卡训练自己的飞行员——他们可以进行除甲板起降训练之外其他内容,包括对水面标靶进行轰炸。
“由于样机在测试阶段碰到不少问题,所以配属给海军的Ju…87…C最快也要到明年春天才能批量生产!”不等张海诺发问,艾莫里主动汇报了海军斯图卡装备进展情况。
“上校,我们有不少新型装备都将在明年入役,包括我们最期待的‘格拉夫·齐柏林’号,你觉得这单单只是一种巧合吗?”张海诺回过头,平静的看着这位金发的海军军官。
“将军,这应该和海军近年来的策略有关吧!您说的这些装备基本上都是从1936年开始进行理论设计的,军事装备从设计到生产耗时2到3年是很正常的,不是吗?”艾莫里并没有往更深层次的含意揣摩。
张海诺不便明说德国将在短时间内发动战争,所以隐讳的说道:“剑刚刚磨好的时候,也是它最锋利的时候!再过若干年,它们就比不上别人手里的新剑了!”
结束对海军航空兵装备和训练情况的视察之后,张海诺的心态总体来说是乐观的,但在一些细节上却免不了有些担忧。随后,他在艾莫里和另一位海军官员——“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工程副总监迪尔特·博格斯的陪同下视察了这艘正在紧张施工当中的重型航空母舰。由于这是德国首次设计航空母舰,而且一上来就选用2。45万吨的标准排水量,因而施工进度较英美两国航母慢。工程师们主要参考的是同在北海和大西洋东部海区的英国皇家海军的航母设计风格,但结合德国的实际情况加强了武器和装甲情况——这些是张海诺早就知道的,而他作为当时的海外项目部负责人,对这艘航母设计过程施加的最大影响,就是让工程师们取消了既占空间又没有太多实际用途的双联装150毫米炮,机库因此改为双层,并强化了防空火力:新的设计中高平两用的双联装105毫米炮削减为4座,双联装37毫米炮增加为15座,原本以单管模式安装的20毫米炮则被大量双联装20毫米机关炮和四联装高射机枪取代,载机量预计为52架,动力和装甲基本与原方案相同,航母建成后还将安装Seetakt…G型雷达或者更新型的H型雷达。
当张海诺来到船台时,这艘重型航母的船体已经基本成型,动力系统完工度达到百分之八十,12台锅炉共输出200;000匹马力,驱动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航母以34节的最高航速执行各种作战任务——17节巡航速度下的巡航力为8000海里,这在各国同级航母中处于相对较弱的水平,却足以和德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展开联合行动。
装甲方面,由于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和两艘俾斯麦级也在同期建造当中,且德国陆军各项装备设施对钢材的耗用也相当大,根据迪尔特·博格斯介绍,“格拉夫·齐柏林”的船体装甲安装工程已经落后于施工计划,而在德国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通常需要在海军内部进行调整,但海军高层将领们显然更加重视他们一直以来所亲睐的传统战列舰。
为了保证这艘航母不至于像历史上那样不断推迟工程最终流产——当然,那和戈林不同意拨给海军相应舰载机有很大的关系,张海诺不断游走于海军总司令的办公室和海军后勤部门之间,甚至在帝国总理府加强硬通货储备的命令之下“顶风作案”,利用自己的关系从巴西皇家制铁厂运入一批适合建造潜艇的钢材,再从潜艇部门那里换来强度更好的德国钢用来加快航母建设。这样有“拆墙补墙”嫌疑的做法显然是非常时期的非常选择,仅仅一个月之后,德国就冒着与英法等国交恶的风险吞并了奥地利,而这一次,希特勒显然赌对了。
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
吞并奥地利这样一个纯粹的内陆国家,海军显然帮不上什么忙。由于元首洞悉了英国佬的绥靖政策,他的最高统帅部甚至没有给德国海军下达战备命令——尽管海军高层还是谨慎的召回了休假军官,但在总参谋部和各舰队司令部里,人们大都心态轻松的谈论着陆军近日来的行动:
“嘿,听说古德里安将军的坦克一路抛锚,到维也纳时只剩下不到一个团了!沿路阻碍后勤车辆的不是奥地利人,而是这些抛锚的坦克!”
“据说这次陆军仓促出征竟没有带足补给,他们进入奥地利后一边前进一边从奥地利人那里付钱购买食品。还好,奥地利人非常欢迎德国军队,若真演变成一场战斗,噢,那就太糟糕了!”
……
兼任主力舰队总参谋长一职的张海诺,负责协助司令官威廉·马歇尔指挥由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和三艘柯尼斯堡级以及“莱比锡”号轻巡洋舰组成的主力舰队。在1938年春天时,德国海军水面舰队的家当还不及英国人的一支分舰队,但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三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均临近服役,加上即将于一年后下水的俾斯麦级,德国水面舰队正一步步重回它的光辉时代。
依照统帅部下达的“避免刺激英国人”的行动指示,在德国军队进入奥地利境内至德奥两国通过全民公投宣布合并的这将近一个月时间里,德国主力舰队的舰只大都安静的呆在基尔港内,只有两艘柯尼斯堡级在3月下旬编队进入波罗的海南部海域进行例行巡视。
德奥合并事件中,陆军尤其是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大出风头,但最耀眼的明星当属奥地利出身的阿道夫·希特勒。4月20日这天,是他49岁生日。遵照帝国内政部长和宣传部长的指示,帝国总理府特意为元首举行了盛大的生日宴会,并向囊括德国军政界要员和诸多外国大使发出邀请。作为海军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张海诺也和其他海军将官一道前往柏林为希特勒庆贺生日。
德国主力舰队的司令部设在基尔,张海诺只好提前一天与舰队司令官马歇尔以及其他驻守在基尔的高级军官们搭乘转机飞往柏林。用于运载这些海军高级军官的,是一架隶属于海军部的Ju…52,即大名鼎鼎的“容克大婶”。这模样丑陋的家伙有着三台发动机和波纹铝蒙皮,机身轮廓棱角分明,采用容克公司独特的两段式襟翼,粗壮的起落架支柱从机身中伸出。
坐在这架专机相对舒适的机舱座位上,张海诺忽然有个奇怪的想法:假如这架飞机因故障而坠毁,海军岂不是要因此损失掉一群精英?历史会不会重新回到从前的老路上?
他环顾四周,除了如今已经成为他顶头上司的“猛将兄”马歇尔,还有基尔海军基地的司令官罗尔夫·卡尔斯将军——此人是雷德尔的好友,也是海军中诸多正直将领中的一份子。他对政治行为不屑一顾,但对能够解决德国经济问题并使之获得相应国际地位的帝国元首尊敬有佳。
在张海诺的后排,坐着海军潜艇部队的两位重量级人物:罗德里克·冯·赫森和卡尔·冯·邓尼茨。赫森在年前刚刚晋升海军少将,现在依然是潜艇部队的一把手,他在潜艇生产和人事安排上的表现大大超出张海诺的预期——也许在施奈德造船厂时期他这方面的能力已经得到很好的锻炼,只不过张海诺一直没有特别注意罢了。
赫森的出色,并没有掩盖邓尼茨在潜艇方面的才华,两个先前的竞争者反而在漫长的工作中愈发的认可和尊敬对方,配合也越来越好。邓尼茨如今的军衔和张海诺相平,但在潜艇部队的训练和平时演练中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一旦战事爆发,他的功勋和荣誉必将随着精锐潜艇部队的出色表现滚滚而来,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赫森和邓尼茨的共同打理下,现拥有47艘大小U艇的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成为德国海军战斗力最精悍的部队之一——在大多数人眼里几乎是不逊于主力部队的。其中最受海军上下瞩目的,莫过于刚刚完成环球远航的U…36号,这艘潜艇是施奈德造船厂有史以来所建造的最大的一艘潜艇——它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U…139级潜艇为蓝本,结合目前先进技术所研发的2500吨级远洋潜艇,除了强大的巡航能力,它还安装了新型声纳以及Gema公司的试验型潜艇雷达,更让海军感到骄傲的是U…36在航行过程中从未进入陆地港口进行补给:德国在海外部署的补给船在海上为它补充了航行所需要的油料和食物补给!归港之后,艇长瓦伦赫及全体艇员都获得了嘉奖,但这一创记录的航行却因为保密原因未对外公布。
此外,新服役的U…43和U…44号还秘密加装了试验型水下通气管(历史上荷兰海军于1938年在自己的两艘潜艇上试验了这种设备,德国占领荷兰后才意外获得这一技术),这意味着德国海军在潜艇技术方面时隔20年之后重新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这架“容克大婶”机舱中后部,还坐着7位海军上校和中校,他们或是战术方面的专家,或是舰艇技术上的强人,可以说基尔港的海军精华大都集中在了这里。然而在从基尔到柏林的数小时航程中,这架三发客机飞行平稳,并以一次非常顺利的降落彻底了结了张海诺的这段“妄想”。
20日当天的晚宴,果然是盛况空前。穹式圆顶下的大厅如宙斯神殿般华丽,大块大理石铺就的地面让人无时不刻感受到自己的渺小。雪白的墙壁上,巨大的竖状条幅因为鲜艳的红底与白圈黑万字而异常醒目,它们就像是宗教仪式上的特殊旗帜,让人一进大厅便肃然起敬。
主人尚未现身,大厅里却已热闹非凡:上百名来自各界的贵宾三三两两的愉快交谈着,穿纯白礼服的侍者穿梭于人群之间为衣着端庄的女士和风度翩翩的绅士们送上酒水果点。放眼望去,贵妇们项上璀璨耀眼的珠宝、雪白丰满的胸脯以及高贵典雅的长裙渐欲迷人眼,但高高的发髻总让人觉得过于呆板;男士们或着昂贵的晚礼服,或以笔挺军服上意义不凡的饰件引人注目。
在这样的宴会上,从来不乏部长和将军级的人物,照理说张海诺是不起眼的,但这似乎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嘿,海诺,晚上好!”帝国内政部长鲁道夫·赫斯,如今国社党内部的二号人物,也是这场晚宴的主要发起者,老远就热情的朝张海诺打招呼,虽然他没有冷落海军将官群中的老将们,但对两者之间的语气是截然不同的——客套与老友之间的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