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意料长途奔袭的后果。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让我们跨上战马,拔出战刀,劈开风雪,向着漆黑一团的大漠,前进!向着东突厥的王庭,前进!为了大唐边疆的长治久安,更为了汉家儿女的英雄荣光,前进!

颉利打算闪人先,可是手下和他的想法却并不一致。颉利的亲信、东突厥汗国的重要官员(大酋)康苏密携带着隋朝的萧皇后和杨广之孙杨政道投降唐朝。康苏密的投降进一步打击了东突厥的士气,军民上下都陷入了一种迅速弥漫的恐慌气氛中。

颉利得知这一消息,更是大惊失色。为防止老窝再次被端,他只能连夜再次将王庭迁移至铁山(内蒙古白云鄂博)。

东方战线,李世眅率军突破云中,在白道和东突厥军会战,大败已无斗志的东突厥军。接着乘胜追击,以归降的突厥人为向导,从白道直插东突厥新王庭所在地——铁山。与此同时,经过休整的李靖大军也从定襄出发,两路大军从不同方向,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此时的颉利可汗身边还有数万部众,面对唐军的凶猛攻势,他们只能选择以退为进,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对方,等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于是,大忽悠执失思力再次光荣登场(不知是什么时候放回去或是逃回去的),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蒋干一样,两次奉命出使,给君主带回的结果却是一次比一次更惨。他这次前往长安晋见李世民,主要传达两方面的意思:痛哭流涕地承认错误,请求大皇帝开恩宽恕;东突厥全国归顺中原,我(颉利可汗)本人也愿意前来朝见,不敢再有非分之想。作为回礼,李世民一方面派遣鸿胪卿唐俭前往东突厥慰问安抚,一方面命令李靖率军迎接颉利,做好接受投降的准备。

李靖与李世眅会师后,一起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讨论。他们都认为颉利虽然屡屡大败,但仍有不少部众,如果他这次不是真心归降,只是行缓兵之计,借机逃跑的话,极有可能在大漠北部再会合其他部落继续反抗。到那时,敌方位置偏远难觅,路途遥远又充满险阻,势将留下巨大的隐患。现在朝廷钦差在他那里,颉利一定认为我们打算接受他的投降,收兵回国,因此势必会松懈戒备。如果在这个时候乘机发动奇袭,一定能够取得难以想象的极佳战果。

这时,一个重要人物对李靖等人的计划表示了坚决反对。他,就是远征军副帅张公谨。

张公谨为人忠厚。他认为既然朝廷已经允诺颉利投降,而且唐俭还在东突厥那里,如果此时发动攻击一定会连累唐俭。因此于情于理李靖他们都不该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

在这一关键问题的决策上,李靖同志再次充分展现了他作为统帅的必备素质——冷酷与果断:“当年,韩信进攻齐国,齐国也向刘邦请求投降,刘邦同样派郦食其前去接受。可是韩信却趁机轻松打下了齐国。虽然赔上了一个说客(郦食其被愤怒的齐王扔到大锅里活活煮死),却少了很多伤亡和阻碍。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和当年的韩信几乎一摸一样,区区一个唐俭的性命,有什么可以珍惜的!”

哎,和平使者可不是这么好当的,听听,根本就像只小蚂蚁,在大象的眼里根本算不上什么。唐俭若是听到李靖的上述分析,一定是从头凉到脚,打死也不会再做这项工作了。

军队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绝对服从。面对主将的分析和坚持,张公谨也不再表示反对了。计议已定,李靖便率数万精锐骑兵,准备好20天的粮食,连夜出发,李世眅随后跟进,负责接应和布防。

那边唐俭等一行正与颉利可汗举行会谈,商讨具体归顺事宜。颉利表面上装得十分谦卑,不断表达臣服之意,言谈很是恭顺,但内心却不停地在打着拖延时间,继续向大漠深处逃亡的主意。会谈进行得比较顺利,看到事态正在按自己的计划顺利发展,颉利不再忐忑不安。领导如此,下面的人更是长出一口气,琢磨着先歇个几天,放松一下自逃亡以来疲惫不堪的神经,对王庭外围的警戒巡逻也就开始松懈下来了。

这时,星夜兼程的李靖大军已经十分接近王庭所在地,前锋苏定方(这名字实在是贴切,果然是安定四方的大将)带领两百骑兵在前开路。天公也来作美,大雾弥漫,为唐军提供了良好的掩护。尽管十分疲惫,但是一想到东突厥可汗的御帐就在眼前不远处,几十年来所积累下的深仇大恨即将能够用自己手中的刀枪来个了断,官兵们就觉得自己的身体里又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一弯残月发散着淡淡的银色光辉,在云堆中穿行。地面上,本来就没有多少生气的大漠一片寂静,只有沙砾有气无力地反射着月光。东突厥王庭的营地里,几堆还没完全熄灭的篝火在营帐外顽强地吐着越来越弱的火舌,偶尔传来几声马的嘶鸣,绝大多数人都在这安静的夜晚享受着期盼已久的短暂安宁,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还没睡着。

没睡着的人之一就是唐俭。忙活了这么长时间,终于接近圆满完成任务,只要等李靖大军赶到,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大功告成打道回府了。这鬼地方,气候恶劣,住宿条件也很艰苦,要是想喝口凉水,嘿,又苦又涩。吃的就更不能提了,天天除了牛羊肉还是牛羊肉,白菜帮子都见不到一根。就算突厥牲口多,也不是这么个吃法:大块的肉砍下来放在火上烤,不一会儿血淋淋的就往嘴里送,看着都难受。哎,果然是蛮荒未开化之地,他不禁想起了孔老夫子曾经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你们可曾知道长安城中精工细作的美味啊。不好!哈喇子掉下来了,唉,想当年……算了,在这里空想也是无用,好在就要回去了。

还有一个没睡着的便是颉利可汗。虽然基本上一切正在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但不知怎么搞的,明明是可以倒头大睡的时候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是一时又想不出哪里有问题。不想了,还是好好琢磨琢磨以后去哪,如何东山再起要紧。

剩下来的就是负责巡逻的东突厥士兵了,他们倒是毫无睡意,因为眼前的情况已经足够让他们毛发倒竖、魂不附体了。

“唐兵来了!”一声凄厉的叫喊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整个东突厥王庭陷入一片混乱,早已肝胆俱裂的颉利一骨碌爬了起来,操上家伙便冲出了营帐,跳上自己的千里马,头也不回地狂奔而去。不少官兵睡眼惺忪,衣衫不整地掀开帐门打算看个究竟,却只见到明晃晃的大刀朝自己的头上砍了下来。那些刚有点清醒的反应也很快,立刻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几位身经百战的将领们还是颇有职业素养的,他们发现杀将进来的唐军不过数百人而已,于是连忙把已经乱作一团的军队勉强集中了起来,打算血战到底。但是随即李靖的大部队全部赶到,原本只是勉强支撑的东突厥军便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没人打算继续抵抗。汉语夹杂着突厥语的呼喊和吆喝声在战场上四处回荡,场面混乱无比。

险些做了冤死鬼的唐俭好不容易搞清楚状况后狼狈逃到自己人那边(够郁闷的),在乱军之中侥幸捡回一条命,唯一可以自慰的是终于提前回归组织了。

这场战斗的最终战果是:李靖所部斩首过万,俘虏突厥男女十数万、牲畜数十万,斩杀及俘获东突厥贵族难以计数,唯一遗憾是没有当场抓住颉利。

颉利侥幸逃过一劫,打算穿过瀚海沙漠逃走。可是李世眅在后方已经布防完毕,颉利一头撞在墙上。见大势已去,他属下的大酋长也率众向唐军投降。

李世眅的战果是:俘获五万余人,但同样还是没有能够抓住颉利。

至此,东突厥军事势力基本被全部摧毁,不再具有反抗的能力。大唐的北方边境从大同一线向北深入蒙古大沙漠,再往北是已经臣服的薛延陀汗国,开疆拓土面积广袤达数千里之多。

远征军总部将这一喜讯快马加鞭地送回长安,举国欢庆,大唐为庆祝这一喜事,大赦天下。

却说颉利跳出唐军的包围后,骑着他的宝马投奔位于西方的小可汗阿史那苏尼失,打算再前往吐谷浑汗国。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率军进逼阿史那苏尼失的根据地,勒令他逮捕颉利,交给唐军。颉利打听到这个消息,连夜带着几个亲信逃到荒山野岭中,生怕惹恼唐朝的阿史那苏尼失带着人四处寻找,总算是把他给找了回来。但阿史那苏尼失对颉利一向忠心耿耿,实在不愿意把他交出去。于是李道宗等了好一段日子,也没等到朝思暮想的“货”上门,着实火大。

领导生气了,后果很严重。既然对方不听话,我也就不对你采用文明方法了,咱们亲自动手!行军副总管张宝相带兵突击阿史那苏尼失大营,当场俘获颉利可汗。原来一直犹豫不决的阿史那苏尼失丧失了最后一丝抵抗意志,率领全体部众投降唐朝,整个瀚海沙漠以南全部纳入大唐版图。

第十八章 颉利的郁闷晚年

曾经威震大漠的东突厥汗国在唐朝的强大军事打击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土崩瓦解了。这使得中国边境上的相邻国家和部落大为震骇。他们猛然意识到,自己身边出现的是一个无比强盛的政权。遥想当初西汉自白登之围后,历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朝方才战败匈奴,这个唐朝从建立到消灭东突厥只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实在是太可怕了!对于如此强大的中央政权,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倾心投靠,在大唐皇帝的庇护下生活。于是,在四月,各部落酋长、君王等在皇宫前集会,请求李世民接受他们送上的尊号:天可汗。

这个称号意味着李世民除了是大唐的皇帝之外,还是所有国家和部落的共同最高领袖。面对这个称号,李世民笑着反问大家:“我是大唐天子,难道还要兼任可汗的职务?”

注意,对领导的话,一定要能听得出弦外之音。李世民的这种口气,不是表示不满,恰恰相反是非常满意。

相当能揣摩上意的各酋长、国王和文武百官一齐跪倒在地,向城楼上的李世民高呼万岁!从此,“天可汗”大名远扬四方,李世民在对各酋长、国王和外藩颁发诏书时,一律自称“天可汗”。

同时,曾经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被押送至长安。

公元630年4月3日,颉利可汗被武士押到皇城顺天楼下,唐太宗登上顺天楼,斥责颉利可汗:“你的罪行有五条,第一,你们突厥以前内乱纷纷,靠着隋朝的力量安定下来,你却不知道珍惜先辈留下的局面,反而依仗自己的力量,放纵自己的欲望,荒淫横暴,自取灭亡;第二,你和我国结盟不止一次,却不断违背盟约,骚扰我国边疆;第三,你自以为强大,喜爱战争,致使枯骨遍野,内外都十分怨恨;第四,你不断践踏我国的庄稼,掠夺我国的人民;第五,我赦免你的罪过,你却寻找诸多借口,拖延不来朝见。我不是没有杀你的理由,只是考虑到你自从上次在渭桥和大唐结盟后,不再大举侵略,因此饶你不死。你可好自为之!”

已是阶下囚的颉利可汗唯有痛哭流涕,悔恨自己的罪过,叩谢皇帝的大恩。根据安排,颉利一行入住在太常寺的馆驿中,吃穿不愁,物质待遇相当优厚。

长久在大漠横行无忌,桀骜不驯的颉利可汗为何如此温顺?不是唐太宗问的话过于义正词严,没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