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潜艇永远是破坏制海权的武器,而不是掌握与利用制海权的武器。
仍然拿北印度洋上的战斗来说,GB5911船队几乎全军覆没之后不到1个月,共和国当局就组织了编号为GB5914的船队,将集约集团联军急需的物资送到了巴士拉。正是这次非常及时的增援行动,让集约集团联军在随后的战斗中顶住了西约集团联军的进攻,并且迫使阿尔梅尔放弃了进军巴格达的想法,使战线稳定了下来,也使西约集团联军在中东战场上的进攻行动达到顶点。直到战争结束,西约集团联军的将士也没有能够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巴格达!
事实上,即便到了2059年底,美国海军的兵力也不足以发起进攻。
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得到了新的战舰,共和国海军也得到了新的战舰。
美国海军接收第二批8艘“长滩”级主力舰之前,共和国海军就接受了8艘“唐”级主力舰。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唐”级与“秦”级的区别并不大,连命名方式都一样(这里的“唐”不是李渊建立的唐帝国,而是春秋时期的唐国),应该归为“秦”级改进型,没有必要单独成级。但是不管怎么说,在8艘“秦”级已经恢复战斗力之后,随着8艘“唐”级成军,共和国海军将拥有16艘主力舰,可以组建2支主力舰队,而美国海军只有8艘性能连“秦”级都比不上的主力舰,最多只能组成1支主力舰队。因为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所以就算美国海军获得了有限的进攻能力,也很难扭转战局。
更重要的是,这一差距还会随着时间拉大。
众所周知,“秦”级与“唐”级都是在战争爆发前设计、并且开工建造的主力舰,因此严格按照规划施工,服役时间不比战前规定的早多久。从第三种主力舰,也就是备受注目的“汉”级开始,就是在战争期间建造的了。虽然开工时间晚,但是建造工作安排得更加紧密合理,也更能节约宝贵时间。别的不说,“汉”级主力舰的模块化程度比“秦”级高出了好几个级别,因此船台施工基本上就是将舰体模块组装起来、工程周期仅有6个月,下水后的舾装工作也是组装上层功能模块、工程周期也只有6个月。如此一来,在所有模块都能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即不占用建造周期的情况下,在第一批8艘“汉”级于2060年3月底交付之后,将在2060年9月底交付第二批8艘,然后就能以每3个月一批的速度(主要是用来建造“唐”级的船台也参与了建造工作),交付其余批次。由此可知,到2060年底,共和国海军建造的主力舰将多达40艘,比美国海军多出8艘,如果算上8艘被击沉的“长滩”级的话,则多出了16艘。
在实力不如对手、而且预期无法赶超对手的情况下,美国海军选择被动防御,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当然,美国海军并没因此放弃希望。
从战后获取的资料来看,美国海军在2059年初,也就是雅浦海战后就制定了一份比较详细的战争计划,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巨大战略优势,稳守各条主要战线,以空间换时间,争取在2到3年之内扭转不利局面。也就是说,要到2060年底、甚至要到2061年,美国海军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更重要的是,要想达到这个预期,美国海军必须充分利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众多岛屿基地,并且迫使共和国海军攻占这些岛屿,以此消耗共和国海军的兵力。
这个时候再来看美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军事部署,也就不难明白欧洲投靠共和国的重大影响了。
设想一下,如果共和国海军不能借助新喀里多尼亚,必须为登陆澳大利亚夺取前进基地,即不惜一切代价攻打所罗门群岛,像100多年前的日本海军那样,在那座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的热带岛屿上与美军鏖战,即便这次笑到最后的不是美军,共和国海军与陆战队也必然在这里浪费宝贵的兵力与更加宝贵的时间。可以说,在2059年底,也就是共和国与欧盟达成秘密协议之前,美军已经做好了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迎击共和国军队的准备,不但在这里部署了10多万地面部队,还储备了足够这些地面部队坚持2年的物资,以及持续消耗大半年的弹药。客观的讲,就算共和国陆战队非常彪悍,而且战斗力强大,在岛上的热带雨林中,除非使用战术核弹头、或者同样被归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化学武器,不然肯定会与美军恶战好几个月。
不管怎么说,随着欧洲做出战略选择,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事实上,对美军来说,影响还不仅限于此。
根据战后解密的一些资料,欧盟与共和国达成秘密协议之前,就与美国在瑞士达成了一份非常类似的协议,即欧盟不向美国宣战,而美国则要帮助说服俄罗斯,并且确保欧洲国家在太平洋上的利益。也就是说,美国不能倒打一钉耙,出兵控制欧洲国家在太平洋上的众多海外省与海外领地。
虽然有理由相信,美国在签署这份秘密协议的时候,并没打算当真,即在必要的情况下,美国仍然会出兵控制欧洲国家在太平洋上的海外省与海外领地,而首先需要控制的就是法国的新喀里多尼亚。别的不说,美国海军就在当时制订了一份紧急行动计划,即在局势出现重大转变的时候,必须抢在共和国海军之前控制新喀里多尼亚,甚至得出兵攻占保持中立的瓦努阿图。但是不管是美国当局、还是美国海军都没有料到,变化来得如此之快,快到美军甚至来不及采取应急行动。
2059年圣诞节前夜,共和国海军第一主力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分别从新赫布里底群岛(即瓦努阿图所在的群岛)南北两端进入珊瑚海拉开了向澳大利亚进军的序幕。
虽然这个时候,运送陆战队的船队还在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就连支持舰队作战的3座海上基地也正在南下的途中,当时为2支主力舰队提供防空掩护的就是以2艘“重庆”级航母与2艘“上海”级航母为核心的第三舰队(因为主力舰队占用了编号,所以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的编号顺延),但是美国海军却无计可施,不但没有让留在豪勋爵岛的第三舰队主动北上应敌,反而让第三舰队撤退到斯潘塞湾(即阿德莱德南面的海湾),即离开了共和国舰队的打击范围。
如此一来,美军主动放弃了新喀里多尼亚与瓦努阿图。
当然,不是美军愿意放弃,而是没有办法。
不管怎么说,瓦努阿图是独立国家,而新喀里多尼亚则是法国的海外省,在此之前美国没有理由向这两处地方派遣军队,而且也没有办法派遣军队。在剧变面前,就算美军想赶在共和国军队之前出兵控制新喀里多尼亚与瓦努阿图,也得首先夺取制海权,而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就算美国陆战队到达了目的地,也会被彻底包围,甚至会遭到共和国海军的炮火打击与空中打击。
要说的话,只能说共和国海军的行动太迅速了。
当然,舰队进入珊明海,只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除了“台湾岛”号、“海南岛”号与“崇明岛”号海上基地先后在瓦努阿图与新喀里多尼亚之间的海域安营扎塞之外,运载陆战队的登陆舰队也赶了过来。有意思的是,拖后腿的反而成了欧州国家。当然,考虑到美国会在欧洲宣布参战后出兵控制新喀里多尼亚与瓦努阿图,所以可以将共和国海军在珊瑚海的行动看成是以防范为主的前期部署。
直到2060年1月7日,在法德意的积极推动下,欧盟理事会才在英国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参战决议,并且在当天晚些时候,宣布出兵白俄罗斯、立陶宛、拉托维亚、爱沙尼亚与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
到1月8日天亮的时候,欧洲军队已经进驻加里宁格勒,并且先后进入了白俄罗斯与立陶宛。虽然驻扎在加里宁格勒的俄军做了微弱抵抗,但是在远离本土,而且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3个俄军师在1月8日夜间就宣布单方面停火。当然,在接到俄罗斯当局的命令之前,这3个俄军师的官兵没有向欧洲军队投降。从稳定大局出发,欧洲军队在进驻了市区与重要城镇之后,也没有逼迫退守营区的俄军投降。
与之相比,白俄罗斯与立陶宛的反应明显要温柔得多。虽然在欧洲军队开进这两个国家的时候,白俄罗斯与立陶宛当局都没有表示欢迎,更没有前去迎接,但是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两国政府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并且命令驻守边境地区的军队撤回军营,在没有受到攻击的情况下,不得进行抵抗。与在加里宁格勒的行动一样,欧洲军队并没冲击白俄罗斯与立陶宛军队的营地,而是非常礼貌的控制了主要城镇,然后派遣联络军官前往军营,要求对方合作。
1月8日,欧洲军队开进摩尔多瓦,并且在当夭傍晚进入乌克兰。
摩尔多瓦只是一个小国,在白俄罗斯都没有抵抗的情况下,自然不敢进行抵抗。
相对而言,乌克兰最为积极,毕竟乌克兰已经是参战国,而且半个国家在集约集团联军的占领之下。虽然欧洲军队不是来帮助乌克兰战斗的,但是这支来自西方的军队至少能够保证另外半个国家不会沦陷,至少不会落入同一个敌人手中。受此影响,在执行占领任务的欧州军队开进乌克兰的时候,乌克兰当局不但没有抵抗,还非常配合,沿途的乌克兰军队也积极合作,甚至主动为欧州军队带路。看上去,欧洲军队不是来占领乌克兰的,而是来拯救乌克兰的。
1月9日上午,共和国军队按照约定,即在欧洲军队越过边境线后48小时,在大陆战场上发起了战略总攻。
毋庸置疑,早已杀红眼的俄军进行了最疯狂的抵抗。
事实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俄军的抵抗没有任何意义。
发起进攻之后,南北两个方向上的共和国军队就兵分两路,从南北两面向莫斯科的西面穿插。共和国陆军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在欧洲军队进入俄罗斯之前,尽量把战线向西面推进。原因很简单,按照共和国与欧盟达成的秘密协议,双方地面部队会师的地方就将成为双方实际占领区的边界线。虽然共和国已经在大陆战场上取得了足够的纵深,但是考虑到南面战场上,顿河以东的半个乌克兰已经在掌握之中,而该地区成为了明显的突出部,从拉平战线考虑,共和国陆军都应该将俄罗斯这边的战线往西面推进几百公里,将欧洲军团挡在莫斯科的大门之外。
按照袁晨皓与苏劲辉制订的战役计划,此次进攻的目的地就是莫斯科西面的斯模棱斯克,即把战线顶到俄白边境附近,让欧洲象征性的占领俄罗斯西部领土之后,就让欧洲军团收起脚步。
毫无疑问,这么做,肯定有点绝。
要知道,欧洲需要的是战略安全,而不是象征性的占领俄罗斯。
比较有意思的是,欧洲军团在毫无阻拦的情况下的行军速度甚至还比不上共和国陆军在战场上的突击速度。虽然陌生的环境对欧州军团的行军速度产生了影响,加上白俄罗斯当局的不合作态度,也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是要知道,欧洲军团根本没有受到威胁,由此可以看得出来,欧州军团的素质确实非常糟糕,快50年没有打过仗的部队与连续打了近半个世纪的部队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然,这也证明,决定部队战斗力的绝对不是装备,而是官兵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