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预制件的质量,并且使其在不同温度下不会发生严重变形),所以在拆除跑道的时候,只需要向开孔内灌注由川宏实业开发的特殊溶剂,就能将跑道预制件从填充材料上取下来。不太理想的是,填充材料是一次性物资,无法回收利用。
除了跑道,野战机场还需要大量配套设施。川宏实业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其他公司的相差不大,即所有机场设施都按照集装箱的标准设计,在使用的时候直接拼接成型,或者单独配制。不同之处是,川宏实业没有为每个模块配制动力,而是单独配制拖运模块(也就是具有行走能力的拖车),从而节约了成本。
对陆军来说,用12亿元买来一座野战机场,肯定是非常划算的买卖。
川宏实业能够在竞标中击败众多实力强大的对手,除了其在跑道预制件上采用的独特设计之外,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最大。当时,中重集团提交的竞标价格为22亿,另外几家大型军火集团提交的竞标价格都在20亿元以上,即便算上6亿元的额外投资,川宏实业的竞标价格也只有18亿元。
显然,陆军没有任何理由用更多的钱买更差的装备。
2035年初,川宏实业交货后,陆军立即对“野战机场预制组件”进行仿实战测试,结果让陆军非常满意,在模仿遭到零星攻击的情况下,2个工程营的官兵仅用6个小时就完成了野战机场的搭建任务。正是如此,陆军与川宏实业签署了第二份价值28亿元的订单,又订购了2套,只是交货时间订在了2036年底,所以战争爆发时,陆军只有1套野战机场预制组件。
也正是根据这次测试的结果,裴承毅确定了6个小时的空运间隔时间。
根据6个小时的空运间隔时间,裴承毅才让Y…16A机群首先运送空降部队,然后以机降的方式运送其他作战部队,没有立即动用Y…15B机群与Y…14C机群。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动用Y…14C机群,支援航空兵肯定会与战术航空兵抢占前线机场的有限资源,对空中打击行动造成影响;如果动用Y…15B机群,则会对另外一个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从而对整个作战行动造成影响。
合理应用作战力量,是前线指挥官必须掌握的高深学问。
当然,实际情况比裴承毅预料的好得多。
因为炮击与轰炸过于猛烈,所以西里古里附近的印军没有对空降场发起攻击,也就没能对正在搭建的野战机场构成威胁。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2个工程营只需要5个小时就能完成搭建工作。
提前1个小时完成搭建工作,意味着可以向前线投送更多的作战力量。
出动的不是支援航空兵的运输机,而是陆军航空兵的垂直起降运输机。
虽然DZ…25C能够以垂直降落的方式向任何一块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空地运送作战部队,但是在垂直降落的时候DZ…25C的最大载重量不能超过25吨,且满载时的作战半径不能超过600公里。主要就是垂直起降时完全依靠推进系统,且推进系统的耗电量远远超过了正常飞行状态。如果采用正常方式,也就是滑跑方式起降,DZ…25C的空运能力能够达到30吨,且满载时的作战半径可以延长到750公里左右。延长一点作战半径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第155航空运输旅驻扎的基地距离西里古里不到600公里。增加点运输量的影响也不明显,因为在铺设预制跑道的时候,为了确保工程人员的安全与运输机的安全,DZ…25C不能进场降落。关键就是,1200米长的跑道,足够让144架DZ…25C在1个小时内完成降落、卸货与起飞的全部作业,不占用大型运输机的起降空间。换句话说,144架DZ…25C能够在1个小时内向前线运送144辆空降战车与1152名步兵,或者4320吨作战物资、或者任何相当的作战力量。
对攻打西里古里的作战行动来说,这次运输行动显得非常关键。
对李东石来说,也是如此。
既然DZ…25C能够再飞一次,为何不从空突151旅“借”来几支战斗部队呢?
傍晚,李东石联系上了军长商雪韵,要求从空突151旅借调作战部队。商雪韵没有让这个最勇猛的老部下失望,立即命令空降151旅把2个地面战斗营与炮兵营派往西里古里空降场,由李东石直接指挥。
商雪韵的想法也很简单,与其让其他军的作战部队攻打西里古里,还不如集中空降15军的力量首先发起进攻。不是有很多人怀疑空降兵在平原地区的进攻力量吗?那就让只有空降战车的空降部队率先发起进攻,让那些质疑者看到空降部队的进攻能力。
当然,对于凌云霄来说,这绝不是好消息,因为第二批到达西里古里的就是77军的第771快反旅。日本战争攻打琉球岛的作战行动中,空降部队就抢了快反部队的风头,不但首先上岛,还一路摧枯拉朽,打垮了日军,让应该担任进攻主力的快反部队丢了一回脸。如果再次输给空降部队,凌云霄今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为了确保快反771旅能够尽快搭乘运输机去前线,凌云霄一直守在空军基地。
得知西里古里的野战机场将提前1个小时完工,凌云霄就觉得事情不大对劲。
找到机场指挥官,要求让运输机群提前出发后,凌云霄碰了一鼻子灰,因为返航的Y…16A正在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修,无法在19点30分之前出发。
无奈之下,凌云霄只能联系前线指挥部,准备向裴承毅“诉苦”。
他的运气确实不太好,裴承毅没在前线指挥部,接电话的是袁晨皓。虽然袁晨皓是前线副总指挥,但是作战计划是总指挥确定的,他没有权力调整作战行动,也就没有权力阻止商雪韵向前线派遣增援部队。
凌云霄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裴承毅正在跟巴基斯坦总参谋长通视频电话。
共和国已经出兵印度,巴基斯坦就不能在外旁观。
按照王元庆订下的战争计划,巴基斯坦将在共和国发起地面战争后的12小时内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地面进攻,牵制印度西北地区的地面部队。
虽然王元庆没有指望巴基斯坦能在战争中做出多大贡献,因为巴基斯坦并不希望印度彻底战败,为此甚至不想统一克什米尔地区,但是作为前线总指挥,裴承毅不能忽略巴军的作战行动。
与巴基斯坦总参谋长聊了一阵,裴承毅就感觉到了巴军对这场战争的抵触情绪。
因为大部分巴基斯坦高级将领到共和国学习过,所以非常熟悉“飞鸟尽、良弓藏”的意思。巴基斯坦能够成为共和国的头号盟友,关键原因不是巴基斯坦有多么强大,而是巴基斯坦与共和国有共同敌人。国家联盟基础只有两个,要么有共同利益,要么有共同敌人。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的作用更加明显。除了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之外,巴基斯坦与共和国没有太大的共同利益,因为巴基斯坦在以共和国为核心的经济体系中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巴基斯坦与共和国的经济关系很难成为同盟基础。如此一来,共同敌人成为了两国同盟的基石。共同敌人消失的时候,也就是同盟瓦解的时候。
对共和国来说,只要印度不再构成威胁,有没有巴基斯坦这个盟友都不重要。对巴基斯坦来说,即便印度从地球上消失,也不能失去共和国这个盟友。原因很简单,巴基斯坦经济对共和国贸易的依存度超过60%,意味着2亿多巴基斯坦人中,有1亿多与共和国有经济往来。
巴基斯坦的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藏南冲突之后,共和国国内舆论就发生了转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共和国公民认为应该恢复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而不是一味支持巴基斯坦、打压印度,巴基斯坦悄无声息的调整了国家战略。以往,巴基斯坦为了在南亚地区制造紧张局势,让共和国注意南亚地区的威胁,经常在克什米尔地区制造冲突,甚至秘密支持针对印度的武装组织。2032年之后,巴基斯坦就很少在克什米尔制造冲突,也不再支持针对印度的武装组织,反而是印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由此可见,巴基斯坦非常清楚下一场战争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也非常清楚印度彻底战败后会产生什么结果。
虽然王元庆、顾卫民等共和国领导人一再向巴基斯坦保证,不管印度有没有威胁,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都牢不可破,颜靖宇出任总理后,首先访问的国家就是巴基斯坦,并且在伊斯兰堡向巴基斯坦总理表态,共和国将一如既往的重视中巴传统友谊,但是这些表态并没改变巴基斯坦的基本战略,因为不管是王元庆,还是颜靖宇,都不能保证在10年、或者20年之后,共和国仍然将巴基斯坦当作铁杆盟友。
作为独立之后就在为生存在战的国家,巴基斯坦不会相信任何甜言蜜语。
当初,巴基斯坦投靠共和国,正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为了本国的利益出卖了巴基斯坦。虽然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的友谊维持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对巴基斯坦人来说,切实的保障才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
当然,巴基斯坦没有背信弃义。
说到底,共和国仍然是巴基斯坦的头号盟友,而且是巴基斯坦不能得罪的盟友。随着共和国陆军入印作战,共和国已经亮明底牌。现在的问题不是印度将以何种方式战败,而是巴基斯坦能否在战争中助共和国一臂之力。哪怕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不再需要巴基斯坦牵制印度,巴基斯坦也不能在战争期间与共和国分道扬镳。
也就是说,巴基斯坦没有选择的余地。
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护巴基斯坦的国家利益,巴军总参谋长明确提出,巴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发动进攻之后,共和国应该尽快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支援巴军作战。裴承毅没有做出保证,只是承诺在克什米尔的战斗中,共和国可以提供空中支持。当然,裴承毅没有忘记最重要的话,那就是暗示巴军总参谋长,只要巴军占领了克什米尔印控区,共和国就将借道克什米尔地区攻打印度西北地区。
这个暗示非常重要,因为这表明战争不会在克什米尔边境线上停止。
裴承毅表明态度之后,巴军总参谋长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答应巴军在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2点30分之前发动地面进攻。
搞定巴军总参谋长,裴承毅才离开办公室,前往战术指挥中心。
虽然巴军总参谋长已经做出承诺,将按照早就确定下来的战争计划采取行动,但是裴承毅已经预感到,进展不会太顺利,至少巴军不会拼了命的发动进攻。
如果克什米尔的战斗不太顺利,整个战局都将受到影响。
第60章 协同作战
回到战术指挥中心,裴承毅还在考虑西线作战的事情。
如果按计划进行,共和国陆军将首先攻打印度东部地区,攻占西里古里,就是该计划的第一步。扫荡了印度东部地区之后,陆军才会在西部战场上投入主力部队,帮助巴基斯坦统一克什米尔,占领喜马拉雅山西端南部地区的战略要地。在陆军挥师西进之前,西线战场上的地面战斗由巴基斯坦承担。
这套“先东后西”的战争计划是由王元庆确定的。
与20世纪60年代的那次边境反击战相比,因为国际局势、地区形式、战争起因完全相左,所以战略进攻的步骤完全反了过来。当年,共和国采取“西攻东守”战略的原因非常复杂;比如在西线发动进攻,可以稳住输掉第一次印巴战争、国内局势动荡不堪、濒临崩溃的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