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算来,裴承毅得把手里半数以上的空中力量与空运力量放在西线战场上。

拿到由袁晨皓负责的另外一份战役计划之前,裴承毅就知道这行不通。

袁晨皓负责西进作战行动,按照他制订的作战计划,在首先投入24军的情况下,至少需要为进攻部队提供1200架战术战斗机与700架低空攻击机。因为西进作战远离后方补给线,工程部队修复交通线的速度跟不上部队的推进速度,所以需要动用70%以上的战术空运力量为进攻部队运送作战物资。

两者相加,远远超过了支援力量的实际兵力。

裴承毅还得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袁晨皓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攻打新德里的行动,将更多的支援任务分配给了炮兵,没有过分倚重航空兵。实际情况会不会如此,以及提高炮兵作战强度对后勤保障造成的影响,都有可能使袁晨皓的作战计划在实施的时候进行重大调整。

总而言之,裴承毅手里的支援力量远远无法满足作战需求。

解决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推迟西进作战行动,等到新德里方向上的进攻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再开始,避免两条战线上的支援高峰时期同时到来,从而更加合理的分配支援力量;二是增加地面部队投入,降低作战部队对远程支援力量的依赖性,采用一慢一快的进攻战术,错开两条战线上的高峰时期。

相对而言,裴承毅更愿意选择后者。

西进行动绝对不能耽搁,因为印军正努力加强博帕尔以西地区的防线,在纳尔莫达河南岸构筑更加坚固的防御阵地,如果不能赶在印军做好准备之前发起进攻,突击战将变成攻坚战,进攻行动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功亏一篑。

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不是不可能,只是投入哪个战场?

换句话说,就是“一慢一快”中,哪边慢,哪边快?

因为攻打博帕尔的作战行动比预料的顺利得多,所以38军还有部分战斗力,特别是第383机械化步兵旅还有足够的战斗力,另外2个旅也能在短暂休整后再次开赴战场。77军的情况比较糟糕,只是凌云霄不会错过机会,很有可能在全面恢复战斗力之前,率领部分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比如第772装甲突击旅参战。54军正在按照计划休整,部分作战部队能在9月15日左右恢复战斗力。21军正在赶来,预计在9月10日左右到达博帕尔。如果实在有必要,还可以在9月15日之后调遣36军或者37军参战。当然,裴承毅手里最有力的军队是27军。

虽然27军在印度东北地区部署了1个月,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没有执行战斗任务。开赴博帕尔之前,27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收编投降的印军东北集团军群,官兵基本上不存在战斗疲劳问题。袁晨皓没有让27军担任突前任务,不是不打算使用27军,而是准备在24军取得突破之后再让27军担任主攻任务。也就是说,先让24军撕开印军的主要防线,再让27军一鼓作气的打到阿拉伯海沿岸地区,最大限度的发挥2个战略反应军的战斗力,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兵力导致部队战斗力全面下降。

在裴承毅不愿意减慢西进速度的情况下,27军就得跟在24军后面。

如此一来,其他作战部队基本上都只能在15日之后参加战斗。

此时,裴承接就得考虑一个新的问题了,那就是,15军之后,有没有必要在西进的战场上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队,以及投入更多地面部队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新德里方向上的进攻行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指挥官能力的问题。

只有对局势做出准确判迸,才能正确应有作战力量,产生最佳效果。

如同以往一样,裴承毅没与立即做出决定,以他的指挥风格,也不会在局势明朗之前做出决策。

换句话说,战斗打到9月15日,肯定会迎来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不管是从博帕尔向西进攻,还是攻打新德里,10天之内,首批投入的作战部队都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到时候再根据两个战场上的具体情况,决定向哪个方向投入增援力量,才能确保合理使用作战力量。

做出这个决定后,裴承毅与袁晨皓一起对支援力量做出了调整。

进入具体战术规划阶段,两线作战的问题才完全暴露出来。虽然前线指挥部有几百名参谋,但是考虑到两线作战的复杂性,裴承毅与袁晨皓承担起了大部分工作,没有将关系到前线将士生死的事情交给手下的参谋。

从9月5日中午到9月6日凌晨,两人一直在战术指挥中心规划战术行动。

当然,作为前线总指挥与副总指挥,两人只需要考虑旅一级战斗单位的作战任务,以下级别战斗单位的作战任务则由各军军部负责。也就是说,前线指挥部必须在作战行动开始前12小时向各军下达作战任务,各军军部才有足够的时间制订更加详细的战术计划,并且将作战计划下达给各级作战单位。

9月6日清晨,裴承毅将作战计划交给了通信参谋。

分发作战任务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依靠先进的军事通信系统,半个小时之内,各军军部就能收到作战任务。

按照裴承毅的规定,进攻行动将在9月6日19点30分开始。

因为巴基斯坦军方最快只能在9月7日凌晨前将作战物资移交给西线战场上的3个野战军,而3个野战军需要大约20小时才能把作战物资分发给各级作战部队,所以已经到达博帕尔的24军将首先发起进攻,向新德里的进军行动在9月7日夜间开始。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间隔24小时不但不是问题,还能错开进攻前的支援高峰期,让航空兵能够分两次集中力量提供火力支援。

裴承毅安排好任务,回去睡大觉的时候,马德里的外交官还在打嘴仗。

虽然美国一直要求尽快进行正式停战谈判,但是中国谈判代表却始终坚持基本谈判原则,巴基斯坦等几个国家也认为正式谈判的条件还不成熟,就连印度也认为需要更多时间为正式谈判做准备。

印度的这一态度很好理解,因为印度不大愿意进行公开谈判。

因为掌握了第一手情报,知道中国军队即将发起进攻,所以关国的焦急心情也完全可以理解。

问题是,外交谈判不是军事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然非正式会晤没有对战争造成多大影响,王元庆也就没有让项铤辉把谈判的事情告诉裴承毅。

只要按部就班的发起下一轮进攻,谈不谈对共和国都没有什么影响。

第158章 军长的担忧

夜幕降下,24军在罗少鹏少将的率领下,率先踏上西进征程。

虽然在众多军长中,罗少鹏是最桀骜不驯的一个,对裴承毅也最不满,但是前线指挥部安排24军打头阵的时候,罗少鹏没有抱怨什么。能够成为统帅数万官兵的少将军长,总得有点本事。罗少鹏对裴承毅再不满,也应该知道24军的处境,以及他的处境。因为错过了北上突击新德里的机会,24军已经成为东线战场上最无足轻重的部队,所以不管是罗少鹏、还是24军的官兵,都得抓住这次机会。用罗少鹏在出发前鼓励将士的话来说,如果24军仍然无所建树,很有可能在战后降为二线部队,甚至被撤编。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参战前,项铤辉就明确无误的告诉所有军长,各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将决定在共和国陆军中的地位。因为成立前线指挥部的时候,裴承毅从各军抽调了中级军官,所以各军军长早就收到消息,战争结束后,陆军肯定要调整编制,主力野战军肯定会裁减,陆军总规模也会缩小。

能够当上军长,就有能力看出这场战争对共和国的影响。

按照某些新闻媒体评论员的话来说,印度战争将是共和国在21世纪前40年打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在来的30到35年之内,共和国不大可能再次参与类似的大规模战争。虽然不排除共和国参与其他地区局部战争的可能性,但是陆军作为“决定性力量”,是否派遣陆军参战将直接由国家基本战略决定。在共和国不愿意卷入大规模战争的背景下,陆军将再次恢复“国土防御部队”的身份,不可能像空军与海军那样,甚至不可能像海军陆战队那样,成为共和国干预国际事务的急先锋。

不用参与大规模地区战争,自然没有必要保留一支过于庞大的陆军。

既然没有必要保留太多的地面部队,精简战斗部队势在必行。

实际上,王元庆已经在为裁军做准备。加强军队职业化建设,提高士官的比重,就是王元庆为共和国的第三次军事改革做的准备工作。按照外界的预测,王元庆肯定会在执政的最后一年开始军事改革,将共和国陆军的总兵力削减到50万左右,最多保留8个主力野战军,更有可能取消军一级编制,以旅为最高战斗单位,从而大幅度提高共和国陆军的作战灵活性。果真如此的话,陆军主力作战部队肯定会被控制在20到24个旅之间,总兵力不会超过20万。

毫无疑问,这么做,对共和国的好处非常明显。

缩减陆军规模,等于让空军与海军、以及更有发展潜力的天兵获得更多的投入。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20个主战旅足够确保共和国的本土安全,足够同时打赢两场低烈度局部战争,或者一场高强度地区战争。即便遭遇大却模地区战争,因为提高了士官比例,所以可以在战时通过征召士兵的方式,将作战部队扩大好几倍,同时确保各作战部队的战斗力不会大幅度下滑。要知道,在作战部队中,以班长为代表的士官才是真正的顶粱柱,1个好班长能够带动8到10个士兵。即便陆军规模过小,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扩大海军陆战队,让海军陆战队担负部分地面作战任务的方式确保军队的总体战斗力。长远来看,随着共和国不再受到周边国家的威胁,今后的军事行动以对外干预为主,擅长与海军配合作战的陆战队更加适合对外干预行动。

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上,王元庆有足够的理由把陆军由70万裁减到50万。

站在其他军种的立场上,也有足够的理由支持裁减陆军。

可是站在陆军官兵,特别是各个军长的立场上,肯定反对裁减陆军,因为那等于抢走他们手上的饭碗。

各军军长也早就听到消息,元首不会拿陆军将领开刀。

不管怎么说,陆军仍然是共和国第一大军种,在共和国军队中的地位非常高。别的不说,总参谋长是陆军上将,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总参谋长的裴承毅也是陆军中将,而在此次战争中表现突出的袁晨皓仍然是陆军上校。虽然空军与海军将领有很大的发言权,但是在共和国高层军事领袖中,陆军将领仍然占了大半壁江山。元首要想拿陆军开刀,首先就得问问项铤辉与裴承毅是否同意。

按照大部分陆军将领的想法,元首很有可能通过组建战区司令部的方式,逐步瓦解陆军在共和国军队中的“霸权”地位,并且为“失业”的陆军军长提供新的饭碗,让陆军支持军事改革。

成立战区司令部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了,虽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落实,但是所有军长相信,随着裴承毅通过这场战争站稳脚跟,当仁不让的成为总参谋长的接班人,关于下一任总参谋长的纷争告一段落,成立战区司令部的事情将水到渠成。即便不在项铤辉的任内完成这件事情,裴承毅上台后都会通过支持军事改革,全面调整共和国的军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