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典礼时所发生的事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来自全东京的3500名儿童,皆集合于世田谷的一个运动场。在典礼还未进行到一个小时时,蹲着聆听致词的孩子们,就陆续有人晕倒,而且竟有11名之多。
后来,小学五年级以下的小童子军们也来参加典礼,并举行了“破气球游戏”,即一种自己脚上绑着气球,再去踢对方队伍的气球的游戏。可是,大家只是列队哇哇叫嚷着,大多不想积极地冲入对方的阵地,去多踢破一个气球。看了这种情形,本田和井深大为了要给孩子们“打气”,也加入了这场游戏,而且两人都很专心地在踢球,可是孩子们非但不因此受到刺激,反以一副镇静的表情望着,好像在说:“偌大一个人了,还乐个什么劲!别踢伤了才好。”
当时他想:平常受过严格童子军训练的学童尚且如此,其他未受训练的孩子,就更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在学校运动会上,连50米赛跑都跑不完的孩童也多得是,甚至还有稍一跌倒就骨折,弄得救护人员忙得不可开交的。此外,不会吊单杠、不会跳箱、不会爬竹竿的孩子也不罕见,要是老师想作个示范,他们反而会劝老师:“危险,还是别做的好!”
孩子究竟为何如此胆小懦弱?这样的小孩长大后,能有本事适应这现实而复杂的社会吗?
所谓“志气”,就是“尽量不输于人”的魄力,但是无可避免地,有魄力必有危险。然而,一开始就不与人竞争,凡有危险事就依赖父母兄弟的风气不单在孩子之间盛行,而且蔓延至青壮年。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职业的选择。这种人无论当公务员,还是进了大公司,他主要的目的不是想找一份工作,而是想找一种兴趣作为生活的依托。
井深大认为,所以会有这样的儿童与青壮年人,原因之一就在于幼儿期母亲的态度。在应该严加管教的时候,不严加管教,把教养的责任推给幼儿园与学校,结果培养出胆小懦弱的孩子,自是理所当然了。既然从孩子能够很自然地接受严格管教的时候,就过分像“宝贝”似地把他养大,也就难怪孩子会有“娇生惯养”的心理;而这种“娇生惯养”的心理,到了上幼儿园及小学以后,还会更严重。
如果孩子稍微被老师训了一下,家长就向校方兴师问罪;上体育课时,孩子受了点伤,也要学校贴医药费,如此,孩子怎能产生自立心?
学校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固然也有问题,但是,至少对孩子的教养,以及教孩子向现实或危险挑战的气魄,除了父母之外,谁也无法办到。而这个时期,就只有在3岁以前。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非常任性,不听父母的话,光想自己想干的事情。责备他一次就反抗一次,越来越不好对付了,这怎么办才好呢?”
孩子的任性也是父母培养出来的能力之一。作为父母一般是不愿通过责备方法培养孩子的。不过,你打算严格培养,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孩子的溺爱或助长了孩子的反抗心理。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状况下,更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为娇生惯养的人。当孩子哭了,就急忙奔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当孩子摔倒哭了,立刻跑过去抱起来。这样做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不管任何场合都如此,就会培养出孩子的任性心理。
如同有句谚语所说的:“过犹不及”。凡事“过分”固不适宜,但没有任何事比在幼儿期父母的溺爱对孩子更为有害的。
父母为了疼爱子女,往往会让懦弱的孩子更有依赖心,如此落入恶性循环。其结果,受害的当然是被娇生惯养的孩子本人了。
第九部分 井深大:早期教育法
父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需要父母的协调以及双亲的职权分摊,如果忽略了父亲的角色,对往后孩子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如果说,单单吃母乳、换尿布就能长大,那么,孩子是母亲一人就可以抚育的了,所以才会有人说:“没有父亲,孩子也会长大。”
的确,在肉体上、生理上是如此。因为,作为生物的人类,要培养生存上的基本力量——即动物性的育婴工作,都得假借母亲之手,而且也非母亲莫属。父亲的存在,要等孩子稍大后需要精神教育和社会性教育时才会显得特别重要。
有趣的是,在猴子的世界里,虽然有“头目猴子”,但却没有“父亲”这个名位。当然,让母猴生小孩,必须要有公猴才行,可是,哪个公猴是哪个小猴的父亲并不清楚;即使知道,也没有一个特定公猴像人类的父亲那样,在孩子诞生后,负责找食物或保护小孩。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河合雅雄认为,在动物社会中并无人类这种意义上的父亲,而人类这种特殊种群,则为了要过团体生活,才组织所谓的家庭生活,因而有了父亲这个人物。
河合教授说,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之一,就是父亲这个名位。只要是人,无论任何未开化的民族——当中虽然也有跟现在的我们一样,形式上没有家庭组织的民族,但是他们照样明显地有父亲和母亲的存在。
母与子的关系,在任何动物间,都能一眼即可看出。可是像人类这样的父子关系,却必须在社会的组织或制度下——亦即在某种规则下建立的关系中才能存在。
换句话说,所谓父亲,是家庭中的“社会代表人物”;是表现母子关系这个动物性关联所没有的“制度”与“规则”的人。
如此想来,父亲在家庭教育上的存在意义,就更明确了。也就是说,父亲在子女教育上如能多多用心,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父亲”所代表的“社会”,或“制度”等人类团体的规则。
如果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漠不关心,只安于做个“不热心教育的爸爸”,则任凭母亲怎样孤军奋斗,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方面都会有明显的缺陷。
一般而言,父亲在家庭中,大多扮演着斥责孩子的角色。如果偶尔照面的父亲,一见到孩子就教训一番,孩子定会把父亲视如仇敌,而表现出反抗的态度。情绪不稳的儿女,多数对父亲都没有好感。
在比妈妈还严厉的父亲教养之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也许会成为所谓的天才或英雄,不过翻阅伟人传记,大家可以看出,他们在性格上似乎大多有缺陷。
而另一个极端是,有不少父亲不务正业又酗酒,经常吊儿郎当,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被这种父亲养大的儿女,性格会变得别别扭扭,长大后成为不良少年的几率更大。
有一次,井深大在电车上遇到一对夫妇带着小女儿要去郊游,只见那位大约3岁的女孩,兴致勃勃地和父亲对着话。
女孩说:“爸爸你猜猜看,有了10条橡皮筋可以做成什么来?”爸爸回答:“哦,10条橡皮筋嘛,可以凑个臭皮匠啦。”对于这番无谓的交谈,坐在一旁的妈妈,佯装不知的看着杂志。由此可知,一个积极想和父亲进行沟通的女儿,如果碰上这样一对漠不关心的父母,她怎么可能身心愉快呢。
虽然,井深大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担当者是母亲,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教养子女的任务完全交给母亲。做父亲的下班回家,在说太忙了、太累了之前,应多多加强和孩子的沟通,这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成为母亲的一名好帮手,这才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上应负的职责,因为和谐的家庭气氛,不是母亲一个人可以营造出来的。
——全书完——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小说下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