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崩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

武道和仙道,其实都与神魂离不开关系,都是壮大神魂的一个过程,只不过方式形式不同而已,神通手段也就有了差别,也正是有了这种认识,杨道才开始考虑起修炼自身肉身来,肉身之奥妙,筋肉皮膜骨脏髓,甚至还有体内不可感知的窍穴,如天地星辰一般,肉身之奥妙,真正洞穿之后,是比道术还要神奇的,只不过武道之人受制于百年寿元不能突破,没有长生而已,杨道在蛮荒森林听孔雀王论道的时候,曾听孔雀王叹息过,其实武道修炼到最后,未必不能长生,只不过要在百年之内,将武道修炼到那样的境界,这其中需要多少的智慧?多少的奇遇?多少的气运?多少的毅力?多少的义无反顾?多少的磨难?多少的天资?

没有人能够窥探,或许只有上古易子那样的人物,又或者真正的易经现世,易经乃易子亲手所写,真正的易经中,就包含着易子对武道,仙道,每一个境界,每一个层次的领悟,描述,经验,无论是武道人还是仙道人得到易经,无疑是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启明星。

杨道有时候怀疑,易经之中也未必没有无法无念境界的体会,描述,如果能够得到真正的易经,对武者来说,道术来说,随时进入无法无念的境界,也未必是不可能,如果能够随时在无法无念境界中修炼,无论对于武道,还是道术来说,都是功德无量,一日千里的进展,毫无疑问,真正的易经,无论是道术,还是武道来说,都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瑰宝。

“真正的易经?恐怕也和那些巨擎巨头一样,只存在与神话史诗之中,我如今才修炼到地仙的境界,或许在一般人心中算得上是一方人物,神通自在,逍遥天地,但是其实地仙,真算不上什么,只能算是敲开了修道大门的敲门砖而已。”杨道摇摇头,却是否决了脑中产生的莫名其妙的想法。

易经这种东西,太过虚无缥缈,跟仙道成就神仙一样,根本不是人能够计算出来,揣摩得到的。

“我若是能够琢磨到易经,那我的境界,也就跟易子一般无二了。”想到这,杨道不由泛起一阵自嘲,却没有多大的反应,只是心底正常的想法而已,大番天底下读书的人,没有人不想揣摩透易经,没有人不想饱读易经一番的,易经这本书,在所有人读书人心中,才是真正的圣经,但凡有点见识,知道一些历史典故,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人人心中都存在这一本万古经王,那就是易经!

读书人心中存圣贤,养天地浩然之气,其实未必就不如道术修炼,佛门的佛祖,道门的道门,存佛陀,道祖之气与神魂,只不过却少了道术神魂的种种显化神通而已,在历史中传说上古有些读书读到骨子里,甚至一些读了几十年的大儒,读书人,养气功夫极其精深,到了洞彻日月地步的人,其实不用修炼道术,神魂就已经强大到了如同日月一般的地步,比起地仙来都不逊色,只不过比地仙缺少的,只是运神出壳的神通而已,论神魂之力强大上,未必会输给地仙。

“天下读书人,远比修道,修佛之人多无数倍,读书人之中出一些杰出之辈也并不稀罕,只是因为大易帝国对道术的禁止,使得许多人被蒙蔽,又或者不知,读书人神魂养的已经极其强大了,但是因为不懂道术神通,不能出壳运神,虽然有着地仙一般强大的神魂,但其实跟凡人没有两样,没什么区别而已,如果有一天天下读书人人人都知道了道术修炼,那么就恐怕会有很多读书人,神魂一跃而出,就能够成就地仙一般强大,不过如果发生那种情况下,这个天下也恐怕会大乱,因为突然多出来这么多一批的高手来,谁也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影响。”

杨道隐隐有所体悟,心底大约知道了为什么在一些书上,甚至在上古神话传说之中,总能见到大道,小术之间的影子,甚至一些读书精深的大儒,在面对道士神魂显化神通的时候,呵斥不过鬼神之道,小道小术,不登大雅之堂,遭人耻笑的班门弄斧而已,以前杨道总是不能明白,站在这些大儒的角度上来看,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这种言论,但是现在杨道总算是明白了,这并不是什么呵斥,而是拿在道术之上,就如同道士,和尚和读书人来区分来看,道士和尚修炼神魂,壮大神魂,显化神通,能够显得灵异,其实读书人也未必不能,只不过大番有独特见解的读书人,读书极其精深的读书人,不屑那么做而已,认为那不过是小道小术,不登大雅之堂,其实如果那些读书人也调神出壳,神魂显化的话,也能够显化神通,只不过大番读书人不屑那么做而已,这就是道与术的区别,分歧,说实了,只不过是读书人与道士和尚的路子分歧而已。

“其实我如果继续读书养气的话,存圣贤与心中,将神魂养的再壮大一些,读书到了骨子里,心底里,也能像那些大儒一样,调神出壳,到达地仙境界而已,只不过却欠缺了道术磨练的手段,也很有可能错失无相神功这种宝典的机会。”

“其实这些都是儒道之间的偏见,什么小道小术,道术,道术,没有道,就没有术,道和术只有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强大,那些大儒瞧不起道士和尚班门弄斧,显化神通,其实也不过是心底的偏见,其实没有什么。”

杨道修炼道术之后,结合读书人的道理,却是真正明白了。

正文 第两百三十六章

“对了,昨天晚上那五个黑衣人的身份,也是该确认一下了,在我沉思的那段时间内,张三和王五bu是说了九营指挥使和十一营指挥使曾来找过我的么?不过被两人回绝了,这也太巧了一点,昨天晚上刚发生事件,第二天就有人来拜访,而且只有他们两人,正好是那黑衣人头领说的孪生兄弟,整个镇北王大营之中,九十九营指挥使,算得上有头面的的孪生兄弟,也就只有那两人,我虽然来到镇北王大营没有多长时间,但是这么明显的特征,却根本不需要逐一调查,简直是一目了然。”杨道忽然深思一转,突然脑子中又回想起了那天晚上击杀五个黑衣人之后,本来要前去九营指挥使和十一营指挥使军营一探究竟的,但因为身体突然进入到了无法无念的境界而耽误了时间,整整思考了一天,这一天之内虽然三营上下平静一片,一如既往,但是九营指挥使和十一营指挥使的突然到来却显得有点诡异,现在回转过来,想通一切之后,处理好手中的事,将前夜誊写出来的神功秘籍交给张三,让其带到武堂之中存放。

要在军中成立一个武堂,看武堂成不成功的因素,除了军人的士气和武堂的规模之外,很大因素上得看武堂中秘籍的积累,也就是藏书量。

杨道是从京城长大的,自小就知道在京城之中,有许多发了财的大户,中等人家,为了装饰满面,家中都修有书房,书房中都摆满了藏书,为了显示自己是书香门第,文人风气。

现在的大易国四海升平,气象安宁,自从几十年前逼退兵临城下的三国兵力之后,扶持佛门,佛门与朝廷合作,再加上现今在位乾帝的铁血手段,整个大易境内的气象,变得峥嵘一片,在京城,尤其是大户,亲王,郡王,士大夫,官员之流,但凡有些钱财,有些富贵的,家中什么都可以缺,唯独就是藏书不能缺,这已经成了传统,惯例,似乎只有家中有藏书,才能代表自己是圣人子弟,受圣贤教诲的高雅文人。

就是那些满身铜臭味的商人,府邸之中也有一定的藏书,而王元的元帅府邸之中,琅嬛书屋里,就拥有十万册的藏书,在京城上流之间,元帅府出名的地方,除了王元是大易第一元帅这个无上光荣的荣誉之外,最出名的就是帅府中的藏书,在京城之中,除了皇家书库中的藏书已破十万册之多,大多数的士大夫,官员,亲王,郡王之间,藏书量都没有王元元帅府中的多,其实有的时候,家中书屋的藏书,也是一种身份的炫耀。

而在军营之中,除了讲武堂这个由朝廷开设的地方,里面武学典籍的藏书也有几千册,只不过向来由重兵把守,非将军统帅之流不得入内,而一般士兵的武力,战力,等级考核划分,都是在外围的演练区,讲武堂真正的核心,却就是那几千本练武的秘籍书册,是无数上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钻营的地方,同时这也是当兵的唯一的一条晋升途径,不受外物关系干扰的途径,这却和科举一样,有着种种严明的制度,考核,只不过科举是读书精义,而讲武堂,考的是人筋肉皮膜的武力,还有兵法的考验。

而在一些指挥使,将军统帅的士兵,军营之中,武堂之列也是允许的,只不过是私自设立,不是朝廷国策,名义上就有些见不得光,这却是军营之中的诸如潜规则之流,尤其在镇北王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军营之中,镇北王一人要管理将近一百万的人,平日士兵的吃喝拉撒就足够让脑袋一个变两个大,这种开设私自开设武堂的事,即使是知道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事就算是放在了地仙身上,也无法理清。

而且一些富家子弟,王公之流来军中历练,就要招揽人手,立的军功,打赏赏赐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这其中的种种关系如果串联起来的话,就不仅是涉及到士兵吃喝拉撒,金山银山的问题,其中更有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是镇北王这样的人,虽然手下拥有百万大军,但真正归他掌握的,不过一半之数,这些却都是镇北王站立的主心,却是保护的严严实实,就是自己饿着,也得养活,同时这也是任何势力都穿插不进来的,这已经是镇北王自己的心腹,核心了。

杨道虽然是从京城来的达官子弟,又是王元嫡子,光着一名头,暗中就能疏通不少关系,但是到了三营之后,杨道仍然让张三和王五,上下打点,摆平了不少的阴沟暗线,不将这些阴沟暗线填饱了,疏通了,即使能成立起武堂来,也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借口,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遭受毁灭,尤其在这种边境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事的地方,更是马虎不得。

杨道也知道,边境上大约有三十个营上下,总共人数将近十万大军,这其中有能力,财力,实力建立起武堂的,寥寥无几,不是武堂成立不起来,而是即使成立起来,因为没有镇压场面的神功秘籍,安稳不住军心,士兵即使见到了也不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士兵不肯配合,自然是无论如何都成立不了,有的则是因为钱财不够,前后阴沟暗线关系的摆布,没有疏通,刚成立起了一两天,就被人暗中给阴死,要不有的就是被大辽的敌军铁骑,生生践踏没了。

杨道不才,虽然并没有亲眼见识过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却自小通达历来阴谋计策,在来镇北王军营参军的时候,着重研习了一番,又在兵部尚书府邸中向四大侯爷讨教过,四大侯爷年轻的时候可个个都是战场中厮杀了好几十年的人,一肚子的行军打仗的经验,这些东西,杨道却是不问白不问,这些东西,四大侯爷却是不敢有半点作假,否则一个不当传了出去,落到别人耳里,而过有失妥当的话,就会被人拿来攻击,杨道倒是在四大侯爷哪里,学来了不少行军打仗的经验,还有军中的潜规则,和书上读到的东西一比较,配合,运用起来却倒是得心应手,无往而不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