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恶男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易道:“都邦哥,我没打扰你的正事吧?”

都邦道:“我们都是吃百家饭的,哪有什么正事,有也是害人的正事。”

四个人坐下,李易见这屋里摆设普通平常,道:“都邦哥平常过日子可简朴的很哪。”

都邦道:“我们这些人,行事要低调,这里其实也不是我家,只是我们巧手帮地火堂分舵,我平时有事才过来,没事的时候,我一般在自己家里养着。”

姜小强道:“看来还是当领导好,能脱产,不用干活就来钱儿。”

众人哈哈大笑。

都邦查验了李易的手脚,见他手脚上脱臼的地方都没什么大碍,肌肉、筋膜和关节都恢复的很好。左手的骨裂和肋骨的骨折就只能慢慢的养了。

都邦道:“李老板,咱们相识一场,我就叫你老弟吧。”

李易道:“那敢情好,都邦哥。”

都邦呵呵一笑,道:“老弟,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大本事,本来偷技还算可以,小指断了以后,功力大损,我本来打算将左手的内柱藏金术转移到右手,再下苦功花一段时间,把右手的功夫也练出来,可是到目前为止,却仍然不行。

我们荣行的人,谁都知道,除了左撇子,所有人练特殊的偷技,都要用左手来练,初时不适应,等练到了中后期,威力才开始显现出来。

要想用右手练,却是极难,往往事倍而功半,恐怕除了二师哥,还没有人能把自己看家的偷技练到右手上。而二师哥的壁虎功,到后来是要用上乘的气功支持的,所以气走诸经之后,用右手练出功夫来,相对就容易一些。”

李易也不明白为什么特殊的偷技不能用右手练,一想这是他们多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估计他们也不知道内情,便没发问。

都邦道:“除了偷技,我们有些人还会些别的本事,老大会功夫,我和二师哥会点穴。与此同时,我还会轻功和缩骨功。”

第三百六十五章 宁舍一锭金

都邦续道:“我的缩骨功也是师父教的,我们三个师兄弟里,只有我的骨头适合学这个。而轻功则是在帮外学的,那是家传的本事,是我爸教给我的,我学的差不多了,这才入的行,后来才被我师父引到帮里。

你帮了我们这么大一个忙,我也没别的,就想把自己的这点本事教给你。偷技要童子功,你现在二十岁了,再学来不及了。

缩骨功也要童子功,要从三五岁的时候练起,我想了想,这功夫要练全身的大关节,对你来说可能挺难,可是腕指间的小关节却是可以脱的。我打算把天马凝身法教给你。

天马就是指手,所谓天马凝身法就是脱了腕关节和各处的指关节,我们是用来伸手入小孔去拨锁的,有时候被人绑住了手,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脱缚,很实用。”

李易道:“这一招可真好,我以后要是被人捉住了绑上或者戴上手铐,那就可以用这招脱身了。”

都邦道:“说的也是,不怕脚踩风,就怕手抓空,只要有一招垫底,还怕什么。

除了天马凝身法之外,我还打算把轻功传给你。古人传下来的轻功有很多大类。

有陆地飞腾法,比如燕子三抄水,蹬萍渡水,平沙落雁,这都是属于平跃类,其基本的运气功法原理大致一样。

另有一种纵跃类,叫轻功提纵术。比如一鹤冲天。旱地拔葱,阳天长河,还有广漠天渡。

这两种方法都要有上乘气功做为基础,光靠肌肉的和弹性是远远不够的。看样子,老弟没练过气功吧?”

李易道:“练过两天,不过一练就犯困,实在是练不下去。”

都邦道:“其实,即使从现在开始练,也来不及了,不过不要紧。这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里都用不上。唉,我小指断了以后,心灰意懒,这些功夫也都搁下了。大不如前。

这些功夫来不及练,咱们还有第三类,属于廷阁类,顾名思义,就是小的空间之内纵闪跳跃,攀爬拿抓。

这一类功夫讲究的是平衡,保持身体的平衡能力才能将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做好。

我一会儿就把这功法的口诀传你,你回去以后慢慢的琢磨,等伤好了之后,再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好练一练。这种东西没有上限,只能越练越高,能练到什么程度,就看你的悟性和努力的程度。”

李易一听之下,心胸中热血沸腾,道:“都邦哥,这可太谢谢你了,人家都说,宁舍一锭金,不舍一招艺。”

都邦一笑。道:“这也没什么,再不传就失传了,那又何必。好吧,咱们闲话少说,我就先说说这廷阁类的功法都有哪些。

如果是在平地之上。或者在高山之旁,那一个人的轻功就看内力深厚与否。没有什么取巧的余地。

可是在廷台楼阁之间,因为有很多可供支撑抓拿的借力之处,所以只要把技巧用的好了,就可以趋退若神,别人一样抓不到你。

练这门功夫,最重要的是平衡,平衡最重要的当然是两腿的平衡。而两腿要想平衡,腰马就必须要有力。一个人如果太大,就一定会影响到平衡。这是个矛盾之处,所以练这门功夫,就一定在矛盾中练习。”

李易听他所说的,似乎和卢仲文所讲的力度与准头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不禁凝神细听。

只听都邦又道:“我们这一门里,要想练平衡,最基本的就是走筐。走筐你应该听说过,先将一只大扁竹筐放到地上,在里面装上沙子,然后光着脚在筐边上走圈。

我们要求要连走三圈,筐不歪不倒不碎才行,等走的合格了,再将沙子掏出去些,再练走三圈。一直练到筐里没有沙子,还能在筐边上走三圈,这才算是大功告成。”

李易心想,那大扁筐轻飘飘的,别说走三圈,一踩上去就得翻,这功夫也太难练了。

都邦道:“这门功夫,我从小开始练,那个时候身体虽然轻,平衡能力不如成人,我一共练了三年多才练成。

你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只要肯勤加练习,估计两三年之内也能练成,而且并不需要练到特别厉害的程度,也足够用了。

练这基本功有些口诀,整身为虚,落点为实,实不长留,以虚托之,缩身凝神,曲腿是本,伸腿有余,以意领身,莫以视领身。

这些话的意思是,全身要放松,虚实是阴阳关系,一个人不可能全是虚的,所以落足点必定是实的,显然这种实不能长留,否则筐就倒了,就必须得一点即收。

一个人的静平衡全是靠实才保证,比如站立,一个人双脚不使足了力气,肯定站不稳。动平衡就未必了,要尽量使自己是虚的。

这个虚并不是松懈不使力,而是要一发九留,有含蕴,不完全外放,甫放即收,一触即收,以触为用,以收为本。

形容一下就像是用一种虚的感觉,托住那一点实的感觉一样,像是蛋清包裹着一颗铁珠,蛋清要不住的旋转,使那铁珠处于欲脱不脱的边缘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动起来又不倒,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平衡和前进,各种方向的调整,全是靠这一点实来完成的,他虽然少,但很重要。

而要想这一点实能正常的发挥作用,却不外泄太过,就要以全身的虚来托承它。这种虚其实是一种全身的放松,也是全身的协调,使各条肌肉都能完美的合作。”

这道理很难形容。李易听不大明白。都邦便又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都邦续道:“练好了这种走筐,就可以练走鼓沾棉了。所谓走鼓沾棉,是形容双脚落里无声,像在鼓上沾了棉花一样,可以吸掉声音,那就说明落足很轻。

我们正常穿着鞋子,落地肯定是要有声的,那怎么才能练到无声呢?就是一点,缓冲。

人落在地上,持续的时间越长。冲击力缓冲的越好,声音自然就越小。你想想,如果去别人家偷东西,双脚落里像打鼓一样。那是什么也偷不到了。”

姜小强道:“老李,我现在就达到了走鼓沾棉的境界,我练给你看看。”

说罢忽然从椅子里一跃而起,轻轻落在桌上,姜小强穿的是旅游鞋,他跳的其实并不太高,两只脚在桌子上落下,却只发出轻微的一声响。

姜小强又是一个筋斗转身落回椅子,脸上尽是得意的神情。

都邦道:“说你平时懒,你就是不听。你刚才双脚落在桌子,根本没有分出虚实来。以虚追实,你师父是怎么教你的?”

姜小强道:“哎呀,师叔,你老人家管的太宽了,我这两下足够用了,对付普通人,跟玩似的。”

都邦哼了一声,道:“老弟,不用理他。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摇。我接着说下落,下落的时候,是要将动作分解的,可以将身子先降下一部分,以手勾住。这时就相当于低了一个身位。再用脚轻轻撑住墙,身子向外弹跃。做个空翻,这样就又低了一个身位,两个身位至少是三米。

而且空翻之后,双脚的是横着的,可以分流一部分冲力。身子着地之后,可以顺势滚出。记住,一定要将使身体感觉到的那股冲力有一个发泄的地方,要是这股力道堵住了,那就只能是损害身体了。

练了这种功夫,练到了家,就是走鼓沾棉,当然练的时候不用在鼓上沾了棉花,那只是一种形容。

练这一手基本功,只要记住一点,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缓冲,要尽量的延长下落后,冲击力袭向身体的时间,延的越长,自身受损就越小。

要让全身的每一处肌肉都能被利用上,只要脚下稍微一实,便全身皆虚。从趾到踝,再到膝,再到胯,再到腰,再到脊,再到上半身,最后用头颈向前一伸一压,用意念将后脊背挑起来一点。

可是人在落地的时候是一瞬间,刚开始练的时候在这一瞬间是肯定不能将全身的肌肉调整到这种非常协调的状态的。那就得靠多练了。

先从低处跳下,体会这种感觉,我知道你练过太极劲,那就更好了,可以用这一手功夫来体会落地时的延长与缓冲。

刚开始练的时候,境界还不高,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刻意的调动全身肌肉以缓冲的样子,各处关节也是明显的收缩的。

等练到了一定的程度,除了踝膝胯三处关节外,几乎看不到上半身的变化。如果是在较低的地方,那就连下半身的关节运动幅度都很小。

因为此时这种的传导和消耗,是在肌肉的交替连续紧张当中发生的,从下到上的顺序虽然不变,只靠肌肉的绷紧和放松就能完成了,关节并不参与。

我们平时也可以做到肌肉紧张而关节无变化,只不过这时,对肌肉的抗冲击力和连续紧张的协调能力要求就很高。当然,要想达到这一步,其实是很难的,那也是需要很深的气功才行的。”

李易道:“都邦哥,你现在可以从多高的地方跳下来。”

都邦道:“我现在老了,至多能从七米高的地方跳下来,只用下半身关节收缩便能缓冲,以前年轻的时候,可以达到十二米。”

李易道:“七米多高那就是将近三层楼高,不用抢地打滚,这很不错了。”

都邦道:“不行啦,老了,现在有的只是技巧了,没有真实功夫了。好了,咱们不说我了,就说说这功夫吧。

我说两句口诀,落前双腿紧,一触紧向上,到脊停片刻,以头点冲缓。这意思很简单。跳下来的时候双腿要紧张。但要紧而不僵。刚一触到地面,就要使这种肌肉紧张的感觉和意念向上传导,传到脊背大概神柱穴的时候,便停一停。最后用头颈的前冲点压式,前压后挑,将最后的力道消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