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都是宦官,他们得以恃宠横行,干预政事,究其原因在于代宗优柔寡断。当宦官势倾朝野,危及代宗的统治时,代宗又利用朝官与宦官的矛盾和斗争,除掉宦官。这种朝官、宦官勾心争宠固位的斗争,构成了唐后期的政治特征。

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先比较发达的黄河流域土地荒芜,又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致使许多人流离他乡,转死沟壑,出现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景象,作为历史上中国经济发展中心的北方广大地区,开始萎靡不振,走向衰落的道路。与此同时,江淮地区由于战乱较少却迅速发展起来。又由于北方的许多地区为蕃镇所占据,中央在北方统治的区域越来越小,所以江淮地区就成了唐政府剥削搜刮的主要对象。

唐政府对江淮地区的剥削十分沉重。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租庸使元载在光淮追征天宝末年以来人民积欠的8年租调,不管是谁,只要发觉家中有财物粮食,就夺取一半,有的甚至十取八九。诸道节度使也往往妄加征科,州县官吏更是巧立名目,盘剥百姓。在这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下,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仅见于史书记载的义军,就有10余支,人数达数十万。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唐代宗时期爆发的袁晁起义和方清起义。

这些农民起义虽然由于力量分散,又缺乏斗争经验,最后被唐军各个击破了,但是,唐政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也不得不颁布了一些减轻剥削和恢复生产的法令。人民负担有所减轻。

四、有限改革未尽雄心

唐代宗李豫在位期间,唐政府经过安史之乱,已经元气大伤。代宗面对危局,也任用了一些贤能之士进行改革,企图重振国威。

唐朝的都城长安位于西北,而关中地区所产的粮食不能完全满足京师人民和驻军大量的消费需要。每年需要把东南地区100万左右的粮食由淮河经汴水入黄河,再转渭水运达长安。安史之乱期间,洛阳被占,淮河被阻,这条漕运路线完全被切断。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唐军收复了洛阳,很快平定了安史之乱。恢复漕运,把江淮的粮食调运到关中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唐代宗把这副重担交给了御使大夫刘晏。

广德二年,刘晏带人深入江淮,察看地形,了解民情,总结前人办理漕运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发动民工,组织兵丁,控制浚流,打造船只,并把过去富户督办漕运改为官运;把直运改为分段接运。这一套办法十分有效。江淮地区的粮食通过水道源源不断地运到长安,一年运40万石,多的时候达110万石。京师昂贵的米价落了下来。

唐代宗时期还对盐政进行了改革。唐初,不收盐税,安史之乱后,政府财政困难,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实行食盐专卖。在产盐区设“监院”管理盐务,盐价比以往高出许多,百姓不买,就硬性摊派,人民倍受其害,弊端很多。永泰二年(公元766年),又任用刘晏对盐务进行重大改进。

刘晏首先精简盐务机构,裁减冗员,合并监院,并在各大城市设立13个巡院,负责管理食盐的销售市场,缉查盐贩走私。刘晏还对食盐专卖制度进行了改革,把原来的官运官销改为“就场专卖”,规定各地所生产的食盐由盐官统一收购,不许私自卖给商人。盐官所收的盐就在盐场转卖给盐商,商人缴纳盐款和盐税后,自由运销。同时,为了防止商人抬高盐价,在偏远地区设立“常平盐”以平抑食盐价格。还下令禁止各地节度使对盐商增派税收,以免通过中间环节涨价。

在唐代宗的支持下,刘晏还在各道设巡院,选择精干廉洁的人作知院官。知院官每月都把本道各州县的雨雪、丰歉情况向中央申报。政府在丰收的地区用高于市场的价钱籴进粮食,在歉收地区则低于市场的价钱粜出,以稳定物价,称为“常平法”。在实行“常平法”的同时,刘晏又推行“均输”法,即各以当地的部分租赋收入和盐利,购买各地的土特产品,供应京师,既便利了京师人民的生活,又促进了各地土特产品的发展,使唐代宗时期艰难的政局和拮据的财政有所改善。刘晏的改革触犯了一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只是由于唐代宗需要利用他理财,予以支持,才使改革坚持了下去。唐代宗死后,刘晏改革也随之告终。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唐代宗驾崩,十月,葬于元陵。谥“睿文孝武皇帝”。

第二百零三章 德宗李适

一、两税新法三臣党争

唐德宗(公元742年~805年),名适,是代宗长子。代宗即位,时史朝义据东都,安史之乱余波未平,便任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叛军,进封鲁王、雍王。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讨平安史叛军有功而兼尚书令。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被立为太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代宗死,李适即帝位。时年38岁,是为德宗。

德宗即位之初,对前朝的许多弊政进行了改革。他下令禁止岁贡。生活方面也注意节俭,出宫女100多人,停梨园使及伶官300人,留者皆归太常(掌管礼乐的最高机构)。禁止官吏经商。对贪污受贿者严加惩办。

德宗即位任用崔祐甫和杨炎为相,在杨炎的主持下对赋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租庸调制,推行了“两税法。”

唐初的赋税,分租、庸、调三项,这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按丁征收赋税的办法。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人口虽然增加,农民却纷纷逃亡,沦为地主的佃户,户籍混乱,官吏不法,租庸调法便日益行不通了。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不分主户(本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现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放弃按丁征税的办法,改为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即根据资产定出户等,确定应纳户税税额;根据田亩多少,征收地税。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负担赋税。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两税之名即由此而来。

实行两税法,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纳税的人多了,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两税法按照资产和田亩征税,与租庸调法按丁征税相比,是比较合理的,有其进步性。但以德宗为首的统治者并没有认真贯彻执行。苛捐杂税不断增加,因其税制过于简化,许多税种被重复征收,导致人民负担日益沉重。

德宗即位时,朝廷内的党争十分激烈。杨炎和刘晏之相争,即其突出的表现。原来,凡度支出纳事宜,皆由吏部尚书刘晏兼辖,并授刘晏为左仆射。刘晏有才能,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微妙,历任转运盐铁租庸等使,是唐朝最有名的理财家。杨炎是代宗时宰相元载的余党,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谋。当时,元载被杀,杨炎也被贬为远州司马。后来杨炎取得了德宗的信任,独任大权,便利用自己的地位替元载和自己报仇,捏造苍白罪名谋害了刘晏。

刘晏无罪被杀,朝野纷纷为他喊冤。割据淄青镇(治青州,山东青州)的李正己接连上表请问杀刘晏的原因,德宗无话可对,陷于窘境。对此,杨炎不免心虚,密遣私人到各镇去,为自己辩白,说刘晏的被杀是德宗决定的,与自己无关。德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非常憎恶杨炎,就起用卢杞为宰相,准备杀杨炎。

卢杞非常阴险狡猾,是李林甫、元载后的又一个著名奸相。害人的伎俩,比杨炎更阴险。杨炎一直瞧不起卢杞,连饭都不愿跟他一块吃,卢杞早就对他恨之入骨,既知道德宗的心思,卢乐得投井下石,上任不久,就给杨炎罗织了好多罪名。结果,德宗把杨炎贬为崖州司马,还没有走到贬所,就被德宗派去的人在半路上杀死了。

二、削平割据数度用兵

建中二年(公元778年),成德镇节度使(治恒州,今河北正定)李宝臣死。李宝臣曾和李正己、田承嗣等议定,要在本镇确立传子制。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田承嗣死了后,田悦继位,李宝臣要求朝廷加以任命,承认田悦的继承权,得到了代宗的允许。现在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继位,也请朝廷认可。但德宗想革除旧弊,回绝了李惟岳的要求。田悦替李惟岳代请,也不得允许。于是,田悦、李正己、李惟岳联合起来,为争取传子制,出兵与朝廷作战。德宗调京西兵士12000人守关东,又任命李怀光兼朔方节度使,大发各路兵讨伐叛军。这是一次对朝廷与藩镇力量对比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可是德宗并没有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用兵计划,也不设统兵元帅,诸将由朝廷亲自指挥。结果接连失败,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建中二年,田悦进攻邢州(今河北邢台县)和临伾县(今河北永年县西)。唐将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将李晟大破田悦军,田悦夜遁,退屯洹水县(今河北大名西南),淄青军在东,成德军在西,首尾相接,互相呼应。唐将唐朝臣大破魏博、淄青军于徐州,江、淮漕运又通。建中三年,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又大破田悦军,田悦只带领残兵败将1000多人逃回魏州,守城自保。淄青镇李正己死,他儿子李纳袭位,继续与朝廷为敌,结果,被唐军打败,逃回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唐德宗令卢龙节度使朱滔攻成德李惟岳军,李惟岳军大败逃回恒州。李惟岳部将王武俊杀李惟岳,投降朝廷。但这一时的失败,并不能改变割据者的野心,也不能改变分裂已久的形势。这一战争还没有结束,立即又发生了又一次战争。

德宗任命成德降将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二州都团练使,康日知为深赵都团练使观察使。分给朱滔德、棣(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这个措施,目的是分散旧成德镇的力量。然而各方反应都不如朝廷预期,王武俊自以为功劳最大,地位反比张孝忠低,不肯接受朝命。朱滔想要深州而未遂,心怀不满,于是仍在深州驻兵,拒绝将深州交给康日知。王武俊、朱滔反叛,并与田悦、李纳联合,叛军的声势又振。朱滔遣人密约朱泚同反,这件事被马燧知道后报告了德宗。朱泚当时镇守凤翔,德宗把他召回长安,派宦官监视。马燧等攻魏州,朱滔、王武俊救魏州,德宗命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前往助战。李怀光击破朱滔军,王武俊又击败李怀光军,唐政府军被迫撤至魏县(在魏州城西)。唐军与叛军出现了相持的局面。不久,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朱滔为盟主。诸王约定相互支援,以求永保其占据的土地。朱滔等向淮西节度使(驻蔡州,今河南汝南)李希烈劝进,李希烈接受推戴,先自称天下都元帅。李希烈的军队四处掠夺,其小股军队一直打到洛阳附近,战事从河北一直蔓延到河南。

建中四年,李希烈围襄城(今河南襄城)。德宗命宣武军节度使李勉率将兵10000人救襄城,并亲派3000人助战。李勉上奏德宗说,李希烈的精兵都在襄城,而其驻在许州(今河南许昌)兵力空虚,使两部救兵袭许州,襄城围自解,李勉并据此已作了兵力部署。德宗见奏报后认为违反诏书,派宦官去斥责李勉。两部救兵离许州数十里,奉诏狼狈退回。许州守兵追击,唐军大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