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腥的盛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英乂只带着残部一千人狼狈逃回成都。

这次交手让崔旰看清了一件事——这个郭英乂不过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根本不经打!

紧接着,一个念头浮出了崔旰的脑海。

彼可取而代之!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崔旰要取代郭英乂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崔旰的部众常年在山区地带跟吐蕃作战,士兵都比较吃苦耐劳,战斗力远远高于一般部队;而郭英乂麾下的部队常年驻守成都,养尊处优,打起仗来自然就比较脓包了。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崔旰和手下那帮兄弟相处好多年了,彼此感情深厚,将士同心;而郭英乂初来乍到,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将士拥戴,加之郭英乂生性残暴,不恤士卒,军令苛酷,所以蜀中将士们都跟他离心离德。

这样一比较,崔旰觉得自己基本上胜券在握了。接下来,只要找一个合适的出兵借口,就可以直取成都,把狗日的郭英乂给灭了!

借口要找总是有的,何况郭英乂做人本来就不咋地,要抓他的把柄易如反掌。很快,崔旰就利用郭英乂节度使府的选址问题,在蜀中大造舆论,说郭英乂想造反。

此话从何说起?

崔旰绝不是空口白牙乱咬人,他是有证据的。

——郭英乂所在的节度使府原本是玄宗幸蜀时居住的行宫,此地院宇华丽,花木扶疏,被当地人誉为“形胜之所”。玄宗回京后,有关部门就把行宫改为道观,还用黄金铸造了一尊玄宗的塑像,供奉在道观中供士民瞻仰。历任节度使来到剑南后,第一件事就是入观参拜,然后再正式上任。可郭英乂一来,居然对这块风水宝地垂涎三尺,马上把玄宗的塑像搬掉,把观里的道士全部驱逐,公然将此地占为己有。

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不就是想造反吗?

崔旰对将士们说:“英乂反矣!不然,何得除毁玄宗真容而自居之?”(《旧唐书·崔宁传》)

报仇雪恨的时刻到了。

永泰元年闰十月下旬,崔旰率所部五千余人攻打成都。郭英乂出城迎战,双方在成都西郊开打。不出崔旰所料,成都的部队根本没什么战斗力,而且多数将士对郭英乂心怀怨恨,都不想替他卖命。所以,连败数阵之后,郭英乂麾下的将领就纷纷投降了崔旰。崔旰随即命他们掉头攻击郭英乂。

郭英乂无力抵挡,就此大败,其麾下部众降的降、死的死、逃的逃,基本上全军覆没。郭英乂只身逃亡,可刚刚跑到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就被崔旰的好友、普州刺史韩澄捕获了。韩澄二话不说就砍了他的脑袋,派人送给了崔旰。

崔旰攻入成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郭英乂的一家老小全部砍了。

堂堂剑南节度使郭英乂,到任还不满一个月,就这样落了个惨遭灭门、政息人亡的下场。

节度使一死,蜀中顿时群龙无首。于是各地将领纷纷起兵,扬言讨伐崔旰,实际上都是想趁乱扩充实力、抢占地盘。一时间,蜀中大乱。

永泰二年(公元766年)二月,代宗命当时的宰相杜鸿渐出任蜀中各道的副元帅、兼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平定蜀中之乱。

稍后,又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兼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命二人同心协力,讨伐崔旰。

这个杜鸿渐就是当年在灵武拥立肃宗的大臣之一,此人生性怯懦、贪财好贿,别的本事没有,最擅长的就是政治投机。当年拥立肃宗,是他这辈子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仅此一票,他就捞到了整个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包括如今的这个宰相职位。

然而,眼下这个“平定崔旰”的任务却令他大为苦恼。因为上战场拼的是真本事,可杜鸿渐最缺的就是真本事。

怎么办?

看来也只能采取“拖”字诀了,让张献诚先上去打,视其成败再作打算。随后,杜鸿渐借故在长安迁延了一段时日。不久,蜀中的战报就传回了京师。

准确地说,这是一份败报——“献诚与旰战于梓州,献诚军败,仅以身免,旌节皆为旰所夺。”(《资治通鉴》卷二二四)

晕死,这位献诚兄弟也太惨了,不但全军覆没,连旌旗符节都被人抢了,看来崔旰这小子还真是不好惹啊。既然如此,出兵进剿无异于自寻死路,剩下的办法,就只能是招抚了。

杜鸿渐此后又在京师磨了几个月,一直到这年秋天才慢慢腾腾地启程入蜀。出发前,杜鸿渐专门派人给崔旰送去了一封密信,向他郑重承诺,自己到任后只挂个虚名,军政事务全部交由崔旰处置,大家相安无事,以和为贵。

崔旰见信大喜,立刻着人给杜鸿渐送去了一封措辞谦恭的回函,同时还奉上了数千匹绢帛,让杜鸿渐心里乐开了花。

抵达成都后,杜鸿渐果然遵守承诺,成天和一帮文武将吏喝酒作乐,“州府事悉以委旰”,并且屡屡向朝廷推荐,说崔旰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好好重用,甚至表示要把自己的节度使职位让给他。

看到杜鸿渐的奏表,代宗真是哭笑不得。

朕让你去讨伐叛乱,你却跟叛将同穿一条裤子,这叫什么事儿?

皇帝很生气,不过后果并不严重。

因为代宗李豫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对付崔旰。

郭英乂和张献诚都是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将领,即便不说身经百战,至少也是沙场老将,连他们都被打得那个熊样,再派人去打,除了劳师伤财之外,还能指望打出什么好来?

无奈之下,代宗只好采纳了杜鸿渐的建议,不但对崔旰既往不咎,而且还任命他为成都尹兼西川节度行军司马。

蜀中之乱就这么“平定”了,可这样的结果实在是让人无语。

因为胜利者不是朝廷,而是崔旰。

代宗为了换取表面的和平与安宁,不得不牺牲了朝廷的纲纪,不得不奉行跟杜鸿渐一样的准则——相安无事,以和为贵。

说白了,这就叫妥协纵容、姑息养奸!

第二年,在杜鸿渐的一再推举下,代宗又正式任命崔旰为西川节度使,并赐名为“宁”。从此,崔宁就成了蜀中的土皇帝。“在蜀十余年,地险兵强,肆侈穷欲,将吏妻妾,多为所淫污,朝廷患之而不能诘。”(《旧唐书·崔宁传》)

朝廷对崔宁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深感忧虑,可压根不敢过问。

也许,这就是“安宁”的代价。

【三角政治】

经过一场安史之乱,李唐朝廷涌现了三个政治强人,他们是:郭子仪,元载,鱼朝恩。在军界,郭子仪是当之无愧的第一牛人;在朝堂,元载是大权在握的首席宰相;在内廷,鱼朝恩是独掌禁军的头牌宦官。

三个人在政治上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又动态平衡的三角,而代宗李豫就站在三角之间,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个微妙的政治格局。

这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不但要考验一个帝王的智商,更要考验他的情商。

比如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二月,在代宗和郭子仪之间就发生了一件事。

表面上看,这是件小事,可要是处理不当,则势必酿成一场大祸。

代宗和郭子仪不仅是君臣,还是亲家——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娶了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小两口平时也是恩恩爱爱的,但免不了也有拌嘴的时候。有一天不知何故,两个人忽然吵开了,而且互不相让,越吵越凶,最后郭暧冷不防冒出一句:“你仗着你老子是天子是吧?我实话告诉你,我老子根本瞧不上天子,你让他当他还不当呢!”

完了,冲动是魔鬼。郭暧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他知道,自己一时冲动喊出的这句话,足以让他脑袋搬家,也足以让他老子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更足以让郭氏满门跟着他一块遭殃!

别的不用说,光看升平公主此刻的表情,郭暧就已经知道自己闯下什么样的大祸了——公主一言不发,只是死死地盯着郭暧。

如果此刻公主的目光是火,郭暧肯定成了一块焦炭;如果此刻公主的目光是刀,郭暧肯定成了一摊肉泥。在盯了郭暧足足有半柱香的工夫后,公主就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了。

她要去哪?

不用问,回娘家。

准确地说,是回皇宫。

郭暧一想到他那句灭九族的话马上会落进天子的耳中,顿时全身暴汗、双膝发软。他很想叫住老婆,跟她赔礼道歉,可男子汉大丈夫的自尊心却令他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

公主就这么进宫了。

听到宝贝女儿怒气冲天地转述完那句话后,代宗李豫也愣了好一会儿。他的眼中瞬间闪过很多丰富的内容。不过,帝王毕竟是帝王,在这种时候情商自然是比普通人高的。

代宗莞尔一笑,说:“这事你就不知道了。其实你郎君说得没错,他父亲要想做天子,这天下岂是咱们李家的!”

公主顿时目瞪口呆,原本一张樱桃小嘴此刻变成了一个硕大的圆。

代宗呵呵笑着,温言劝慰她赶紧回家,别耍小孩子脾气。随后,不管宝贝女儿如何暴跳如雷,代宗硬是让宦官和宫女把她送出了宫。

升平公主刚刚被架出宫,郭子仪就满脸惊惶地入宫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一个被五花大绑的年轻人。

年轻人就是郭暧,他此刻的脸色已经差不多跟死人一样了。

郭子仪对着天子纳头便拜,口口声声请求天子治罪——不但要治郭暧的大逆不道之罪,还要治他郭子仪的管教不严之罪。

代宗还是呵呵笑着,亲手扶起了郭子仪,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也!”(《资治通鉴》卷二二四)

俗话说得好:“不是傻子和聋子,就不要做人家的岳父和公公。”儿女们闺房里的气话,怎么可以当真!

这就是天子的雅量。

即便你没有这样的雅量,也要硬把它装出来,否则一天也别想坐稳天子的宝座。

郭子仪闻言,心里的千钧石头终于落地。

当然,儿子还是要管教的。

回府之后,郭子仪就毫不留情地打了郭暧几十棍。尽管郭暧被打得皮开肉绽,几乎昏死过去,但是郭子仪心头的惊惧和愤怒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儿女风波”刚刚过去不久,郭子仪就又碰上了一件倒霉事——也不知道是谁吃了豹子胆,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把郭子仪的祖坟给盗挖了。

这个耸人听闻的盗墓事件很快就在长安坊间传得沸沸扬扬。代宗立刻责令有关部门追查盗墓贼,可查来查去,始终没有任何线索。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都说这伙盗墓贼谁的祖坟都不挖,偏偏挖帝国大佬郭子仪的祖坟,显然不光是图财,更是为了泄愤。

谁和郭子仪有这样的深仇大恨?

据一些消息灵通人士大胆猜测,此事的幕后主使很可能是另一个跟郭子仪平起平坐的帝国大佬。

他是谁?

不是别人,正是独掌禁兵的首席宦官鱼朝恩!

人们如此猜测的理由是:鱼朝恩素来嫉妒郭子仪功高,当初就曾处心积虑地利用“邺城之败”整倒了郭子仪,没想到郭子仪这几年又东山再起,鱼朝恩吞不下这口气,总想找机会再把他打压下去。然而,当今天子对郭子仪甚为倚重,况且郭子仪又手握重兵,鱼朝恩明里找不到机会,只好在暗中做下这等卑鄙龌龊之事,以泄心头之愤。

对于坊间的议论,代宗当然也有耳闻。

尽管他不太相信这件事是鱼朝恩所为,可关键的问题是——郭子仪会怎么想?倘若郭子仪听信坊间风传,或者利用坊间风传,愤然举兵讨伐鱼朝恩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