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通过改革,能使国民党政府在中国人民中获得威信,能不战而屈共产党之兵,美国不赞成中国打内战。
然而,不论从中国国内国民党或者共产党的实际来看,美国对中国问题开出的药方,都是无效的东西。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已是一个腐朽透顶、不可救药
的政权。只要蒋介石及其一伙在台上执政,就断然没有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也就没有中国的正常发展。况且,蒋介石也断然不会允许有人对他开刀割去毒疮。
从共产党方面来讲,她已是一个成熟的、拥有100 多万党员的大党,又掌握有100 多万的军队,也不会上这个当。因为,美国人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人一方面积极帮助蒋介石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压迫共产党;一方面又希望共产党主动交出自己手中的军队,屈服于蒋氏的一统天下之下,这是断然不可能实现的。
不可否认,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有点“聪明”的人物之一。他阴险狡诈,诡计多端,嗜杀成痛。因有“小聪明”而发家,也因此而最终败党亡国。
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立刻发动全面内战有困难,又因为发动内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这种局势之下,他又耍了一次小聪明。这就是“主动、热情”地邀请毛泽东进行重庆和谈。
从1945年8 月14日至8 月23日,蒋介石连续给中共发了三次“万急”
电报,特邀毛泽东亲临陪都,共商国事。三封电报全文如下: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8 月14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报破坏我对同盟军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重大,对内妨碍统一,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于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军,只有严守纪律,恪守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8 月20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来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辽,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8 月23日蒋介石在10日之内,给毛泽东连发了三封电报,而且电报内容“情真意
切“。单从表面现象来看,蒋介石要和共产党”和谈“的态度不可谓不诚,要和毛泽东”共商国家大计“的心情不可谓不迫切。
蒋介石追求的就是这种表面效果,也正是他自认为此番表演的过人之处。因为他和他的幕僚都百分之二百的认为毛泽东不会来重庆进行谈判。如果按预料的毛泽东真的不来重庆,就可以把不愿和平的屎盆子扣在共产党的头上,蒋介石发动内战就有了理由,就可以争得国内国际上舆论的同情和支持。退一步讲,如果毛泽东来了重庆,也正好利用谈判的时间,做好发动内战的准备。蒋介石主动对中共首脑“诚挚”相邀,先声夺人,把球首先踢给中共,不管结果怎样,对国民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这只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罢了。
日本尚未正式宣布投降,重庆就给延安发去“和谈”的邀请电。这一阴谋的突然性,也着实出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意料。蒋介石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毛泽东一清二楚,犹如洞中观火。但共产党怎么审时度势,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来球再踢回去,达到后发制人,这是需要智慧、胆略和气魄的。
如前所述,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是早已定了的。即使如此,如果毛泽东不去重庆谈判,蒋介石就会把不愿和平的责任推给共产党,对共产党是不利的。
国民党需要时间,共产党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也同样需要时间。
斯大林把战后处理中国问题的重心放在国民党身上,不赞成打内战,希望在中国维护蒋介石统一领导下的中央政府,这对中共也是有一定压力的。
在重庆的邀请电初到延安之时,中共党内出于对蒋介石本质的认识和对毛泽东安全的考虑,不赞成毛泽东去重庆,反对去重庆赴蒋介石的“鸿门宴”。
所以,蒋介石来电几天以后,党中央初议,准备派周恩来应邀去重庆,电报上也说,毛泽东后去。
蒋介石收到中共的电报,果真认为毛泽东不敢赴渝,故急急忙忙又于8 月23日给延安一电,再次“迫切”邀请毛泽东。
延安收到蒋介石8 月23日的电报后,中共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认为: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为了揭露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阴谋,以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我们应该去。如果我们不去,就中了蒋介石的诡计,他正是希望我们不去,以便借此说我们拒绝和平,发动内战。
蒋介石没有料到,在他发给毛泽东第三次邀请电的第二天,即8 月24日,就收到了毛泽东答应赴渝的电报,毛泽东在电报中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蒋介石的主观愿望是要坚持独裁和消灭共产党,但是要实现他的愿望,客观上有许多困难。这样,使他不能不讲讲现实主义。人家讲现实主义,我们也讲现实主义。人家讲现实主义来邀请,我们讲现实主义去谈判。”毛泽东最后决定去重庆谈判,又把球踢给了蒋介石。不论谈判有无结果,共产党已在政治上处于十分主动的地位。
1945年8 月27日,一架美国飞机降落在简陋的延安机场上,专程来接毛泽东的代表人物赫尔利、张治中,先后走出机舱。
次日下午3 时45分,一架标名“漂亮姑娘”的美国运输机飞临重庆机场上空,在空中盘旋了两周后,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舱门打开,稍顷,毛泽东的巨大身躯在赫尔利、张治中、周恩来、王若飞之后,出现在机舱门前。记者们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镜头。
毛泽东来到重庆,整个山城乃至全国都沸腾了。
重庆出版的《大公报》8 月29日社评写道:“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成都《华西晚报》29日的社评说:毛泽东来到重庆,“对于中国人民,这是一个比之日本突然投降更使人欣喜的消息。”
西安《秦风时报》《工商日报》联合版的社论说:“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先生及周恩来等……飞抵重庆,这好像是在阴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来一道光明,不禁使人手舞足蹈,为国家的前途祝福!自日本投降以后,这真是最令人兴奋的消息。”
舆论界一扫数日前的毛泽东未复电允诺时的评论态度,充满了兴奋喜悦。
8 月22日,当蒋介石的第二封邀请电(又称哿电)发出后,《大公报》发表社论说:“抗战胜利了,但在胜利的欢欣中,人人都在悬注延安的态度。
国家必须统一,不统一则胜利不完全,而建国更困难,全国必须团结,不团结则有内乱的危险,更无从使国家走上民主建设的大路。这一星期来,人人为胜利欢欣,也人人为团结悬念。目前得见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寒电(第一封邀请电),大家为之兴奋,希望能由此启开政治解决之门。现在又读到蒋主席致毛先生的哿电,更感到一片祥和之气,真使人既感慨,又兴奋。“社论最后写道:”我们相信全国同胞的心情,都与蒋主席相同,殷切盼望毛先生不吝此一行,以定国家之大计。“
美国《纽约时报》8 月17日发表一篇评论,它说:“蒋主席邀请中国共产党领袖赴渝共商国事,……自中国共产党过去情形视之,此次或将拒绝主席之邀请,彼等并不愿参加合作”。此文被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译成中文,曾在国内好几家报纸上转载,用意很明显,即大造中国共产党人不要和平,不肯合作的舆论。
关于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这一意图,陶希圣说得最为明白透彻。他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办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然而,共产党没有拒绝谈判,毛泽东来到了重庆。蒋介石的假戏还非得演下去不可。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内和平能起决定作用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演了一场假戏,这就使得重庆谈判,对中国的和平问题几乎没有起什么实际的作用。
毛泽东于1945年8 月28日下午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于10月11日上午离开重庆回返延安,在重庆一共呆了43天。作为谈判的结果,是国共双方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团会谈纪要》。但这正像毛泽东指出的:“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后来事实证明,这纸上的东西基本是停留在纸上,没有变成现实的东西。
尽管如此,重庆谈判对中国革命胜利的作用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它挫败
了蒋介石妄图把内战的罪名强加在共产党身上的政治阴谋。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在重庆40多天,广泛接触各届人士,宣传我党要和平不要内战的主张,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也让许多原来因受反动宣传的影响不了解共产党,或是对共产党抱有很深偏见的人,通过对共产党领袖及其言行耳听目睹,开始觉悟,开始对共产党有了正确的认识,开始向共产党方面靠拢。这都对以后彻底打败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雄师第三野战军
一、初战苏中陈毅和饶漱石不和,谁是谁非,毛泽东心中有数。异想天开,蒋介石制订“灭共”进度表。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粟裕让贤当副职。夜深人静,粟裕致电中央,建议让华中主力暂留苏中。华东地区战史,没有粟裕便不能成章。
旗开得胜,泰兴之战歼敌3000。 如南之战再告捷,创解放战争以来歼敌的最高纪录。敌情突变,粟裕没有按自己的兴趣行事。七战七捷,解放军战史上的光辉一页。
战争造就将帅,将帅是军队的灵魂。后来成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和十大将之一的粟裕,就是在人民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中的杰出将帅人物。
在前面我们说到,抗日战争一结束,党中央冒险用一架美国小型飞机,把20多名高级将领,从延安运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