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国十大将军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在扑面黄沙和冰天雪地里。那时,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被国民党通缉。

二十年后,北平回到人民的怀抱,成为新中国的首都。人民翻身作主,扬眉吐气。许光达呢?也是今非昔比,昂首挺胸,不再是“孤儿”,变成了主人。回来了,回来了,满怀着胜利的喜悦,满怀建设的激情,肩负重托。

眼前的一切,许光达感到十分惬意。

对邹靖华和许延滨来说,北京似乎有一种神秘感。这曾是几朝古都,而今,是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眼前的一切,令他们格外兴奋。

许光达一家驱车去中南海,他们全家将暂住那里。

眼前,一堵高大的红墙,中南海!许光达的心猛然骤跳起来。他又一次扑进了党中央的怀抱。

许光达一家被安排住在中南海朱德家的后院,和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彭德怀的住处相隔不远。那时,住在中南海的中央领导同志都在一个伙房里吃饭,天天碰面。吃饭时围坐在一起,饭后还相约在一起散步,有时又聚在一起摆“龙门阵”,论天下兴亡,议四海风云,经济的恢复,等等,各抒己见,气氛融洽。

到北京后不久的一天,彭总的岳父浦老先生请彭总和许光达两家人吃饭。

饭后,彭总和许光达两家同游北海公园。进京以来,许光达终日泡在工作里,难得抽出时间有这样的机会出去散散心。可是,许光达和彭总的兴趣不在游山玩水上,而是在交换工作看法。

谈话间,彭总和许光达就落在浦安修和邹靖华的后面了。

“我们过去用惯的土枪土炮该进博物馆了,要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你先带个头,把装甲兵搞起来,摸索一些经验。”彭总对许光达说。

许光达接过话题:“党把装甲兵交给我来管,我拼死拼活也要完成好任务,我这后半生就交给装甲兵了。”

说完两人不约而同都笑了。

彭总对自己的老部下当然是非常清楚的,他相信许光达说到做到。“装甲兵是必须要搞的,西方军界有一种理论就是‘坦克制胜论’,我不赞成这个观点,但我却认为坦克部队在未来的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时,他们俩已爬到了半山腰,停下来擦了擦汗,放眼望去,温柔的阳光和初夏的景色装饰着公园,一处处花圃,花团簇锦;楼台殿阁,曲径回廊,都隐在郁郁葱葱的绿荫里;北海水面上,轻舟荡漾;船上的姑娘们撑开的小花伞,就像是开在绿苔上的一只只蘑菇……

浦安修、邹靖华和许延滨早已登上山顶,正站在白塔下向彭总和许光达挥手。

两位将军四目相视,会意而笑,赶紧加快脚步,向山顶爬去。

1950年6 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战火蔓延到鸭绿江边,直接威胁到我国安全。

一时间,国际形势剑拔弩张,新的世界大战随时可能爆发,这就为装甲兵的建设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许光达从第一野战军的第二兵团调来二十二人,组成装甲兵筹备小组,住迸北京前门外的一个小旅店——香村饭店。许光达一家也由中南海搬来香村饭店。

1950年9 月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1951年7 月改称为装甲兵司令部)。我军的一个崭新的兵种——装甲兵,伴随着抗美援朝的隆隆炮声诞生了。

俗话说:创业难。

小米加步枪已成了我军光荣的历史。现在,要组成装甲兵,仅有一点从战场上缴获的坦克。用什么办法解决困难,把装甲兵部队搞起来?自从许光达接任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来,他整天都在思索这个问题,'奇·书·网…整。理'提。供'就连回到家里同邹靖华的谈话,也离不了坦克。

“小心,你自己也快变成坦克了。”邹靖华瞧许光达的入迷劲,忍不住和他开玩笑。

深夜。

分布在各军区的坦克部队的领导同志被许光达召集在一起,共商装甲兵建设。

“现在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整编现有的坦克部队,实行全军统一编制;二是抓紧干部队伍的培养。没有现代化的知识,不懂得坦克技术,哪里谈得上建设现代化的装甲兵。”

许光达分析我军人员素质之后,提出要建立坦克学校。

彭总非常赞同许光达的观点,补充说:“适当的时候,我们再送一些干部去苏联学习,坦克兵可以多送一些。”

得到彭总的肯定,许光达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了。

根据中央军委颁布的解放军各兵种组织机构草案,许光达领导装甲兵筹备组的同志首先制定了装甲兵领导机构的编制,先后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技术部、后勤部,完善了装甲兵首脑机关。接着,对全国的装甲兵部队进行整编。

确定坦克部队的编制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讨论、查阅资料、研究、推敲,许光达几乎不回家吃饭。夜深了,许光达还留在办公室加班。

看见丈夫日渐消瘦,邹靖华又心疼又无可奈何,本想解放了,能让丈夫轻闲一下,他却更累了。

邹靖华尽自己所能帮助丈夫做些事,以减轻丈夫的劳累。常常是邹靖华帮丈夫查资料,或者誊写文稿。实在无力帮助,夜深了,她就坐在他的旁边陪伴他,或者织毛衣,或者补衣物。进城之后,许光达的衬衣都是邹靖华亲手做的,许光达的衣服总是右袖子先烂,于是,邹靖华就把右袖子剪去,用新布逢成右袖接上去;待左袖子磨烂时,也同样制作。有趣的是许光达的袜子也是右脚的先破,邹靖华就给补,实在补不上,就把右脚换成新的,左袜继续穿。谁能够想象到我们的将军,脚上经常穿着两样的袜子!

这对患难的夫妻,在风雨如磐的年月,分享了斗争的困苦和乐趣;今天,胜利了,他门又风雨同舟,共同承担创业的艰辛。

不久,装甲兵机关党总支成立了,邹靖华担任了总支书记。这样,她就有更方便的条件和更多的时间来帮助许光达分担重担。

装甲兵司令部机关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思想比较复杂,需要相互了解。渐渐,一些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志不安心在装甲兵工作,认为自己是“土包子”,搞技术是门外汉,不像步兵那样,端起刺刀,“冲啊!杀!”很痛快,没技术也能干;还有的同志在工作中、技术上遇到难题就头疼;也有人闹地位,闹名利:更有一些人贪图享乐、追求安逸、居功自傲、目空一切,认为“老子打天下有功,坐天下有理”。一时间,许多问题都出现了。

邹靖华想:自己身为党总支书记,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既是本职,又是对许光达工作的支持。无论多大困难,自己都得想办法解决。

邹靖华要求所属各个党支部、党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做到党管干部,层层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各支部都组织党员学习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提醒机关干部要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和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邹靖华经常主持召开党支部会议,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组织党员过好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监督党员的思想和言行。在装甲兵司令部机关内,不论是谁,不管他的职务多高,都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汇报自己的思想。

邹靖华还经常找同志谈心。她善解人意,大伙都把她当老大姐,有啥问题想不通,都去找她谈谈。

邹靖华的工作取得了成效。许光达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由衷感谢邹靖华这个工作上的好搭档。

北京郊区。原战车一师第三团驻地。

原战车第一师第三团驻地改建为坦克学校成立大会那天,热烈的掌声中,许光达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坦克学校的命令:我们今后的作战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集团,没有强大的、先进的、现代化的坦克部队同其他军兵种配合,是很难取胜的。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把坦克部队加以整编。在技术上不断提高,在制度上不断完善,使其成为坚强的、有战斗力的坦克部队,以适应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

在首期学员的开学典礼上,许光达热情洋溢的讲话,使广大学员倍受鼓舞。他说:“坦克学校的诞生,是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又一创举。建设一支强大的坦克部队,责任就落在了你们的肩上。你们要下决心当中国人民的坦克手,当个坦克专家。党给了我们这样的任务,我们就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许光达身兼坦克学校的校长,非常关心教学工作。课堂上,训练场,总能见到许光达的身影……

在许光达的倡导下,装甲兵又陆续成立了一批学校,成为我军诸兵种中院校最多的单位。

随着朝鲜战争的发展,中央军委指示装甲兵部队作好准备,随时赴朝参战。

许光达想,朝鲜战争爆发时,已派出一个坦克团去了朝鲜,将来还要派更多的坦克部队出国。我们的坦克部队刚刚组建,没有经过像朝鲜战争那样的主体作战经验。为了对付战争,许光达想去朝鲜战地勘察。

1951年4 月26日,许光达一行跨过了鸭绿江,下午到达志愿军总部。

彭总高兴地握着许光达的双手,他们彼此问候着。许光达向彭总汇报了此行的意图,并听取了彭总的有关意见。随即,驱车前往在前线作战的装甲兵先遣团。

途中,眼见十几辆美国M ⅢA Ⅲ式坦克在燃烧着,许光达忍不住跳下车。

一名防空哨兵告诉许光达,这是我军缴获的美军坦克,被敌机炸毁。敌军怕我军修复使用,一次一次前来轰炸。

许光达感到十分惋惜,他对随员说:“这是个教训,应该组织一支徒手坦克部队入朝,配备足够的修理工,用缴获的敌人坦克来装备自己。”

拂晓,吉普车钻进一条山沟,来到先遣坦克团驻地。

“谢谢首长,首长辛苦了。”许光达的突然到来,使坦克团指战员们意外的高兴。

“首长,休息一会吧!”

许光达不肯休息,并执意要先看看部队。

原来这里是个城镇,敌人的多次轰炸,使这里房倒屋塌。现在,我军各坦克连部分散配置在长满松林的山沟里,并作了伪装。

许光达走到一辆坦克前,只见车体下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乘员们正蹲在里面做什么,一见首长来了,都从车底下钻出来。

“这是咱们的许司令员,来看看大家。”王怀庆团长对乘员们介绍。

乘员们一听,都兴奋起来了,一个个向司令员敬礼:“首长辛苦了!”

“同志们辛苦了!”许光达一一同大家握手。

有个乘员说:“为了祖国,苦点也没啥。”

“说得好!”许光达赞许地拍拍他的肩头。

“你们在坦克底下做什么?”

“这是地窝子。”王团长介绍说,“白天,乘员们在里面保养机件,做战斗准备;晚上,在里面睡觉,既可以防空袭,又可以随时从安全门进入车内;立即投入战斗。”

“好,是个创造。”说着,许光达躬身钻进了地窝子,用手摸摸乘员们的被,有些潮,在这个季节,睡在地窝子里,仅靠一条被,一件大衣过夜,是很艰苦的。

许光达望着眼前的战士,心里涌起一股热浪。他们怀着保卫祖国的激情,告别祖国的亲人,来到异国他乡。许光达在心里暗暗地说:“祖国和人民忘不了你们!”

许光达在这个团住了三天,全团的十儿个连队都跑遍了。

一个又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