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探情报和进行抢劫、暗杀等活动;抗战开始后,又派遣 特务混入八路军和新四军中,采用各种卑劣手段进行造谣破坏和窃取情报活 动。“军统”还组织了极其凶恶的所谓“行动小组”,专门从事政治绑架和 暗杀勾当。他们嗜血成性,残酷毒辣。被他们秘密绑架和凶残杀害的共产党 员和进步人士是难以数计的。  1933 年 6 月,他们在上海暗杀了中国民权保 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企图以此来镇慑宋庆龄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次年 11 月,他们在沪杭公路上暗杀了主张抗日的《申报》负责人史量才,举国为之 震惊。抗战开始后,满怀抗战热忱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刚从海外回到祖国, 就被戴笠囚禁起来。经过 12 年的辗转折磨,他和秘书宋绮云两家 6 口全被杀 害在中美合作所内。  1940 年 3 月,他们在成都搜捕了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 车耀先和罗世文等 10 多名共产党员,在审讯无结果后,除将车、罗二人关押 在集中营外,其余的人均被投入坑内活埋;  1946 年,又把车、罗杀害在中 美合作所内,并焚尸灭迹。“军统”为了大量囚禁共产党员、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学生,在重庆望龙门设立临时看守所(特务称之为“小学”),在中美合作所内的“白公馆” 设立秘密监狱(特务称之为“中学”),更在贵州省息烽县境内设有全国规 模最大的集中营(特务称之为“大学”);此外,还在江西省的上饶县设有 东南最大的上饶集中营。特务们在这些杀人的魔窟里,对所谓“政治犯”施 以种种非刑,并用美国新式器械横加折磨,其手段之残酷令人发指。

特务也是蒋介石翦除异己力量的一支别动队。1933 年 11 月,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反蒋抗日的“人民政府”时,戴笠率领大批特务赶到福建进行策 反和破坏。1935 年初,康泽率领“别动队”入川,也是蒋介石专门用来对付 四川军阀的。  1936 年 6 月,陈济棠在广东成立“西南政府”时,戴笠派遣 特务收买了陈的空军和其他将领,致使陈军不战而溃。同年冬,戴笠派人在 上海绑架了反蒋派胡汉民的得力助手刘芦隐。

抗战初期,国民党对抗战还比较积极,“军统”在这时期也诛杀了一批 叛国投敌的汉奸卖国贼。如:  1938 年在沦陷后的上海,诛杀了伪“维新政 府”的军政部长周凤岐、外交部长陈萧、伪上海市长傅筱庵;以后,又击毙 了投敌的上海帮会头子张啸林,枪杀了正在进行通敌叛国活动的唐绍仪。但自 1939 年以后,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军统”为了实行反共政 策,不惜与日伪特务勾结,和汪伪的政治保卫局交换使用人员,各委要职, 设立电台,互换情报。有的汉奸甚至还兼有“军统”特务身份,如大汉奸周 佛海就是“军统”指挥下的“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队”的“总指挥”。张国焘 1938 年 3 月在武汉叛离共产党后,先和“中统”发生联系,到重庆后又转到“军统”的“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任所长。 抗战中叶是军统局的黄金时代。当时,它所掌握的基本特务约有 10 万人,外围人员 20 万人,直属机构有:各地军事机关的第二处、警备司令部的 稽查处、财政部缉私处、财政部货运管理局、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邮电检 查处、航空检查所和别动军等。协助机构有:各地宪兵团和各地警察局。“中统” 能与“军统”分庭鼎立,获得蒋介石的亲睐的另一特务组织,就要属“中统”了。

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为了维护和巩固它的反动统治,从 CC 系的“党 方”和黄埔系的“军方”,分别组成””中统”和“军统”两个不同系统的 特务组织。它们是蒋介石豢养的两支政治鹰犬,凶狠残暴,血债累累,一直 把罪恶矛头对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中统”是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一手创办和经营起 来的。它的全称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于1938 年 8 月。追溯它的前身,却起源很早。蒋介石自 1927 年发动“四一二” 政变后,为了进一步破坏共产党组织。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同时为了 把国民党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清除左派和防止其他反蒋派系,以陈果夫、 陈立夫为中心组成了一个特务性的 CC 集团。这个集团的基础就是国民党中央 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科长是陈立夫。他对党务调查科大加扩充,并在各省市 党部指定专人为“肃反委员”,设立“反省院”、“感化院”,专门关押和 审讯“政治犯”,逐渐形成一个“党方”的特务系统。“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为了镇压革命运动和对付各派反蒋势力,命令陈果夫、陈立夫纠集一批 CC 系亲信分 子,组织“青天白日团”(简你“青白团”)和“中国国民党忠实同志会”(简称“同志会”)。这两个秘密组织的主要成员,都是“党务调查科”系统的骨干分子。 这时,陈立夫的表弟徐恩曾主持“党务调查科”。他适应蒋介石强化反动统治的需要,对该科的人事和经费大加扩充,设立机构,大批训练特务,在各省市党部设立“调查室”,派遣专人进入各地党政机关和文化教育机构, 进行法西斯特务活动。1931 年 4 月逮捕顾顺章(当时为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 并策动其叛变,以及 1932 年 10 月逮捕陈独秀,都是党务调查科干的。1935 年底,党务调查科扩大为党务调查处,它的触角伸到全国各个方面,特务活 动更加猖撅。

1937 年 4 月,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强化特务活动,将党务调查处与军委会 特务处合并,组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当时任中央党部 秘书长的陈立夫兼任局长,党务调查处改为第一处,军委会特务处改为第二 处。但这两个处是“党方”和“军方”两支不同系统的特务,矛盾迭起,纠 纷不止。  1938 年 8 月,蒋介石又将这个调查统计局改组,“党方”的第一 处另行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军 方”的第二处扩大成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中统局局长 由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兼任(陈立夫此时已调任教育部长),徐恩曾任副 局长。“中统”迁到重庆后,竭力招兵买马,扩大机构,到 1940 年底已有特务 13000 多名。 “中统”始终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它采取“渗透和招抚”的策略来破坏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伪装“站在共产党立场,用共 产党的观点,以共产党的思想观点来说话行事”,混入共产党组织进行阴谋 活动。它大量招纳堕落的知识分子和叛徒充当它的爪牙。  1937 年国共合作 抗日后,“中统”被迫暂时收敛了一下反共活动,但不久即按照蒋介石的意 志,恢复了它一贯与共产党为敌的狰狞面目。1939 年 1 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 会通过的《异党问题处理办法》和《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就是中统局起草的。 “中统”特务按照这两个“背向日本,面向边区”的绝密文件,把日本帝国 主义和汉奸卖国贼作为次要敌人,把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作为主要敌人,充 当“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急先锋。中统局在 1941 年“皖南事变”前 夕,按照蒋介石的布置,派出“专员”邓纫在浙江金华设立机构,并到上海 与日本特务头子柴山、影佐、冈田、金山一一会晤洽商。当蒋介石调集 7 个 师袭击皖南新四军时,日本侵略军也加强了对长江的封锁。“中统”以国民党的各级党部为其活动基地,在各省市普遍设立调查统 计室,在省以下党部则设专人负责“调查统计”工作;在文化团体和大专院 校、重要的中学,广泛建立起了“党员调查网”(后改称“党员通讯网”)。 他们不仅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对国民党内不满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人, 也进行“调查”、监视,炮制黑名单,配合军警机关逮捕、审讯。因此,国 民党内一些正义之士说话行事也常常是提心吊胆的。1945 年抗战胜利后,“中统”又接收了大量日伪特务,因而得到更大发展,特务人员分布到县城和乡镇,秘密监视、逮捕和迫害每一个被他们认为 可疑的人。这时,全国各阶层人民强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统治, 要求实行和平民主。“中统”遂把它的工作重心放在破坏和镇压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和平民主运动上,施展它的“以政治对政治”、“以组织对组织”、 “以群众对群众”的反革命伎俩。所谓“以政治对政治”,意思是共产党善 于根据形势提出政治口号,“中统”也提出政治口号;所谓“以组织对组织”, 意思是共产党组织各种团体,“中统”也组织各种团体;所谓“以群众对群 众”,意思是共产党发动和组织群众,“中统”也发动和组织群众。他们施 展这些伎俩,制造了一系列政治事件。1946 年 1 月捣乱政治协商会议各界协 进会会场的重庆“沧白堂事件”,2 月 10 日破坏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 殴打郭沫若等 60 余人的重庆“较场口事件”,2 月 22 日的全国性反苏游行 以及捣毁重庆《新华日报》和《民主报》(民主同盟机关报)事件,6 月在 南京下关车站包围和毒打反对内战、呼吁和平的上海代表,等等,都是“中 统”破坏和镇压民主运动的血腥记录。“中统”为了破坏和镇压学生运动, 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的名义,派遣大批特务分子充任大专院校的训导长和训 导处工作人员,对重要中学的训导主任也竭力加以控制。“中统”还在大中 学生中发展特务,腐蚀青年。“中统”疯狂破坏民主运动和迫害爱国人士的罪恶行径,激起了全国人 民的公愤。1947 年 4 月,国民党反动派被迫改“调查统计局”为“党员通讯 局”,但仅是换个名称而已,实际上丝毫没有改动。这年 5 月,“反饥饿、 反内战、反迫害”学生民主运动席卷全国。“中统”特务与“三青团”骨干 分子组成“党团同志联合会”,继续在大中学校玩弄它的“三对”故伎,编 造黑名单,协同军警宪兵逮捕进步学生,制造了大规模的白色恐怖。“军统”、“中统”共同行使着它们的特务职权,为着自己的利益也不 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戴笠生前备受“老头子”蒋介石的宠爱,他所领导的“军统”更是有恃无恐,相比照之下“中统”稍逊色一筹。戴笠死后,“军统” 的内哄使陈氏二兄弟有了可乘之机,削弱“军统”,发展“中统”,好像也 有难得的机遇。在四面楚歌声中,毛人凤与唐纵曾一度商量向蒋介石建议把军统改为“国 防警察局”。蒋介石没有同意,他认为这一名称不适合军统工作的职权范围。 以后决定附设在新成立的国防部时,毛人凤又建议仍然保留调查统计局这个 名称。蒋介石自己很清楚,调查统计局这块招牌上涂得鲜血大多,再拿出来 实在太不雅观,便采用了“保密局”这样一个比较隐讳的名称。

保密局成立后,郑介民为了防范毛人凤大权独揽,便把他的亲信同乡、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张继勋派为局长办公室主任,规定各处室公文都要先 送局长办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