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匈奴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该民族未能用文献详细记载下他们的历史,其历史多散见于中国史书和欧洲史书中。由于这个因素,关于匈奴民族的起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过,在中国史书和欧洲史书中,仍能探寻到匈奴起源的蛛丝马迹。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之匈奴列传》中写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獯粥是夏桀的儿子,也是后世匈奴民族的始祖,獯粥的后代与其他少数民族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匈奴民族。

司马贞《史记索隐》云:“张晏日‘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又乐产《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呜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张晏认为,夏朝灭亡后,夏桀的后代淳维迁到中国北边,成为匈奴的始祖。这种说法,跟司马迁如出一辙。

按照司马迁和张宴的理论,匈奴是夏朝的后裔,理应是黄种人。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荤粥,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胡,春秋战国时的匈奴,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王国维所说的匈奴,特指多个民族融合在一起的特殊民族。但这些民族都生活在亚洲,肯定也是黄种人。

在汉朝名将霍去病的墓前,有一尊“马踏匈奴”的雕像。这个匈奴人脸庞比较宽大,长着很多胡子,脑袋也很大,而且向后仰着,眼睛很小,嘴唇很厚,鼻子是扁平。由于汉朝和匈奴是死敌,难免丑化了匈奴人,但从这些特征来看,匈奴人确实是黄种人。

法国著名汉学家戴遂良这样描述匈奴人:“身材矮而粗壮,脑袋圆而硕大,宽脸,高颧骨,塌鼻子,胡须浓密,佩一只耳环。除了头顶留一束头发,其余部分都剃光。眉毛很厚,眼睛像突出的杏仁一般,瞳仁是活泼的。”这记录与“马踏匈奴”的形象差不多。

东罗马史学家普里斯库斯曾见到匈奴阿提拉单于,他在《匈奴史残稿》中描绘了阿提拉的相貌:“他的身材矮短,胸部宽广,头很大,眼睛小,散发出灰色。他的鼻子是平的,脸是黑的。”这是典型的黄种人的相貌。

通过以上这些论述可以证明,尽管匈奴人的相貌丑陋,但确实是地地道道的黄种人。

曾几何时,每至漆黑孤寂的深夜,风沙四起的西北大漠中就会传来一阵阵凄厉的哀嚎声。

曾几何时,每至残阳孤照的黄昏,风吹草低的蒙古高原上就会出现一群群灰色的兽影。

千百年来,它一度成为世人的噩梦,成为凶恶、残暴、野性、专横的象征。

每当它嚎声四起的时候,人们都会战战兢兢地闭门关窗,生怕受到它的滋扰。

每当它成群出击的时候,走兽都会惊慌失措地四处逃匿,生怕成为它的美餐。

它,是自然界最具生命力的一种动物——狼。

提起狼,与其说人们畏瞑它,不如说人们在心底深深地憎恶它,恨不得将之赶尽杀绝。

然而,在自然定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峻考验下,狼不过是一种卑微、渺小的动物。

世人只知道同情羊、可怜羊,却很少有人理解狼的痛苦和悲惨。世人只看到狼吃羊时的决绝和残忍,却看不到狼忍饥挨饿,在冰天雪地中陷入无食可觅的绝境。

天寒地冻时节,羊饿了,可以吃草,牧羊人为它们储备着丰足的草料。那狼饿了呢?难道就该饿死吗?

人心怜羊,问谁饲狼?上天造物,任何一种物种都应受到公平的待遇,不应受到无理的歧视和贬低。对于狼,也是如此。

为了躲避天灾人祸,狼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考验后,练就了一身傲骨。他们懂得进攻,也懂得退却;它们不怕暴露,也巧于伪装;它们能孤军奋战,也善于群体攻防。

它们具备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种种优点:团结、坚毅、敏捷、韧性十足、顽强执著。它们能适应艰苦恶劣的环境,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穷山恶水,都磋磨不掉其顽强生存的意志。它们善于远途奔袭,南征北战,在种种逆境中逐渐壮大起来。

在纵贯西北大漠与内蒙古高原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着这样一群“狼”。他们拥有狼的种种特性,同时也拥有人类的智慧。他们能征善战,因此被尊为“马背上的王者”。他们缔造并传承了草原文明,但又不断地践踏着中原的农业文明。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草原资源,一批接一批冲向中原,通过掠夺中原资源来壮大自身的实力。他们的野心每时每刻都在膨胀着,用坚不可摧的铁骑征服了许多亚洲国家,并一度成为半个欧洲的统治者。

在很多欧亚人的心目中,他们无异于是一群野心勃勃的狼,甚至比狼更残暴、凶猛。

他们有着一个让人敬畏的名字——匈奴民族!我们称之为“狼民族”。

任何一个民族的诞生,并非与生俱来就受到上天的眷顾。匈奴民族初降世间,便如一只羸弱的小狼,它必须茁壮成长、自食其力,才能避免被更强大的动物吃掉。如果这只小狼成不了一匹真正的狼,就只能变成一只“羊”,成为任何一种强大动物的口中餐。

狼,原本是生活在深山中的猛兽。但是,匈奴这个“狼族”,从一开始就扎根于草原和荒漠地带。先天资源不足与恶劣的环境,时刻考验着这个“狼族”。他们能否生存下去,自他们降临世间,上天就为之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那么,是谁造就了这个天生就饱受磨难的民族呢?

据《括地谱》记载:中国夏王朝的末代君王夏桀荒淫无道,导致朝野衰败,民不聊生。那时,夏桀的很多子民都指着太阳骂夏桀:“夏桀,你什么时候灭亡呢,我们宁愿与你同归于尽。”后来,一代明君商汤灭了夏朝,将夏桀的后代放逐到西北的山野中。

一群亡国之徒,在西北荒凉的山野中过上了苟延残喘的日子,以畜牧为生。

那时的西北山野,除了这些亡国之徒外,可以说是荒无人烟。亡国之徒们不仅要抵抗各类野兽的侵袭,而且要经受天灾的考验。如果流年不利,牧草减产,他们就必须迁徙到牧草茂盛的地方去。然而,他们不敢往故国中原迁徙,只得在茫茫草原中开辟新的家园。

家园,故国已破,何处是家园?他们已然陷人流离失所的境地,唯一的生路就是随遇而安。可他们能得到安定吗?不能,因为他们要承受各种危险:风暴、猛兽、骤雨、疾病……

虽然得不到安定,但是他们终于生存下来了,并且在不断地壮大。当历史的齿轮定格在中国秦朝时,他们已经繁衍成一个庞大的民族——匈奴。

匈奴,意义为“天帝之子”。虽然他们的先人曾是亡国之徒,但他们坚信过去的耻辱会得到洗雪。他们不断地积蓄着实力,等待着重造新家园的那一天。

一个随着畜牧随时游荡的民族,能够有多大的实力呢?其实,与其说这个民族有实力,不如说这个民族有野性。

荒漠和草原生活,使这个民族深入了解了狼这种动物。他们饲养的牲畜,经常受到狼群的侵袭。在与狼不断周旋的过程中,他们开始敬重狼,甚至将狼当做自己的图腾。

他们在大草原上养精蓄锐,随时准备向地大物博的中原进犯。

他们为什么如此野心勃勃呢?

干旱时节,草原枯萎,畜牧难收,匈奴民族面临着灭绝的危机。谁又曾同情、救助过他们?难道只因为他们是一个狼性民族,便要受到唾弃吗?

狼虽残忍,不过是出于饥饿的需求。人们只知道可怜羊,难道就忍心看着狼被饿死吗?

人心怜羊,问谁饲狼?当这个狼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只得暴发出残忍的野性,不择手段去获取生存必备的资源。

西北疆界,滚滚狼烟向中原发出了警报——浩浩荡荡的狼民族来了。

匈奴开始向中原进犯。

公元前3世纪,中国处于七雄争霸的局面。此时的匈奴,进入了铁器时代,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由于经常畜牧,匈奴人练就了强悍的骑术,而匈奴军队则以铁骑为主。

纵马驰疆,势如强弩,坚不可摧,所向披靡,这就是匈奴铁骑的士气。

匈奴将矛头指向了尽在眼前的燕、赵两国,一路烧杀抢掠,原始野性散发出残忍的味道。

然而,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中原军士岂是无能之辈?匈奴铁骑被赵国将军李牧一击而溃。

失败,并没有击碎匈奴的野心。舔舐好身上的伤口,他们又卷土重来,一度让战火纷飞的七国陷于恐慌中。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匈奴依旧对中原虎视眈眈,随时准备蓄势待发,进犯中原。

秦始皇,一代暴君。面对气焰嚣张的匈奴,他决定以暴制暴。于是,他一声令下:筑长城,拒匈奴,并派遣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横扫匈奴部落。

匈奴彻底败了,这个狼民族全然失去了狼的傲气,仿佛一条夹着尾巴的狗,狼狈地逃回老窝。

然而,狼是不肯轻易认输的,一旦实力渐长,就会重新振发野心,向猎物发动更猛烈的攻击。

秦末汉初,匈奴终于恢复了元气,肆虐地掠夺汉朝北部边郡的人口、牲畜和财物。

汉高祖刘邦大怒,亲自率领三十多万大军征讨匈奴。

古代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刘邦的汉军虽气贯长虹,却很无奈地被寒冬的冰雪阻断了行程。此时的匈奴,已然不是游荡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而是一个具备优良的政治体系和军事机构的帝国。

四十万匈奴精锐骑兵,在匈奴最高首领冒顿单于的指挥下,把刘邦大军包围在了白登山。

整整七天七夜,刘邦大军内外不能相互救助,军粮短缺,人心晃动。

刘邦陷入了穷途末路的境地,最后只得采取下策,用重金收买了冒顿的一名爱妾。冒顿的这位爱妾在冒顿面前为刘邦说情,冒顿这才解除了包围圈的一角,刘邦乘机率军成功突围。

此次失利后,刘邦对匈奴一直心有余悸,便采取怀柔政策,与匈奴帝国结为兄弟,实行和亲。“和亲”政策一直沿用了六七十年,直到汉武帝刘彻当政,汉朝终于对匈奴发动了征伐。

汉武帝接连对匈奴发动了三次大规模战役,致使匈奴元气大伤。这一时期,匈奴陷入了内乱,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一连换了七位单于,而汉王朝则一直处于汉武帝的统治下。

汉朝大军在军事天才卫青和霍去病的统帅下,对匈奴帝国造成了致命打击,使之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

此后,南匈奴好比是一条被驯化的狼,没有了张扬的野心,与汉朝始终保持着良好关系,互不侵扰。而北匈奴依然如一条桀骜不驯的野狼,狼民族的特性在北匈奴发挥得淋漓尽致。

匈奴帝国遭遇了分裂之灾,而汉王朝也出现了动乱。时至汉平帝刘衍驾崩,一代枭雄王莽叛国窜乱,立孺子婴刘婴为皇太子,不久后又废除刘婴,建立新朝,自封为帝。至此,由汉高祖刘邦一手打下的西汉王朝灭亡了。

但是,王莽在皇位上没坐多久,就葬送在汉室后裔刘秀手中。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史称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四年,始终励精图治,让东汉百废俱兴。刘秀驾崩后,汉明帝刘庄继位。

此时的北匈奴,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在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