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太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利用太监来和官僚集团争权,甚至形成了所谓的阉党。后世对明朝太监有很多误会,甚至认为可以像汉唐权宦那样真正执掌朝政。但从宋朝开始,皇帝的家属、服务员就不能干涉公共权力了,这些太监仅是皇帝的马甲,并非权力实体。汉唐权宦可以废立皇帝,那才叫专权,明朝的刘瑾、魏忠贤看似嚣张了几年,其实也就是个马甲,他们服侍的那个皇帝真身一死,他们立马吃瘪。这就不叫专权,而与皇帝手中那支红笔没有区别。所谓明朝宦官乱政,无非是皇帝对官僚集团巨大权力的一种反制,不要以为刘公公、魏公公真有武侠小说吹的那么厉害。

不过这些很多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明太宗似乎并非体现出隋文帝、宋太宗那样的高妙设计能力。当然,一套优秀的组织设计,最终目的是输出优质的公共服务,终端表现形式还是要看卓越的文治武功,这方面明太宗就很说得起硬话了。

武功之盛,远迈汉唐

很多人认为,辽夏金元中,元最强,其实未必。前三者都进化到国家形态,而元却倒退回部落形态,而且内斗之激烈史所罕见,所以明朝面对的这个对手其实比宋朝弱得多。但明军的作战水平较之宋军有增无减,明太宗本人的指挥素养更不知道要甩他前任几条街。所以,明太宗的武功如果把汉唐迈得近了点,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大明逐元而立,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仍是退守草原的蒙古人,史称北元。北元内斗激烈,短短三十五年,六任元帝(大汗)竟有四位被弑。而明军经常深入大漠强势打击,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征虏大将军蓝玉率大军穷追至捕鱼儿海(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的贝尔湖,不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俘虏了北元几乎全部高层,从此北元失去了对蒙古诸部的号召力,成为零散部落。朱棣当了二十多年燕王,就拿他们练了二十多年的兵。建文四年(1402),吉尔吉斯部首领鬼力赤弑元愍宗(坤帖木儿),自立为鞑靼可汗,从此元朝彻底终结。值得注意的是,鞑靼(Tatar,亦译塔塔儿)并非新词,而是最初突厥对蒙古诸部的泛称,是比蒙古更广义的概念。但鬼力赤并不具有黄金家族的血统,尽管恢复了这个更具号召力的古典国号,却不能获得蒙古诸部支持。也正因如此,明太宗就很支持他。因为根据长孙晟的草原均势策略,一个号召力很弱的领袖,正有利于草原四分五裂。

不过,很快阿苏特部领主阿鲁台号召各部,联合剿灭鬼力赤。元帝后裔本雅失里趁机在大蒙古国故都哈剌和林自立为鞑靼可汗,史称额勒锥特穆耳汗。尽管他实力不强,但有黄金家族的血统,得到诸部认同。明太宗当然很不满意,首先,他扶植西方的瓦剌(Oyrat,今译卫拉特)部,将马哈木等三位领主册封为王,企图扼杀本雅失里。鞑靼虽以本雅失里为可汗,但太保、知枢密院事阿鲁台才是实力核心。阿鲁台相当仇视汉人,而且他的水平确实还不差,打败了瓦剌的进攻。

既然挑拨的蒙奸不中用,那就只有亲自出手了。永乐七年(1409)秋,明廷以太子太师、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大军十万北征鞑靼。

丘福,靖难之役中李景隆唯一赢过的那场,对手就是他。其实丘福智力不高,但为人忠勇憨厚,所以明太宗一直很重用。不过这种老好人遇到狡猾的阿鲁台就吃瘪了。出征前,明太宗反复叮嘱,不要轻敌冒进。但这么多年来,明军打蒙古实在是打得有点顺溜,丘福小胜几场便忘乎所以,一直被阿鲁台佯败诱至胪朐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南岸。副将们纷纷反对如此冒进,甚至有人下马哭求,但丘福不听,率军渡河,惨遭十面埋伏,全军覆没。

明太宗当皇帝前最头疼的是汉化波斯人铁铉,当皇帝后唯一一场大败又来自蒙古化波斯人阿鲁台。没办法了,是你们逼我!

永乐八年(1410)春,明太宗第一次亲征漠北,据说共动员大军五十万,浩浩荡荡开入草原。明太宗依然保持着当将军时的作风,每天巡视军营,要看着士兵们都吃上了饭自己才吃。明太宗严格按设定方案稳步推进,蒙军的一切骚扰、游击、诈败统统不理。

五月,明军推进至胪朐河,改名饮马河。侦骑探得本雅失里往西逃窜,明太宗果断渡河追击。这可不是丘福那种闭眼狂追,而是设计完善的作战方案。本雅失里一路诈败,但就是没用,一直退到斡难河畔,这可是蒙古人的圣河,不能再退了,本雅失里只好硬着头皮与明太宗一战。

明太宗被视为战争史上由冷兵器向热兵器时代迈进的标志性人物,他的火器战术影响了数百年的过渡时代,而第一位有幸作为教材的就是光复鞑靼的蒙古英雄本雅失里汗。

明太宗最重要的兵种是永乐枪阵,这可能源于南宋名将吴璘的驻队矢,但他在远程武器中增加了火器,并配备更多骑兵。早期火器最大的缺点还不是射程近,而是射击慢。火枪兵首先要往枪膛里倒一包火药,用活塞压紧,放一粒铅弹,然后瞄准,扣扳机。然后就可以进行一下轮动作了吗?还不行,还得先用棉签把上一次的火药余烬清理一下,不然很容易堵塞枪膛。这射击一次得花多少时间,没等射几次蒙古骑兵都冲到面前了。明太宗设计枪阵,让士兵站成数排,第一排只管射击,射完就把空枪交给身后的人,同时身后会将一支填装好的火枪交到前一排士兵手中继续射击。而后排则只管清理枪膛、填装火药或填装铅弹中的某一个程序,完成自己这排的工序就把枪交到前一排,几排人如流水线般将准备就绪的一支枪交给第一排的射手。枪阵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全套工序,如果有战友牺牲了,指挥官就立即指挥邻近位置的人和后备队员填补。

当然,枪阵只是一个兵种,实战时需要各兵种配合。明太宗最主要的战法是远程兵种(火炮、火枪、弓弩)和步兵主力居于主阵中央,骑兵和机动步兵居于两翼和后方。

如果对方是迷信游牧骑兵天下无敌的二愣子,那就很简单,在他冲锋的途中用远程火力扫倒一大片,冲到面前用长枪兵抵住,然后重步兵推进肆意砍杀。不过估计除了《狼图腾》的死忠,这世上恐怕也没有这样的二愣子。正常战法应该是先用骑兵从两翼包抄,然后机动步兵正好赶上,配合骑兵挤压对方阵形。对方两侧和后方遭到挤压后被迫从正面突围,冲向中央主阵。他们将在进入两千米射程后接受重炮轰击,进入一千米接受长炮轰击,进入五百米接受强弩射击,进入二百米射程则是最恐怖的射击区间——火枪、弓弩、轻炮的交叉火力将同时进行铺毯式射击。那一片硝烟简直就是游牧民族的终极噩梦,真不知该用惨还是爽来形容。而如果对方坚守不出,射击阵地也可以主动向前推进,总之就是进入射程后施放火力,用远程火力充分打击对方后,马队从火枪兵背后冲出砍杀,接着机动步兵、重步兵依次赶上。这种复杂的战术对于只有步骑两个兵种的游牧民族来说,完全就是哥德巴赫猜想——尽管他们不用猜想就可以知道战斗的结果。

为适应复杂的战法,明太宗对军队建制也作出了重要变革,形成了以著名的京师三大营为代表的新军制。

明军的建军思想总体仿宋制,在全国设立了二十个左右的军镇,在京师设京营,理论上要求京营的战斗力不低于任何一镇,类似于宋军的三衙司。但明军超高的火器装备率、骑兵比例以及由此而来的重甲兵比例下降都产生了质的飞跃。

京营主要分五军、三千、神机三大营。其中,五军营是明太祖时的京城戍卫,约二十万人,明太宗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合称五军营。五军营应该算综合型部队,除海军外兵种很齐全,明太宗亲征时五军营主要作为御营军和后备部队。不过明英宗之后明帝便再少亲征,五军营便逐渐退化成了仪仗队和军训夏令营。

三千营最初就是朱棣向宁王借的那三千蒙古骑兵。尽管人数很少,但屡立奇功,不止一次救了朱棣的命,所以明太宗将他们编为京师三大营之一。三千营到后来远远不止三千骑,也不再以蒙古人为主,三千营这个名号只是代表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当然,也是朱棣在纪念自己当年不怕麻烦,远赴大宁借来三千蒙古骑兵的英明决断。

神机营则是明军最经典的一支战队,也是火器时代早期最经典的一支陆军,堪与西班牙龙骑兵、荷兰莫里斯方阵相比肩。神机是明朝对火药武器的泛称,神机营当然就是主要的火器部队,永乐枪阵便主要由神机营承担。在欧洲近代战争中,德意志帝国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II)的普鲁士线形枪阵和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皇帝(Napoléon Bonaparte)的炮骑联阵均是在永乐枪阵基础上的改进版,都曾威震欧陆,所向披靡。当然,战阵中的火枪兵只是前台,他们的背后还有一套极为庞大的训练、生产、研发体系。明帝国是最早对火药武器进行系统研发的大帝国,三眼铳、迅雷铳、虎蹲炮、大将军炮,各式火器令人眼花缭乱。使用不同火器的部队应该算不同兵种,所以神机营的兵种最为复杂。

而三大营的协同作战更是异常复杂,士兵和指挥官不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能走上岗位吗?军队背后的组织、后勤、装备体系更是庞大得令前人无法想象,更需要一个庞大的工业经济体系来支撑,这些都远非将领的“天赋”和士卒的“尚武精神”所能仰望。

然而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现在就还停留在这个阶段,其实从他们打丘福来看,天赋还真不错,坚持在他们身边的蒙古勇士也很有精神。可惜这一切在明军的钢刀和铅弹面前都只是浮云。史载神机营的射手们有时可一枪击毙两名蒙军,而从蒙古骑兵中千挑万选出的三千营砍杀普通同胞更不在话下。本雅失里轻松大败,放弃斡难河圣地,仅带七骑向西逃入瓦剌寻求庇护。明军回师途中,侦骑又捕捉到阿鲁台部的行踪,明太宗率军追击。阿鲁台又使出诈降招数,明太宗也不是不接受,但同时也让军队严阵以待。阿鲁台诈降不成,也只好硬着头皮进攻,大败后率残部向东逃入兴安岭避难。

明太宗首次北征便在蒙古人的斡难河圣地大获全胜,打垮了代表蒙古正统的鞑靼部。回师途中,明太宗登临擒胡山(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纳兰苏木市白石山),在山顶留下御制石刻:

翰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清沙漠。

这不就是“燕然勒石”吗?整整一千四百年,中华帝国终于再次将自己的军功章刻入了草原深处。而这一次还是由一位皇帝亲自做到的,若以此说明太宗是帝国史上头号战神皇帝,相信汉武帝、唐太宗,包括他的“好圣孙”明宣宗都是可以认同的吧!

当然,草原问题不是靠一两次大胜就可以解决的,明太宗还需重拾隋文帝分制东西突厥的战略。第一次北征打垮了鞑靼部的实力基础,扼杀了黄金家族复兴的苗头。但瓦剌趁机崛起,明太宗册封的顺宁王马哈木弑杀本雅失里,另寻黄金家族后裔为大汗。另一边阿鲁台也另立一位大汗,从此草原就形成了鞑靼、瓦剌东西对峙的局面。不过鞑靼被明太宗重创后,瓦剌大有一统草原的趋势。于是在永乐十三年(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