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制作陶器转盘的丰富经验,这个桶并不难做,但要大量收获蜂蜜,就有点难度了。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我带着樟桦又跑了几个山洞,找来了四个野蜂巢。

樟桦有麻纱网保护,一直比较安全也成为太昊城内唯一敢于靠近和管理蜂群的人。我却在帮她收集野蜂巢的过程中受了不少“伤”,差可告慰的是。到5月底我前往南方时,已经将十个蜂箱全部装满,樟桦甚至开始向土鲁订购更多的蜂箱。

“太昊酒坊”的老扳发现,如果在粟米酒里加入蜂蜜,味道会好上很多,也愿意出高价向樟桦购买所有的蜂蜜,樟桦就这样开始了“订单农业”工作。

看到樟桦忙得不可开交,做老爸的心里颇有些过意不去。不过能者多劳,我地乖女儿注定了不能轻松,也只得由她去。

繁忙的工作中,所幸樟桦并没有反感或痛苦的表现,反而愈忙愈开心,我还能期望什么?

只要开心就好!

经过大方城时,梅梅终于清闲了下来,同意暂时放下大方城。跟我到南方去。

走出城门,梅梅回头看着城门上由我手书的“大方”二字。悄然落泪。在她心中,这座城是对直多年前丛林中那个亲切而熟捻的父族最好的纪念,尽管她曾经在那里经受过许多的艰辛。

风极接手了对大方城的全面管理,却始终没有定出城主。这一段时间以来,虽然元方闹着要当城主,却多半是由梅梅与风极他们确定大方城地各项事宜。元方只有发言权,却往往没有最后的决策权。梅梅才是事实上的城主。

“这城主就先由你代劳着吧!”我对风极交待道,并把城中的200来骑骑兵交给他指挥。

“是!”风极扶杖慢慢地躬身道。

这些年也苦了他了,尤其是在大方城建设这两年,生活条件比太昊城差了许多,更让风极显得比风余更衰老一些。

经过苗城时,我带队远远绕过,没有在城中停留,只是碰到零星的狩猎队伍,请他们代为向苗族的族长致意。曾经在大楚蛮村见过我的苗族战士则直接跪在我的马前,以苗族地最高礼节向我参拜。

7月初,我们一行抵达大楚。

“老爸!妈!”元方远远地就看到了我们,纵马忘形地冲了过了过来,这时距离大楚还有数十里路,元方显然正率队狩猎,随行的20余人中,开始出现了部分蛮族战士。

难得一家人团聚,其乐也融融。

“怎么?”我指了一下旁边地蛮族战士“有新的部族到大楚村定居了!”

“呵呵!”元方止不住一脸的得意”爸!你猜大楚村现在有多少人了!”

“这个…………”我愣了一下“800人有了吧…………”

“才不止呢!”元方转过头去,和一名骑兵连长确认了一下“大楚现在有970多人了,再过几天,1000人没有问题!”

咦!这小子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拉到这么多人?300多蛮人要是能够心甘情愿地住进蛮村来,那可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离村子还有十来里远时,风中已经传来粟穆萌发的清香。

“今年开了多少粟地?”我问元方。

“这个…………”元方踌躇了一阵,他对数字实在不怎么在行。

“报告族长,我们今年带蛮人一起,开了5000多亩地,用了1万多斤栗种!”在一旁地骑兵连长看到元方难堪,干脆直接向我汇报。

我看了一眼在马背上弓身垂首的骑兵连长:“你叫什么名字?”

“偃鹏!”连长大声回答。

“少昊来地?”

“报告族长,皋陶族!”连长的话干脆利落。

“元方这里,你要多帮他了!”我用手里的马鞭拍拍他的肩。

“是!”声音宏亮,中气十足。

好一个骑兵连长!我在心里赞道。

元方却在此前面与梅梅笑逐颜开,没有理会我跟偃鹏的对话。

这时我也已经看到了大楚的粟地。

几个月时间,大楚已经令我刮目相看。

所有的粟地都分成小块,数百亩一块,围绕在大楚村周围,里面粟穗茁发,一派生机,每块地都用扎实的篱笆墙围了起来,少数地方有修补过的痕迹。

离村子约一公里内的所有树木都被砍伐一空,村子的围墙几乎已经被木柱填满,不复当初的篱笆墙那般脆弱,从防御野兽的角度看,这样的墙已经不输城墙。

进入城中,地面居然用零散块石铺出了数条垂直交错的通道,尽管还是一个村子,却已经可以看到一座“城”的雏形。

村子里的房子已经基本上全是土坯房,少量的砖房也出现在村子中央,其中有两间大的明显起到了“临时宗庙”的作用,因为在房前能看到一个土台上的“广场”。

200来间土坯房所占的地盘还不到全村面积的10%,村子里的地盘还很宽松,进村时我们200来骑引起了一阵骚动,各间房子里涌出来不少人看热闹,砖房前的广场上还有不少天在嬉戏的蛮族人孩子。

看得出来,这个村子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政治管理”,元方对村子的管理还是“松散”型的。

从村中的粮仓情况看,我留给元方的粮食并没有消耗多少,现在还剩下一大半。

一路上偃鹏不断向我介绍我离开以后的建设情况。

元方深知,我以后的建设重点一定是大江边上的码头,大楚村的建设只有初建时可以借助太昊的力量,此后就得靠自己了。

所以我离开以后,元方紧急动员所有太昊匠人,首先完成了住房的改造,然后是伐木和开荒,直到4月底,所有的播种工作完成以后,才放匠人们到江边去。

在我看来最为困难的收编蛮族人的工作,却被元方轻易化解。

为了不违背与我的约定,元方定下一个原则…………绝对不亲自出面去收编蛮族人,甚至也不让太昊的哪怕一名骑兵出现在蛮族人面前。

6月初,四支长老代表团被派遣到森林中,游说散布在近百里范围内的蛮族部落。

“到大楚去,族人将不再忍受饥饿!野兽再也不能危胁族人!仓库里有吃不尽的草籽!厨房里有神才能享受的美味!每一名族人都有新建的坚固洞窑!”长老们按元方的授意,带着太昊盐和粟米袋,一个村一个村去游走,以他们的威望和年纪,证明所说的一切都真实不虚。

结果呢?

“6月份内,有4个村子举村来投!”偃鹏以一贯的简练风格回答我的提问。

这小子!把当我收编大元诸族和太昊诸族的那些办法用全了。

有的方法甚至比我更进一步!

看来大楚城就快要开始建设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 浪漫传说

在大楚村我们停留了半个月,眼看再过两个月就到秋收了,我放心的把粮食转移了一部分到大江边上去。村子的里的粮食应该足够让蛮族人坚持到秋天。大江那边我暂时还没有去,只是让负责运输粮食的骑兵们向我汇报建设工作的进度。

实际上,大江边上的码头建设比我想像的要慢得多,一方面是由于元方为了大楚村建设,把大量人力都拖到了四月底才放他们到江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200骑兵得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狩猎,参加建设的不到500人。这同时也将我的造船大计大幅度地延后了,看来我要到江南去的计划还得过一阵才能实现,根据匠人们的估计,如果按我的要求,建造20米左右的大船,可能在年底之前仍不能成行。

罢了,目标调低一点,16到18米长也行,不过宽度得加宽到6米以上,还有设计更多的划桨位置,以确保渡江的速度。

江边上据说已经建设好了一个纯木构村子的雏形,大量的木桩将村子围得牢牢实实,一个造船专用的“厂房”也已经在江边上出现。

看来就算我不过去,也不会耽误江边的码头与造船工程进度,所以在大楚村的这段时间所做的工作更重要一些。元方的主要任务仍在保证足够的生存物资方面,对于内部管理与制度建设还做得很不够,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我关注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

首先是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长老团,并按太昊的方式,将长老团分成不同的“部”,六部的架构在大楚开始建立起来。同时在每一个部里,我让元方都安排了一到两名太昊族人参加管理,却并不干涉蛮族长老们的决策,太昊族人的主要工作是记录并推动长老们地决策执行。这项工作起初是由十名太昊骑兵来完成地。但后来元方发现。太昊骑兵的参与对蛮族长老们议事会产生一些潜在地影响,便坚决要求从太昊学校选派优秀的学生过来协助。太昊骑兵们则从这项工作中脱离出来。

但最大地问题还是语言的翻译。

太昊骑兵和学生都不能听懂蛮族长老们的谈话内容。

这也成了元方坚持要太昊城那边选派年龄在12到15岁之间的学生过来的原因,元方第一次作为“语言教师”登上了讲台。把蛮族和太昊语言对应说法教给这些后来的太昊族人们。奇_…_書*…*网…QISuu。cOm这对于当初在太昊学校备受苛责的元方来说,无疑是一个更能够满足虚荣心的途径。

这个时候,太昊族人才开始知道,蛮族并非没有族名的,他们自称为“戎”!

从此我们才将蛮族人称为“戎人”。

但这些都发生在我离开大楚村之后,我在大楚时,只来得及建立“六部”,而且都是在元方地大量翻译下,才勉强与戎族长老们进行了必要的沟通。

临别时。戎族长老们听说了我的目标,不由得都大惊失色,通过元方力劝我不要这样做。

“多年前,水神就已经告诉我们,不能再渡过这条大河了!”长老们对此忧心忡仲。

我让元方告诉他们。这不是一条“大河”,这叫“江”!这一点上我有一点偏执心理,深怕以后大江不叫江了。而是叫一条什么其他名字的“河”!尽管这对文明发展并不构成什么现实的伤害,但却对我会构成一定地心理压力。

戎族长老们小心翼翼地接受了这个说法,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我会想渡过去了。

敢于轻易地为大河起名字的人,一定不是凡人,既然不是凡人,一定会做非凡之事。

但最后一刻我突然听懂了一点什么。

“元方,你问下这位长老,他说的‘不能再渡过’是什么意思?难道戎人以前曾经渡过大江?他们怎么渡过去地?

这个问题的答案有点“罗曼蒂克”。

原来,临近大江的两个戎人部族曾经水火不容,彼此视为生死大敌,却在狩猎中处于交叉区域,不时发生冲突。

但伟大的爱情却是部族仇恨所不能遏止的:两名青年男女在狩猎中相遇,具体过程不可知,却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他们相爱了!

两族的长老们大为光火,要求他们分离而不可得,按戎人在这一带的规矩,两族难得地达成了一致意见:把他们交给水神。

谁知这对青年竟然提前得知了长老们的决议,采用了一个在后世比较常用的方法,私奔!

最后两部族的战士追逐这两名青年到达江边,眼看无处可逃,只能委身于“水神”,却绝处逢生地看到江边浮着的一段枯木。

于是两人跃入江中,”抱木浮江”而去。

看来爱情经过千万年,并没有什么质的改变,同样可以让人生死相许,同样可以跨越部族隔阂与仇恨。

随后赶到的长老们看到这对叛逆青年就这么浮在水面上漂向对岸,只得徒呼奈何,却有不甘心的长老受到启发,继而不断有派遣战士浮江探察的情况。

但多次派遣战士的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基本上都一去不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