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动挑起了主战场的重担。而国民党却随着日军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诱降方针的影响,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1939~1940年,日军在加强敌后战场兵力,重点进攻敌后根据地的同时,对正面战场加紧诱降活动,并通过军事进攻、战略轰炸、封锁沿海等手段,逼迫蒋介石步汪精卫的后尘,使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了危机。此时,国民党一面对日军的进攻进行防御作战,一面与日本秘密交涉,并开始制造反共磨擦和反共事变。面对当时的不利形势,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克服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险,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敌后战场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并向日军发起百团大战,“将日军主力吸引到自己周围,挽救了国民党战场的危机,支持了长期的抗战”。'《毛泽东选集》(合订—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896页。'
1941~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日本在德、意法西斯横扫西欧北非、闪击苏联暂时得势的刺激下,为了打破中国战场的僵持局面,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在此前后,日军为了解除南进的后顾之忧,并把中国占领区变成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战略基地,遂集中2/3到3/4的在华兵力,对敌后战场实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清乡”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和经济封锁,给敌后根据地带来空前的灾难。但是敌后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贯彻“十大政策”'十大政策:对敌斗争,精兵简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政权,减租减息。'和“敌进我进”方针,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多种多样的游击战,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渡过了难关,巩固了根据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形成、中国战区的建立和美英等国对中国援助的增加,中国战场出现了新的转机。但是国民党未能加以利用,而是继续保存实力,依赖外援,坐待胜利,以便将来用于消灭在艰苦抗战中发展起来的人民革命力量。因此,这段时间国民党除派遣中国远征军赴缅直接协同盟军作战外,在正面战场几乎没有什么作为。从1943年起,敌后战场开始进入恢复和再发展阶段。八路军于同年秋冬在华北敌后揭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与此同时,中国驻印军也在缅北开始了反攻。
1944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加紧了对轴心国军队的战略反攻。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开始了走向胜利的阶段。此时,正面战场拥有2亿多人口的地区和600多万军队,本应在反攻中有所作为。但由于蒋介石奉行保全实力在先,抗战为次的避战方针,致使正面战场在日本于1944年春发动的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作战中,严重失利,只是中国远征军在缅北和滇西的反攻作战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与此同时,敌后战场主动承担了对日举行局部反攻的任务。由于敌后战场反攻的胜利,弥补了正面战场的损失,并在整体上使在华日军的战略态势迅速恶化。进入1945年以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势如破竹。日本法西斯在太平洋和中国战场面临最后崩溃。中国敌后战场军民乘势进一步扩大局部反攻,取得了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的重大胜利。国民党正面战场也进行了有限的局部反攻,同时,中国远征军继续在缅甸境内消灭日军,打通了中印、滇缅公路。这些都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了条件。同年5月,希特勒德国战败。7月,中、美、英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上旬,当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之际,中国敌后战场军民对日伪军展开了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同盟国的胜利和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
(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它不论在中国近代史还是在世界近代史上,都是极其重大的事件。它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性的联盟战争,参战的同盟国的各个成员国都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作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和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第一个举起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义旗,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长达14年之久,从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也8年有余。
1939年欧战爆发以前,英美等国不仅没有承担反法西斯的责任,反而纵容法西斯国家,造成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环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的重任达数年之久。经过艰苦抗战,粉碎了日军企图在短期内征服中国,变中国为其争霸亚太地区的战略基地的侵略计划,使其陷入“中国泥潭”,延缓了整个法西斯勾结起来扩大侵略的进程,为主要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对粉碎远东慕尼黑阴谋,动员和鼓舞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壮大,都起了重要作用。欧战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欧、亚、非大批国家沦亡的情况下,中国始终与苏、美、英等盟国一道屹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前线,把日本陆军主力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上。对保证美、英、苏实施“先欧后亚”方针,避免两线作战,聚歼德国法西斯,对支援盟军太平洋战场反日作战,对阻止德、日法西斯会师中东,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战场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唯一战场,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左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半数以上日本陆军。据日方统计,日军在战争中共死伤195万人。'〔日〕《昭和史事典》,1980年日文版,第212页。)其中中国战场死伤133万人,(〔日〕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株式会社教育社,1979年版,第266页。'占伤亡总数的70%。
中国军民在这场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共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军队伤亡380多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伤亡总数的2/5;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折合1000亿美元以上。而美军在对日作战中仅伤亡32万余人,苏军伤亡3。2万余人。当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与同盟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分不开的。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的国际政治形势。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所发展起来的雄厚力量和积累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经验,对战后世界特别是远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国家的反帝斗志,促进了各国革命和进步力量的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次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走向胜利具有直接而重大的意义。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受尽凌辱、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饱受帝国主义奴役之苦的中国人民,在历次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英勇斗争精神,但大都失败了。唯有这次抗日战争开创了历史记录,中国人民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的伟大力量,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这场战争不仅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且通过战争大大削弱了中国的反动势力,大大增强了新的革命因素,使中国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中华民族先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都由几万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党领导的解放区不仅是全国抗日的模范,也是全国民主的模范,新中国的雏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空前提高。所有这些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迅速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这次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学说和人民战争的理论更加成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成为战后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这次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这种觉醒的共同内容就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和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爱国主义蕴含着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它不仅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精神力量,也是永远鼓舞着中国人民团结前进的巨大动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必将促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日益富强昌盛,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第一编 东北沦陷(1931。9。18~1932。12)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前的国内外形势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短暂的和平时期,实际上是下一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其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产物,同时,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格局及其矛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其矛盾冲突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于欧洲,东方的日本与中国也先后参战,卷入战争的国家共达33个。战争结束后,美、英、法等战胜国为处理战败国,并协调战后国际关系,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然而,这两次会议未能消除战争根源,却埋下了爆发更大战争的种子。
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揭幕,与会有27个战胜国及5个新成立的国家,代表共约1000余人。到1920年8月10日签订对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为止,和会历时1年又7个月。会议由英、法、美、意、日等协约国五强国控制,而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首相克里孟梭三巨头是会议的主宰者。
各战胜国依据自身的利益,各有打算。美国参战于1917年4月,参战最晚,损失最小。到战争结束时,虽然海陆军事力量不及英、法,但由于在战争期间向协约国销售军火,获得暴利,成了世界上头号债权国,纽约取代伦敦成了世界金融中心。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日的国情咨文中提出“十四点原则”,主张废除秘密外交,缔结公开和约,实行公海航行自由,撤销经济壁垒,建立国际联盟等,为1918年11月11日贡比涅停战协定及巴黎和会定下了基调。
英国在大战中受到相当的削弱,失去了世界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了美国的债务国,但在军事力量上仍处于领先地位,海军力量占有相当优势。
英国力图维持其“日不落帝国”的地位,阻挠法国利用德国的战败而过分扩张,并维护在战争中获取的既得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