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大量华人家庭的搬迁,也意味着这里必须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系统。从而完成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中东主战场
九月,稳定下来后的罗斯福正式对德国宣战。不过却是出兵非洲,帮助法军向隆美尔反攻。当然顺便在这个地方圈定殖民地。
英国,地中海的舰队被迫撤出后,正在失去埃及。
一直咄咄逼人的德国在收缩。希特勒的朋友并不多,四周几乎环绕着敌人,意大利和西班牙不能算是朋友,意大利是一个愚蠢的队友,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经常是带有几分狂妄,却总是拖后腿的角色。西班牙是一个随时可能倒向英国的盟友而已。真正作战的还是德意志军队。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没有明确说反对希特勒的话,那就是中国。
而中国和德国从很早开始就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只是后来因为对于西方财团,包括共济会的态度,中国得罪了绝大多数西方财团。希特勒反的是犹太财团,而不是所有的财团,因为他也需要依靠德国本土财团势力才能让国家得以运转,同时也只能笼络一些白人财团控制纷乱的欧洲大陆。
因为观念上的差异,中国和德国一直不亲近。但是毕竟,中国也没有疏离德国。
自从中国送特斯拉骨灰回故乡的科学代表团和德国科学院建立了联系之后,两国的一些往来一直保持着。中国为德国提供了煤焦化技术,并提供了石油勘探和石油化工技术资料。这中间不仅有庞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着庞大的战略意义。
德国很顺利在利比亚找到了优质的石油,并以此为条件,迫使欧洲的一些老牌家族参与到石油化工业中,从而倒向希特勒。这让希特勒尝到了甜头,他开始拆分占领区的矿产资源,鼓励企业和财团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开发,并开始制定一些法律来保证这些企业的利益。很多欧洲财团留了下来,在快速回复经济的同时,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
这就是利益绑架。不仅可以绑架财团。同时也绑架了人民。法国复国主义正在这种政策下快速消融。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德意志真正的朋友的话,那就是中国。”
中国的热核电池技术,虽然被科学家们认为不是真正的核技术,只是利用天然辐射能而已。但是这解决了很多矿产品在冶炼过程中残留辐射矿物的保存和利用问题。它的提纯技术虽然设定了技术门槛。但是越过这个门槛并不困难。
只是希特勒已经无法说服科学院内那些固执的科学家们了。他们认为中国提出的警告是很现实,也很残酷。核炸弹的威力确实足以毁灭人类的生存环境。如果德国不愿意失去中国这个朋友,多出一个可怕的敌人。最好还是不要越过这个门槛。
希特勒原本对美国还抱有一线希望,但是现在。这一线希望也破灭了。
“美国,控制美国经济的正是犹太财团。其**济会中的犹太势力几乎都在美国。除非德国放弃对犹太人的压制,美国对德开战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一个中国科学家在和德国科学家谈话中无意透露出来的消息。
这种情况希特勒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意承认而已。希特勒一直绕过耶路撒冷,就是为了保持一线希望。但是现在这个希望没有了。
“犹太人,他们善于做生意,他们买下了一个美国,并试图建立以美元为基础的世界货币和世界经济体系。就算是在印第安独立运动高涨的情况下,仍然是通过做生意的方法,获得了美洲最富庶的东部平原。美国的国土面积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扩大。如果犹太人还有信仰的话,那就是黄金。”希特勒下达了加快石油工业建设的命令。
“让我们坦克,飞机,让德意志的战车拥有足够的石油,让我们建立一个以德意志为核心的欧洲新秩序。而不是以犹太人泛着恶臭的金钱为核心的欧洲旧秩序。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我们抵抗住了犹太人的战争和军事围攻,统一了欧洲大陆。把自由和尊严还给了欧洲人民。我们将取得胜利,创造最美好的未来。”
希特勒的演讲总是这么能够鼓舞人心。
获得了稳定后方的隆美尔在北非击败了数倍于己的盟军。不过他需要防守的面太宽了,他擅长进攻,也喜欢进攻。必须要有人来守卫他的后防线,也就是石油。希特勒当然知道石油的重要性。石油,没有石油。自己的坦克军团,飞机大炮都开不起来,还怎么打闪电战?大批的德军开始渡过地中海进入北非。
而逐渐松开了手脚的隆美尔开始计划闪击埃及。英国不是不知道,而是相对于埃及,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更加重要。
德国在美索不达米亚一直处于弱势,不得不退却。退守土耳其。把富含石油的区域让给了强势的苏军。
翻过了高加索山脉的苏联军团锐不可当。只是无论是英军还是苏军都没有把阿拉伯部族武装看在眼里。英军在这里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基础,大部分部族武装在德国人退却之后倒向了英军。因为苏联打着为穷人翻身的旗号,反对的就是这些部族首领。英国因为治理时间长,而采取了怀柔的政策。同时信仰耶稣,东正教和天主教、基督教在阿拉伯人中并无区别,可是苏军在这方面太过粗糙,也太过急切,杀戮过重。所以阿拉伯人只能倒向英军。
不断的袭扰和英印军队的阻击,让苏军虽然打了不少胜仗,可是总体还是处于弱势。
最让斯大林郁闷的是海军,苏联的海军连红海都没出去,就遭到了重创,在芬兰的出海口被德军封锁了,而要绕道大西洋或者绕道北冰洋和太平洋,都太远了,这让斯大林对失去远东更加痛彻心扉。只要拥有一个海军基地,苏联海军都不至于这么被动。
苏联红军在中东确实取得了优势,但是把优势转变为胜利还需要时间。因为英国的印度军团源源不断地增援,始终控制着石油产地不放手。直到德军退出美索不达米亚之后,苏联才拥有了一块上好的油田。只是英国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苏军在这里得到补给。所以一场空前惨烈的空中和地面绞杀战开始了。
英国现在才知道有人的好处,印度支那,原本以为是没用的野蛮之地而已,没想到现在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只是印度人的战斗力确实差了一点。
西藏,随着新疆到拉萨,昆明到拉萨的交通线的贯通,彭德怀一直压抑着眉头总算疏开了。喜马拉雅山脉西侧的交通线建设也非常顺利。这条道路把喜马拉雅山脉西侧和克什米尔和帕米尔,连接起来。在高山之上,修建了军事基地,直升机机库完全在山体里面,山坡上的森林植被恢复很好,因为这里降水非常丰富。
部队几次出击已经拔掉了山下平原和丘陵所有英军基地。但是直升机没有参战,这是作为一个战略威慑力量而存在的。在这片中国控制区内,一些老华人,藏人,亲中国的印度低种姓人开始缓慢地聚集过来。只是他们不敢进入丛林。他们不怕护林人,但是护林人饲养的猛兽越来越多,进入丛林本身就极端危险。一些山间的谷地,国内过来的护林人在那里建成了村庄和安全区,中国人修建的道路通向哪里,使用的是很先进的轻轨列车。人们可以成群结队感到车站,从这里花很少的钱就能通向各地,而各地的工厂收购各种农产品和原材料。
中国还在打隧道,试图穿透喜马拉雅山。这在印度人看来,这简直是疯狂的行为。
喜马拉雅山也是地震多发的地段。修建横穿山脉的交通公路非常苦难。可是这对于彭德怀来说太重要了。
第七十七章 缅甸与龙云
1941年,九世班禅实在撑不下去去世了。十四世达#赖只有七岁。由于热振活佛持续的宗教改革,西藏噶厦政府已经完全世俗化,转变为人民政府是迟早的事情。而喇嘛们多半成为了护林人,他们接受了成为大地守护者的使命,国土资源管理者的位置也与他们信仰相符,所以融合比噶厦政府还要快。
西藏宗教势力在迅速消融。
这让教育体系在西藏的推行加快。当然也与交通的便利有关,因为人口流动的加快,藏族人分散到了全国各地,而汉人大量进入,改变了人口结构。
而从腾冲到密支那、柯西马、西隆和西里古丽的交通系统正在日夜不停地修建。龙云默许了这一地区被接管的事实。并且同意修建从密支那到实皆的道路。
龙云之所以不愿意回来,主要还是烟#土的缘故。龙云的毒#品现在已经销售到了美国和印度,在民国,“缅土”也非常畅销,利润丰厚。而中国对于烟#土却持严厉打击的态势,杀得毫不留情。
烟土的危害龙云不是不清楚,可是他挡不住巨额利益的诱惑。龙云现在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烟#土供应商,可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向美国订购航空母舰,想要组建一个航母编队。不过不是要对抗。而是准备逃跑。
他的目标是印度洋另一侧的马达加斯加。他用黄金向急于复国的法国买下了它,大量的云南人去了哪里。龙云非常清楚,一旦缅北的这条道路修通。自己的厄运就来了。
中*队的强势,不是自己手下日渐涣散,已经成了武装商团的部队能够抵御的。而手下那些大大小小的毒枭,龙云也是不要的,要了也是祸害。也许陈立夫和陈果夫有兴趣接纳他们,毕竟他们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钱财。
国民党中有不贩毒的吗?大概除了宋子文一心要复兴民国以外,连孙科也不禁止手下的人贩卖烟#土。而各个大大小小的军阀和国民党遗老。没有一个屁股是干净的。
从马来西亚到新几内亚,全部是一个又一个小军阀。他们自己不种植鸦#片,因为宋子文对鸦#片也深恶痛绝。宋子文掌握着民国的财力和军权。但是有财权和军权又怎么样?国民党在陈立夫和陈果夫手里,孙科根本无心也无力整顿党务,孔祥熙拉拢了绝大多数资本家。宋子文再大的本领又能怎么样?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宋子文的强势更多是依靠在*的宋庆龄。而宋家现在已经完全脱离了共济会,在马来的经济基础已经从共济会转变为了大陆。宋家与共济会的决裂让宋家在民国属于绝对少数。
龙云看得很清楚。
中国的希望不在国民党,而在*。这非常清楚,可是一个国家的兴盛,可能导致一个家族的消亡,这是龙云心里充满了矛盾的地方。打下缅甸,将缅甸交给*,龙云觉得自己已经对得起国家了。所以自己带着积攒下来的强大武力去一个小岛,应该也问心无愧了。
去年年底开始。龙云就开始在缅甸禁止种植鸦#片,但是却生产甲#基苯丙#胺和替马西汀,前一种就是后世说的冰#毒。最早是德国人研制出来,被称之为提神丸。后一种是镇静剂,叫做入梦丸。
这两种药物是美军、英军、德军都需要的药品,销售量非常大。而苯丙#胺完全可以替代鸦#片。由于军队允许使用,所有有很好的隐蔽性,这就是新“缅土”。
苯丙胺一出来。张春就说这种药物可能比鸦#片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