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隆基对于这个直性子的爱将非常的欣赏,一点也不以为忤,还是笑呵呵的对着杨兴说:“我儿子贵为太子,你妹妹嫁给我儿子,日后必定也是贵妃。”
杨兴很担心万一自己的妹妹嫁了出去,谁帮自己打仗啊,谁给自己出谋划策。所以杨兴一再的拒绝。
李隆基也不为难杨兴,只是让杨兴考虑几天。
杨兴回到府中,把李亨提亲的事情对着杨素素一提。杨素素黛眉一皱。李亨无端端的怎么会向自己提亲。杨素素就算聪明也想到不慕容流水那一环节。
不过杨素素断然不会嫁给李亨。现在天下大乱,有李隆基这个牌子在,她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上杨兴的军队,她完全的可以做幕后的女王。说不定还有机会成为武则天之后的另一个女皇帝。
杨素素是个有野心的女人,自然不会甘心嫁到太子府,从此远离政治中心。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吐蕃人终于进攻了
杨素素拒绝李亨,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柴瑞。杨素素唯一对一个男人表示好意,却被拒绝。而且在长安多日,虽然也见过柴瑞几面,但是柴瑞对她永远只是一句很客气的问候,就飘然离去。
杨素素不甘心。加上自己父亲和柴瑞的关系紧张,杨素素也一直没有机会和柴瑞交谈。杨素素只是认为自己如果不是杨国忠的女儿,说不定柴瑞同样会喜欢上自己。杨素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父亲在那些文人当中的恶名。而柴瑞正是文人出身。
杨素素低声在杨兴耳边低语:“你去对皇上如此说。皇上必定会拒绝婚事。”
“什么?这样可以吗?”杨兴有点纳闷。但是还是记住了杨素素的话。
果然杨兴对着李隆基就把杨素素的话慢慢的背出来:“皇上,我妹妹万万不可以嫁给李亨。”
“为何?”
“因为李亨也想谋反。”
“放肆,李亨现在已经是太子,怎么会有谋反之心。”
“如果皇上不信的话,你可以诏李亨来南京。如果李亨真的来南京,我就把我妹妹嫁于他。”
作为皇帝,李隆基最怕就是有人想谋反。而现在安禄山都反了,想想自己对安禄山不仅有恩,而且还十分的宠幸,结果安禄山……
至于自己的儿子,李隆基也无法保证。历来皇家儿子弑父夺权的例子屡次发生。难保李亨不会。而且李亨当了那么多年太子,难免会等不及。
“就依爱卿之言。”
李隆基果断的下旨,让李亨回南京,才能完婚。
“回南京?”李亨有点犹豫。
“太子殿下,南京万万的不能回。回了南京,就再也难逃离李隆基的控制。看现在李隆基一副健康的样子,活了三年五载都不成问题。如果李隆基突然另立太子,到时候太子就什么都没了。”慕容流水连忙对着李亨说。
“我当然知道,不能会南京。可是我在想该如何拒绝。”
慕容流水微微一笑:“在下有一计,就说洞庭湖今日水匪猖獗,太子要在这里肃清水匪。等再加以时日,再称病。如此一来拖上几个月,大家也就慢慢的遗忘。”
李亨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只能采用了慕容流水的建议。
慕容流水虽然不是庸才,但是见识还是一般。高明的谋士就会力劝李亨去南京。唐玄宗诏李亨回南京才肯点头答应婚事,分明就是在试探李亨。如果李亨不回的话,李隆基必定心中起疑。而高明的谋士肯定会想到。他们所谋划的是如何在抵达南京之后,能够摆脱李隆基的控制,安然的回到衡州。
如此一来,李隆基对李亨心中起疑。而这场婚礼也烟消云散。而李隆基则更加重用杨兴。同时又命哥舒翰暗中注意湖南江西一带。
安禄山、李隆基、李亨这三方比较大的势力暗中勾心斗角,表面相安无事之际,吐蕃人突然进犯。
吐蕃人一直惦记着四川,企图把四川纳入吐蕃人的版图。
而四川,现在各自为战。也就算茂州,嘉州,渝州这三个城市驻军超过了两万。其他的大多只有一万余人。柴瑞甚至连一万人都没有。
在安禄山叛乱之前,担任大论的末东则布和朗迈色等作乱,赤德祖赞被害,虽然吐蕃王朝平定叛乱,但年仅十三岁的赤松德赞继位。少主年幼,自然权臣当道。吐蕃政权比叛乱之前还要更高度统一。
而趁着安禄山叛乱之际,吐蕃人暗中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大唐。原本打算进攻陇右。可是安禄山、回鹘、和吐蕃人曾经秘密商定。关中地区,陇右地区都归回鹘人所有。而四川,云贵地区都是吐蕃人的地盘。
可是吐蕃人并没有在安禄山叛乱之时起兵,此时的吐蕃人一是观望谁胜谁负,而是坐等安禄山消耗大唐的军力。吐蕃人想坐收渔人之利。可是安禄山突然病危,这下整个大唐又陷入平静当中。虽然小战不多,但是大战不起。
此时吐蕃人坐不住了。新的大论耶查布刚掌握了吐蕃的军政大权。耶查布刚野心勃勃,眼见大唐局势趋于稳定,攻打大唐的机会就越来越不理想。终于,耶查布刚决定自己率人攻打大唐,而不再等安禄山对李唐的穷追猛打。
十三万吐蕃大军,四万南诏大军。吐蕃大军自西向东,而南诏大军,由南向北,对四川成夹击之势。没想到那些守将竟然只有戎州守将和茂州守将坚守城池。戎州守将于南诏大军殊死一战。五千守军,足足的和四万南诏大军大战了七天七夜。不过最终被南诏大军攻破城门,戎州守将黄天禄战死。
茂州守将余为景率部也奋力的抵抗了吐蕃人。奈何吐蕃人多势众。坚守了几日之后,余为景被流箭射穿颅骨,当场战死。没有了守将,茂州守将只能撤离茂州。
吐蕃人丛吐谷浑南下,兵分两路,四万人经雅州,打嘉州。吐蕃人计划这批吐蕃大军在泸州和南诏大军会合。然后直捣渝州。这个四川的大部分地区就已经在吐蕃人之手。而另一部九万人,从松洲一直南下。这部拿下茂州之后,就离益州也非常的近。不足二百里的路程,对于吐蕃人来说,根本就不算远。
吐蕃人在茂州也休整了几日。这才向益州进发。好在四川,多山。吐蕃人的行军速度到是十分的慢。
这也给柴瑞稍微充足的时间准备。虽然说稍微充足。不过也就几天时间。从吐蕃攻打松州到拿下茂州,也不过才几天功夫。松州和茂州的残兵败将无路可退,不由自主的退到了剑南道首府益州。
虽然有了这一万一千人的部队。可是益州部队仍不过两万。而且吐蕃顺利的南诏军在泸州会师。如此一来,益州所面临的是北方九万吐蕃大军,和南方的吐蕃南诏联军近八万的大军。
虽然后面还有个盟军。渝州、梓州、绵阳三地守军。
可是渝州守军才不过三万。想守住渝州都非常的困难。更别说可以驰援益州。
至于梓州,绵阳。他们早就全力驻守剑阁。只要剑阁不失,绵阳则不失。
可以说,益州现在就是孤军奋战。柴瑞可能要面对比在云中郡更危机的情况。以两万残军对抗九万吐蕃大军,甚至有可能是十七万大军。而且一旦渝州失守,到时候面对的可是两面受敌。
第一百七十七章 该放弃的还是要放弃
固守是守不住益州的。
益州城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小。两万人不到想守益州,难度可以比守云中郡难多了。回鹘人不擅长攻坚战。可是吐蕃人常年和大唐交战,学会了非常多的攻城战术。
而且吐蕃人忍耐心非常强,他们往往会把城池围住数月。
柴瑞知道自己想守住益州的话,那无益是在把这两万人统统的扔进死亡的道路上。自己那几千将士,固然勇猛,但是也不能以一敌十,至于那些跑回益州的败军,早就毫无斗志。说不定哪天也会弃城而去。
指望那些人,基本上是不可能。
但是吐蕃人已经在城外不足百里。
该如何是好?
整个节度使一片宁静。
“我的管城大队,保证拖住他们。这些儿郎听得吐蕃人要打益州,他们高兴坏了。他们现在恨不得就现在去和吐蕃人战上一战。”李白手中握有最精锐的部队,非常渴望一战。一场正在的大战,好好的检验一番自己的部队。
可是吐蕃人的目标直指益州。管城大队,虽然精锐,但是只是擅长游击战。现在最多也就只是能拖延吐蕃人几天而已。该来的还是要来。
吐蕃人迟早会打到益州。
益州还是守不住。
无论谁,都知道益州对于柴瑞的重要性。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地,同时也可以放眼天下。没有立足之地,刘备就算是空有关张之勇,也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柴瑞不想自己颠沛流离。但是守益州,还真的守不住。
虽然说四川易守难攻,但是吐蕃已经攻了进来。一旦攻了进来,四川就非常的难守。只要被围城,基本上都撑不了多久。四川不是产粮大省。军粮的储备一向不高。就拿益州为例,三个月后,益州就会面临缺粮的危险。而且还没到秋季,离秋收还有相当长的日子。
没有秋粮,益州肯定会因为缺粮而被攻陷。
“我们撤出益州,把益州让给吐蕃人。”柴瑞突然对着众人说。
所有人都惊愕不已。不守益州,那能去哪里?
更令人惊讶的是,柴瑞又对着李白说:“去,准备好炸药,我们炸掉城墙,炸掉城门。”虽然火药的出现很早,。从战国到汉初,只有些道士迷恋长生之术,偶然制造出火药。而到了唐高宗时期,才出现硫磺伏火法。火药的配方雏形才开始。
不过这时候的火药,完全不是用于军事。而是用于民间的杂耍表扬。火药的威力过于弱小,还根本就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管型火器也是到宋代才出现。
可是柴瑞早就知道黑火药的制造制造配方,硝石,硫磺,炭屑按照一比二比三的比例配置。而要想发挥出火药的威力,就必须利用火药燃烧所产生的剧烈膨胀的空气。
柴瑞在益州期间早就命人打造了大量的薄薄的铁皮。然后这些铁皮被制成远远的空心罐子。柴瑞就把配好的黑火药塞进去。再用蜡把口基本上封住,只留一根引火绳,。虽然简易,但是威力也不小。
制造的那几十个土炸弹就被放在几处比较薄弱的城墙的位置。然后管城大队里的小分队逐一引爆。黑火药迅速燃烧,所产生的巨大空气被铁皮完全的包裹住。可是里面空气的压力已经超过外面铁皮的承受之力的时候,“砰”的一声巨响。城墙的根基被炸毁。紧接着这一片城墙由于失去了支持,而轰然垮下。
一个成功之后,紧接着就引爆下面的土炸药。
二十三个,只要两个未炸响,其余二十一个都成功引爆。而益州的城墙有四处严重损毁,七处被炸开巨大的裂口。其余的地方也都被炸的残破不全。至于城门,已经都被摧毁。
柴瑞要的就是益州变成一个不设防的城市。
柴瑞此举,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柴瑞到底想干什么。可是柴瑞只是微微的一笑,根本就没多其他人解释什么。其他人也没问,他们都知道柴瑞这么做绝对有深意。
在炸完城墙之后,柴瑞对着众人说:“现在,我们彻底益州。杜先生,你带从剑南道其他地方而来的部队,带着那些工匠,铁匠离开。先去剑阁那里避一避。”
“可是这一万人走了,大人该怎么办?不行,我最多带三千人走,其他的人必须留下。”看着杜甫的坚持,柴瑞也只好答应。不过柴瑞根本就没指望用这些人。而直接的让谭伟林率领八千人在泸江边安营扎在。而那里离益州也足足有百里之遥。杜甫的一片苦心,看来是白费了。
“梦菲、可馨,你们也随杜先生去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