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这是中的四句诗,大意是见到了桑树和梓树,必须恭恭敬敬,因为桑梓会让我想起家乡,提醒自己要尊重父亲、依恋母亲。所以,千百年来,后人常常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
在这样一个国难深重、山河飘零的冬天,张灵甫是否还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儿?回到病房后,整整一个下午,他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的桑梓树出神。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投笔从戎十几年以来,他回家探亲并不多,那老皇城根脚下的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出现最多的次数常常是在他梦里:巍峨的秦岭山地与坦荡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将八百里秦川渲染成一幅幅壮丽的水墨画。站在村口,登高远望,终南山葱郁如黛,发源于秦岭北麓的沣河一路蜿蜒流过来,河边垂柳成行,枝叶摇曳,河床里洁白洁白的细沙在阳光照shè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使他的家乡既有北方雄浑之气势,又有南方水乡之灵秀。
061因祸得福
061因祸得福
都还在七十四军嘛,枪一响一样上战场,并肩作战。----俞济时
小鬼子们!老子与你势不两立!----李天霞
由于打残了的74军要休息、整训两个月,两个月内不再打战,师座王耀武决定放手下第一勇将张灵甫两个月的假,让他回老家探探亲,好好养养病。
张团长自从杀妻案身陷大牢以来,已经有三年没回家了,是该趁这个空闲回家拜望一下父老乡亲,看看第一任妻子邢凤英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第二任妻子吴海兰生的女儿交给了第一任妻子抚养)。说不定哪一天自己就光荣了,那这次回家就成永别。
乌云低垂,雨雪纷飞。陇海线穿过茫茫的中原大地。张灵甫坐在西去的列车里,一路上随处可见逃难的同胞们。他们宁肯背井离乡,也不做亡国奴,推着小车,挑着箩筐,成群结队地、扶老携幼地在雨雪、泥泞中向着祖国的后方长途跋涉,那一张张憔悴的面容,一双双求生的眼睛,一声声幼儿的啼哭,常常让张灵甫不忍心再看下去。他张灵甫还有一个家,还有老婆孩子热坑头,可窗外那些难民们,家在哪里?他们的家在松花江上,在长城内外,是ri军的铁蹄践踏
了他们宁静的家园!
由于要给部队让路,列车时走时停。又一场大战迫在眉睫,紧张的气氛笼罩着陇海线,一列列军车喘着粗气向着徐州方向疾驶,张灵甫几经辗转,才回到西安,而一份委任他为一五三旅副旅长的电报,早就在家里候着他了。同时,灵甫仍兼305团团长。
战上海,守南京,七十四军伤亡惨重,军里按战功和资历提拔了一批中青年军官。张灵甫骁勇善战,夜袭施家浜,望亭打阻击,淳化遭遇战,华严寺保卫南京城都打得有声有sè,甚至亲率突击队冲锋陷阵,提拔他是众望所归。因为全军团长阵亡,靠战功提拔成团长的还有邱维达、纪鸿儒。
卢醒当上305团中校团副,陈公勇当上305团机枪连上尉连长,凭的也是自己的战功,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对蔡仁杰的表现,全军也有目共睹:有勇有谋,胆大心细。在征求师长王耀武的意见后,军座俞济时亲自出面做工作,动员他来五十八师当团长。
五十八师虽然是由浙江保安团改编而来,但却是军座的起家部队。军座这样在电话中笑着对他说:我知道,你和张灵甫的感情很深了,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都还在七十四军嘛,枪一响一样上战场,并肩作战。再说,你要是不动位置,那卢醒怎么安排?一个团里不可能有两个团副呀,你说是不是?(呵,国mindang的副职领导还真少,一般只设一个,他就不会设个八、九个?)
终于,蔡仁杰抓着头皮不好意思地笑了,答应去五十八师,他向军座请求道:那最好等灵甫回来我再走。电话那头,军座爽朗的笑声震得听筒“嗡嗡”响:行啊行,我的蔡局长!
在汉口驻扎时,蔡仁杰给军座留下的印象很好,以至于到现在还改不了口,常常称他为蔡局长。不过,以前是不同单位之间的相互尊称,而现在更多地却是上下级之间的戏称罢了。
至于提拔毛老七当了团长,则让很多人都想不到,引起很多争议。两三个月以前,他毛老七还是西北军的一个副营长,论资历——劣迹斑斑;论战功——来七十四军后表现平平,再怎么排都不上他呀。
可是,军部提拔他,也有军部的理由,于是有人这样嫉妒地说:谁让这龟儿子走火咧?真他妈的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原来,毛老七在南京侥幸逃生、在蚌埠找到部队后,首先向旅长李天霞报告了自己拿着一百个大洋续出清清、但因无船过江、结果在破城时不幸被冲散的经过。李天霞正在办公室里附庸风雅,研着墨,练着书法,宣纸、墨汁胡乱撒了一地,明显就是个门外汉。看见毛老七回来,他最关心的是清清的死活,倒没耐心听他从头讲起,打断他的话问:“那清清呢?”
“走丢了。”毛老七沮丧地低着头。
“你把她弄丢了,怎么也不找找?”
怎么不找找?可怎么找?小鬼子见人就杀!毛老七抿着嘴唇,委屈得、愤满得直想哭,一路上种种脱险的艰难辛酸、惨绝人寰的ri寇暴行都一起涌上他的心头,终于,他忍不住了,“扑通”一声,一下子跪到在旅座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旅座呀!俺对不住您,小鬼子他不是人呀!”
李天霞默然无语,已经预感到他的清清必死无疑。离开旅部,回到自己的营区,毛老七无意中发现,他从南京穿出来的ri军军装里有两卷胶卷,便怀着好奇的心情,又送到了附近的照相馆。结果,冲洗出来一看,竟是ri军士兵自己拍摄的杰作:从上海到南京一路上烧杀激anyin的画面!当时,由于活着逃出ri军虎口的同胞极少,而且西方记者、国际友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揭露都还没有传入国内,因此,这两卷胶卷就首先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很快,这一张张血腥的照片,被送到师长、军长和战区各级长官的手上,把这些身经百战、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长官们看得目瞪口呆,如果不是铁证如山,就是极尽想象都想象不出来ri寇竟有如此残暴的兽行!
在看到一名少女弓着背捆在椅子上、肛门被捅进一根竹竿、两边还挤满一群兽兵的照片时,李天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而更令他惊骇的是,这名少女的脸怎么成一百八十度地扭转到了背后?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是为了能在合影中看到少女的容貌,万恶的兽兵竟抱着她的头、将她的脖子活活地扭断了。联想到自己在南京城里失踪的小清清,李天霞愤怒得一把抽出随身携带的中正剑,狠狠地砍在办公桌上:“小鬼子们!老子与你势不两立!”
经zhong yāngri报最先刊发,屠城血证的照片震惊全国。
就这样,毛老七为揭露南京大屠杀而立了一大功,军里提拔他的理由也就是这一条。当然,李天霞也为毛老七的晋级说了不少好话——因为毛老七够朋友讲义气,好不容易凑齐一百个大洋,把他为清清续身的钱还给了他,说是自己没有把清清平安带出来,没有办成事,这钱不能让旅座白花。
其实,这全是毛老七诓骗他的鬼话,清清是他白白领出醉江楼的,那一百个大洋压根儿都没有用。他本还想私吞这笔钱,只是在看到自己带出来的胶卷引起长官们的注意后,觉得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得进一步贿赂贿赂旅座了,才装着痛心的样子来还钱。而李天霞却被他蒙在鼓里、哄得团团转,军部一有动静;说要委任一批军官时,就毫不犹豫地申报了毛老七的名字,后来,他又特地将毛老七喊到旅部来说:“看你这吊名字匪里匪气的,你现在可是zhong yāng军了,再说你那些狐朋狗友死的死,伤的伤,还分什么老大老幺的!”
于是,在军里颁发的委任状上,毛永亮的大名后加了一个括弧:“外号毛老七”。
062忠孝难全
062忠孝难全
孩儿身为国家军人,食人民俸禄,自当保家卫国,痛杀倭贼,岂能在此国难当头之际临阵退缩,哪一天儿子光荣了,就让大哥替我在父亲膝前尽忠。——张灵甫
“钟灵啊,你在南京浴血奋战了数个月,还不是个团长,你大哥的生意做得很红火,我看你就辞了军职回家来跟着大哥做生意,免得刀枪无眼啊。”张灵甫的父亲张鸿恩道。
“父亲,孩儿不孝,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身为国家军人,食人民俸禄,自当保家卫国,痛杀倭贼,岂能在此国难当头之际临阵退缩,哪一天儿子光荣了,就让大哥替我在父亲膝前尽忠。”张灵甫略有为难地道。
“好,好,你去为国尽忠。”鸿恩老汉有些黯淡,默然无语了。
一九三七年的那个冬天格外寒冷。在苦苦支撑五个月的全面抗战后,主力伤亡惨重,北平、天津、上海、太原、济南、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相继失守,全国的工业基地与通商口岸几乎都被ri军攻占,zhong yāng财政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悲观失望的情绪弥漫在大江南北,亡国论甚嚣尘上。西方舆论普遍认为:中华zhèng fu即将承认失败,接受ri本的和谈条件。这年年底,就连同情我方的德的武器装备能够得到补充,也只能勉强支持6个月。此时此刻,倭寇仰仗强大的陆海空优势,在攻占南京后,又马不停蹄地调集八个多师团、约二十四万的强悍兵力,分两路南北对进,企图夹击徐州,聚歼我军于陇海、津浦线之间。而我军战斗力最强的二十个德式师因在上海、南京全被打残,无力再战,顶在徐州前线的约六十万中,大多是武器装备更差的西北军、川军、滇军等地方部队,zhong yāng军jing锐只有汤恩伯的第二十兵团。
眼看又是一场以卵击石的惨败,人心浮动,军心动摇。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山东省zhèng fu主席兼第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韩复榘公然违抗军令,不战而逃,让ri军轻易穿过山东全境,直逼徐州,使得第五战区的正面防线倾刻间门户大开。
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四ri,国民zhèng fu军事委员会以违抗军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判处韩复榘死刑并执行枪决。在此之前,国民zhèng fu还向全国发布了重要公告:在对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等抗ri烈士重申褒扬之意的同时,将四十余名失职将领的惩处情况公诸于众: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等八人判处死刑,第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香翰屏等两人记大过一次,第三十九军军长刘和鼎以下三十余人受到撤职、判刑等惩处。如此大规模整肃军纪的做法,在中尚属首次,对全体将士产生强烈的震慑和冲击,“宁死于战场,不死于国法”,成为各级长官的高度共识。
韩复榘被正法的消息传到长安,张灵甫浑身一震,马上意识到自己得赶快回部队了。
尽管他左臂上的枪伤并未痊愈。这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婆姨邢凤英在伙房里下着手擀面,炉灶里的玉米秸秆卷着红红的火舌,烧得“噼里啪啦”直响,大铁锅里的水已经烧得滚开,“咕噜咕噜”地往外冒着热气。面条快要煮好时,再滴上几滴麻油,撒进一把葱花,那令人垂涎yu滴的香味便随着腾腾的热气从伙房里一直飘到院子里。
院子里,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