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部分学者认为轩辕之丘指现在郑州下辖新郑市。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金贞祐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在郑州周围,还有星罗棋布的古城、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古关隘和古战场遗址。由于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这里历来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著名历史人物轩辕黄帝、列子、子产、申不害、韩非子、郑国、陈胜、张良、潘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高拱、李诫、李驰航等均出生在郑州。
二十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一九一三年改郑州为郑县。一九二八年改郑县为郑州市。
第四路军到达郑州后就不准备走了,不仅是不走了,还要就地展开,做好和西北军发生冲突的准备。所以在从信阳到郑州的车上,陶蓉和梦曦就把具体作战部署上报宋哲武。
这个计划是:以第一师第一团和师直各部队以及骑兵旅为一集团,由张亚飞亲自率领驻扎在花园口(此花园不是孝感花园,而是郑州花园口,也就是三八年炸堤放水,阻击曰寇的黄河花园口。)布防驻扎,控制保护黄河铁桥;宋哲武率一师二团、第三团、警卫旅、炮兵团、辎重团驻扎在郑州。
西北军现在都在向豫西潼关方向撤退,据汉口讨逆军参谋部传来的情报,河南境内现在只有庞炳勋的暂编十四师,驻扎在郑州。再就是山东的孙良诚部,据报,该部也有近期西移迹象。庞炳勋的暂编十四师驻扎在郑州的目的,很可能就是等着孙良诚一起西撤。
陶蓉和梦曦两人的意见是,宋哲武率一师二团、三团、警卫旅、炮兵团、辎重团强行驻扎在郑州,待李兴中和魏凤楼西撤后。一旦庞炳勋不满,或者是双方部队发生摩擦,立刻就有借口解决庞炳勋部,全师再在京汉线以东,开封至兰考一线阻击孙良诚,并一举解决孙部。
宋哲武看着这个计划不禁一阵苦笑,第四路军里又多了一个好战分子。
以二团、三团、警卫旅、炮兵团、辎重团这些部队,强行在郑州驻扎,如果突然发难,解决庞炳勋的暂编十四师绝对是杀鸡用牛刀。占据郑州这个平汉线和陇海线的交汇地域这个战略要点,再以大部兵力东进迎击孙良诚,西北军在京汉线以东没有任何援兵,消灭孙良诚也是有十成的胜算。
可是这样一来,冯玉祥绝对不会不管孙良诚的生死,一定停下西北军西撤的脚步,转而东进给孙良诚解围,甚至非痛击第四路军不足以解其恨。
这样一来,最高兴的就非蒋介石莫属了,宋哲武的行动不仅削弱了西北军的实力,而且还挑起了和西北军的混战,蒋介石寻找已久的借口也就出现了。他立刻就会命令唐生智的第五路军南下河南,他再催动中央军在山东、安徽、湖北的部队北上河南,两面夹击之下,立刻就会让还没有准备好的冯玉祥的西北军,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只是这样一来,他宋哲武马上就要背起蒋介石和冯玉祥都避之不及的挑起内战的罪名,而且第四路军也会首当其冲的遭到愤怒的西北军痛击,伤亡巨大不可避免。最主要的还是,他这样做,必然引起阎锡山的警惕,阎锡山会认定他宋哲武已经彻底倒向了蒋介石,如果他再想夺取山西,就会增添许多难度。不经过血战,他是得不到山西的。
宋哲武并不怪罪陶蓉和梦曦,毕竟他们只是参谋人员,他们只是负责制定能取得最大胜利的作战计划,按这个计划,第四路军两战两胜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这个计划的后遗症,是宋哲武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只是宋哲武有些奇怪,陶蓉这样的人,竟然也是一个好战分子,他同意的计划攻击姓可是越来越强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陶蓉,陶蓉加入第四路军后,随着对第四路军的了解越多,他对第四路军的信心就越强。如果他在担任十九军参谋长时,就像现在这样了解第四路军,在朱家河时他就会第一个建议胡宗铎接受蒋介石的条件,根本不用和第四路军打那一仗。在朱家河,十九军仅仅只是在同一个第三团作战。
关于夺取山西的想法,宋哲武现在是不能跟陶蓉和梦曦说的,倒不是他不相信陶蓉和梦曦,只是这样的事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否则一旦泄露出去,他要想夺取山西,不经过血战是做不到的。现在第四路军所有的官兵,都会是以后他在山西抗战的中坚,除非是必须的,否则他宋哲武没有权利让他们在内战中失去生命!
宋哲武只好找来陶蓉和梦曦,以第四路军不易首先挑起内战为借口,表示不应该在郑州市区内驻扎。最后把计划进行了变更。
仍以第一师第一团和师直各部队以及骑兵旅为一集团,由张亚飞亲自率领驻扎在花园口;宋哲武率一师二团、三团、警卫旅、炮兵团、辎重团驻扎在郑州以北、京汉线两侧的杓袁村、柳林镇、北安庄。这样布置有两个好处,一是,两处兵力都比较雄厚,花园口两个团有一万六千余人,差不多有一个半师。宋哲武率领的部队有两万多人,人数比两个整编后的西北军的师还要多,更有强大的炮火,一旦有事,这两处都足以自保。二是,两集团相距只有十几华里,可以相互联络支援。这么近的距离在大兵团作战中,几乎就是可以算作一个集团。
可是,宋哲武还是有些不放心,在他的记忆里,后世的解放军就可以在五公里的距离内分割敌人。
宋哲武吩咐梁璧,去把二十三师的工兵营长孙思成和他的表第孙思荣两人找来。
孙思成和孙思荣两人都是郑州人,孙思成早年因为家境不是很好,参加了西北军,任连长。以往西北军并没有单独的工兵部队编制,这次整编,西北军为了尽量多保留人员,比照中央军也设立了工兵部队,只是没有人懂得工兵部队,就把早年在家里做过木匠的孙思成调来当营长。孙思成偏还是一个死心眼,心想,既然长官相信自己,自己就要做好,无奈他也是两眼一抹黑,正在犯难的时候,表弟孙思荣来看他,见他忧愁满面,一问之下不由大喜。告诉孙思成:“你不要忘了你表弟是学什么的?”
原来,孙思荣留学法国学习采矿,去年回国后,本想有一番作为,可是中央政斧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准备战争,根本就没有任何开发计划,私人倒是有一些小矿山,规模都不是很大,用不上他这个留洋的人,而且孙思荣也不愿意在洋人的矿山工作。而孙思荣的家境很好,家里就在郑州开着郑州最大的一家药房,也不需要他赚钱养家,家里正在托人给他活动,想在南京给他谋个好职位。现在闲着无事,就跑来找表兄。
于是孙思荣就暂时留在工兵营,给他们做起了教官。虽然孙思荣也不是专业,可是这个时代的工兵的任务无非就是架桥铺路,这可难不住孙思荣这个采矿工程的毕业生。
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雨欲来(二)
孙思成和孙思荣兄弟两人,这次随着工兵营一同被带往郑州,开始时两人并没有太在意,反正是到了郑州就会放他们回西北军。孙思成心想正好回家探探亲。
他的儿子今年也该上学了,看来老婆以后要受些苦,自己这二十块大洋的军饷也就不会再有什么节余了。不过一想到老婆和儿子,孙思成心里就热乎乎的感到一阵温暖。
孙思荣比他还安心,自己不是西北军的人,这次是跟着工兵营倒霉被抓了,刚才已经跟这个第四路军的一个军官说了,他很理解他,答应给他跟上面说情,到郑州就放他回家。没想到刚才在缴工兵营的械时,都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的第四路军官兵,在西北军放下武器后,全都变得和蔼可亲,不过当时孙思荣可是被那明晃晃的刺刀吓得不轻,这种罪他可不想再体味了。
可是很快孙思成回家探亲的感觉就没了,他们所乘坐的军列还没有开动,他们的车厢里就来了几个尉级军官,公开宣称招收他们加入第四路军。见没人应声,一个上尉推开拿着本子等着记录的军官,开始宣传第四路军的各级官兵待遇。
一听说第四路军的士兵抛开各种费用不算,每月军饷是五块大洋,而且还是实打实的发到手中。车厢里的工兵营士兵立刻就炸了窝,先是交头接耳的互相低声议论,继而有胆大的士兵带头要求加入第四路军,一有人带头,立刻就有人跟随,很快就是一窝蜂的一个不剩跟着拿着本子的军官去隔壁车厢里登记领军装。
转眼工夫,车厢里就只剩下一些军官。见此情景,带队的上尉笑着说:“可能是我刚才没有说清楚,在我们第四路军里,士兵每月军饷是五块大洋,正、副班长是十五和十块大洋,正、副排长是三十和二十块大洋,正、副连长是五十和四十块大洋。我们第四路军十分欢迎你们这些有经验的军官加入,当然,你们还能否继续担任原职,这要看你们能否通过我们的考核。”
军官们可是不同于士兵,众人虽然都被高额军饷吸引住了,可是谁也不敢先站出来,都大眼瞪小眼地你看我,我看你,继而又都看着孙思成。
沉默半晌,一向姓格耿直的二连连长孟大柱率先站了起来,大声说:“实话实说,我参加西北军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就是当兵吃粮领饷,我不仅有老婆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我如果在第四路军,一个月的军饷就有五十块的大洋,一年就有六百块,这六百块大洋不仅饿不着他们,还能让他们吃得起肉,买得起新衣了,省一些,还能每年置上一些地。我还想问一下,你说的这些是不是都是真的?欠不欠饷?如果不欠饷,我就加入第四路军。”
第四路军那个上尉笑着说:“这一点你可以完全放心,我进入第四路军已经快两年了,从来就没有欠过饷,甚至连每月发饷的曰期都没有变过。”
工兵营刚组建不久,军官们对孙思成这个营长还没有什么归属感,孟大柱只是看了孙思成一眼就走去隔壁的车厢。
有孟大柱带头,其他军官们也都纷纷跟着走了,偌大的一个车厢顷刻间就只剩下孙思成和孙思荣兄弟两人。
孙思成见那个上尉面带微笑地望着他,奇怪地问:“难道你们也要我?”
“要啊!当然要。你是营长,自然经验多,能力强,我们自然是要的。”上尉微笑着回答。
孙思成犹豫了一下,又问道:“你们还要我当营长?”
上尉回答说:“这个我说了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