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鸡呢?鸡和吉同音,中国人,就图个吉利,就要吃鸡,吃鱼,吃谐音。
他送礼给尹懋,十分不划算,现在还在一个机构上班,早晚能见面,以后不在机构上班了,就会各奔东西,老死不相往来,如果送礼,就会收不回来,再说,领导也不准假,即使准假,来去的车费谁报销?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
算来算去,十分不划算,德志是没办法,谁有点办法,就不会去趟这浑水。他的想法很简单,德志送出去的礼物,不打算再收回来,因他考虑的最多的,不是将来互相往来,而是现在过得平安踏实,送礼和不送礼,那人的表情不同,这是真理。
人在一个紧张的环境里,自己也会变得紧张兮兮,人在不快乐的环境里,也开心不起来。
尹懋一来,就开始工作,他对生死看得很淡,知道他父亲早晚会死,自从有了病,他就有了这个思想准备。
对于基督徒来说,死亡不可怕,人情才可怕。像那些村里的人婚丧嫁娶,升学过生,都要送礼,农村复杂就复杂在这里,光这个人情礼就十分厉害,基督徒想要置身度外都不行,早晚都要面对,这个是无法回避的事,只不过可以亮明自己的身份。
亮明身份后,可以说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但是,说一千道一万,还不如数票子来的实在,有了钱,说什么都有理,没有钱,说得天花乱坠,也得不到什么同情和理解。
只要理解就行,现在人人都渴望理解,要不有一句话叫“理解万岁”呢。
尹懋问:“最近村里怎么样?”
“你没来,我做我一个人能做的事。”德志说。
“那个很好,很好,不清楚现在的工作进度,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尹懋问。
“这个需要向来支书了解一下。”德志说,眼睛看着窗外。
第三百四十一章 等价交换
“好啊,你打电话还是我打电话?”尹懋问。
“我来打吧,这几天都是我在联系,他对我的号码比较熟悉了。”德志说。
“对,就应该这样,你主动联系他,他就对你有印象,我们在这里,大小是个人,不是空气,他不会不理会我们吧,如果不理会,也行,我就不给他项目,或者拖一拖,拖到他服气为止,你说呢?”尹懋说。
“你说的没错。我想也是,我们拿着钱,到他们这里做项目,一分钱不让他们出,他们呢,还爱要不要的,生怕钱咬手,不知道他们成天咋想的。”德志说。
对于钱,大多数都有想法,不属于自己的不要,属于自己的,还要谨慎点去要,要有前奏,要含蓄点,不能被别人说三道四的,人活着,不光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脸面和尊严,这些事,只有亲自体会没有尊严之后,才会更加渴望得到尊严,尊严不是拥有名牌包就可以得到的。
尹懋说:“打吧,看他在忙啥,就说我来了。看他怎么说。”
德志拿出电话,拨通了来支书的电话说:“你好,我是小姚,尹先生来了。”
“哦,我知道了。”来支书说。
来支书显然对这个问题,他不想说什么,他需要的,就是把水赶紧弄通,今年冬天不用再挑水。杀年猪也不用担心没水可用。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德志挂了电话,对尹懋说:“好吧,你是怎样想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我想应该加快速度,将项目赶紧完成,然后进行下一个项目。”尹懋说。
“恐怕不好。”德志说,“项目太快,钱都出去了,我们在这里还有意思吗?他们肯定不会理会我们的。”
“你说的很有理,但是。只要有项目。就不担心没钱,有钱,就不怕没有人来求,像我们。只要有项目。就不愁呆着没意义。”尹懋补充道。
山里呆着很有意思。只要有追求,到哪里都一样,在家是一样的天空。到项目点也是一样的,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只要别人能生存,自己就能生存,不是看生存的环境的优劣,而是看人心是否和环境保持一致。
德志又问了问尹懋葬礼的情况,他也很乐意分享,并把照的相片拿出来给德志看,看之前,问:“你敢看吗?”
德志认为自己是基督徒,连死都不怕,还怕死人吗?他说:“不怕。”
尹懋就播放照片,猛一看,还真有点吓人,尹懋的亡父竟然穿的是古时候的衣服,和晚清的服饰非常相似,这是复古吗?德志不好细问,他给你看,证明他信任你,一般人不会这么做。
当然,他更有一层意思,就是显摆。领导给了他一部新相机,他刚好在这次丧礼上用了,引来很多人羡慕的目光,他这么大年纪,还在外头工作,还有新相机使用,不是领导身边的红人,怎么会有相机?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他播放完了相机上的照片,这个让德志感触颇多,生命转瞬就消亡,人的一生,很快就完结,就像花开,转瞬花落,空留叹息。
德志问:“还没吃饭吧?”
“吃了,在车加水的地方,买了东西吃,不饿。”尹懋说。
“那晚上吃不吃?”德志问。
“不知道。反正现在不饿。”尹懋说,他坐车可能晕头晕脑的,加上这几天忙着办丧事,就没有什么食欲,倒看不出来他有多悲伤。
德志也懒得吃,到了这时候,他想的最多的,是怎样把学习搞上去,不想别的,那些东西都没用,不如弄一些实际的,像吃饭,只要吃饱就行,像睡觉,只要睡够时间就行,多了不好,少了也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晚上,大家都不吃饭,都没有饿的感觉,德志知道,晚饭少吃,应该没问题,自己不吃不要紧,要问问孩子和妻子,人在外工作,还不是为了家人吗?在外地工作,更多的是积累工作经验,另外,也是为了有一个好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用来提升个人的素质和水平,可以有所积累,这些都是在家学不到的。
正在这时候,来支书打电话来,德志接听,他说:“这样吧,你们吃饭没?如果没吃,就到松树岭酒楼来吃。”
德志心里想,怎么不早点说?现在都几点了,才说,看来那边肯定有别的客人,算了,不去,去了又要喝酒,再说,喝了酒晚上就看不成书了。
德志没和尹懋商量,就说:“算了,晚点再说吧。尹先生很累,我也想休息。”
来支书没说什么,德志心里很坦然,他不是喜欢喝酒,贪吃的人。
当晚,德志照常睡觉,也不觉得饿,到了天明时分,德志洗漱完毕,正在闲得慌,想看书的时候,楼下有人喊:“小姚,小尹。”
德志从窗户那伸出头一看,是来支书,他问:“来支书,有事吗?”
“我是来找你们去看看上面水管安装的。”来支书说。
“好,我们马上下来。”德志说。
德志对尹懋说了,尹懋没有理由不去,他说:“好吧,我们去看看,很长时间没上去看了,不知道安装的进度。很想了解呢。““走,我们下楼,他在下面等我们。”德志说。
尹懋答应一声,就带着相机下来了,当然,还挎着一个包,包里装些什么东西,德志不知道,可以想象,尹懋比较细心,凡是能想到用的东西,都在里面。
尹懋可能生错了,他是女人的性格,当然,是男人的外表,心思很深,德志不能达到他那水平。
来支书见了尹懋,问:“家里安排好了吧?”
“好了,父亲上山了,一切都还顺利,谢谢关心!”尹懋说。
“不要客气,都是老朋友了。”来支书说。
“是啊,我们以前可是敌人的,话不投机半句多,说急了就吵架,不是吗?”尹懋说。
“是的,那时候,不是不了解你们吗?争执都是为了工作,都是为了将项目顺利完成,私人之间不存在恩怨的吧?我们没有冤仇,都是从陌生人到熟人,这有个过程,没有啥,了解了就好。”来支书说。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一样的道理。当了解了就好了,不必要让别人来彻底了解你,很累,不如往前走,人家会了解你的。不要因为别人不了解你而生气,这个没用。气坏了身体反而得不偿失。”德志说。
“还是读书人说得对!没错,不要让别人了解你,因为你不是太阳,不是众人所瞩目的对象。”来支书说。
来支书说话,别人插不进嘴,德志才开始不懂,后来才慢慢地发现,来支书当官当惯了,喜欢指挥别人,也不喜欢别人说话,他自己来主宰一起,遇到有反对的,他肯定会想办法制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停地说,让别人插不进嘴。
德志找到来支书的这个特点后,就不说话,让他一次性全部说完,直到他说累了,不想说了,他才说,到那时候,就是来支书想打牌的时候,来支书打牌,不爱长篇大论,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牌上了。
来支书的专注性,体现在打牌的方面,就是这样,只要上了牌桌,就不谈工作。凌会计处理具体事务,在牌桌上接电话,也很简单,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
大家上了车,开车的还是那个人,是柏松村的村民,经常在三岔路路口等客人的,他跑运输跑了很多年,看得出来,他对未来有规划,只是不轻易说出来罢了。
第三百四十二章 亲自挂帅
司机喜欢留着小胡子,这个让他更有男人魅力,他见人总是笑,他的生意就是这样,笑,可换来金银,这是卖笑的又一种写照。他不是女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招徕顾客。
如果去掉小胡子,笑起来会更灿烂,不会引起别人的瞎想,反而增加了一些男人的魅力,因为现在的男人流行上下都是光溜溜的,是公认的美男的标准。
这人不是年纪偏大,可能还是一个情种,在拉客的过程中,也看的到一些美女,这样的美女,应当是在当地还是很有魅力的。
经常在美女堆里,就不觉得美你,经常在香花堆里,就不觉得香了。车在绿色的海洋中行走,就是一艘红色的船,走在绿海中,显得格外耀眼。
车在上次那个女人吵架的地方停下,来支书说:“下车吧,上次那个女人在这里吵我们,说我们占了她的山林土地。实际上不是,我们已经和她签了合同,也给了她补偿款,但她不知足,还要要钱,没办法,我们只好不理她,但是,我担心她还会找我们麻烦,总要造出一些乱子来,让大家恨我们。”
德志觉得问题有些严重,后来,他说:“她是不是被送到派出所去过?”
“是啊,你怎么知道?他被送进去过,关你十五天,又放了出来,是和邻居打架。将人打成轻伤。”来支书说。
“轻伤?轻伤是要受到刑事处罚的,当然,如果被打的邻居一直告下去,她就会受到刑事处罚,不会受到治安处罚就完了。”德志懂得一点法律,他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他如果构成轻伤,派出所就无权处罚了,会移交到法院。由法院处理。当然,法院不会主动来管,法院要是不管,那是因为没有起诉。”德志说。
“你是来**律课来了吗?我们不懂。你也别讲。来支书不相信法律。他只相信政策,对吧,来支书?”尹懋说。
“行了。行了,要是用的着法律的时候,我还是用的,又不是一点都不用。”来支书说,“哎,小尹,你真有意思,一会儿喊我书记,一会儿喊我支书,我都快被你喊糊涂了,你到底想喊我什么?”
这也是德志想问的话,不过,考虑到同事的关系,他有可能会在领导面前说三道四,不能说得太露骨,就让他自己解释,一句话说不好,就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和口实。
在远处传来发动机的声音,那声音在寂静的山坡上显得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