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志会意道:“谢谢领导的关心。”
向局长摆了摆手,出去了。
谭主任说:“现在工程基本进入尾声。大家明天有空可以去村里看一下。”
德志说:“我过几天去sx学习。这里的工作拜托诸位了。”
谭主任问:“哦,那很好。您就放心去吧。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个项目做得最棒的。”
余哥和伊妹显得有些不耐烦。德志发现后,对谭主任说:“我们想出去转一转。你还好做一下别的工作吧。”
谭主任说:“是的,你们去吧。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
德志一行三人,离开民委办公室,到了街上。余哥最近老咳嗽,可能和天气变化有关。他说要去药店看看。
德志和伊妹就陪他一起去。
药店不大,但品种不少,都是一行常用药,价格却不菲,比德志家乡的要贵。这里是归州,属于山城,交通不便,道路坎坷,没有机场,也没有火车站,只有水路和公路,交通成本肯定不低。药适当贵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知道余哥为什么不在家乡或者江城买药,偏偏要照顾山城的药店。余哥说:“本来想在江城买,但只顾赶路去了,就忘了买。今天刚好有空,就买一点吧。”
余哥接着说:“我是慢性咽炎,一到秋冬季节,就容易犯病。”
伊妹问:“怎么不去看医生?”
余哥说:“我看过多次了,这个病没有办法根治。只有通过吃药,慢慢调理了。”
德志说:“那是。人到中年疾病开始造访,要预防。”
德志和伊妹也买了一些常备的感冒药,另外,德志想到白泉村的王全是的腿病,竟忘了在江城开会的时候,给领导提出这一需要,只有等到下次开会时再重提了,这次下乡,他就买一些消炎药给他带去吧。想到这里,德志就买了一些止疼药,外加一些其他西药,准备送给王全是。刚转了一圈,谭主任就开始打电话来,要吃中午饭了。
午饭自然很丰盛。对于这种接待,德志并不感到意外,他们已经做了这种预算,看财政拨款如何开销,惟有用在吃喝方面,最是光明正大、合情合理,丝毫不用担心将来会遭到清算或者追问。
吃喝是最颠簸不破的真理,无论大小官,都会有这种面对。如果真的追究下来,那是无法查清楚的。请客做东的理所当然,来赴宴的自然不用管,因都是纳税人,自己出钱吃的是自己的,更是心安理得。
午饭后,德志三人回到宿舍。
次日,伊妹去荷村,德志和余哥到江北,从官渡镇,到乡下,一个坪村,一个白泉村。
坪村的水池工程已经完成了。
按照相关的要求,德志让在每口水池上面都覆盖泥土,并可以种植一些一年生的作物或者花草,在水池周围种植一些树木,来保护水池。
坪村听话照做,但是,除了大水池,还有一些村民需要一些小型的饮水池,这是下一步的工作。由余哥来操作,拿出一些方案,到下次开会时在办公室里讨论。
德志到白泉村,看望王全是,路过王半截儿家,这家伙是“笑面虎”,跟他打交道时间越长,就越明白,他的每一句话背后都隐藏着阴谋。如果不是残疾,他当大小官绝对没问题。
没去找王支书,德志怕又要留他在家吃饭,老是吃来吃去的,不好。
德志直接到了王全是家,王的状况比较好,没有上次来时恐惧的样子,他认识德志,见了德志,他连忙要从凳子上站起来,德志连忙让其坐下,找了一圈,他自己找了一个椅子,靠背的部分只有一根木棍,这支木棍显得孤木难支,如同这个家一样,显得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德志问:“你家的水窖安装好了没有?”
王全是说:“安装了。现在是旱季,没有装水,还需要等下雨,可以收集一些雨水,储存起来。”
德志放心了。他给了他带来的西药。王全是很高兴,这些药,他都认识。不用德志交代,他都知道怎么服用。毕竟,是多年的药罐子,天天喝药,就能成为半个郎中。
王全是呆滞的眼神已经变得比较灵活,比较喜乐了。被痛苦折磨的太久的人,往往比较感恩,稍微遇到一点高兴的事,就很满足。
德志看到王全是的岳母牵着两只山羊,在坡上放羊。她看到了德志,冲他哇哇地叫着,手舞足蹈的,看起来很高兴。德志也向他挥了挥手。
然后步行到坪村。和余哥沟通了一下工作。中午,许主任请客,在他家吃饭。
谈到村里的水利项目,许主任说:“大的集中供水的水池应该没问题。”
余哥点了点头。他说:“目前,大的水利系统没问题。就是小的水池,三五个家庭共用一口水池的,还有几口,需要纳入预算,现在正在统计中。这些小水池不做,村民就有意见,说干部不公平,我正在统计,等结果出来后,到江城开会时再说。”
说完这些,德志就要离开,下午有一班车刚好要经过许主任家门口,德志看到车来了,立即上车返回小城。
伊妹已经回到县城。二人见了面,什么也不说。晚上,伊妹做饭,德志洗碗,也不说话。
伊妹还是憋不住了,说:“哥哥,你去了sx,别忘了我啊。”
德志说:“不会忘的。我们可以经常联系的。”
伊妹说:“我真的不习惯,和你在一起时间长了,竟舍不得。”
德志说:“又不是不回来了。我们这机构,派出去学习,并不见得要我去江城当官,这里还是需要人的。”
伊妹说:“不知道,你下次回来我们还能不能见面。”
德志说:“你怎么这样说呢?”
伊妹低了头,什么也不说。
德志见伊妹有些伤感,楚楚动人,忍不住揽他入怀,伊妹就势扑在他怀里,抽泣起来。
德志见了,慌了,说:“不要这样,哭坏了身体,可了不得。”
伊妹越发哭了起来。
德志感到伊妹的胸脯坚挺有力,还是他自己用力太大呢。
楼上传来那首小提琴曲,熟悉的《花儿与少年》,听着听着,德志的眼泪就落了下来。伊妹用小手帮他擦拭眼泪。二人坐着那里,静悄悄地,什么都不说,空气像是凝固了一样,不再流动。
到远方传来鸡鸣的时候,冷气渐渐下来,德志说:“休息吧。”
伊妹揉了揉眼睛,说:“瞧,我们竟在沙发上睡着了。好吧,你明天还要赶路。我们就休息吧。”
德志简单洗了洗,又检查了一下去sx的行李,看到没有落下什么,倒头就睡。伊妹在自己的房间里,她没有洗。
手机的铃声将德志叫醒,他听听伊妹房间里没有什么动静,就蹑手蹑脚地,带上门,坐上麻木车,到码头,买了船票,到夷陵,再买到三溪的火车票,朝三溪省大原方向而去。准备到了大原,再转中巴车去煤城,在那里学习一个月时间。
上了火车之后,德志的手机响了。
第七十七章 姚宋结伴
德志打开手机一听,是宋浪来的电话。宋浪那时候还没有死。
宋浪从江城出发,德志从夷陵出发,均坐火车,到大原火车站碰头。
宋浪话很少,但对德志很敬佩,对金莲等人总是瞧不起,本身宋浪很有才华,自古有才者都自恃清高,傲视群雄,不把金莲当成一回事。金莲曾和宋浪在一起工作过。
金莲借着在村里实施养殖项目,利用去外地买羊的机会,顺便带回两只小羊羔,说是自己买的,按批发价卖给她,她就把羊羔寄养在一户农户家。那农户面露难色,但又不好说什么,就接受了这一条件。
等到快过年了,羊也长大了,金莲把羊欢天喜地地牵回家,仅对养羊的农户说了一句“谢谢!”就算了却此事。
这件事过后不久,她转到另一个村子。没有人检举此事,但和她是同村的人,尹懋先生,却看到了这两只羊。很是奇怪,就追问下去,这金莲在一次喝酒之后,透露了这一真相。尹懋看得很准,因金莲在家不养羊,不养鸡,也不种菜,虽然她家在农村,但从不把自己当成村妇,虽然她的胳膊残疾,但是她从来都认为自己是健康无比的。
真是缺少什么,就掩饰什么。
村里人喜欢打麻将,喊她,她准去。在领导面前,却装淑女,并特别痛恨赌博。她同村的人不想打麻将,她去叫,人家说:“我不像你啊,坐着玩就有工资。我今天不做活,就怕活不成,地里不长,吃啥喝啥?”
村里人三缺一,打牌喊她,她最积极,生怕落了后。在打牌时,忘了吃饭,主人家,抽头,每人10元,算是饭钱,吃完饭,继续战斗。平时买东西,讨价还价,恨不得把人家摊子掀翻了,为的是少出两块钱。钱出了之后,还不解恨,临走又拿了人家一双袜子或者手套啥的。人走了,摊主还恨得牙根疼。
换了村之后,她家本来有自留山,山上野生的竹子很多,即便想用点竹子,也有邻居或者尹懋家的竹山,满山遍野都是竹子,她在项目村看到人家村民的竹子,看得眼热,顺便砍了两根粗的、直的、好的,放假的时候拿回家。路上见了邻居,人家问:“你家那么多竹子,还千里迢迢地往回拿竹子,不嫌麻烦啊。”金莲说:“这竹子好。是人家送的。”
宋浪和金莲在负责一个村的时候,因为宋浪看不起这样的女人,没有共同语言。金莲就十分想念另一名同事,名叫帅治安。
这人在参加机构的招聘面试的时候,谈笑风生,上衣的口袋里挂了两支钢笔。刘小姐看了,很是满意,加上他长得高高大大的,眉目清秀,很清爽,初次见面,很讨人喜欢。
帅治安来机构之前,在深圳打工,经常参加面试,频频换公司,对于面试,夸夸其谈,简直是小儿科,不在话下。难怪齐老师和刘小姐都被这位帅哥迷惑,毫不犹豫地录用了。
金莲是哭进来的。
招聘的时候,她哭诉自己的不幸的遭遇,说从小因意外摔坏了胳膊和腿,走起路来总是不协调。加上从小家贫,没有读到什么书。只上完初中,就被迫辍学了,想读书却读不起,真是太苦了。说着说着,竟又哭个不停,仿佛只有哭才能掩饰她的谎言。
当问到春燕觉得录用他们中的谁谁谁的时候。春燕心直口快,马上说不能要金莲。因为金莲没文化,像农村妇女,加上身体有残疾,处处都会影响dashing基金会的形象,也不利于机构的健康发展。
春燕一说完,就遭到齐刘的一致反对。
刘小姐说:“我也有残疾,难道我也影响机构形象吗?”
大姨妈齐老师说:“我的身体也不好,我影响了机构的健康发展了吗啊?”
既然领导力保金莲,春燕自然无话可说了。最后,领导决定录用了金莲。金莲听说了春燕的一席话,就在心里种下了仇恨她的种子。
在决定是否录用帅治安的时候,领导问尹懋,尹懋说:“这人不能用。”
领导问:“为什么不能用?”
尹懋说:“他不适合做扶贫发展事工。”
领导说:“先试一试吧。”
因为,帅治安和金莲都差点没有录用,所以,他们俩同命相怜,逐渐有了好感。
帅治安后来真的像尹懋所说的那样,不适合做扶贫。
这时候,领导准备开赶他走,此时尹懋又反对,说:“他现在刚有了点进步,最好给他机会,再看看,先别慌着辞退他。”
这次领导听了尹懋的建议,决定延长帅治安的试用期,如果不行,再决定辞退他。
金莲和帅治安后来分在一个村。
一次,村民送来一只老母鸡,他俩都不要,推让了半天,就是不要。村民无法表达对他们的感激。认为他们真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工人。谁知金莲说:“帅治安那么大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