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专门的做饭的,用的是蒸笼,还有炒菜,做好后,由帮忙的女人们将菜端上桌子,来客凑够十个人,就开始吃喝起来。菜在头一天基本准本停当,等到今天将菜送入蒸笼,客人来之后,将菜从屉子里拿出来,热腾腾地端到桌子上,请来宾享用美食。
这叫“流水席”,为了方便,蒸菜在大宴宾客前一天准备妥当,集中在屉笼里,然后架起柴禾,进行加热。没多久,这些蒸菜的香味儿就飘了出来,香气顺风飘到很远的地方,引来不少的看门狗,争先恐后地在人群中穿梭,寻找骨头,甚至为了骨头相互争抢,狗叫声不绝于耳,也招来狗主人的痛斥和驱赶。
孩子们更是高兴,穿着比平时干净的衣服,整整齐齐地来参加婚宴,才来的时候老实,看到了其他小朋友,没过多久就熟了,开始在一起玩耍起来。在家时,大人们交代的话,早已抛之脑后,玩得忘了吃饭。有的小朋友老实,有的却不,一会儿哭,一会儿叫,一会儿闹的,加上狗叫的声音,燃放鞭炮的声音,腾空而起的烟花,冒出来的青烟,还有满地的红彤彤的纸屑,构成了一幅非常亮丽的民俗风景图。
炒菜的香辣味儿是当地所特有的风味,不辣不成席,凡菜都是辣的。红色的辣椒配着金黄色的玉米,加上透亮的腊肉,炒成一盘绝好的佳肴,这种家常小炒是婚宴上的下饭菜。还有,白色的鱼腥草根茎,拌上红辣椒的碎末,吃起来特别地香。至于那些蒸菜,更是土家菜的一绝。不必详述。
德志听贾友虎讲起他儿子的婚宴,禁不住吞了口水,真是不巧,那时候没来这个村。要是早来半年就好了,可惜可惜。
话说贾新意担任记账员,负责登记来宾的姓名还有上礼的钱数,他儿子负责收钱。贾友虎看着挺满意。等到客散,贾新意将账册和钱悉数交给了贾友虎,并告诉了他具体的数目,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当贾新意酒足饭饱离开他家之后,客人包括那些帮忙的客人都走了,约定次日再来帮忙收拾东西,归还借来的物品,清理现场等等琐碎的事。
晚上,贾友虎的妹妹贾友芬偶尔翻起了账册,看到自己的名字,她对她哥哥说:“不对啊,哥哥,我上的礼钱不是这个数啊。”
贾友虎说:“是多写了还是少写了?”
贾友芬说:“少写了。我给了1000元,怎么只写了800元。”
贾友虎说:“真的?”
贾友芬说:“我侄儿结婚,这么大的事,我怎么不重视呢?给1000元是少的,要不是你妹夫投资股市,我还要给。”
贾友虎说:“是的,从香港回来一次也不容易。不是你侄儿结婚,恐怕你就不得回来吧?”
贾友芬说:“是啊。我专门回来参加侄儿的婚礼。没想到登记的人搞鬼。”
贾友虎愤愤地说:“算我瞎了眼,找了这么一堆臭狗屎,我找他们去。”
贾友芬连忙拦住他说:“算了,不就是200元钱吗?认清这人就行了。以后少和他们来往,多长个心眼儿,别信他们。”
贾友虎家的说:“真不是个东西。从礼钱里搞鬼,不知道从村里账上搞走多少钱。真是雁过拔毛的家伙!都弄顺了手了,连兄弟的礼钱都眼红,暗地里克扣,还以为我们不知道哩。”
贾友芬从包里拿出200元钱给贾友虎,贾友虎不收,她又把钱塞给贾友虎家的,她也不要,这样推来推去的,弄了好一会儿。她的哑巴小叔子接过了钱,笑嘻嘻地把钱递给了贾友虎的儿子,他儿子也不要。贾友芬说:“我回来一次真的不容易,不知道下次回来时什么时候,还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回来。这点钱算是我给侄儿子的零花钱。一定得收下。”
贾友虎的儿子说:“谢谢姑姑的关心。我现在开了照相馆,有钱,你的心意我领了。这钱你还是拿回去吧,我们家真的不缺钱。”
贾友虎见此情形,也帮着他儿子说,贾友芬生气了,她说:“我没什么报答娘家的,这钱一定得收,要不然,我以后再也不回来了。”
贾友虎见妹妹生了气,给儿子使个眼色,他儿子会意,就收了钱,一家人又开开心心起来,说笑着,直到睡觉时分。
次日一早,帮忙的人都赶到贾友虎家继续帮忙。贾友虎夫妻送贾友芬到公路上等车去县城,然后转快船到夷陵,再从夷陵机场飞往深圳,从那回香港她的家。
贾友虎在公路边申请了一块宅基地,已经请炮工师傅在公路一侧的山坡上炸开了一个缺口,还没有平整,乱石嶙峋的,贾友芬在石头上坐着。贾友牛牵着一头牛准备放到山坡上,让其自己吃草,看到贾友芬,就打招呼。贾友芬几乎认不出贾友牛了,因贾友牛胡子拉碴的,和原来的样子完全不同。昨天在婚宴上,人来人往的,也没看清。
贾友牛说:“这不是芬妹吗?你这就走啊?”
贾友芬说:“你是……?”
贾友虎说:“这是牛哥,还记得吗?”
贾友芬说:“哦,牛哥啊,记得记得。你可好啊?”
贾友牛说:“好好好。现在过得挺好的。”
贾友芬说:“好就好。牛哥好好保重。等我下次回来专门去拜访您,这次回来太匆忙了,净在路上跑了。”
贾友牛说:“我的女儿在深圳打工,说从那看得到香港,那里的楼房很高吧?”
贾友芬说:“楼房很高,人很多,房间很小,在香港住,消费高,人们都很忙。不如在这里自在。”
贾友牛说:“是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往大城市跑,不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的。”
贾友芬说:“人各有志。我觉得在农村创业也有出路。像我侄儿,他就不错。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大城市发展的。”
正说着,客车来了,贾友芬向大家挥了挥手,就上了客车,客车渐渐发动,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山下驶去。
看着客车转过那座山梁,看不见客车了,大家准备返回,突然看见贾新意沿着公路慢慢走过来。贾友虎看见了他,立马迎了上去。
第九十五章 脚底抹油
贾新意迎面走来,笑嘻嘻的,装作没事人一般。贾友虎上前就问:“你是不是搞错了?昨天收的礼钱少了200元。”
贾新意装作很无辜,瞪了眼睛说:“哪里,收一笔钱记一个名字,哪里会搞错?”
贾友虎抽了一口香烟,眯缝着眼睛,说:“好,好,好,你不承认是吧?总有好事等着你。”
贾新意连忙递上一支香烟,赔笑道:“大哥,你别生气,我搞鬼搞谁也不会搞你头上啊!我对我亲爹都没有对你好,你是我从小光屁股长大的,我咋能害你!”
贾友虎想,这人是死猪了,咋能怕开水烫呢?算了,不承认也没法,妹妹不让我找他,看来是有道理的。暂且放过他,以后小心些。
贾友虎说:“那就算了。”
贾友虎他们正准备走,贾新意说:“先别,大哥,今天帮忙的都还在吧?”
贾友虎明白了他的意思。按规矩,第三天是帮忙的人收拾东西、归还用具的日子,当然,主人家好待客,打发最后一班人。贾新意想蹭饭吃。怪不得一大早就来了呢?
贾友虎懒得理他,贾新意说:“我去宫书记那,有点事,回头再来。”
傻子都清楚,他在混时辰,等到了开饭的时候,他再来,先去躲一躲,不想给贾友虎帮忙。贾友虎也没指望他能做什么。
德志接到妻子的电话,说要来小城玩几天,德志立马和刘小姐请示,是否可以解决一部分差旅费,没想到刘小姐很支持,当即表示同意,德志喜出望外,真想不到刘小姐这么通情达理。
德志和余哥说回小城县城一趟,需要几天时间,这里的事都交给他来处理了,余哥少了一个掣肘之人,当即表示没问题,他很开心,可以在村里大权独揽,说一不二了。德志就收拾了背包,搭上一辆到县城的面包车,就回去了,留下余哥在村里监管项目。
宫支书没在家,贾新意打电话给他,他说他在他弟弟家。他弟弟是个孤老,在公路边开了家小商店,沿着公路坡下走,还有两家商店,算是公路沿线的一道风景。他弟弟的商店,其实是干打垒,实际就是用土和竹条做成的墙体,上面架着檩子和房梁,小窗户,里面光线太弱,加上在里面做饭,久而久之,油烟将墙体熏得黑漆漆一片。要想在屋里找东西,就得开灯才勉强看得到。
宫支书的弟弟打一辈子光棍儿,到了这个年纪,也不想成家,有人给他介绍老伴,他都拒绝,打单身还舒服些。他本是沿渡河镇的人,那里的房子转手卖出去,搬到这里来,宫支书想办法给他弄了这两间土房,开家商店,弄点钱花,总比到坡上种地要轻松些。
贾新意找到宫支书,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余哥。
余哥先到的虎坡村,从项目的一开始,即考察那时候起,宫支书一直认为余哥是主要的项目负责人,余哥不反对,不纠正,算是默认,外人看不出机构内部的情况,各位同事实际上是平等关系。
余哥不承认这种平等关系,总要在某些地方要突出表现一番,显得高人一筹。
在村干面前,表现这种优越性,实际上由来已久。得志这次到小城县城,实际给了余哥很大的一次机会,凡事都要听他的,所有人都必须围绕他来转,他才满意。
这次在宫支书弟弟商店里会面,不算是正式开会,但是,许多事情,项目实施方案都在这里敲定,而得志还蒙在鼓里,一点音讯都没有。余哥也没告诉得志会议的内容。
当初让丘湾乡水利站撤走水泥,用到别的村,实际上用没用,没有下文,反正村里的仓库空了,水泥谁都需要,给别的村,或者送给私人,都有可能。
这个决定是德志和余哥共同决定的,无可厚非。余哥和宫支书、贾新意商量。水池建在宫支书房子后面,水泥砖买宫支书的堂弟的,砂石料买宫支书表哥的,水泥由施达提供,统一购买,钢筋的采购等以后再说。
这里面好像没有村主任贾次山什么事,实际上贾次山不会袖手旁观。贾次山和贾新意住在一个山头,贾主任有水吃,贾新意也不会落空。
贾次山没有参加这个非正式会议,他托贾新意来表达他的意见。水从他那个山头引过来,可以,但是他们那边的村民也是虎坡的村民,要一视同仁,大家都要有水吃才行。不能仅仅好了宫姓的村民。
言下之意,需要给他们解决水管,让所有的村民都能享受到吃自来水的福利。
宫支书得到了不少好处,对于这个要求,他没有拒绝,否则村里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开展了。贾次山和贾新意都挺满意。
余哥把会议的主要内容给刘小姐说了,德志不知道。德志在小城县城陪他妻子和儿子。
在宫支书家的坡下,住着饮水项目管理委员会的主任贾明珠,他家房子后面有一口将近400立方米的大水池,当初动用了世界银行中国项目的款项,为桔园灌溉特地修建了这个池子,但没有盖子,池子里没有水。
在水池底部,有一小坑水,里面有几只青蛙在呱呱叫着。宫支书带着余哥和贾新意看到这池子,贾明珠跑上来,说:“书记,这口池子是很危险的,不加盖子,小孩很容易掉进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谁的孩子谁心疼,为了安全,建议书记考虑给水池加盖。”
宫支书没有表态。余哥说:“好,可以。”
贾新意嘴角撇过一丝不屑的表情,但马上恢复原状,看不出来他很惊讶。宫支书说:“我们开会再研究研究吧。既然余先生答应了,那么我以后就专门找余先生帮助解决了啊。”
余哥说:“没问题!”
宫支书接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