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窆ぷ鞯陌⒁趟担骸罢庑┦槿谴蠖静荩惩成盏簦 
 
8月30日清晨,原来在茅盾家做服务工作的老白也造反了,他叫了红卫兵来茅盾家扫四旧。有一个女红卫兵指着满屋的书架问茅盾,“这些书你都看过?”没等茅盾回答,旁边那个拿军刀的头头进来说:“这些全是大毒草,看得越多中毒越深。我们只要读毛主席的书,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毛主席的书一本顶一万本!”
 
面对这种狂热和愚昧,茅盾只有苦笑和愤怒!这时,一个小瘦子从人群里钻出来,指着墙上萧逸同志的照片,尖着嗓子问:“这个穿国民党军服的家伙是谁?”
这时茅盾不禁怒火中烧,冷冷地反问道:“你知道国民党是什么样子吗?”转身又看了看萧逸遗像,说道:“他穿的是八路军军服,他是新华社战地记者,是我的女婿,他是老八路,他在前线牺牲了,是国民党打死的!”茅盾的脸色板起来,一字一句地回答着。
 
那个小瘦子的嚣张气焰被噎回去了。见没有捞着什么东西,这些家伙又东翻西寻,把一尊三尺多高的紫檀木雕老寿星,一些瓷器,水晶花瓶,照相机及一些小工艺品,被摆到小楼外面的书库里封存起来,并写上“不准用”
 
三个大字。又把墙上的印有文物的挂历翻过去,写上“不准看”三个大字。
 
面对这些毛孩子野蛮无理,粗暴的行动,茅盾拄着拐杖,呆在一边,叹着气。
 
而茅盾夫人孔德沚,却吓得缩在一边,不敢出声,心里呼呼直跳,她觉得今天家里遭抄家,完全是她与服务员老白争论引起的,心里又气又恨又怕又难过,而隔壁阳翰笙受到红卫兵的冲击,残酷野蛮的场面,也使孔德沚惊吓不已,神经受到刺激,以致后来忧郁成疾。后来连一盏用煤精做的维纳斯像的台灯,也做了件衣服给像“遮羞”。
 
不久,“最高指示”一条一条地在报纸、广播中公布,人们狂热的程度,也一阵高一阵。从串联到砸四旧,到揪斗走资派,斗争在“深入”,世事沧桑,茅盾是五四以来历史的证人,一些另有用心的人,千方百计想从茅盾那里找一点材料,作为整人的借口。对此,茅盾这位70多岁的老人,决不昧着良心讲话作证。鲁子俊是当年在延安为茅盾爱女沈霞做人工流产手术的医生,由于消毒不严和这位医生的责任心不强,沈霞因医疗事故而亡。对此,茅盾夫妇曾痛心疾首,悲痛万分。20年后,鲁子俊当上了某医院的院长,文革一开始,鲁子俊首当其冲,那些造反派专门派人四出罗织罪名,也找到了茅盾,要茅盾证明,沈霞之死是被鲁子俊害死的。
茅盾一听来访者的要求,义正词严地回答:“你们这个说得不对,不是这么一回事。
据我所知,是因为手术时消毒不严,受感染而死的。“
 
有一次,文艺界几个造反派气势汹汹的推开茅盾家的大门,一屁股坐在沙发里,威逼茅盾作证,30年代《译文》的停刊,是周扬反对鲁迅的罪证。
 
茅盾严正地告诉来人,“这件事与周扬毫无关系,是因为生活书店想另外出版一套《世界文库》,把《译文》停了。我们请胡愈之去作交涉没有成功。”
 
一席正气凛然的话,说得来人灰溜溜地走了。
 
有一次,几个外调人员又来敲开茅盾家的门,硬要茅盾证明曹靖华同志在重庆期间与苏联大使馆过从甚密。因而有苏修特务之嫌。茅盾坚决拒绝:
 
“我不知道,我没有看见,我不能证明。”对方没有满足,便恼羞成怒,竟拍着桌子吼着,威胁茅盾。茅盾也站起来,义正词严地说:“毛主席说要‘实事求是’你是怎样理解的。我对一切调查所抱定的态度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条原则我决不会改变。”来人只得悻悻而去。
 
在抄家、来访、大字报等轮番“轰炸”下,茅盾夫妇精神上、生活上都受到很大打击,尤其是1968年4月底,听到自己弟媳张琴秋被迫害至死的噩耗,茅盾夫妇震惊了。张琴秋是中国共产党20年代就参加革命的老党员,也是红军女将领,解放后长期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工作谦和、负责,深受群众爱戴,但因参加刘少奇派出的工作组,并担任组长,受到株连,又把她在战争中被俘历史翻出来,打成“叛徒”,后来,即1968年4月22日夜里,张琴秋在纺织工业部大楼4楼上摔下,惨死在东长安街上。
 
造反派马上宣称张琴秋畏罪自杀。当时茅盾夫妇得到消息,孔德沚泪如泉涌,连连叫道:“不可能,不可能!琴秋不会自杀的!”茅盾也认为“琴秋性格坚强,当年再艰难的环境都挺过来了,怎么会想不开而自杀呢?这里肯定有文章!”表示悲痛和愤怒。
 
茅盾昆仲的好友,中共早期活动家徐梅坤,听到老友张琴秋的噩耗,私下去纺织工业部大楼现场察看,后来他告诉茅盾:据他分析,张琴秋决不可能是自杀。认为张琴秋是重点审查对象,昼夜24个小时都有两个人在她身边看守,她没有自杀机会;二是她从四楼男厕所“跳楼”的,而且穿的是睡衣,这不合乎一般自杀者的心理。茅盾唏嘘不已,在那无法无天的岁月里,向谁去诉说呢?只能仰首问苍天!
 
这一连串的打击,茅盾更沉默了,而孔德沚却受气受惊吓,身体垮了,除本来的糖尿病外,又有了心脏病、高血压等,她心悸,睡不着觉,老是仿佛大祸临头那种紧张感。没有多久,本来偏胖的身体也憔悴起来,瘦下去了。
 
1969年秋后,人消瘦,下肢却浮肿起来,不久,手也浮肿。茅盾陪她去医院看了几次病,服中药西药,仍不见效。医院里也在闹革命,医生都是问了问以后,见这两个70多岁的老人,便给些常用药,打发了。到1970年1月24日,孔德沚忽然觉得昏昏欲睡,吃不进东西。茅盾听别人说,“这是酸中毒的现象!”急忙送妻子进医院,但为时已晚。孔德沚神智昏迷,医生诊断为酸中毒、尿中毒、慢性肾炎并发。1970年1月28日凌晨2时27分,与茅盾相伴50多年的爱妻孔德沚,撒手离开人世。
 
茅盾赶到医院时,已是人去室空,孔德让的遗体已经移太平间,茅盾双手颤抖着,亲手替老伴揩身换衣,此时,经历风风雨雨的茅盾,望着夫人紧闭的双眼,熟悉而又满脸皱纹的脸庞,悲从中来,老泪潸然,禁不住放声痛哭起来。
 
1月31日下午,风,刺骨地在刮,太阳淡淡的冷冷的,没有一丝暖气,茅盾在家人的搀扶下,迈着蹒跚的步子,在老友叶圣陶和在京的几个至亲陪伴下,为夫人孔德沚送灵。
 
悲痛,劳累,茅盾在2月7日也病倒了,住进了医院。
 
孔德沚去世以后,东四头条5号大院那幢小楼,似乎更冷清了,青灰色砖墙上布满了爬山虎,此时,绿叶落尽,枯枝摇曳,紧邻的2号3号小楼上,玻璃破碎,不住传来窗户随风吹动的撞碰声,深夜里,风声夹杂着窗户撞碰声,格外让人冷清和孤独。此时,儿子儿媳和孙女孙子等搬来,和茅盾住一起,一时,小楼里又热闹起来,给晚年茅盾一些慰藉。
 
1971年9月13日事件发生后,野心家林彪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政治形势稍有松动,中国老百姓仿佛看到,中国政坛上林彪这个毒瘤割掉了,祈盼天下太平。
1973年7月,茅盾在儿子的劝说下,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和想法。信是寄邓颖超转送的。此时,中共中央正在筹备四届人大。内部传来消息,在已选出代表的基础上,再增补宋庆龄、胡愈之、沈雁冰等20多位知名人士为四届人大代表,茅盾由三届时的山东代表,变为四届上海代表,9月,全国政协李金德副秘书长来看茅盾了。寒暄后,李金德说:“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四届人大将在年底召开,组织上让我来正式通知您,您已经当选为四届人大的代表了。”茅盾不觉一楞,马上联想到给总理的信,就问道:“那么我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据说我还有一个‘叛徒’问题。”李金德一听,“这个,我也不清楚,我刚刚调到政协,许多情况还不了解。不过,既然您已经当选为人大代表,说明那些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解决了。”茅盾没有再问下去。
 
1974年4月的一天,北京春暖花开,风和日丽。胡愈之约了一些老友相聚,茅盾、叶圣陶、楚图南、唐彛⑸蜃染拧㈥翱思业榷祭戳恕O洌吓笥严嗉┒芟缘锰乇鸶咝耍癫赊绒取I蜃染徘那牡馗嫠哧翱思遥好┕裉焯乇鸶咝耍且蛭橹弦淹ㄖ慕烊舜笥兴鸵āI蜃染诺幕熬」苁浅俚降南ⅲ匆残硎嵌缘模捎谧芾砉剩┒苣芄患绦渭尤舜螅懿恍老猜穑
 
自l969年9月到越南使馆吊唁胡志明逝世活动后,整整4年没有在公开场合露面,直到1973年,才被通知参加集会。紧接着,大参考也送来了,朋友间的信函也多起来了。许多几十年的老朋友,也时常登门晤谈,说些陈年往事,也谈些外界情况。
 
但是,茅盾确实是一个自己站在雪地里,还给别人送温暖的人。已经被打倒的老朋友冯雪峰来看他,两人多年不见,骤一见面,好生感慨,茅盾觉得冯雪峰怎么会病成这个样子,十分关切。后来骆宾基为聂绀弩的冤案,托茅盾转诉周总理。茅盾听完后说:“聂绀弩这个人我是知道的,鲁迅先生也很器重他。让我向周恩来总理讲几句话,也是愿意的。可是,总理正在住医院,能不能在最近见到还是问题,就是有机会见着了,是不是能说上几句话,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得看机宜。”
 
骆宾基又和茅盾说起冯雪峰,骆宾基告诉茅盾:“我刚去看望过冯雪峰,他已确诊肺癌,吃中药必须得配麝香,但这药很珍贵,又难买,家里人正为此犯愁呢!”
 
“麝香,我倒是有的,是50年代尼泊尔王族代表团的贵宾赠给的礼物,我留着没有用。等我找出来就给他送去。请你劝他安心养病,不要烦躁。”
 
茅盾一听,说道。
 
骆宾基告辞后,茅盾立刻拖着年迈的身子,让人给找出麝香,正巧胡愈之来,就托胡愈之立即给冯雪峰送去。
 
1974年,姚雪垠在艰苦条件下完成了《李自成》第二卷初稿,在困境重重的情况下,寄给茅盾审阅,茅盾尽管自己右目0。3视力,左目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仔细辨认了姚雪垠的初稿,并记下要点和修改意见然后给姚雪垠写信,从艺术构恩,人物描写,都提得切中肯綮,对此,姚雪垠感激得难以言表,他曾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茅盾的无限敬佩和爱戴之情:
 
笔阵弛驱六十载,功垂青史仰高岑。
 
平生情谊兼师友,晚岁书函泛古今。
 
少作虚邀贺监赏,暮琴幸获子期心。
 
手浇桃李千行绿,点缀春光满上林。
 
姚雪垠这种感激之情,在茅盾寂寞的晚年,添了一抹春色,也给茅盾许些慰藉。
 
1974年12月12日,茅盾离开了住了25年的文化部小楼,迁到交道口南大街后园恩寺胡同13号。茅盾离开小楼时,把夫人孔德沚的骨灰盒也迁到新居,仍和往常一样,放在自己的卧室里,朝夕相伴。
 
这一段时间,茅盾在与一些老友晤谈,与亲戚通信外,余暇时,也专门读史,以寄托自己的心情。1973年夏天,茅盾读史有感,写了一首七律《咏史》:
 
湖海浮沉词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