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颐窍衷诶纯炊己苡薪杓庖濉
关于这些贸易战,我们等到后面写齐国的称霸时再具体展开来讲。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齐国称霸天下真的是靠军事手段吗?孔子尝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也不认为齐桓公是光靠军事实力来号召天下,那么莫非是靠“尊王攘夷”的春秋大义吗?依我看也不尽然,其中经济手段应该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管仲的经济头脑远超他所处的时代,甚至放到现在也不见得比哪个经济学教授差。他之前做生意为什么屡做屡亏,显然是由于身处弱势地位造成。你看,一旦他掌握了国家资源与国家机器,整个天下的财富就开始源源不断涌入齐国。所以鲍叔牙才说他纯属那种“给点阳光就能灿烂”的人。
5 精英团队
照前所述,在齐国的大国崛起之路中,貌似全都是管仲在大放光芒,齐桓公倒更像是个因人成事的幸运儿,其实不然,齐桓公在其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甚至一点儿不比管仲小。
齐桓公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移风易俗。
我们别看齐桓公自己挺好色,其实他对齐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是非常重视的。齐国自古民风开放,男女关系混乱,通奸率离婚率非常高,影响极坏,这不仅对齐国的国际形象非常不利,而且让齐国生育率大大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于是齐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议,发布了一条很特别的法令,规定男子如果休妻三次,则取消他的齐国国籍,驱逐出境;而女子如果改嫁三次,则发往国家粮仓舂米进行劳动改造。
这个法令虽然有些不人道,但效果还不错,至少那些大男人们不会随便休妻了,齐国因此离婚率大大降低,人口迅速增殖,大国气象日渐明晰。
又据《韩非子》记载,齐桓公有一次微服出巡,发现齐国竟然有很多人年老无妻,生活非常孤苦,便问管仲,管仲说:“国有腐财则人饥,宫有怨女则人老而无妻也。”齐桓公恍然大悟,立刻知错就改,把宫中尚未被宠幸的宫女全部放出去嫁人,另外宣布一条法令:齐国男子必须二十岁之前娶妻,女子必须十五岁之前嫁人。
韩非最后说,齐国的腐女旷男因此立刻减少了很多,想必生育率也因此大大提高了。
这便是中国最早的婚姻法,只不过我们现在是规定年龄下限,当时齐国是规定上限。
齐桓公做的第二件事儿,就是授权。
在一般的看法,掌控权力对一个领导人而言非常重要,殊不知适度的授权才真正重要。一个只知道控制权力的领导人,充其量只是一个政客而已,他永远做不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
当然我们要注意,这里说的授权是适度的授权,而不是不分轻重,统统授权下去,有些权力是不可以随便授的,比如人事任免与生杀大权。
在《管子》一书中,齐桓公有句名言是:“仲父命寡人东,寡人东;令寡人西,寡人西。仲父之命于寡人,寡人敢不从乎?”可见其对管仲之言听计从。
另外,《吕氏春秋》和《韩非子》还都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儿。说有一次,某官员向齐桓公请示事情,齐桓公却说:“以告仲父。”意思是你找管仲去,不要来烦我。
于是那官儿只好去找管仲。过了几天,他又有一件事请示齐桓公,齐桓公还是那句话:有事找管仲,别惹我,烦着呢!
如此三次,桓公手下的官员们都受不了了,纷纷议论说:“一则仲父,二则仲父,易哉为君!”意思是说桓公就知道叫我们找管仲,啥事儿不管,你这个国君当得也太容易了吧,简直就是个甩手掌柜!
齐桓公听说了这件事儿,大笑:“吾未得仲父则难,已得仲父之后,曷为其不易也?”
可怜的秦始皇嬴政等累死的皇帝,好好学习一下人家齐桓公吧!
齐桓公对管仲的宠信可以说到了极点了,然而对旧制度、旧习俗的变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种种阻碍。韩非还为我们记载了当时新政浪潮下暗流汹涌的情景:“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桓公外出时竟要配备全副武装的战车,以随时防备有人闹事儿,由此可见史上无论何种改革,激进的,温和的,都难免一路荆棘。
齐桓公做的第三件事儿,就是招贤。
管仲再能耐,他也是一个人,经济能力超强,但并非万事通,所以齐桓公决定多聘请些贤人帮助他,让各方面的人才为齐国政坛注入新鲜血液,保持齐国领导层的全面性和先进性。
为此,齐桓公想了三个办法,一为“庭燎待士”,二为“三选之法”,三为“游士招贤”。
我们知道,“燎”是古代最尊贵的仪礼,通常只有祭天的时候才燎起火炬,称为“燎祭”。而“庭燎”则是在宗庙内筑台燃炬,以为接待宾客盛礼。齐桓公便是每夜坐在噼里啪啦的火炬怀抱中凝神静气,敬待贤士。从夜未央一直等到夜未艾,从夜未艾一直等到夜乡晨,一直等,一直等,无怨无悔。
又《礼记》曰:“庭燎之百,自齐桓公始也。”庭燎之数要根据爵位的高低来定。天子为一百,公爵为五十,侯伯子男均为三十。桓公为了求贤,竟然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僭用天子之礼来待士。这百点燃炬,都是他的一片求贤若渴之心哪!
从此之后,宫廷之内每逢大事点满火炬或蜡烛就成为一种习俗了,不过后世这些帝王不是为了求贤,而是为了摆谱。
“庭燎待士”这个方法看似不错,但毕竟被动,所以齐桓公待了近一年,也没待来半个贤士。失败,前所未有的失败;失望,齐桓公很失望。
据《韩诗外传》记载,终于,在齐国东野有个懂九九乘法表的野人(这里野人不是指没进化好的人,而是住在鄙野从事耕作的人,社会地位比国人低)来应聘了,齐桓公哭笑不得,道:“九九足以见乎?”九九乘法在我们现在小学生都会,春秋时期数学落后,会的人不太多,但也不是啥了不起的本事,最多去做个低级财会官,难怪齐桓公失望。
那野人回答道:“臣闻君设庭燎以待士,期年而士不至。夫士之所以不至者,君天下之贤君也,四方之士皆自以不及君,故不至也。夫九九,薄能耳,而君犹礼之,况贤于九九者乎!夫泰山不让砾石,江海不辞小流,所以成其大也。”
对呀,如果寡人对个会背九九乘法表的人都大为重用,那么还怕有更大才能的人不抢着来吗?齐桓公于是大喜,大大地礼遇了那鄙人一番,又是封官,又是封爵,好生一通炒作。结果事情传出,天下为之哗然,不到一个月,四方贤士云集而至。成功,前所未有的成功;开心,齐桓公很开心。
但经过这件事儿,齐桓公也发现“庭燎待士”还是太被动了,他必须走出去,深入基层,主动去求大贤。
据《吕氏春秋》记载,有一次,齐桓公打听到一个叫“稷”的贤人,于是前去拜访,而且一天之内连续拜访了三次,竟都没见着“稷”,齐桓公的随从们都气坏了,说:“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然而桓公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士可以因为轻视爵位俸禄而轻视君主;但君主绝不能因为轻视士而轻视霸王之业,所以他一定要锲而不舍地拜访下去,直到见到贤士为止。
就这样,齐桓公最后总共拜访了五次才终于见到稷。
刘备三顾茅庐算什么,人家齐桓公比他足足多了两次,而且“顾”的是远远不如诸葛亮的稷——也不知是后人高估了刘备,还是低估了齐桓公。
又据《韩诗外传》记载,有一次,齐桓公到麦丘(今山东商河县西北)这个地方打猎,碰到一个八十三岁的老农人,一番交谈,齐桓公发现此老甚是有才,于是主动扶他上车,亲自当司机,将他载回朝中,礼遇有加,并将麦丘交给他治理。
再有一次,齐桓公又出门去求贤,管仲也跟着。我们都知道,齐桓公很好色,所以他即便求贤也带了一大堆美人儿,此外管仲也带了爱妾婧随行,颇有些君唱臣随,夫唱妇随的意思。
不过这个婧姑娘可不是个一般的美人儿,她是一个大美人儿,而且是个聪明绝顶的大美人儿,在某些方面,她甚至比管仲还要博学。如果非要拿大家熟悉的一个女子来跟她类比的话,我推荐金庸笔下的王语嫣。
据说诸葛亮也讨了个很聪明的老婆,只不过好像长得不咋地。看来,美貌与智慧并具的女子,实在是稀世珍宝。
且说管仲为齐桓公开路,在半途遇到一个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流浪汉,正在一边喂牛,一边敲着牛角唱歌。管仲以为此人是个沿街卖唱的街头艺术家,便命人去给他送些吃的,然后继续前进。
那流浪汉吃过酒食之后,说要见管仲,使者不让见,流浪汉便说,那请你给我带句话吧,不多,五个字,浩浩乎白水。
管仲得了这句话后,百思不得其解,便请教于春秋版王语嫣、活字典婧姑娘,靖姑娘一听,立刻心领神会地笑了,说这句话本出自古诗《白水》,原文是:“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浩浩荡荡的白水呵,悠哉游哉的鱼儿。国君来召见我,我将会从此有安稳的住处了。可是国家还没有安定,哪有我适从的地方?”
人家这不就说得很清楚了吗?他是想做官呢!
婧姑娘话音未落,管仲赶紧命令停车,派人回去把那流浪汉请来,和他细谈之下,发现此人居然是个农业方面的高级人才。管仲于是写了封介绍信,要他去见后面的齐桓公。
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宁戚了。宁戚是卫国人,祖上是卫国公族,到了他这一辈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几乎比从前的管仲还落魄,后来他听说齐桓公正在大举招贤,于是替商旅赶车来到齐国,但苦无门路,只得流落街头,继续当他的“牛车司机”。
宁戚虽然得了管仲的推荐信,心里却压根儿不想用。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是这么一个习气,自觉才高八斗,所以满身傲气;明明不甘寂寞,却又极好摆谱。总之是不能一副急不可耐的猴样子,要君王猜谜般猜出自己的好才行。像管仲、毛遂这样厚着脸皮主动出击,甚至狮子大开口求官求爵的毕竟少。
于是宁戚把推荐信藏了起来,仍然一边喂牛一边儿等,一直等到晚上,终于等到了,但见齐桓公的车队烛火甚盛,从者甚众,浩浩荡荡,气势逼人,然而宁戚竟不避让,就在车队前面继续喂牛,还是老招数,敲着牛角唱歌,后世称之为《饭牛歌》: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歌声悲激,其辞多有针砭时弊之意,齐桓公闻之大惊,一把抓住旁边随从的手,激动地说道:“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赶紧命人把宁戚请到车上,立刻吩咐车队回头,不去求贤了,宁戚就是最大的贤!
回到宫中,齐桓公先让宁戚去洗澡换衣冠,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向他请教,第一天谈如何治齐国,第二天谈如何霸天下,到得第三天,齐桓公受不了了,他决定立刻给宁戚封大官儿。可这时群臣却争相表示:“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是啊,国之大政非小事儿,不能轻易下决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