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腥魏我鞘剑虼酥丈⒐⒂诨场
正史上记载,1884年甲申易枢,就是这位惇亲王和恭亲王合唱双簧,在讨论对法国作战方案时,兄弟俩却大谈当年十月为慈禧祝寿进献之事。一同觐见的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觉得他们“极琐屑不得体”,并在日记里感慨:“天潢貴胄,亲藩重臣,识量如此!”而这,或许正是恭亲王在惇亲王的配合下,故意以“极琐屑不得体”来主动获咎,给所有人,尤其是老七、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的上台提供一个机会。
可以说,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和恭亲王辅政的“一国两制”中,这位“粗俗”、“散漫”的惇亲王,成为在太后与恭王之间的另一个平衡物。而恭亲王在其执政生涯中,得到了这位比他大一岁的五哥的特殊协助:口无遮拦的惇亲王,是慈禧相当忌惮的人物。
惇亲王家似乎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折腾点令全国乃至世界刮目相看的动静。惇亲王有三个儿子:载濂、载漪、载澜,在义和团–八国联军动乱中,这三兄弟都是义和团的幕后推手,而尤以老二载漪最为著名。载漪自幼好武,加入了满洲亲贵的精锐部队“神机营”,展露才华,被慈禧太后看中,将自己弟弟桂祥的三女儿许配给了载漪。
成了慈禧太后的内亲,自然能够在政治上不断进步。载漪是家中老二,无法继承父亲的爵位,而且,当时惇亲王还在世,一门也不可能封两个王爵。慈禧太后于是下旨,令载漪过继给刚刚去世且无子嗣的瑞郡王奕志,袭了爵位,但是,在撰写委任状时,出现了笔误,将“瑞”字写成了“端”,只好将错就错,载漪就成了“端郡王”。他的英译名Prince Tuan在西方几乎家喻户晓,就是因为他被八国联军指定为义和团动乱的“头号罪魁”。
1898年,光绪皇帝及其身边的一小撮年轻干部,发动了盲目而操切的“戊戌变法”,将包括真正在第一线改革的实践者在内的几乎所有干部,都推到了所谓“改革”的对立面。反弹力度之大,甚至威肋到光绪的帝位。已经退居二线的慈禧太后力挽狂瀾,亲自出马,以“戊戌六君子”的脑袋为最小代价,保住了光绪的帝位。同时,为了向“改革”的受害者们妥协,她同意为已经证明了是“天阉”(先天的陽痿病患者)的光绪皇帝立嗣。候选人中,只有载漪年方15岁的儿子溥儁,与她血缘最为接近,是嫡亲的侄外孙,于是被册立为“大阿哥”。没想到,这一接班人的指定,却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激烈反弹,列强拒绝承认。于是载漪终被洋人们逼上“灭洋”的道路,试图通过义和团这一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来支撑起儿子将来的帝位巨舟。
溥儁备位东宫,是继其祖父惇亲王奕誴在娘胎中以来,第二次最为接近最高权力宝座。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放火”发动群众后,这把群众运动的火却最终失控。在八國聯軍的炮口下,载漪差點被当做战犯扭送联军处决,而溥儁自然是与皇位永远分手了。
龙生九子,在道光皇帝的九个儿子中,除咸丰之外,奕盖、奕新都曾先后有机会问鼎帝子。惇亲王奕誴改换了谱系,只能做个“荒唐王爷”,自娱自乐;恭亲王奕訢虽然地位祟高,处在大于2(老二)、小于1(老大)但无限接近于1的地带,却忧谗畏讥,蹉跎一生,壮志难酬。大清国的政治六合彩,落在了并无任何资源优势的老七醇亲王奕譞头上,真正可说是渔翁得利。老七一家连出两任皇帝(光绪及宣统)、两任醇亲王(奕譞与載灃)、两位郡王(载涛与载洵),炙手可热。这是造化弄人、天意难测,还是政治行情黑庄盛行、波云诡譎呢? %%%%%%%%%%%%%%%
附:
道光皇帝世系图
奕纬 隐志郡王(早卒)
奕纲 顺和郡王(夭折)
奕继 慧质郡王(夭折)
奕裕∠谭峄实郇C––—载淳(同治皇帝)
┏—载漪––––––––—溥儁(大阿哥)
奕誴 惇勤亲王––┠—载澜
┏溥伒
┗—载瀛––––––— ┏—无名
┗溥僴 ┠—毓嶙
┠—毓屼
┠—毓崧
┏--载瀓 ┠—毓岎
┠--载滢––––┏—溥伟–––—╋—无名
┠—毓嶦
奕訢 恭忠亲王–– ┠—毓嵂
┠--载濬(夭折) ┠—无名
┗--载潢(夭折) ┗—毓嵘
┏—毓岦
┏--載瀚(早卒) ┣—溥儒(溥心畲)
┗—毓岑
┣--載湉(光緒皇帝)
┣--未命名(夭折) ┏—毓崟
奕譞 醇贤亲王––—╋--載洸(早卒) ┣—溥佑–––—
┗—毓蕴华
┗—溥僡–––––毓崱
奕詥 钟瑞郡王(早卒) ┏—溥仪(宣統皇帝)
┣--载沣(攝政王)—
┗—溥杰
┣--載洵(后过继给瑞郡王奕志为嗣)
奕譓 孚敬郡王 ┗--载涛
%%%%%%%%%%%%%%%%
第六章 王爷蓝筹股
【 庆亲王奕劻在低调地展示着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的同时,却高调地 展示着自己对醇酒美人的“低级趣味”,表达自己有能力、无理想,以自污而 获得政治上的安全感。充满牛劲的恭亲王,最终不得不做熊,而装熊的奕劻,最后却成了真正的牛人……】
大清国的政治行情,有点阴阳不定。“庄”后有“庄”,“庄”外套“庄”,令人眼晕。官场如股市,惯于追涨杀跌的官员们为此头疼不已,既怕错过绩优股,更怕沾上垃圾股。风险四伏,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却也未必会赢。
这不,恭亲王这只坚挺了23年的蓝筹股,却在1884年的春夏之交,突然就崩盘了:撤销了一切领导职务,彻底被“双开”。大盘引领者,改为光绪皇帝的老爸、醇亲王奕譞。
毫无疑问,有个做皇帝的儿子,哪怕这皇帝当得很窝囊,那也绝对是优质资源。光绪皇帝即位后,醇亲王为了避嫌,一度退居二线,深藏不露。如今突然改制亮相,闪亮登场,那些早已看好这只潜力股的官员们,一拥而上,疯狂追捧,掀起了一轮狂热的政治牛市。
醇亲王的行情高开高走,并且保持高位运行,这其实并无悬念。令众人惊叹的是,在醇亲王的牛腹底下,一只盘口小、价位低的“创业股”,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飞冲天。
“创业股”黑马
这匹黑马,就是刚刚接替恭亲王执掌总理衙门,并被晋封为庆郡王的贝勒奕劻,也就是日后在国际舞台上大名鼎鼎的庆亲王。
奕劻当然是龙种,但有点偏远,属于皇族的旁系。奕劻的祖父,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子永磷,册封为庆亲王。清代的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是高级爵位,随后是四类“公爵”: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入八分”就是八种标帜,分别是朱轮、紫疆、背壶(车上可带暖壶)、紫垫、宝石、双眼(可插双眼雉翎)、皮条(车上有皮鞭可驱散路人)、太监。再往后就是四类“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分别相当于一品至四品的武官级别,每类“将军”中又分三等,俸禄不同。
按照清代的规定,爵位逐代递减。永磷死后,儿子绵慜袭位,爵位降为庆郡王。绵慜死后无子,先由仪亲王之孙奕彩过继,承继了“贝勒”的爵位。但奕彩居然在居丧期间纳妾,犯了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被革除爵位退回本支。老庆亲王永嶙的其他儿子们,随即为了争夺这个贝勒爵位,展开了残酷斗争,这可惹恼了道光皇帝,于是干脆将爵位降了六级,越过贝勒、贝子及四类“公爵”,飞流直下三千尺,直接降为相当于一品武官的镇国将军,而且是其中最低的三等,勉强维持永嶙的祭祀而已。这种政治待遇上的高台跳水,往往能在瞬间摧毁一个簪缨世家,根本不需要等候“富不过三代”的时限。
永嶙的第五子绵悌承袭这个“三等镇国将军”的爵位。吊诡的是,老庆王家的这个爵位,似乎被诅咒了一般,谁承袭谁就断子孙,绵悌死后又断香火。这回,轮到了其六弟绵性的儿子奕劻,过继袭爵,爵位则按规定递减为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
奕劻承袭了辅国将军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恭亲王奕訢腾房。老庆亲王永磷的府邸原是和睦险瞳|毕竟曾是大清国的首富,而其子又娶了乾隆皇帝的女儿,和府因此又可享受公主府的级别,规制特别宏伟。奕劻以二品级身份,住在这样一座豪宅里,实在过于扎眼,极不相称。或许,老庆王家风波不断,香火不旺,就可能是出于这种“伤福”的“逾制”。道光皇帝下旨,老庆王府赏给了刚册封的恭亲王奕訢,这就是至今著名的恭王府,而奕劻则搬入了大学士琦善(就是传说中那位整林则徐的“奸臣”)那座被查抄罚没的宅第。
说来也怪,搬了房子后,老庆王家的熊市行情,便到头了,开始春暖花开。一年后(1851年),奕劻升到了贝子;十年后(1860年)升到了贝勒;二十二年后(1872年)成为御前大臣并且赏加郡王衔,而到1884年恭亲王倒台时,则出任总理衙门大臣,正式晋封庆郡王。袭爵时的奕劻,和堂兄恭亲王的地位至少差了十级。正常情况下,这两个家族将永无可能并驾齐驱,但到了甲午年(1894年),奕劻获封庆亲王,1908年更是获得了世袭罔替(即“铁帽子王”,子孙袭爵时不必递减爵位),彻底追平了恭亲王。而且其妻妾中还封了6位“福晋”,超出了清制规定的亲王只能封5位福晋的限额。
以一个旁支宗亲,而成长为清代第十二位也是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奕劻爆出了大清官场最大的冷门。
阴阳线
晚清参与中央工作的四大王爷(恭亲王、惇亲王、醇亲王、庆亲王)中,单从个人仕途成就来看,奕劻无疑可拔得头筹。恭、惇、醇三人,均是道光的儿子,先天资源就十分丰足。在他们这些凤凰而前,奕劻就如同草鸡。但“草鸡”也有“草鸡”的优势,特别谙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特别能办事,特别能察言观色,尤其特别能伏低做小,时刻准备着跃上枝头亮亮翅膀。
四人中,恭亲王为人最为周正严谨,这也源于他从28岁开始就挑起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重担。从恭亲王留下的诗文来看,这本是个内心世界异常丰富的才子,似因长期陷入政务和政争,他的“幸福感”指数绝对是四位王爷中最低的。从他的照片和西方人的画像看,他就是一脸的“苦相”,劳碌命。而他的个人生活似乎也缺乏色彩,单调乏味,甚至连子嗣都不旺盛,考虑到之前和⒂泪椎热巳绻墼蒲贪愕亩淘莞还螅庾〉姆缢娜妨钊松伞
恭亲王待人宽厚,这点连西方人都大为认可。这令他的周围凝聚了一批精英,在内忧外患中,支撑起了政府的运行。恭亲王自身崖岸高竣,洁身自好,既不似四哥咸丰皇帝那样“绯闻”不断,也不似后来的庆亲王奕劻那样“丑闻”绵绵,对于恭亲王个人道德的仅有指控,是说他曾默许门房收取进门费(“门包”),但这也是野史所载,孤证而已。
惇亲王奕誴则因老妈不重视“计划生育”,而错过了本能成为皇家老大的机会,后来又被老爸道光皇帝送给别人家承嗣,心里多少有些